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8-千万别成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278-千万别成熟-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的妻子》。在拍了一场极为热烈的戏之后,我把化妆师递给我的镜子失手摔碎了。我感到非常震惊,就好像整个布景倒在我身上似的。整整一天,我等待着打碎镜子所预示的巨大厄运。那天结束时,我已精疲力竭,几乎无法表演。我迷信观念的后果实际上就是我所预示的厄运。”    
    一个如此自卑到迷信的人,也有她的理想,理想中又显示了并非一般的自信。在她还只有10岁的时候,就有了当电影演员的梦,而且非常执著。她说:    
    “虽然在一个10岁孩子的梦想和实现这个梦想之间存在着漫长的距离,但奇怪的是我倒信心十足。我固然从未对人谈起过这件事,但在我内心深处,我深信我来到人世就是为了当电影演员。”    
    “我强烈地感到我投身人世就是为了从事表演,为了表达自己,为了发泄我内心的感情,也许是为了想摆脱默默无闻的状态。我并不醉心于获得成功和名望,也不对伴随成功而来的皮大衣、珠宝、名贵的汽车和住房感兴趣。后来当我成名之后,当我有了这一切所谓的报酬之后,人们总会认为,像我这样出身的人,这就是我追求的目标。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当我沉醉在电影院时,这些东西根本不在我的心上。”    
    


《千万别成熟》 第四部分处在两极的人最有创造力(2)

    后来,当她真的成了电影演员之后,她也有了与别的演员的不同:    
    “实际上,我从来不在拍摄前进行排练,到今天还是如此。我只是做一些技术上的排练,念念台词,因为在摄影机尚未转动之前,我根本不会表演。当我同需要靠排练来培养情绪的演员合作演出时,我就勉为其难,无非是马马虎虎、应付场面而已。在摄影机没有开动之前,我感到羞怯万分,无所依傍、尴尬之至。我想这是因为我基本上是个业余爱好者,而不是专业的。一个专业演员应当能够排练,在必要时从头演至尾,但是我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我的表演只是听凭本能而已。和我在其他情况下一样,我在拍摄现场是个双重的女人,作为女演员的我,只有在摄影机的召唤之下才应声而出。‘开拍’两字解放了我,我踢开了自己的羞怯心理,感到束缚尽去,无所禁忌,甚至无法无天。开动着的摄影机在我身上唤起的变化是某种我无法解释的东西,它脆弱、神秘,过多解释就会破坏无遗。”    
    她说:“在需要我做任何有关表演的事情之前我总是害怕的。直到今天,在摄影机转动之前,我还是害怕我要演的那场戏。但我有说服自己的消极办法。我毫不骄傲自大,甚至没有信心。我从来不盼望得到什么,因此如果我能得到什么,我会感到加倍的高兴。如果得不到,我也不会感到十分难受。但是有一点,我一旦从事一项工作,我总是尽力而为,尽我最大的力量去做好。我从不认为我对自己的要求会理所当然地实现。我的态度是:我的努力是不会得到结果的,我在思想上已如此做好了准备。但这个态度并不影响我的表演,我仍用我的全部才干来演出。总之,积极的演出,消极的态度。”    
    可能就是因为她这种积极和消极的结合,产生了她对事业的正确态度:    
    “在我一生的某一段时期,看上去似乎所有的目标都已达到,获得了全球声誉,取得了好几项荣誉奖,婚姻很幸福,两个迷人的孩子看来似乎没有什么需要去奋斗的了。那么,继续演出的动力在哪里呢?奋斗之心是否已失去了它的锋芒,自满情绪是否已战胜了好奇心?我可没有。我和以往一样对自己的表演毫无把握。作为一个演员,我并未感到自己已经达到了我自认为可以达到的地步。所以,我的缺乏信心仍然驱使着我进入笼罩着潜力的迷雾。经过了这么多年,我仍然在进行自我发现,我内心仍然有一种力量驱使我去寻求更为深刻的满足,去寻找梦想以外的梦想。”    
    下面是她丈夫卡洛·庞蒂对她的看法:    
    “当我初见到索菲亚时,她的品格比她的外貌更使我动心。她身上表露出某种东西,使她光艳照人。我不能相信她是一个少女。她是如此成熟,如此一心想当一个演员,并且如此在行,但同时又如此胆怯和缺乏自信。这是一种迷人的混合。我立即就知道她是某种了不起的人。在选美会上我们短暂的初次邂逅之后,她到我的办公室来谈话。我听她谈了她在战争期间和战后的奋斗历程和她如何贫穷,我开始对她有所了解。她是家庭中的男人,是供养者,谁都依靠她。她怀着无限深情谈到她的母亲,对她充满了深沉的爱和感激。    
    “要了解索菲亚很困难。当她想谈的时候,她很健谈,但她不愿意谈她自己,或者暴露她内心的世界。她是一个非常诚实的女人,对我的确全心全意,但她却决心把她灵魂的一部分保留给自己,并始终列为禁区。    
    “我知道她心里有火,但从未见她发作。20年来,她偶尔对我发过火。当我知道我惹她生气了的时候,她却不动声色。如果她在理,她最多悄然离去,停止和我讲话而已。    
    “索菲亚对我们共同生活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她的与众不同的人生观。她有坚定不移的价值尺度,还有一种天赋的明辨是非的识别能力。我靠她判断人物,这种判断力屡试不爽———有时候我因为没有听从而后悔莫及。跟索菲亚耍花招是毫无意义的,她就像诺克斯堡金库一样牢靠。”    
    另一位意大利导演和演员德·西卡说:    
    “在同索菲亚拍摄这部影片时,我发现了她的某些基本的品格。她在自己周围,在她那内在的、秘密的、在情绪激动时易受伤害的部分周围筑起了一道厚厚的护墙,她躲在墙壁后面觉得心满意足。但是她真正的天性是富于戏剧性的、喜怒无常、典型的那不勒斯式的,她的反应———快乐、忧伤、愤怒、急躁等等———都是极端的。所以她把它们严密地控制在墙后面。但是,当她表演的时候,她就越过那堵墙壁,倾泄出她真正的内在感情。她会大喊大叫,哈哈大笑,歇斯底里大发作,诱惑,反抗,达到感情奔放的最高峰。她演一个情绪激动的电影场面时,就像一个精神病患者去精神病院就诊一样。”    
    人都有自己的两极,自信与自卑,坚强与软弱,悲伤与快乐等等,只是,这两极有的拉得很大,有的拉得较小。我们很多人不愿意过这种两极的生活,或者不愿意把两极拉得很大;因为两极一旦拉开,无论在心灵上还是生活里,都会受到非同寻常的煎熬。但无论生活还是心理,两极就是张力;拉得越开,张力越大。这张力带给我们的肯定是非同一般的深刻。自然,把这深刻化作力量,还需要把这两极结合起来,使其平衡,这才能有所成就。就是说,进入两极最容易认识事情,但把事情做好,却要找到两极的结合点。也可以说,索菲亚就深得其要领。她就说:    
    “翻了一下我的笔记本,使我惊讶的是,在我写下的东西里,关于孤独的主题比其他任何主题都多。‘没有孤独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我虔诚地相信这句话。在我的生活中,我需要孤独就像我需要吃喝和儿童的笑声一样。听起来可能夸大其词,孤独是我灵魂的过滤器。孤独给我以营养,使我恢复青春活力。我独处时感到怡然自得。我在笔记本里写道:‘你如何不使自己感到寂寞?’‘先生,我本人就是寂寞。’    
    “我在孓然独处时经常看书并有身历其境之感,我在孓然独处时经常毫无掩饰地正视自己和自己的感情。我探索新的思想,反躬自省有无不当之处。孤独就像一间镶满了镜子的房间,使我如实地看到自己。我有一次读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安宁与满足并不存在于身外,而是存在于内心。’孤独是我内心安宁与满足的保护神。”    
    看来,孤独帮助她找到了自己两极的平衡点。    
    ☆人陷深谷一定要向高山反弹,而在登上高山之后,又会对深谷深情回味。就在这种反弹与回味中,他或她变得深刻。    
    ☆就像是一场辩论会,这一方和那一方论辩得十分激烈、已经把论题的两端充分显露出来的时候,听众才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激奋。不过,要把这论题落到生活里,还需要经验和悟性的力量。    
    NO。19    
    处在两极的人最有创造力,既有洞察力又有平衡感    
    ———称“我就是寂寞”的影后索菲亚·罗兰    
    从一个私生女到一代影后,索菲亚一生都在自信与自卑的矛盾中度过。也许就是这种过度的矛盾,把她推到了心的两极,使她在深汲两极之后,找到了生活的洞察力和平衡点。    
    引子    
    悟道


