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1-温州富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451-温州富姐-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整赚上8块钱!而这8块钱加上那做工钱8块,总共就是16块呀!这样就比原来的赚头整整多出一倍嘛。如此一算,我当即就从市场上剪了20多米的布料回来,自己做开了。    
    由于我的款式新颖,加上我的设计不但时尚,而且独特、有韵味,很快地,许多顾客就都不再去拿布料来做了,只要到我店里看定了哪一种的面料,我就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他们做好,送去。这时候,为了加强力量,我又招了几个学徒来给我做服装。其实,对外来说,这也是为了显示出我实力越发壮大了啊。    
    我发现服装一条龙服务不但给自己创造了更多的利润空间,而且给顾客也提供了方便,所以顾客也很是满意。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省出了不少的时间,再也用不着冒着严寒酷暑跑到布料市场上东寻西找了。    
    况且,我还能给他们当参谋呢,因为我既熟悉市场的流行情况,又可以给他们设计出最符合他们各自特点的时尚衣服来。既然如此,许多人就觉得何乐而不为呢!而此时,我也就想把我的店面开得再大一些了。    
    因为我姓陈,刚开始的时候,人们针对我的“迷丽时装店”,都误以为我的名字就是我的店面招牌上所写的,所以,也就“顺理成章”地把我叫成“陈迷丽”了。    
    而此后,朋友圈里的许多人像现在一样,都亲切地叫我“阿丽”,或者直呼其名曰“陈迷丽”,而很少有人再叫我原来的名字“陈红”了。


第一部分这是后话了

    但是,说起我这个“陈迷丽”的来由,事实上,除了上文提到的店面招牌上的事儿之外,倒是另有一段令人更为感慨的故事呢。也就是说,正是由于这一段别有意义的遭遇,我下决心要让人们永久性地叫上我这个新名字。因为它对我事业的发展壮大,是有着至关重要的转折作用的。这是后话了。    
    那是我24岁的时候,我就在心中思谋着要开一间名叫“迷丽时装设计中心”的店了。当时,我弟弟阿军的女朋友也在我的店里当学徒,并帮着我搞裁缝以外的事儿。而后来成为我先生的男友阿勇,从杭州毕业回到温州后,却仍然还在市公路工程队上班。    
    这时候,我的事业已经是很有些起色了,许多时候都是我一个人设计款式,给客户量身定做的;而我的弟弟则是去负责生产方面的事情。那时中心里的人员也已经增到了几十人了。这样,我又去附近租了4间店面,来作为我的服饰设计和裁剪等一条龙服务的场所。    
    随着场地的扩大,一个更大的想法在我的心中酝酿着。“迷丽时装设计中心”,就是我这时候的一个对将来事业成长所期望的良好举措呀。但那时,我父母却是不大赞成的,以为这样风险太大了,搞不好的话,那会把我前期所赚的钱全赔进去。    
    我真不明白,不搞大一些的动作,又哪里来的事业开拓呢?我就劝说我的男友阿勇辞职,以便到我的“迷丽时装设计中心”一起创业。    
    但他开始还是有点舍不得,这在当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温州当时也像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比较看重国有单位,以为只有那儿,才是人们真正的人生拼搏的地方。但后来他还是同意停薪留职,来和我一起干。因为我那时候确实是忙得不可开交,而他也不忍心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忙得一塌糊涂而无动于衷吧。    
    所以,到现在为止,我总觉得我先生对我的事业是起到过大大的推动作用的。只是后来,为了更大事业的拓展,他就到了上海去发展,那是我们另外的一种战略考虑啊。    
    那时候,我真的被我这火热的生意场面吓了一大跳。我居然每天都有可做到100多套的服装的量了!而且我的店门口停了黑压压一大堆自行车,它们的主人都是在等待着我给他们设计各式各样的服装,或是过来等着拿成衣的。    
    作为温州市第一家这样一条龙服务的时装店,人们无疑是很感兴趣的,这样一来,小店里一下子就人山人海了。    
    一些顾客居然有等到凌晨两三点钟的,我看着总是特心疼。所以,尽管我身体已经是很累很累了,但看着这些热情的顾客,我的心里仍是暖洋洋的。    
    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什么比顾客对我的认可更令人高兴和激动的呢!因此,可以想像那时候我有多高兴呀。    
    从此以后,那条原来颇为荒凉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巷,顿时就显得喧闹起来了。值得补充一笔的是,我的这种自己来料加工和设计成衣的做法,改变了温州要么仅做衣服,要么仅卖布料,乃至要么仅卖成衣的经营模式。    
    没过多久,善于学习新花样的温州人,就很快地从我这里得到了启发,哗啦啦地冒出了许多服装一条龙服务业务的店面。但是,我的“始作俑者”之功,却也是不可以随便埋没的哟。    
    经过前几次活生生的令人感到耻辱的教训,我觉得做事业的人的诚信是极其重要的。也就是像古人所说的“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等格言,真是千真万确。我想,这说不定是先哲们也像我一样地在经历过了不够诚实之后,在感悟中所总结出来的吧?    
    就在我把我自家的龟湖路46弄22号闹得红红火火,也就是在1997年我正好27岁的时候,我把附近的三楼也买了过来。之后,我又去租了100平方米的一家店面,这样就使我的“迷丽时装设计中心”更加扩展开来了。开始是20多人,很快地,我的“中心”里便有了四五十人了。    
    还是在1995年的一天午后吧,“中心”里来了一大批工商人员。他们开始是来查税务的,看我的税务没有什么问题,就又查了我的店名“迷丽时装设计中心”。咳,就为这名字,我居然被罚了6万块钱呢!这对那时的我来说,可真是一笔不小的钱呀!    
    据工商人员说,“迷丽”这两个字,是山东青岛的一家厂子在1989年就已经注册了的,而我在成衣上使用了,显然是属于侵权了,所以,他们罚我是有法律依据的。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由于不懂法律而被罚了这么一大笔血汗钱。    
    记得当时我爸正在我的店里,他就一个箭步地冲了出来,然后愤愤不平地说,我女儿名字就叫迷丽,那么,牌子上叫“迷丽”,这有什么过错呀?!但这无济于事,我还是被罚了款。    
    此后想了想,我那时对品牌的意识事实上是很淡薄的,就这样下去,当然不是个办法了。所以后来,我就对一些法律条文比较在意和用心了。因此,总的来说,这次“飞来横祸”,对我整体事业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我在经过被罚款之后,就和青岛的那家叫“迷丽”什么的企业进行了磋商,说定了我愿意把他的“迷丽”商标买过来。为此,我又花了将近10万块钱。但是很快地我就不再启用这个品名了,因为我已经感觉到这个品名除了有点俗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那就是区域性太明显了。而这时候的我,毫无疑问,是已经想要做全国性的大品牌了。    
    所以,从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我觉得把它买过来先放着再说,等到时机成熟了,再去使用它也不迟嘛!于是,就有了后来我的众所周知的品牌“雪歌”了。从这样的结局来说,这次被罚款,也真可以说是因祸得福吧。    
    由于我对崇尚时尚的人们的人性化设计,赢得了许许多多有识之士的赞赏,生意一日好过一日。又因为我擅长搞服装设计,心中每每追求其完善的设计方案,所以往往搞得废寝忘食,以至于真的是神魂颠倒了呢。但我仍然是心甘情愿地为此而消得人憔悴。    
    


