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集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 第6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狐性疑,疑则不可以合类,故从孤省。”〔一二〕赵曦明曰:“虎苑:‘虎知
冲破,每行以爪画地卜食,观奇偶而行。今人画地卜曰虎卜。’”器案:说郛
本李淳风感应经、北户录二、御览七二六、又八九二引博物志:“虎知冲破,
又能画地卜。今人有画物上下者,推其奇偶,谓之虎卜。”今博物志佚此文,
黄省曾兽经及王? 。登虎苑上俱本此为说,而不出博物志之名。埤雅三:“虎
奋冲波,又能画地卜食。? 。类从曰:‘虎行以爪圻地,观奇耦而行。今人
画地观奇耦者,谓之虎卜。’”〔一三〕续家训“也”作“矣”。
左传曰〔一〕:“齐侯痎,遂痁〔二〕。”说文云:“痎,二日一发之疟〔三〕。
痁,有热疟也〔四〕。”案:齐侯之病,本是间日一发,渐加重乎故〔五〕,
为诸侯忧也。今北方犹呼痎疟〔六〕,音皆〔七〕。而世间传本多以痎为疥,
杜征南〔八〕亦无解释,徐仙民音介〔九〕,俗儒就为通云:“病疥,令人恶
寒,变而成疟〔一0〕。”此臆说也。疥癣小疾,何足可论,宁有患疥转作疟
乎〔一一〕?〔一〕抱经堂校定本脱“左传曰”三字,宋本及各本都有,今
据补。
〔二〕器案:说文系传十四痎下引此,“痎”作“疥”,左传昭公二十
年本作“疥”,改“疥”为“痎”,见释文引梁元帝,及正义引袁狎说。之推
从梁元帝甚久,此即用其说,系传改家训为“疥”,失其本真。
〔三〕续家训“疟”作“虐”,下并同,未可从。
〔四〕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疟”作“虐”,未可从。
〔五〕向宗鲁先生曰:“‘故’字疑当重,‘乎故’句绝。”〔六〕罗本、
傅本、颜本、程本、胡本、朱本“疟”作“虐”,未可从。
〔七〕案左传释文:“痎又音皆。”〔八〕赵曦明曰:“晋书杜预传:‘预
字符凯,位征南大将军,自称有左传癖。’”〔九〕案:左传正义云:“徐仙民
音作疥。”盖言据徐仙民音,则字作疥也。释文云:“旧音戒。”即用徐读也。
〔一0〕宋本“疟”作“痁”。
〔一一〕段玉裁曰:“改‘疥’为‘痎’,其说非是,见陆德明释文,
正义则主痎说居多。”臧琳经义杂记十六曰:“正义曰:‘后魏之世,尝使李
绘聘梁,梁人袁狎与绘言及春秋,说此事云:“‘疥’当为‘痎’,痎是小疟,
痁是大疟,●(此盖“■”字之讹,或云俗疹字。)患积久,以小致大,非
疥也。”狎之所言,梁主之说也。案说文:“疥,搔也。
疟,热寒并作。痁,有热疟。痎,二日一发疟。”今人疟有二日一发,
亦有频日发者,俗人仍呼二日一发久不差者为痎疟,则梁主之言,信而有征
也。是齐侯之疟,初二日一发,后遂频日热发,故曰痎(旧讹“疥”)遂痁。
以此久不差,故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齐也。若其不然,疥搔小患,与疟不类,
何云“疥遂痁”乎?徐仙民音作疥,是先儒旧说皆为“疥遂痁”,初疥后痁
耳。今定本亦作“疥”。’又释文云:‘齐侯疥,旧音戒,梁元帝音该,依字
则当作“痎”,说文云:“两日一发之疟也。”痎又音皆,后学之徒,佥以疥
字为误。案传例,因事曰遂;若痎已是疟疾,何为复言“遂痁”乎?’案说
文●部痁下引春秋传曰:‘齐侯疥遂痁。’则左氏古文本作‘疥’,杜云:‘痁,
疟疾。’以疥搔俗所共知,故不释,如作‘痎’,亦为疟,杜氏安得专训痁为
