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留学与垃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95-留学与垃圾-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夫妇自己协商解决。这时,贝克尔夫妇提出,他们可以继续抚养这个孩子,但 基于孩子健康医疗保险方面的考虑,他们需要有法律意义上的监护权。贝克尔于当年5月提 出通过律师要贺祥夫妇立下抚养的法律字据。   在可以随时领回贺梅的保证下,贺祥夫妇于1999年6月4日与贝克尔夫妇签署了一份书 面的“临时监护书”。这份计划书是由中南基督服务社起草的。至于这份监护书里有没有漏 洞,记者目前还无从知晓。   笔者曾反复向贺祥询问:“您在签署这份文件之前究竟有没有仔细看过这份文件?” 贺说,他没有仔细看,但是在确认是临时文件后才签署的。更何况,当时他们夫妇非常信任 贝克尔一家,总以为自己面临的困难会很快过去。     
    贺家只有十分钟的生日探望       
    贺祥说,自从文件签字以后,贝克尔一家很快转变了态度,并通过各种理由不让或少 让贺祥和罗琴去看望他们的女儿。签字后,贝克尔夫妇还坚持每天写日记,日记的中心思 想是要证明贺祥夫妇不但没有看望孩子,而且是在抛弃孩子。这些密密麻麻的日记后来曾 作为不利于贺祥夫妇的证据而呈交法庭。   1999年11月,贺祥首次向贝克尔夫妇提出接回贺梅。贝克尔对贺祥说,现在路易斯 已经怀孕了。她以前曾经流产过,现在不能打扰她。如果她有个三长两短,你们就会有大麻 烦,因此,现在最好不要提孩子的事情。贺祥相信了他的话而没有提起接回孩子的事情, 直到2000年2月路易斯生下自己的女儿。再后来,当贺祥夫妇去看望孩子或提出接回孩子 时,贝克尔便说,贺祥夫妇现在是非法移民,如果报警,他们就会被驱逐出境。这样,他 们就永远也见不到孩子了。   2000年3月,贺祥夫妇正式向法官申请接回贺梅。可是,法庭的听证会直到当年6月才 进行。这次听证会的结果是:“不同意把贺梅还给贺祥。”其理由是,第一,贺祥有刑 事案件在身;第二,贺祥没有工作,不具备抚养能力。于是,夫妻俩开始拼命打工,存一 点钱,以证明自己有抚养能力。2000年,贺祥夫妇是在非常辛苦的条件下度过的。对此, 有人认为,贺祥夫妇纯粹是为了打工挣钱而没有去尽抚养贺梅的义务。2001年1月28日, 是贺梅两周岁生日,贺祥夫妇只被允许有十分钟的时间探望自己的女儿,他们提出拍全家 福照片的要求也被拒绝。可能是双方发生纠纷,10分钟后,贝克尔夫妇报警,赶走了贺祥 和罗琴。   2001年3月1日,贺祥再次向法庭提出要回孩子,并要求撤换法官。贺祥认为,原来 的法官非常不公正,并有偏袒贝克尔一家的嫌疑。   对于有关贺梅监护权一案,贝克尔先生虽然给笔者回了信,但拒绝回答任何有关问题。 后来,当记者请他做自我介绍时也被拒绝。     
    


第三章 美利坚的光荣与梦想贝克尔与新法官玩时间差

    新换的法官名叫霍恩,曾到过中国,会说几句中文。2001年6月6日,法庭再次开庭审理 贺祥接回女儿案。霍恩法官在这之前做了两件事:第一,为不会英语的罗琴聘请翻译,以 示公正;第二,如果贺祥没有律师,法庭有义务为他指定。霍恩法官说,这个案子看起来 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只要当事人双方回答两个问题就可解决:第一,贺祥夫妇是否抛弃 或虐待孩子?第二,两个家庭是否有永久性收养协议?在双方回答完毕后,霍恩说,这两个 问题已经很清楚,“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一个法官会让贝克尔去收养这个小孩”。   