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 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猪场老板总是说他的猪场还可以,但最终在2007年如此好的猪价时却依然没有赚到钱。其他同行很奇怪地询问他猪场的生产成绩,该猪场老板一脸惘然地说,〃我的猪没什么病啊,每头母猪有9…10个猪仔,只不过在产床死一两头,在保育舍死一两头,中大猪阶段又死一两头……〃哦!原来如此,一盘算,最后的成活率只有百分之六七十,上市时间也比正常的慢十天半个月。同行跑到他猪场巡查发现,所有员工都是小学毕业,连基本的防疫观念都没有,正常的生产管理也没有……一个如此的猪场如何能赚钱?
  一个规模化的养猪场,必然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及专业化的生产管理理念这些软件。但这些软件需要投资,需要猪场引进或培养。但如今的猪场有吸引这些专业人才的资本吗?
  〃看看每年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去向就知道猪场到底有没有吸引力。〃行业人士认为目前养猪行业吸引力不强,人才流动大,人才缺乏严重。据了解,每年毕业的畜牧兽医大专院校毕业生,基本就业去向是政府机关、饲料兽药企业,愿意到基层的毕业生不到10%。
  当前养猪业面临人才缺乏的困境,这个问题尤其困扰规模化养猪场。散养户、场长、兽医主管往往是老板一肩挑,不需要也难以养起好的技术人员,大型养猪集团公司能从高校甚至社会招聘管理人员,也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及待遇;但规模化养猪场却面临着要用但难以培养、难以保留人才的尴尬局面。
  〃一个场长,技术骨干你能给多少工资?一个饲养员你能给多少工资?猪场的工作环境差,工作量大,但工资待遇在整个社会上却是偏低的水平,如何能吸引人才加入养猪行业?整个行业的人员素质偏低,这个行业如何能发展?〃惠州市兴牧公司叶新全总经理对养猪业人员流动大,整体素质偏低表示了担忧,〃我们现在的发展盈利是建立在低工资、低成本的基础上。我们还欠这些行业从业者很多,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很难谈得上发展。〃
  低工资、工作环境差带来的是人员流动大,人员素质低。这个问题又反过来导致猪场生产管理差,生产成绩差,猪场效益低。显然这是一个死循环,在内部没有办法解决。只能寄望于养猪业单位个人盈利更高才能解决,这就需要整个养猪业链条的改革。
  环保之困
  如果说以上的问题只是关系到规模化猪场的效益问题,那么环保问题则是关系到规模化养猪场的生存问题。〃如果按照国家的排污标准检查,99%以上的猪场排污不合格。养猪业不能完全按照国家目前的排污标准来执行环保标准。〃资深行业人士认为,目前国家的排污标准对养猪行业十分不利。他表示,动辄万头几万头规模的养猪场每天要处理的排污物足足有几十吨上百吨,已经不能像散养户那样通过鱼塘或林地等方式来处理。如果按照国家的排污标准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一次性投入大,平时运行的费用高,养猪成本偏高,无法承受推行。
  建立沼气池处理污水污物或许是条可行之路,国家目前也在大力推行这种方式。惠州兴牧公司的猪场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建立了沼气池。兴牧公司叶新全总经理表示,建立沼气池使用效果不错,但经过沼气池发酵后的排污物是否符合国家排污标准仍是个未知数。
  最令规模养猪场担心的是,地方政府往往以猪场污染环境,排污超标为借口来强迫猪场拆迁。〃即使猪场领了排污许可证,但政府可以随时检查猪场排污,如果完全按照国家标准,肯定是不合格,所以我们只能在饭桌酒席解决排污问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猪场老板表示了对排污问题的无奈。
  而环保问题带出了另一个发展规模养猪场困难的问题土地问题。新兴食品公司杨柄权总经理向记者表示,当前规模化养猪场的首要问题是土地问题。他透露,最近他寻找了广东的多个地方,却难以寻找出合适的场地兴建规模化养猪场。
  这里所说合适的场地蕴含着多种意义。首先,从养猪的防疫等观念上,需要场地合适,如尽量不要靠近交通要道及居住点,场地足够大等等;其次,要与地方政府达成协议,起码保证地方政府不会在各种问题,如环保等方面进行刁难。在这方面,今年有多个猪场被地方政府以各种名义要求猪场搬迁。如《南方农村报》报道的沙田顺发在新丰的猪场,最近深圳农牧公司在河源的猪场……
  〃土地的问题实际上是地方政府税收的问题。养猪业归属农业免税,不能给地方政府带来税收。规模养猪场能给地方政府带来什么?带动农民养猪的是'公司 农户',带给地方财政收入的是工业,饲料是外地运来的,工人是外地请来的,连屠宰税也是外地的(猪贩到外地屠宰),规模化养猪场能给当地政府带来的只有污染。我相信如果当地能发展工业的话,绝对不欢迎规模化猪场落地。〃该猪场老板认为,规模化养猪场在地方受地方政府歧视的根源在于不能给当地政府带来好处。这种观点虽然有点偏激,但未尝不能真实反映当前规模化养猪场面临的尴尬境地。
  〃公司 农户〃:乌托邦式的双赢
  〃公司 农户〃的养殖模式在国内发展了十几年,温氏公司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公司 农户〃的养殖模式似乎非常适合国内养猪业的发展。
  〃公司 农户〃的优点已经被多方研究学习及推广,这里就不再阐述,但〃公司 农户〃的缺陷却也是明显的。
  〃'公司 农户'的模式要解决如何与农户真正双赢的问题。部分'公司 农户'的现实情况是:公司赢,农户不亏,拿个打工钱,离公司、农户双赢的局面还很远。特别是养猪利润较高、疫病多发的情况下,将是考验'公司 农户'养殖模式生存能力的时候。〃这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行业人士对当前〃公司 农户〃养殖模式在养猪业发展的看法。他分析,〃公司 农户〃模式对农户有利的方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公司保价回收生猪,第二是公司提供技术服务。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疫病没有得到平息的话(该行业人士认为两到三年内疫病不会平息),生猪销路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公司给养猪户提供技术服务,这就见仁见智,事实上公司能给养猪户提供多少技术服务呢?关键一点在于这些服务能否给养猪户带来真正的帮助。据可靠消息称,某大型〃公司 农户〃的养猪公司,2007年生猪出栏量最多只能与去年持平,与原计划相比足足减少了35%。在这种养猪利润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在国家大力支持养猪业的情况下,为何养猪公司反而出现减产的情况呢?
