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第1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内战争时期激烈的斗争生活为背景,通过描写一支小小游击队的战斗经历,
反映了革命队伍在面临“毁灭”的艰苦斗争中经受严峻考验,大浪淘沙的现
实。1919 年夏秋之间,共产党员莱奋生在远东地区领导一支仅150 人的游击
队,主要由矿工和农民组成。他们同凶恶的日本干涉军和白匪高尔察克展开
浴血奋战。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队伍退入森林,不久又陷入困境。在莱奋
生的耐心教育和出色指挥下,部队顽强战斗,终于突破重围。虽只剩19 个人,
但出色地完成了“保存战斗单位,作为将来的核心”的任务,又投入新的战
斗。作品描写真实、深刻,着力刻画人物性格、心理世界,并采用对比手法。
是早期苏联文学的典范。高尔基说它提供了国内战争的广阔的、真实的画面。
鲁迅誉为“纪念碑的小说”和“新文学中的一个大炬火”。(张新莉)《青
年近卫军)长篇小说,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作于1945 年。作品取材于苏联卫
国战争时期的真人真事。作品描写了德国法西斯侵略苏联占领克拉斯诺顿之
后,有着光荣传统的共青团员和青年怀着对敌人的强烈仇恨,组织青年近卫
军,利用各种机会和手段打击敌人的故事。正当他们准备配合主力给敌人以
更大打击的时候,由于叛徒斯塔霍维奇的出卖,绝大多数队员被捕入狱,遭
到严刑拷打。经过同法西断暴徒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在该市解放前夕,全部
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爱国主义乐章。作品描述真实、具体、抒情浪
漫,格调高昂,气势磅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获1946 年度斯大林奖金。
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广为流传。

(张新莉)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革命作家。出身于乌克兰一个贫
苦的工人家庭,十岁开始做工。1919 年加入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
1920 年负重伤后转到劳动战线。1924 年8 月加入苏联共产党,1925 年健康
状况恶化,决心以手中的笔为武器继续战斗。1929 年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于1933 年定稿。次年出版,受到国内外读者的高度评价。1934 年写
了另一部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原计划写三卷,因作者过早逝世,
只完成了第一卷)和许多政论文章。1935 年,苏维埃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
他把光辉的一生献给了壮丽的革命事业,他的作品在苏联文学史上占有特殊
的重要地位。

(鞠爱敏)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长篇小说。前苏联作家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
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享有世界声誉的代表作,是他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
情况下创作的。1934 年出版。作品以作家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写成,热情歌颂
第一代苏联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为巩固新政权、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而进行的英勇斗争,展示了他们在革命烈火中锻炼成长的光辉历程。主人公
保尔·柯察金无私无畏,具有崇高的革命品德,是在艰苦卓绝的无产阶级革
命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革命者的典型形象。作品对人物的心理、语言、行动、
性格的描写十分真切感人,是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受到国内
外读者的热烈欢迎,千百万青年把主人公誓为人类解放而献身的名言引为座
右铭。小说主题思想深刻,艺术构思广阔,成功地再现了保尔个性鲜明、血
肉丰满、光辉照人的无产阶级英雄典型。语言朴素生动,叙述中结合抒情插
笔和哲理性的警句,加强了艺术感染力。作品经著名翻译家梅益译成中文,
在我国青年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鞠爱敏)


柯湮楚克(1905~1972)前苏联乌克兰剧作家,出身于铁路工人家庭。
1955 年访华。曾任苏联作协书记、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1943 年,他当选
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67 年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25 年开始文学创
作,同年发表短篇小说《他是伟大的》,塑造了列宁的不朽形象。成名作是
革命历史剧《舰队的毁灭》,获全苏竞赛二等奖。剧本《普拉尔·克列契特》、
历史剧《鲍格丹·赫梅里尼茨墓》均获1941 年斯大林奖金。喜剧《在乌克兰
草原上》,揭开了新体裁、新题村的创作——用笑的手段来反对社会的丑恶
现象与丑恶心理,获1942 年斯大林奖金。这种创作方法在喜剧《雪球花林》
(获1951 年斯大林奖金)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剧本《前线》,获1943 年斯
大林奖主,剧本《马卡尔·杜勃拉瓦》,获1949 年斯大林奖金。此外,还写
有剧本《翅膀》、《星星为什么微笑》、《心的记忆》、《一页日记》等。
他的作品政治性强,积极配合当局的现行政策,语言风趣幽默,对白简洁有
力,具有讽刺喜剧的特点。

(吴根成)


《前线》三幕五场话剧。乌克兰剧作家柯涅楚克作于1942 年,也是苏
联卫国战争期间的优秀剧作之一,获1943 年斯大林奖金。《前线》经斯大林
亲自审阅、修改后,于1942 年秋在《真理报》上连载,引起强烈反响。当时
正处于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前夕,德军攻势咄咄逼人,形势十分严峻。在此苏
联生死存亡之秋,剧本尖锐地提出苏军胜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时代命题,
指出为夺取战争胜利,红军指挥员应如何迅速掌握先进的军事科学的问题。
前线总指挥戈尔洛夫是位功勋卓著的红军老将领。但他屠功自傲,墨守陈规,
思想僵化,仍凭过去的作战经验进行指挥,致使战争失利。年轻的欧格涅夫
军长努力学习先进的军事科学知识,善于掌握现代化的作战方法,关心青年
干部的成长。他接替戈尔洛夫的职务后,采用“兵不厌诈”的原则,声东击
西,攻其不意,终于挽回戈尔洛夫所造成的失利局面。剧中的特派记者“客
里空”,则成为专说假话、空话的典型。《前线》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尖锐
的政论性,这对鼓舞士气,增强战胜德寇的信心起积极影响。

