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 第5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准入门槛的提高,将推动养殖业逐步向规模大、成熟度高、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原来〃行情好一哄而上,行情差一哄而下〃的投机现象会逐渐消失。养殖业经过规范、发展,规模化养殖群体将逐渐壮大,并日趋稳定,其对兽药产品的综合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兽药企业的选择会越来越慎重,其合作对象会更倾向于名牌企业以及具备优势产品的企业。随之而来的是对兽药产业传统、守旧的运作模式的挑战和颠覆。可以断言,未来养殖业的规模化将给兽药企业带来极大挑战,甚至对行业格局变化产生决定性影响。
  就猪药而言,随着养殖方式的改变,相应种类的比例资料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资料显示,目前,猪药所占的比例大约是针剂30%、疫苗30%、消毒药20%、粉剂20%。
  分析认为,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发展,猪病会得到有效的控制。随之而来的这几类药物所占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其中针剂治疗用药比例会降低,每头出栏猪药费会减少,而猪药总需求量不会减少(与饲养量增长相抵消)。随着养猪者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几年猪药的需求量大约是粉剂54亿占30%、疫苗36亿占20%、消毒药36亿占20%、针剂36亿占20%。
  产品结构方面,业界普遍认为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抗菌素市场将萎缩,抗病毒性新型药物、中草药及无公害无药残的环保型药物将热销;未来的猪药市场将是为数很少的、具有高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有实力的猪药厂家市场。这在近两年的〃高热病〃中已经印证了这一点,平时被边缘化的中兽药被养殖户热捧,着实风光了一把。其中以中草药为原料的免疫增强剂更是被业界认为是引领未来动保行业的新秀。
  产业整合将现〃剩者为王〃
  10月13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2007中国动物保健品暨兽医技术展览会期间,举行了一场主题为〃适应养殖形势变化走兽药专业化道路〃的互动式高峰论坛,与会兽药企业负责人认真地探讨了今后兽药产业的出路。其中产业整合被认为是不可阻挡的大势。
  北京伟嘉集团总裁廖峰在会上表示,整合是大势所趋,兽药作为一个行业,必将会走向整合。行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90%企业死亡的过程,谁能在这个过程中走得更快,发展更猛,谁就能成为最后的保留者,这就是所谓的〃剩者为王〃。
  这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描述。除了面对自身的问题外,国内动保企业还必须认真重视外资动保企业对市场的〃蚕食〃。养殖模式的日渐成熟,对于外资企业来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
  据了解,当前外资动物保健品公司在中国市场总体占有率不足3%,这与中国畜牧业长期以来千家万户的养殖方式有直接关系,因为他们的产品绝大部分是销给集约化程度高的养殖企业。禽流感和猪〃高热病〃的发生对加速中国养殖业的集约化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将帮助众多外资动物保健品企业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反观我国动保企业,虽然经历了GMP的洗牌,但产业散、乱、小的格局依旧,而且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透明度越来越高。近300亿元的产值,被1300多家企业瓜分,90%的企业年产值都没有超过3000万元,业内超过亿元的企业屈指可数。这样的数值,只能将兽药带进弱势产业的行列。与实力强大的跨国企业争夺同样的客户,难度可想而知。
  国内部分优秀兽药企业的领导者对养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也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规模化养殖将导致以社会散养为主要市场的中小型兽药企业逐步萎缩,动保行业的规范、整合速度也必将加快,优势资源将向部分已经处于动保行业第一、第二梯队的企业集中,逐渐形成一些〃寡头〃企业领跑市场的局面,甚至在未来3…5年内,行业或许会有一个初步的调整与集中。
  笔者认为,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兽药企业在经营上将会越来越专注于做强某个领域,成为该领域的领导性品牌。
  像广东腾骏多年来专注于做猪药,在氟苯尼考几乎〃烂市〃的时代,它却成功地在养猪界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加康〃;佛山正典努力向驱虫药方向转型,已经成为国内驱虫药生产的一线企业;湖南五指峰更是全国最大的专业消毒剂生产企业;中山天天动保专注于中草药保健品的开发,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禽药市场的一线企业。他们的成功是否值得同行借鉴呢?
  2008年,养猪业还会有劫难吗?兽药企业的日子好过吗?面对养殖模式的重大变革,您准备好了吗?
