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3-日本帝国的兴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223-日本帝国的兴亡- 第3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间接近正午,举国上下都在注视着这一时刻的到来,恭候着天皇的声音。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天皇的讲话内容,更多的人只能揣测,还有许多人迷惑不解,但大多数人无疑欢迎结束往日的死亡与毁灭、饥饿与绝望。    
    正午12点,播音员和田信贤开了口:“从现在起有重要广播。全国听众请起立。”全体日本人中除了因病不能站起来以外,只有裕仁一人坐在椅子里。


第五部分最长的一天(8)

    “天皇陛下对全体国民亲自宣读诏书,现在敬请开始玉音播送。” 随之奏起了日本国歌《君之代》。    
    稍后,空中响起等候已久、令人敬畏、忧虑而且紧张的“鹤鸣”: 致忠良臣民书:朕深鉴于世界之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眷眷不忘者。    
    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己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念及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至于负战伤、蒙战祸、失家业者之生计,亦朕所深为轸念者也。今后帝国所受之苦难固非寻常,朕亦深知尔等臣民之衷情,然时运之所趋,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以为万世开太平。    
    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信倚尔等忠良臣民之赤诚,并常与尔等臣民同在。若夫为情所激,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挤,扰乱时局,因而迷误大道,失信义于世界,此朕所深戒。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笃守道义,坚定志操,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诏书播送完后,整个日本陷入悲痛之中,许多人流下了眼泪。这并非因和平降临而流出的兴奋的热泪。日本人自明治维新以来,只有胜利的自豪感,而无战败的体验。在这七八十年当中,统治者通过学校、军队和社会,在日本人的心灵深处培植起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侵略精神,普通百姓相信在国外进行战争夺取权益,才能使国家繁荣、个人致富。他们怀着这种信念,忍受着战争期间生活的贫困,一心指望战争结束后能分享胜利果实。如今,美梦破灭,再回头看看一贫如洗、家破人亡的现实,他们怎么能不痛心疾首地嚎啕大哭呢? 裕仁天皇是在天皇制度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的现实情况下才下令投降的。他对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的性质并未有正确的认识,因而在投降诏书中仍然狡辩开战是为了“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侵犯他国主权及领土则“固非朕之本志”。日本最高统治者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质的言行无疑对普通百姓具有极大的蒙骗性,从而造成战后50年间许多日本人避讳谈论这场战争的性质、少数人更是公开为侵略战争翻案的恶劣后果。    
    


第六部分落太平洋(1)