疟疾乎?颜云:‘世间传本多为“疥”,徐仙民音介。’孔云:‘徐仙民音作
“疥”,今定本亦作“疥”。’陆云:‘旧音戒。’是汉、晋以及唐初皆作‘疥’
矣。陆云:‘梁元帝音该,依字则当作“痎”。’袁狎云:‘“疥”当为“痎”。’
颜云:‘世间传本多以“痎”为“疥”。’是梁人虽作痎音,于传文尚未擅改,
故陆、孔及定本皆作‘疥’,亦不言有作‘痎’者。颜氏误从梁主说,私改
为‘痎’,误矣,正义虽知旧作‘疥’,而误以‘痎’为是;惟释文则以‘痎’
为非,援传例以证明之,是也。颜氏引俗儒云:‘病疥,令人恶寒,变而成
痁。’案:今人病疥,亦多寒热交发,俗呼为疮寒,转变成疟,势所固有;
若作‘痎’字,说文为二日一发疟,谓三日之中歇二日一发。疟有频日发者
为轻,间日一发稍重,二日一发难愈为最重,故孔云:‘俗人仍呼二日一发
久不差者为痎疟。’可见疟疾轻重,古今同名。痁为有热疟,盖是频日发者,
若云‘痎而痁’,是重者转轻矣。颜引说文,又云:‘齐侯之病,本间日一发,
渐加重乎故。’是误解说文二日一发为二日之中一发矣。袁狎云:‘痎是小疟,
痁是大疟。’孔云:‘齐侯之疟,初二日一发,后遂频日热发。’是皆未知疟
之轻重而倒置之也。”郝懿行曰:“颜氏欲改‘疥’为‘痎’,说本梁元帝,
陆德明释文已辨其非。近日臧琳经义杂记卷十六驳之,是矣。”李慈铭越缦
堂日记丙上曰:“幼读左传‘齐侯疥遂痁’,窃疑癣疾岂能化热症,杜征南无
注,林注(案谓林尧叟春秋左传句解)谓‘疥’当作‘痎’,又恐其臆说,
近阅颜之推家训,言古本固作‘痎’云云,然则其误亦古矣,而林注亦何可
厚非耶。”案:林注多臆说,不脱宋人空言积习;李氏于此,不检旧说,而
为之张目,亦疏矣。
尚书曰:“惟影响〔一〕。”周礼云:“土圭测影,影朝影夕。〔二〕”孟
子曰:“图影失形〔三〕。”庄子云:“罔两问影〔四〕。”如此等字,皆当为光
景之景。凡阴景者,因光而生,故即谓为景〔五〕。淮南子呼为景柱〔六〕,
广雅云:“晷柱挂景〔七〕。”并是也。至晋世葛洪字苑〔八〕,傍始加■〔九〕,
音于景反。而世间辄改治尚书、周礼、庄、孟从葛洪字,甚为失矣〔一0〕。
〔一〕宋本“影”作“景”,续家训及各本都作“影”,今据改。赵曦
明曰:“尚书大禹谟文。”〔二〕宋本“影”都作“景”,续家训及各本都作“影”,
今据改。赵曦明曰:“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
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
深,尺鸩切。”〔三〕宋本“影”作“景”,续家训及各本都作“影”,今据改。
沈揆曰:“未详,或恐是外书。”卢文弨曰:“孟子外书孝经第三:‘传言失指,
图景失形,言治者尚核实。’”〔四〕宋本“影”作“景”,续家训及各本都作
“影”,今据改。卢文弨曰:“见齐物论,郭注:‘罔两,景外之微阴也。’”
器案:释文:“‘景’本或作‘影’,俗也。”〔五〕宋本脱“谓”字,续家训
及各本俱有,今据补。翻译名义集卷五引此句作“即谓景也”。
〔六〕卢文弨曰:“俶真训:‘以鸿蒙为景柱,而浮阳乎无畛崖之际。’”
器案:淮南缪称篇:“列子学壶子,观景柱而知持后矣。”许慎注:“先有形
而后有影,形可亡,而影不可伤。”事见列子说符篇,今本列子无“柱”字,
当补。
〔七〕赵曦明曰:“释天:‘晷柱,景也。’无‘挂’字,此疑衍。”〔八〕
赵曦明曰:“洪传及隋书经籍志皆不载所撰字苑,南史刘杳传尝引其书。”器
案:两唐志都着录葛洪要用字苑一卷,今有任大椿辑本。佩觿:“葛洪字苑,
景字加■。”楚辞九章:“入景响之无应兮。”洪兴祖补注:“景,于境切,物