  (记者:钟怡群《猪业革命》特刊2007年12月)
  第三篇 专家会诊
  行业大会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农业部4月3日宣布去年发生的猪〃高热病〃的元凶是变异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针对该病的疫苗亦已由指定的生物制品企业紧锣密鼓地生产。但业界关于〃高热病〃病原以及蓝耳病疫苗接种问题的争论,从疫病暴发之日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这场被称为〃集约化养猪以来最大浩劫〃冲击下,生猪大量死亡,不少养殖户血本无归,并直接导致了猪价暴涨。
  当前,猪价一路攀升,但面对如此可观的利润空间,养殖户却只能望〃市〃兴叹,对疫病的恐惧,令他们不敢入市。到底应该怎样应对疫情?应该怎样注射蓝耳病疫苗?又该从这场浩劫中反思什么?所有的这些疑问使猪〃高热病〃成为当前养猪业最为热门的话题。为此,南方农村报《养殖宝典》组织了一批兽医界人士就猪〃高热病〃的话题进行探讨,他们有来自各个科研院校的著名学者,也有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基层兽医专家,他们的观点可能针锋相对,也可能高度统一。我们期望利用媒体这个平台,让养猪界听到更多的声音;我们更希望通过此次讨论,读者对猪〃高热病〃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专家的意见对疫病防控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焦点问题一:
  农业部已经将〃高热病〃的元凶确定为变异的高致病性蓝耳病,但目前还有一些专家认为蓝耳病最多是重要的病因,并不是真正的主因,有的认为是流感,有的认为是细菌病。
  杨汉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博导):从现有的〃高热病〃(此病名不科学,提法不对)病原学分析结果来看,一种变异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病毒是原发性感染病原,至少是原发性感染病毒之一。从我们对分离毒株的实验证据来看,该毒株的致病性很强,人工感染可引起与临床相一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至于认为是流感的观点,缺乏实验室病原的数据,更不可能是细菌病,因细菌病不可能引起疫病大范围的流行,细菌病(如副猪嗜血杆菌)仅仅是继发感染而已,因蓝耳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病毒感染后可导致猪的免疫功能下降,受到严重抑制,就很容易继发细菌性疾病。
  朱连德(勃林格全国技术服务经理):〃高热病〃是多病原引起的猪高体温综合征,从各地实验室病原检出率来看,蓝耳病病毒可能是此次疫病流行的主要病原。因美洲株蓝耳病病毒一变异毒株检出重复率较高,而被农业部确定为一年多来大面积暴发的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并定名为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
  农业部已下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推荐用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去防控高致病性蓝耳病。但〃高热病〃并不是高致病性蓝耳病,仅仅用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免疫而忽略其他并发或继发病原如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圆环病毒及副猪嗜血杆菌等的控制是不够的。中国的〃高热病〃正像美国1996年发生的〃母猪流产死亡综合征〃、全球性的〃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一样,蓝耳病只是其中一个主要病原,而不是唯一。发生〃高热病〃的猪场是否都能分离到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株?没有发生〃高热病〃的猪场是否就一定没有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毒株?目前尚未见资料证实。从猪场临床实践看,〃高热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简单的一个蓝耳病是很难解释过去的。《防治规范》讲得很好,用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控制高致病性蓝耳病,而不是控制〃高热病〃。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如何,只待实践检验。
  白挨泉(佛山科技学院副教授):据报道,1997-2006年,对广东省PRRS抗体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省遭受PRRSV感染日益严重。其中部分小规模猪场未进行PRRS免疫,场阳性率高达94?74%。2006年5-7月对广东省部分规模化猪场种猪群猪流感的血清学调查,所检测的猪场大部分猪群存在H1亚型猪流感抗体,场阳性率为75%(21/28),猪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在8%-100%之间。H3亚型猪流感抗体场阳性率为28?57%(8/28),猪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在10%-95%之间。但猪流感作为疫病的存在并未引起猪场足够的重视,国内多个学者对广东省猪流感的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了研究,已证实多个猪场存在H1、H3亚型猪流感病毒,并对养猪生产造成一定的危害。
  疫情是由外部传入,还是毒株在本场猪群中发生的变异?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去年湖南、江西发病时,在短期内迅速地大面积扩散暴发。如果是猪场之间相互传播,说明本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但湖南、江西的周边省份广东、广西、福建相对稳定,相反北方部分省份并不稳定。今年广东部分地区零星散发,没有大面积暴发,在发病场内怀孕母猪、保育仔猪发病,但生长猪比较平稳,部分发病的猪场是种猪场和集约化程度高的猪场,多年来一直坚持自繁自养,管理相对来说非常严格,防疫措施做得比较好,但仍有疫情发生,这又说明了什么?因此本人认为疫情不一定是从外边传入,可能是PRRSV在本场内部猪群中发生的毒株变异。
  根据对发病场的调查,大部分发病场对蓝耳病没有免疫或免疫程序中存在漏洞。由于学术上的观点不同,对蓝耳病的免疫处于混乱状态,许多养猪企业很难做出抉择。
  谢灯养(广东省四会市养猪行业协会会长):今年4月3日,农业部发出公告,此病诊断为由高致病性蓝耳变异株引起的蓝耳病,并作出了相应指导性的防制方法。从目前状况来看,本人认为此病可能不单是高致病性蓝耳变异株引起的蓝耳病那么简单,可能不是流行的主因,因此这个病相信不会在短期内平静,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在此提醒养殖场(户)应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做好各项防疫工作,确保猪场生产的安全。
  今年广东等地流行的情况与去年江西流行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广东发生的场主要表现在断奶后15天左右的小猪,随着时间的推移向种猪、哺乳仔猪,中、大猪两边扩散,少见首发在大猪、种猪身上,而江西等地发生主要为中、大猪和种猪,产房仔猪、保育猪则较少感染;保育小猪感染后较少有存活的机会,死亡率几乎100%,而中、大猪发病时只要治疗得当,大多都能耐过,种猪发病时多数出现流产、产死胎,总之,一个猪场一旦感染上则损失惨重。
  黄双辉(广东旺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农业部将〃高热病〃定为高致病性蓝耳病我认为是正确的。蓝耳病毒株变异是个学术问题,不是临床上的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