《千万别成熟》 第四部分聪明人最愚蠢,呆傻人最智慧(1)

    聪明人最愚蠢,呆傻人最智慧    
    149    
    王永庆是台湾最大的企业家,他的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有数万人,包括16个大型企业,还有学校、医院等。这个只念过小学、从粮店小伙计开始创业的人,常有一些常人不解的事情。    
    台湾有大学要授予他博士学位,找上门来。他告诉人家,我只有小学文化,根本没有资格当博士,我不要这个学位。吓得别的有此意图的大学再也不敢行动。    
    自然,有人说他:“会做事,似乎不太会做人。”    
    他吃葡萄不吐皮和子,吃西瓜也连子吃下去。他说:“有人吃西瓜要慢条斯理地把瓜子一粒粒剔出来,其实这又何必呢?统统吃下去也不会出毛病的。吃葡萄也有人要细细地剥皮和剔子,岂不太浪费时间吗?要发展工业,先要养成不浪费的习惯,节约时间,节省物料,刻苦耐劳。”    
    下边的人问他:“买牙签是买一头用的还是两头用的?”他问:“哪种便宜?”那人回答:“两头用的便宜。”他说:“那就买两头用的。”他每天都要做毛巾操,而一块毛巾竟用了27年还在用着。    
    他有一段议论:“享受本身并非罪恶,但浅尝最为甜美,同时也才能持久。贪嗜无度反易感觉乏味,所谓过犹不及,这与苦味也相去无几了。尤其如果穷极逸乐,因为一切甘甜已经尝尽,便会产生一种茫然的感觉,人生就乏味可悲了。”    
    他还说:“假如有一天钱赚得够多了,你就会感觉到钱实在没有什么用的。”    
    陈景润,瘦弱的身体,憨厚的脸庞,再怎么研究他的外表,也看不出他有什么特殊之处。特别是,但凡人们在形容科学大家时往往会说他的眼睛是如何地睿智,关于这一点在陈景润身上也无从发现,陈景润的眼睛被厚厚的镜片遮挡,只给人痴呆的感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所证明的“1+2”,至今依然保持着世界记录和领先地位,歌德巴赫猜想被他大大地推进了一大步,也让世人记住了这个大众化的人物。    
    他生于1933年。在他降生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已经成了多余的人———他曾有个兄弟姐妹,活下来6个,他排行老三。这么多嘴巴,父母早已不堪重负。生母早逝,他在家里并没有享受到多少爱和童年的快乐。上学了,瘦弱多病的他一副窝囊样子,让人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