(吴根成)


肖洛霍夫(1905~1984)享有世界声誉的前苏联作家。生于顿河地区的
维申斯克镇一个商店职员家庭。1920 年参加革命,曾参加顿河地区建立苏维
埃政权的斗争。1922 年赴莫斯科,次年开始文学创作。1926 年出版短篇小说
集《顿河的故事》和《浅蓝的原野》《顿河的故事》成为他的成名作。同年
至1940 年创作完成网卷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获1940 年斯大林奖金。
1932 年加入共产党并出版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1959 年完成
第二部,并获1960 年度的列宁文学奖。1957 年发表以卫国战争为题村的短
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1965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根据《一个人的遭遇》
改编的电影曾先后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的大金奖和列宁文艺奖。他的创作具
有独创性,并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品已被译成50
多种语言,在国内外部有广泛的影响。

(鞠爱敏)


《被开垦的处女地》长篇小说。又译《新垦地》。肖洛霍夫著。分两
部,分别发表于1932 年和1959 年。作品描写了主人公达维多夫奉党的指示
来到顿河格列米雅其村,带领群众同富农、反革命分子作斗争,终于建立了
集体农庄,进行轰轰烈烈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作品反映了贫农、中农与富农、
反革命分子的曲折斗争,塑造出共产党员达维多夫、中农梅谭尼可夫等典型
形象,是当时反映集体化运动最成功的作品。被认为是苏联文学中描写农业
集体化的最优秀作品。人物性格鲜明而典型,故事发展自然而紧张,结构严
谨,语言生动幽默。获1960 年列宁奖金。

(鞠爱敏)


《静静的顿河》长篇小说,肖洛霍夫作于1926 年至1940 年。全书分四
部,反映十月革命前后顿河地区哥萨克走向苏维埃的故事。小说描写的中心
是中农哥萨克葛利高里的命运及一家人在巨大动荡年代的变迁。葛利高里是
个复杂的形象,在历史的重要关头常常动摇迷茫,是一个在革命年代中没有
找到正确道路的人的典型。作者在谴责、批判葛利高里的同时又对他流露出
同情。作品还以非凡的技巧,塑造出许多感人的妇女形象和坚强的共产党人
的形象。作品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上描绘了哥萨克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人情
冷暖,展示了革命与反革命的尖锐复杂的斗争,反映了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
走向灭亡,苏共领导下的革命人民走向胜利的过程,为人们“提供了国内战
争广泛的、真实的、天才的图画”(高尔基语)。小说在艺术上具有史诗性。
广阔的画面,浩瀚的内容,众多的人物,丰富多采的插曲和磅礴的气势,堪
称苏联史诗的顶峰。它以艺术力量和正直的创造性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一个
历史阶段。这部规模宏伟的长篇巨著使肖洛霍夫赢得了广泛的世界声誉。

(鞠爱敏)


《一个人的遭遇》短篇小说。肖洛霍夫著。1957 年发表于前苏联《真
理报》。作品以苏联卫国战争为题材,描写了一位普通劳动者索科洛夫在战
争中的痛苦经历。真实地再现了千百万苏联人民同德国侵略者的艰苦斗争以
及侵略者给苏联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通过索科洛夫的命运,一方面讴歌苏
联人民的英雄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又渲染了战争与个人的悲剧冲突,表达了
作家对于战争的感受和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小说是故事中套故事。作者的
旁白不仅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加强了作品的感情色彩,而且力图把普通
俄罗斯人的个人遭遇作为整个民族遭遇的艺术缩影来描写,富有特色。曾改
编成电影,先后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大金奖和列宁文艺奖。

(鞠爱敏)


波列伏依(1908~1981)前苏联作家,本姓卡姆波夫。生于莫斯科一位
法学家的家庭。1928 年从事新闻工作。处女作是中篇小说《带虱人回忆录》,
得到高尔基的好评。中篇小说《沸腾的车间》反映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人
们的劳动热情,作者称它为自己的“第一部名副其实的书”。1940 年入党。
卫国战争期间任军事记者,出版《血迹斑斑的石头》、《战斗到最后一息》
等特写集。中篇小说《真正的人》是他的成名作,获1947 年斯大林奖金,被
译成40 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出了数百版。他的作品大多以苏联人民的劳动、
战斗的生活为题材,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如短篇小说集《我们是
苏维埃人》(获1949 年断大林奖金)、氏篇小说《黄金》、《大后方》、《在
荒岸上》和特写集《斯大林时代的人》,以及长篇小说《薇拉医生》和中篇
小说《安纽泰》等。战后写有《旅美日记》、《旅行中国三万里》和《环球
行》等日记体游记,曾任苏联作协书记和《青春》杂志主编,1967 年获列宁
勋章,1974 年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吴根成)


《真正的人》中篇小说,共4 部。波列伏依的代表作,作于1946 年,
获1947 年斯大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