第一部分马拉松式的恋爱

    28岁那年,我和我的先生阿勇经过了马拉松式的恋爱,终于成婚。说起我俩的恋爱过程,却也是有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呢。    
    前头我也谈了一点了,我们是初二同学,他就坐在我的后头。许是我们都算早熟吧,从初二初三那个光景开始,我们互相就比较有好感了。但那时候,我敢肯定地说,喜欢我的当然不会只有他一个人。在放学后,许多有事没事地爱在我后头追逐的人里头,就有几乎已经完全忘记了的、而后来在我龟湖路开店那段经常来的那几个年轻人。    
    人有时是很奇怪的,感情方面的事,更是如此。再说了,我只对阿勇有好感,至于别的男同学自然不是没有好的,但我那时对他们只是没有那种特别的感觉罢了。    
    慢慢地,我们俩讲话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那时候我们在学校经常玩玩打乒乓球还有什么皇帝、将军等等称呼的游戏,具体的操作规程我都忘记了,但我们俩的那份默契劲儿,倒是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    
    记得那时除了我俩还有另外的4个人,我们6个人几乎每天都在学校里吃午饭。饭后没事,几个男生就吆喝着去玩这种游戏了。一般情况下,他在场,我也就会在场;而我在场时,他自然不会落在了别处。而且开始在一起打乒乓球时,他大多会选我做将军或皇帝什么的。    
    后来,到了初三年级,我们都面临着中考,所以,每当晚上学校补课的时候,他自然就更是坐到了我的后面,我们也都感觉到特别开心。    
    但是我妈管我管得特别严,不要说不准我和男同学有过多的来往,就是连那时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和《射雕英雄传》等等,也不让我一集接着一集地看,说是那样会影响我的学习。    
    所以,除了上课以及和上课有关的一些事儿她不反对外,其余的她就自然不会赞成啰。而我却同阿勇在暗地里谈论着电视剧的情节,当然还有谈心啦,等等,在一起很开心。    
    一天下课后,我就回家在我家私房的三楼上做功课了。这时候阿勇骑着一辆半新不旧的自行车过来,喊了我一声,我就忙着下楼来,他塞给了我一封信。拿着这封信,我就赶紧掉转头往楼上跑,我怕我妈撞见,那将会被骂死的。    
    阿勇在信里说,他将要到杭州读技校去了,因为很是喜欢我,想和我多多通信;还问我同不同意。    
    我第二天在学校里碰到了他,不知怎么搞的,我只觉得心里挺害怕的,以至于都不敢抬头去看他了。不久,在中考之后,他果然就去杭州读书了,学的是工程方面的内容;而我则进入了温州第六中学,学纺织工艺。我们虽然是分开了,但我们的通信却多了起来。    
    那时候的通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而且长途电话毕竟还像熊猫一般的稀有呀。不要说传呼机、手机什么的一般人不敢涉足,就是想打个长途电话,作为学生,我们也是打不起的。所以,通信自然就成了我们最好也是最有效的交流思念的方式了。    
    我除了和阿勇保持通信之外,还开始了写日记,这样一来,我就把我对他的思念,除了可以在信里表达,还可以倾诉在日记里了。我的那本“特殊情形”下的日记,现在仍然被我好好地珍藏着。    
    但当时,我怕被父母看见,就把它藏了起来,锁到了我的一个小柜子里,像现在的人们把钱锁在了保险柜里一样。但是,他的来信由于是寄到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