《笑傲职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笑傲职场- 第2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道,靠小王自己是办不到的,除非总经理除了忠心,还想成就一番事业,否则局面不会改观。摆在总经理面前的,就是去建立和扩大影响力,如果操作得当,也许能拿到最终的实权。    

一个人在职业生涯初期、进入新企业初期、晋升新职位初期,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权力与影响力源,为将来打基础。这是一件费力费时的工作,但任何有抱负的人,都必须做这件事。如果我们只注重加薪提职,而不注重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履历、形象、声誉,不加强对企业信息的全面了解,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提高处理这些关系的能力,很可能会一时得势,但迟早会栽跟头。这样的人可能会先于同事晋升,但一旦当上领导,将遇到很大困难。    

建立权力与影响力基础尤其要注意晋升的速度。晋升太慢,一个人难以积累足够的信息,建立广泛的关系,这样就很难有机会担任重要职务。但晋升太快,会无法学到该学的一切,无法建立更浓厚的关系基础,也无法建立令人信服的履历与声誉,同样也是危险的。


权商初步——第二十章 权力的基础“魅力”统治术

“魅力”统治术    

我们已经讨论了权力与影响力的来源,但并不讨论“权术”,因为正常的“权术”,就是对以上各个权力来源的正确运用。过分强调“权术”,会陷入搞个人魅力,进而个人崇拜的危险局面。“魅力”确实是领导者治理统治的一种权力资源。然而魅力是可以训练的,早在古希腊的学校里就设置了专门训练“魅力”的课程。领导者的“魅力”有很多是被刻意塑造出来。某些领导人物在公众场合所表现出来的所谓“魅力”,甚至可能是刻意的“作秀”,或者是媒体刻意的塑造。比如某位领导知识渊博,尤其是对中国社会基层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这种超凡魅力令很多基层干部钦佩不已。事实上,领导要想某日视察某地了,就会要秘书把哪个地方的地方志等有关资料悉数收来,北京找不到,就派专人微服到当地图书馆去搜集。某日领导视察,当地干部接待完毕,老人家不经意间来一句:“你们这个县几百、几千年前出了一个什么人,发生过一件什么事,你们知道吗?”这一问,直问得那些忙于具体事务的父母官们面面相嘘!于是不得不发自内心地顶礼膜拜:领导真是伟大!无所不知!服了服了!    

所以,超凡脱俗的魅力不过是一种统治术,一种权术,它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上的。所以,西方会有一句谚语:在仆人的眼里没有英雄。“魅力”所吸引的只是那些对“庐山真面目”不了解或不甚了了的人。魅力型统治是一种非理性的治理方式,而魅力型领袖本人往往具有反法制的倾向,因此,魅力型治理必然会让位于“理性的、社会化的权力”。


后记后记

我曾跟许多朋友一样,凭着热情和能力做事,初入社会的几年里,以学习为目的去工作,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公司创造效益为已任,虽然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做了某跨国企业的经理,但停在那个位置无法再晋升,无论工作多么出色也没用。慢慢地,才明白企业里也有政治,哪怕是西方企业,管理和文化都非常的好。    

多年来,自己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领悟到许多管理书籍或领导学书籍都不太有的东西。想想自己和不少朋友走过的弯路,吃过的苦头,我希望能通过把这些经验教训整理出来,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也希望能帮助更多尚处于误区中,或者想做好但不知规则和方法的朋友,这就是本书的初衷。    

我深知在职场中,有不少人的水平高过我,但遗憾的是,知者往往不言,同时高手们在为人处世时往往凭直觉,这种直觉是在无数次的有意无意的锻炼中形成的。我试图把直觉背后的心理活动与思维过程复原出来,以便后来人少走弯路。在写作这本书时,我希望运用西方著作习惯的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方式,也能归纳出职场上成功的几条基本法则,以此作为理论基础,但事实上我无法摆脱中国人经验主义式的思维特点,只能努力对书的逻辑结构进行编排,力求更清晰更有连续性。由此我也意识到,为什么西方的理论在中国普遍有着水土不服的问题,大概与东西方思维方式,以及由此演化出的行为方式不同,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我的书,能起到桥梁的作用,也不失其存在的价值。    

读者可能会感到,本书中有些内容和概念,市面上已经有一些书籍讲到,甚至有些地方会有相似之处。这种所见略同几乎是必然的,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独创性,或者智力超过别人之处,唯一可以保证的,就是书中的内容,都是经过自己的体验,或近距离的观察,事实证明是比较可靠可行,才敢写进来。正如伽里略所言:你不能教会别人什么,你只能让他注意到他以前忽略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以自己的经验教训和独立思考为基础,通过这本书请读者朋友们注意到一些职场中的基本事实。    

细心的读者也可能感到,全书内容中的不少章节,思想上似乎是对立的、矛盾的。比如我强调同理心,强调为他人着想,同时又强调索取与付出一样重要;我强调要选对大树,紧跟大树,同时又强调要掌握人生的主动权,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等等。事实上,这是有意为之。简单的思维方式,很难在复杂的职场和社会立足,正如托利德定理所言: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也就是:思可相反,得须相成。这很类似于孔子告诉我们的“中庸”,中庸不是墨守成规,唯唯诺诺,得过且过,一事无成的同义词,而是在“过”与“不及”的两端之间,寻找既坚持原则与价值观,又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平衡之道。孔子说“不愠不火,不亦君子乎”,有心的读者,自能在全书的“愠”与“火”之中,寻找“君子”之道。任何持其一端而自以为真理在握的想法和行为,在思想上是刻舟求剑式的学习方法,在现实中也是行不通的。    

这本书的特点是涵盖面比较广,内容既可以当作入门书,帮助普通员工比较顺利地迈向中初级管理职位,也可以当作一面镜子,让已经担任中高级职位的朋友们做个对照。但由于每个篇章事实上都可以独立写成一本书,所以有些内容并没有讲透,同时也没有能涵盖所有重要的点,这是一个遗憾。一本书,肯定写不尽职场大千世界,据说智者能从一滴水、一瓣花见识三千大千。我只希望这本书能有资格充当那滴水、那瓣花。如果有可能,将来我会继续把职场的主题写下去,写完整。    

从2004年的10月初在博客论坛和天涯论坛开始连载帖子,得到网友们的热烈支持,二个多月里这些朋友们一直陪伴书稿的成长,各个帖子的总点击率超过20万人次。与网友们的探讨中,从他们的精彩评论,我也清晰了思路,印证了想法,丰富了内容,非常谢谢这些网友们的热情鼓励与帮助!由于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出他们的名字和讨论内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到博客论坛去阅读并参与探讨。在书稿完成后,我仍然希望与各位朋友继续讨论职场与人生的种种话题,我的邮箱是:joooy@sina    

本书得以顺利出版,也离不开出版界的朋友们的帮助,他们是中国发展出版社的赵建宏女士及其他未曾谋面的工作人员,以及张新民、李宗荣、凌非、董昊佳、孙健耀等朋友及师长,在此一并致谢!    

乔尹    

2005年1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