贝克尔在听完法官的结论后,以其律师当时不在场为由,要求法庭把案件审理推迟到6月 22日。6月22日,当霍恩再次开庭审理时,贝克尔则说,他已经在更高一级的市法院指控贺 祥抛弃孩子。这样,只是区级法官的霍恩对该案的管辖权自动失效。   6月20日,贝克尔在市法院反诉贺祥抛弃孩子,并要求法庭中断贺祥夫妇的父母权。 贝克尔指控,第一,尽管贝克尔一家的大门永远向贺祥夫妇敞开,但贺祥夫妇已有五个 月拒绝探望贺梅。根据田纳西州法律,亲生父母如果有四个月不探望孩子就算抛弃孩子;第 二,由于贺祥既有移民案件在身,又有刑事案件在身,要求法庭判决贺祥没有抚养能力 ,并将其驱逐出美国。   贺祥说,从2001年6月到2002年2月,他们夫妻面临的形势急剧恶化。贝克尔还积极与 美国移民归化局联系,要求驱逐贺祥。2002年6月26日,美国法官正式下达了驱逐令。后 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干预下,驱逐贺祥一事押后。10月2日,美国法庭裁决在“贺梅监 护案”没有结果前暂不驱逐贺祥夫妇。否则,贺祥夫妇只能落得人财两空。   这当中,1998年,贺祥就曾与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取得联系。中国驻美大使馆在获悉贺 祥案的前后经过后,曾与齐君取得联系。后随着案情的发展,中国驻美大使馆给田纳西 州最高检察官和美国国务院均发了照会。中国驻美大使馆曾要求贺祥提供100%可靠的相 关材料。就在前不久,中国驻美大使馆以人道理由再次致函美国当局酌情考虑贺祥的实际 情况。   此外,罗琴被怀疑生活作风不正,贺梅非罗琴与贺祥所生。贺祥说,尽管这是极具 侮辱性的指控,但他们还是去做了 DNA亲子鉴定。再者,罗琴还被指控精神不正常,而被 迫去看心理医生。尽管是对方提出的,但这两项花费均由贺祥夫妇承担。法官还曾下令不 许有人雇用贺祥夫妇,以断绝贺家收入来源。    
    法庭“六不准”卡住贺家咽喉        
    2001年7月23日和12月11日,美国中南部最大的一家报纸mercial Appeal(意译为“ 商务舆论”)两次报道了贺祥上诉暴力强奸案和索回女儿案。2002年1月24日,美国最畅 销的日报《今日美国》以《非法移民夫妇想索回女儿》为题对此案进行了长篇报道。美国广 播公司(ABC)也曾进行报道。美国加州的一家电影制片厂也对此予以关注。据贺说,美国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华盛顿邮报》都在积极与贺本人或贺的律师联系。位于纽约 的中文网站多维也报道了此事。据说,贝克尔一家在得知媒体曝光此事后感觉很不舒服。值 得注意的是,贺祥说,美国媒体的报道是倾向贝克尔一家的。   贺祥说,以前帮他打官司的律师与孟菲斯大学有合作关系,而现任律师戴维则是看到 有关新闻报道后主动与他联系,并免费义务为他打官司。这位43岁的戴维说,他在田纳西大 学法学院接受八年法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那些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权利的人争得权利。20 02年2月16日,戴维正式成为贺祥的律师。   尽管贺祥一案有了转机,但是,2002年2月7日,美国法官仍给贺祥套上六道紧箍咒。 他们分别是:第一,不准贺祥与其他人接触,尤其不能与记者接触;第二,不准去看望贺 梅;第三,为防止贺祥夫妇逃跑,必须交出孩子的护照;第四,必须缴纳1。5万美元押金 ,而贝克尔夫妇不必缴纳(原因是法官相信贝克尔有能力支付);第五,授予贝克尔夫 妇合法的抚养权,尽管这个抚养权是临时的,也很模糊;第六,承担一切法律费用 。尽管亲子鉴定、看精神病医生等都是贝克尔提出的,但这笔费用暂时都算在贺祥头上。   