    日落太平洋签署投降书天皇广播停战诏书后三小时,铃木贯太郎首相就提出了内阁总辞职。他已完成了使日本从全民玉碎的可怕前景中解脱出来的任务。    
    木户内大臣受天皇的委托,开始了推荐首相的工作。他打破惯例,没有再去召开重臣会议,只是与一位重臣——枢密院议长平沼男爵进行了商谈。他们一致认为,为了度过战败这一空前的危机,暂且需要借助皇室的权威。因此,天皇的叔父、东久迩宫稔彦王被推举为首相。    
    东久迩宫以前曾几度险些被推出担任首相,如“二·二六事件”的关键时刻、第三次近卫内阁总辞职的时候。总之,都是在国家面临存亡关头、必须以天皇的绝对权力为背景来匡正时局或推动时局的紧要关头时,想到要推他出来应付局面。    
    在第三次近卫内阁总辞职后、军方强烈要求东久迩宫出面组阁时,木户内大臣以由皇族内阁来领导日本进行战争不合适为理由,拒绝了军方的要求。结果,战争狂人东条英机出任了首相。    
    如今,真正需要贯彻和平政策的时机来临了。以皇室成员为首相,会使日本国民认为皇室勇敢地承担起战败的责任,或许还会使美国人视皇室成员为和平主义者。    
    东久迩内阁的主要成员如下:下村定任陆军大臣,米内光政为海军大臣,重光葵为外务大臣,近卫文以副首相身份任国务大臣,绪方竹虎以国务大臣身份兼任内阁书记官长与情报局总裁。另外,石原莞尔任内阁特别顾问。从内阁组成来看,其中多数人都是对美国强大的实力心怀畏惧因而不怎么赞成与美国作战的所谓“亲美派”,但他们绝不是和平主义者,他们都曾为日本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即侵略亚洲各国而出力颇多,从其思想深处来说都是军国主义分子。这种人员组合决定了东久迩内阁将是一个短命的内阁。    
    8月16日晨,东久迩内阁还未组成,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就向日本政府发出通告,令其迅速派遣能代表天皇、政府及大本营的代表,前往驻在马尼拉的盟军最高统帅司令部,接受履行投降条件所必需的各项要求。    
    大本营的陆军方面,认为以职责来论,应该由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来担任此职较为妥当,但梅津顾左右而言他,不愿意接受这项有失脸面的使命。最后只得由参谋次长河边虎四郎中将出任代表团团长。    
    8月19日,日本代表团的16名成员先乘日本轰炸机抵达冲绳岛附近的伊江岛机场,然后转乘美国的轰炸机到达位于马尼拉西南方的尼科尔斯机场。经过近12个小时的飞行后,河边和他的助手们走下飞机,来到一群穿草绿色军装的美军官兵面前。美军接待军官毫不理会河边伸出的手,士兵们的照相机对准日本人毫无表情的脸不停地拍照着,将他们每一个因难堪屈辱而畏缩抽搐的尴尬相摄入镜头。在他们驱车进城时,站在大街两旁的一群群菲律宾人,用过去几年中跟日本兵学会的骂人话高声臭骂他们。最后,汽车停在俯瞰马尼拉湾的罗萨里奥公寓前。这里的膳宿令日本人感到舒适,但接触到的菲律宾工作人员却充满敌意,因为岩渊三次的海军陆战队员们曾在这里蹂躏并杀害了众多菲律宾妇女。    
    日本代表团在冷淡拘束的气氛中吃了一顿味道不错的美国火鸡肉晚餐后,来到设在破坏殆半的马尼拉市政厅的盟军最高统帅司令部,连夜开了八个小时的会。萨瑟兰参谋长宣读了第1号总命令,指定各地日军应向谁投降:在中国大陆关内、台湾和印度支那北部的日军应向蒋介石投降;在中国东北、萨哈林南部和朝鲜北部的则向苏军投降;其余部队则向英军或美军投降。正式投降仪式将于9月初在东京湾的一艘美国军舰上举行。日本代表被命令开列所有部队和舰只部署地点、机场、潜艇和“人肉鱼雷”基地、弹药库和地雷区的位置等。    
    按照美方的计划,第一批美军将于8月23日在横滨以西15英里处的厚木机场着陆。日方认为厚木不安全,那里在天皇宣读停战诏书后仍有“神风”特攻队的官兵图谋叛乱,但美方从战术性角度出发坚持原案,并责成日方在美军着陆前撤走该地区的所有部队,拆除停在该机场的所有飞机的螺旋桨,并提供到横滨的交通工具及在新大饭店安排住宿。作为让步,美方同意把着陆时间推迟到8月26日(后又推迟到28日)。    
    在萨瑟兰交给河边的三份文件中,有关将由天皇亲自宣布的投降诏书发生了一段小插曲。该诏书是用英文起草的,因而在天皇提到自己时使用的是“我”字,而非众所周知的“朕”字。日本代表们在听到“我”字时,一个个变得脸色惨白。后经过向美方解释,才被允许可以自行按照诏书的正式格式来写。这个插曲一方面反映出日本人忠君思想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麦克阿瑟打算利用天皇裕仁改造日本的企图。    
    河边于第二天下午1点返回尼科尔斯机场,美国人在送别时与日本人握了手。在伊江岛换乘日本轰炸机后,河边为自己能不辱使命和美方的宽容态度而激动不已。他后来曾写下自己的感想:“如果人类能在相互关系中行使正义和人道,战争的恐怖就很有可能避免。即使战争不幸爆发,胜利者也不会不可一世,失败者的痛苦也会立刻减轻。为此,成为真正的文明国家是首要先决条件。”这段感想倒是揭示了日本今后应该遵循的道路。


第六部分落太平洋(2)

    当日本代表团的飞机飞近日本本土时,机上的油箱被发现漏油了。驾驶员遂改变航向,紧靠日本海岸飞行。大约午夜时分,燃油漏尽,驾驶员只得把摇摇欲坠的飞机迫降在本州中部平冢海岸附近的远州滩上。代表团成员们涉水上岸后,在溶溶月光下抬头看见了日本的象征 ——富士山。几经周折后,河边于21日上午抵达首相官邸。    
    在将美方的文件提交首相与陆海军总长后,河边就马尼拉会谈情况作了介绍,并说出了自己的判断:从总的方面来看,盟军的态度是非常理智的。    
    与胜利者美方的首次接触令日本统治集团稍微松了一口气。围绕迎接美军着陆的准备工作开始进行了。24日,以参谋本部情报部长有末精三中将为首的联络委员会成立了。该委员会以陆海军为中心,由外务、运输、大藏、农林等各省及神奈川县、横滨市的官员们组成。    
    28日,美军第11空降师先遣队在查尔斯·坦奇上校的率领下,乘坐45架C—47大型运输机在厚木机场着陆。同一天,哈尔西上将坐在旗舰“密苏里”号上,率领庞大的第3舰队驶入东京湾。第二天下午,尼米兹五星上将也乘水上飞机来到东京湾,在“南达科他”号战列舰上升起将旗。在第11空降师陆续在厚木机场着陆的同时,海军陆战队第4团也全部在横须贺登陆,进占海军基地。    
    30日下午2点19分,机首上绘有吕宋岛地图和写着“巴丹”字样的C—54大型运输机降落在厚木机场的跑道上。舱门打开,舷梯放下,在未来五年里充当日本“太上皇”的麦克阿瑟五星上将出现在机舱门口。他身穿开领军便服,戴着墨镜,嘴里叼着玉米芯烟斗,左手置于腰部,从容不迫地环视着周围。然后,他缓步走下舷梯,与前来迎接的第8集团军司令的艾克尔伯格中将握手致意。麦克阿瑟用平静的口吻说道:“噢,鲍勃,从墨尔本到东京的路途真是漫长,不过,它似乎总算是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