之阴影也。葛洪始作影。”〔九〕宋本原注:“■,音杉。”孙志祖读书脞录四
曰:“颜氏家训书证篇:‘景字至晋世葛洪字苑,傍始加■。’而惠氏九经古
义乃云:‘高诱淮南子注曰:“景,古影字。”诱,汉末人,当时已有作景旁
■者,非始于葛洪字苑。’志祖案:高诱淮南注,并无此语,俗刻原道篇注
有之,乃明人妄加。唯大戴礼曾子天圆篇注,有‘景古以为影字’语,卢辩
固在葛洪后也。段懋堂则云:‘惠定宇说汉张平子碑即有影字,不始于葛洪。’
然则古义之说,盖误据俗本淮南子,当改引张平子碑方合。”〔一0〕段玉裁
曰:“惠定宇说汉张平子碑即有影字,不始于葛洪;汉末所有之字,洪亦采
集而成,非自造也。”太公六韬〔一〕,有天陈、地陈、人陈、云鸟之陈〔二〕。
论语曰:“卫灵公问陈于孔子〔三〕。”左传:“为鱼丽之陈〔四〕。”俗本多作
阜傍车乘之车〔五〕。案诸陈队〔六〕,并作陈、郑之陈。〔七〕夫行陈之义,
取于陈列耳,此六书为假借也〔八〕,苍、雅及近世字书〔九〕,皆无别字;
唯王羲之小学章〔一0〕,独阜傍作车,纵复俗行,不宜追改六韬、论语、
左传也。
〔一〕赵曦明曰:“隋书经籍志:‘太公六韬五卷,文韬、武韬、龙韬、
虎韬、豹韬、犬韬。’”〔二〕卢文弨曰:“六韬:‘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
为天阵、地阵、人阵,奈何?”太公曰:“日月星辰斗杓,一左一右,一迎
一背,此谓天阵;丘陵水泉,亦有左右前后之利,此谓地阵;用马用人,用
文用武,此谓人阵。”’又:‘武王问曰:“引兵入诸侯之地,高山盘石,其避
无草木,四面受敌,士卒迷惑,为之奈何?”太公曰:“当为云鸟之阵。”’
案此书,作阵字俗。”又曰:“注引六韬,见三陈篇。又下所引,今本在乌云
山兵篇,下又有乌云泽兵篇,云:‘乌散而云合,变化无穷者也。’凡乌皆鸟
字之讹。案:握奇经:‘八陈:天、地、风、云为四正,飞龙、翼虎、鸟翔、
蛇蟠为四奇。’杜少陵诗:‘共说总戎云鸟陈。’正本此,可知乌为误字也。”
〔三〕见卫灵公篇。
〔四〕赵曦明曰:“见桓五年。”卢文弨曰:“丽,力知切。”器案:文
选张平子东京赋:“鹅鹳鱼丽,箕张翼舒。”薛综注:“鹅鹳、鱼丽,并阵名
也,谓武士发于此,而列行如箕之张,如翼之舒也。”〔五〕卢文弨曰:“乘,
实证切。”〔六〕续家训及各本“队”作“字”,今从宋本。
〔七〕卢文弨曰:“陈、郑之陈并如字,下陈列同。”〔八〕续家训“此”
下有“于”字,较是。何焯曰:“考诸说文,则●字从■陈声者列也,此为
行●字,古字少,通借作阵字。”卢文弨曰:“周礼地官保氏:‘养国子以道,
教之六艺,五曰六书。’注:‘郑司农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
假借,谐声也。”’许慎说文:‘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九〕续家训句首有“诸”字。苍谓苍颉篇,雅谓尔雅。
〔一0〕抱经堂校定本“王羲之”作“王义”,今仍从宋本。赵曦明曰:
“隋书经籍志:‘小学篇一卷,晋下邳内史王义撰。’诸本并作‘王羲之’,
乃妄人谬改,而佩觿及唐志皆从之,失考之甚。”徐鲲曰:“魏书任城王云传:
‘彝兄顺,字子和,年九岁,师事乐安丰,初书王羲之小学篇数千言,昼夜
诵之,旬有五日,一皆通彻。丰奇之。’唐书艺文志:‘王羲之小学篇一卷。’”
孙志祖读书脞录七:“案:王羲之为会稽内史,非下邳,故注以为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