  该行业人士表示,极有可能是该大型〃公司 农户〃的养猪公司在〃高热病〃中亦自身难保,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给养猪户提供技术服务?博罗石坝的饲料经销商田老板向记者透露,在2007年7月份左右,他的一些朋友就从某大型〃公司 农户〃的养猪公司中购买了一些怀疑患〃高热病〃的猪苗。
  该行业人士认为对〃公司 农户〃影响最大的将是如何与养猪户分配利润的问题。特别是当前养猪利润较好的时期,自繁自养猪场,2007年利润最高的时期,一头猪能赚700元以上,而购买猪苗饲养肉猪的能赚500元。即便是全年平均,在2007年一头猪能赚200…300元。如果公司还是以50元/头的利润给予农户(实际很可能没这么多),那么在今后的一两年内,部分养猪户,特别是有资金有实力有经验的养猪户会选择中止合作。〃那才是'公司 农户'的最大考验。〃该行业人士如此论断。
  该行业人士为记者分析了〃公司 农户〃中双方的投资及盈利方式:公司的投资在于提供的猪苗、饲料、兽药及免费的技术服务,农户的投资在于前期的猪场建设费用及前期的保证金。但实际上,由于公司捆绑了一大批养猪户,他们在与饲料原料及兽药供应商的谈判中处于强势,无论是价格还是资金,都争取到了相当的优惠条件,无形中,他们的饲料、兽药的部分投资是由供应商提供的,实际中他们最大的投资就是猪苗。养猪户负担了前期的建设费用,而前期的保证金部分相当于猪苗的部分投资。可以说,只要公司的资金链条不出现问题,供应商还保持供应的情况下,〃公司 农户〃这种模式,公司几乎处于不败之地。
  再来分析他们的盈利模式:农户的盈利很简单,就是加减法,其中还可能有公司的各种各样的规定,或许还有公司的二次分红。而公司的盈利点则多了很多,猪苗、兽药、饲料……养猪环节中所有能赚钱,能盈利的地方,公司都得到了盈利。唯一存在风险的是肉猪出售时的市场风险。但这个市场风险已经完全可以用其他方面的盈利来弥补。如饲料,据了解,目前某大型〃公司 农户〃养猪公司的全价大猪料与农民结算的价格是140多元/包,而市场上同样品质的饲料零售价格大概是120元/包。当中的利润差别就有20元/包。如果再与饲料的成本价格相比,差别就更大。
  博罗罗浮山的养猪户林先生向记者反映,他自2005年与某大型〃公司 农户〃公司合作养猪,投资了近50万元,但直至2007年还没有盈利,50万元的资金就完全被套住了。最近他已经决定中止与该公司的合作,准备自己投资养猪。〃自己能投资多少算多少,与他们(指公司)合作总是有被算计的感觉。〃
  在养猪业发生剧烈震荡的时期,养猪户逐渐感觉到个体的势单力薄,互相联合成了他们的选择之一。自7月1日《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养猪人就开始探讨成立养猪合作社的可能性。廉江和寮、高州分界等地纷纷成立养猪合作社,惠州、化州、阳春等地的养猪户均有成立养猪合作社的想法。但养猪合作社的前景如何?尚待时间的考证。
  (记者:劳锦华《猪业革命》特刊2007年12月)
  2006年5月份以来,猪肉价格暴涨刺激着全国上下的敏感神经,国家有关部门应声而动,或出面安抚市场情绪,或出台措施平抑猪价。同时,各地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市场供应。涨价风潮背后有着怎样的行业内幕,生猪产销与政府宏观调控方面有哪些问题值得检讨?
  肉价上涨与生猪产业反思系列评论①
  警惕假管理之名行垄断之实
  生猪管理体制现已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关口。这一体制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席卷全国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让人们反思生猪防疫体制,加强生猪疫情的管理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
  肇始于1994年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开了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生猪管理的先河,这一政策的核心理念是〃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即实行定点屠宰,在生猪屠宰环节进行检验检疫,而生产和销售则放开。相比于完全没有管理的生猪市场,这一政策确实大大减少了生猪领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然而,从吃肉安全出发的政策却忽视了生猪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定点屠宰政策把食品安全的重负放在屠宰环节。而且,配套的改革则更把这一本来惠民的定点政策推向深渊。定点屠宰点建立起来后,各市县纷纷成立自己的食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