贺祥的律师戴维认为,法官的六道命令至少有两道是非法的:不准贺祥见记者,不让 贝克尔交钱。另外,戴维还对贝克尔律师的背景作了公开调查。   贺祥说,贝克尔夫妇拒绝归还孩子的理由有3点:第一,三年时间抚养孩子不容易,不 能说要就要;第二,贺祥夫妇抛弃了孩子;第三,贺梅由贝氏夫妇抚养对她最有利。   对此,贺祥回应说,尽管孩子在贝克尔家已有三年时间,抚养确实不容易,但他们并不 是一夜醒来就突然提出要回孩子的,而是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的;抛弃孩子的说法是根本不 成立的,因为每逢去看望孩子的时候,总是带上好吃的、漂亮衣服以及玩具等。只是后来, 贝克尔夫妇拒绝让他们探望;孩子由谁抚养最有利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当孩子真正被抛弃 之后才可以谈论这个问题。贺祥比喻说,难道强盗抢走财宝后就认为强盗是财宝的最好保 护者?   2002年7月31日上午,罗琴去法庭要求法官同意她再见一次孩子。此时,她听说贝克尔夫 妇已卖掉了房子,并搬离原住处。罗琴到法庭后不久,大约是在上午11时,她就被法警带上 了手铐,并被投入当地的监狱。贺祥外出打黑工,直到晚上10时左右才知道自己的妻子被 捕,但不知道她在哪个监狱。尽管美国法律也规定拘押不得超过24小时,但这一次将近33个 小时。当时的罗琴已是再次有孕在身(罗琴在生下贺梅后,又生下儿子安迪。现在是罗琴第 三次怀孕)。虽然没有被拷打,但在一个容纳16人的狱室里,罗琴仍被铐了70分钟。    
    8月21日,法庭再次就贺梅监护权举行听证会。贺祥说,这时的法官已经感受到了舆论的压 力,但法官最后裁决,等待10月2日的非法移民案的结果。在10月2日之前,贺祥心里一直 没底,尽管他自己声称不愿成为非法居民,而只想做合法教授。   就在10月2日前,一个名为“加拿大湖南同乡会”的组织给记者来信说,美国联邦法庭审 理是否将贺祥夫妇递解出境的案子,不仅关系到贺家的几个案件是否能得到公正审判、贺 家的基本权利能否得到保证,同时也涉及到在美外国人的基本人权能否得到保证的问题。因 此,遍布北美各地的大量的贺家支持者和美加两国的华人组织团体、以及众多的中英文媒体 都在密切关注这一案件。尽管绝大多数的贺家支持者都对案件的审理抱乐观态度,认为移民 局不会在此特别时期判贺家离境。但从贺家各个案件的审理过程来看,不能排除美国法院做 出不公正、不人道判决的可能。据贺家的律师说,法官有权将贺氏夫妇立即递解出境。   一般认为,贺家的两个案子“贺梅抚养权案”和“贺祥性侵犯案”都因对方的反复延 期而推迟到移民案件后审理,两个案子的对方都寄希望于移民局将贺家驱逐出境。只要移民 局不将贺家驱逐出境,贺家的两个案件都会有有利于贺家的结果。如果移民法庭将贺 氏夫妇立即递解出境,贺家的两个案件都将无法得到公正的审理。 后记:2002年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上述的案子,但 是,直到2003年本书截稿时,这一案子还没有最后的结果,他们的女儿仍 然还在那个美国家庭里,估计对贺氏夫妇,小贺梅已经越来越陌生。     
    


第三章 美利坚的光荣与梦想全景调查美国“野鸡大学”

    全景调查美国“野鸡大学”    
    本文是笔者在《中国青年报》的同事记者朱丽亚小姐的2003年度的重大系列新闻调查,引起 强烈反响是显而易见的。朱小姐的第一篇文章发表时正值本书杀青。可是,当笔者看到她的 第二篇报道后即与她联系,希望能够将她的作品收入到本书中,而且放在重要的位置。经朱 丽亚小姐的同意,现将她的有关洋“野鸡大学”的报道归纳如下。文章标题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