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园丁那样管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像园丁那样管理-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互相爱护、彼此忠诚的工作关系,正是创建一个伟大团队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计划,这个团队就能够得到快速的成长。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这样一个宏伟的战略计划。

  这个计划大致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占据荆州,建立属于自己的根据地;第二步,进取四川的益州,三分天下,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积蓄足够的军事实力;第三步,从荆州、川渝两个方向发动对曹操的反攻,平定天下,最终实现大汉王朝的复兴。

  刘表在世的时候,刘备始终不忍心谋图荆州。刘表去世以后,刘备也不忍心与他的儿子反目成仇。没想到,曹操在占据荆州之后,却意外遭遇到赤壁大战的惨败。这就为刘备趁机抢夺荆州,进而三分天下提供了战略上的机会,“隆中对”也因此有了实现的可能。

 
■疑人也用,用人也疑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理论,在赤壁大战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印证。人们不禁要问,麾下有战将千员、雄兵百万的曹操,为什么败得那样惨呢?我的意见是,与员工的忠诚度有关。曹操输在他的员工忠诚度,刘备赢在他的员工忠诚度。

  13年来,曹操通过操纵汉献帝的中央政府,向全国各地的军阀发号施令,然后以兼并重组的方式,迅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势力集团。他的发展壮大看起来是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神话,其实却并不奇怪。想想看,我们今天的某些权贵势力何尝不是如此?他们通过国家的政治力量,以兼并重组的方式,迅速地形成了一个一个颇具规模的企业集团。古代的曹操和今天的权贵,从本质上讲,并没有什么两样。

  让曹操感到苦恼的问题,并不是他的企业如何实现扩张。只要把皇帝捏在手里,就不怕那些军阀不听话。即使有一部分像袁术、袁绍和刘表这样不愿意顺从的军阀,他也可以用皇帝的名义讨伐之。只有一件事情让曹操始终想不明白,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总是得不到忠诚的员工。由于员工忠诚度的缺失,当他的组织机构越来越庞大时,他也越来越感到自己的脆弱。

  刘备曾经投靠过他,他也给了刘备很高的待遇,没想到刘备竟那样毅然决然地成了他的敌对者。他也给了关羽很高的待遇,没想到关羽也同样毅然决然地离开他,成了刘备的同盟者。不仅仅是刘备和关羽,相当多的员工都在用他们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总经理曹操的不满,其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不忠诚。于是,曹操只好用一双猜疑的眼睛,打量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中国有一句古老的人事管理格言,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然而,曹操却失望地发现,他实在很难找到一个可以信赖和托付的人。于是,他只好以一种且用且疑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员工。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曹操这种“疑人也用,用人也疑”的态度,到了21世纪的今天,居然又成了企业界广为流传的管理理念。不信,你到网上去搜索,至少可以找到成百上千篇宣扬这种管理理念的网页。

  恰恰是这种“疑人也用,用人也疑”的管理理念导致了曹操的失败。当曹操与东吴隔江对峙的时候,他的特工蒋干先生从对岸带回了一件重要的证据。这件证据是时任水军都督的蔡瑁和张允写给东吴大都督周瑜的信,信中表明了他们准备谋反叛变的决心。蔡瑁和张允原本就是荆州的降将,被编组成水军的8万多名荆州降卒也经常与高层管理人员发生冲突,所以,他们一直都是被怀疑、监控的对象。当曹操看到那封信时,立即相信了它的真实性,并派遣大将徐晃和程昱袭击了水军的营寨。蔡瑁和张允死于乱军之中,而曹操在赤壁大战还没有开始之前,就白白地损失了两位最专业的水战指挥官。

  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戌时(21∶00左右),周瑜的帐前先锋黄盖放火烧着了曹操的水寨。只见长江水面,火逐风飞,顿时映红了整个天空。借助火势,东吴水军兵分五路发动攻击,曹军在慌乱中被践踏、被火烧,以及落水而死的不计其数。貌似强大的曹操终于崩溃了,13年来战无不胜的战争纪录终于划上了句号。

 
■赤壁大战,三分荆州  

  曹操慌忙上岸,向襄阳撤退。然后,他留下曹仁防守江陵,夏侯防守襄阳,张辽防守合淝(今合肥),自己则一溜烟地跑回了许昌。

  按说,曹操完全可以在岸上收拾队伍,回头再战东吴。曹军虽然不善于水战,但在陆地上却有很多丰富的实战经验。虽然遭遇了一场大火,但他们却依然占有兵员上的优势。因此,如果曹操能够稳住阵脚,完全可以挽救败局。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曹操这种几乎是落荒而逃的500里大撤退呢?答案依然与员工的忠诚度有关。曹操对他那些员工的忠诚度实在没有多少信心。

  首先,他从刘琮手中接管荆州还不到三个月,组织基础还很不稳定,不久前又袭击过被编组成水军的8万多名荆州降卒,他害怕荆州的降军和地主武装趁机叛乱,使得他陷入重围。因此,他不敢恋战,赶紧撤退,巩固后方。

  其次,如果战败的消息传回许昌,汉献帝也会联络那些忠诚于大汉王朝的军官,趁机肃清曹操的势力。西北的马腾、韩遂,也会响应汉献帝的号召,率领大军南下。因此,他必须赶在情况还没有恶化之前回到许昌,稳定大本营的局势。

  当然,他也必须面对撤退带来的耻辱。他只好死硬地对他的员工们说:“孤不羞走。”后来,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战,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获此虚名。”

  赤壁大战之后,周瑜占领了江陵。刘备则收降了荆州南部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兵员也迅速增长到十几万人之多。荆州的7个郡,被分成了三个部分,曹操占有一个半郡:南阳郡和南郡的襄阳部分;孙权占有一个半郡:江夏郡和南郡的江陵部分;刘备占有4个郡。三分天下的故事,其实是从三分荆州开始的。

  直到此时,刘备才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以及与曹操抗衡的实力。

 
■荀彧之死  
 

  直到曹操去世,他的员工忠诚度危机也依然没有得到改善。他对每个人都充满怀疑。在赤壁大战的4年之后,他甚至逼死了被人们称为天下仪表的荀彧。

  荀,字文若,颍川(今属河南许昌)人,曾经担任过亢父县(今山东济宁市南部)的县令。公元189年,因为董卓当政,荀彧警觉到天下有变,便辞官回归故里,率领宗族投靠了袁绍。两年之后,荀彧离开袁绍,跳槽到时任奋武将军的曹操麾下。在以后刀光剑影的战争岁月中,荀彧不仅多次挽救过曹操,而且为曹操的成长提供过许多谋略上的支持。他还为曹操物色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人才,例如荀攸、郭嘉、钟繇、杜畿、司马懿等等。

  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荀劝说曹操率领义兵救助落难的皇帝。不久,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昌,通过“挟天子而令诸侯”,很快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军事化势力集团。荀也因此被封为万岁亭侯,并担任尚书令。

  读者们可能会感到奇怪,荀彧既然是“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建言人,而且又是曹操的大恩人和大功臣,曹操为什么要逼死他呢?

  事实上,荀彧当年的建议并非“挟天子而令诸侯”,而是“奉天子而令诸侯”。当年,京城洛阳在战乱中沦为一片废墟,汉献帝和所有的政府官员像难民一样露宿在残垣断壁之中。荀向曹操进言说:“天子蒙尘,将军诚当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他希望曹操在这个国难当头的时刻挺身而出,帮助汉献帝“修复汉室”(恢复正常的国家管理秩序)、“征讨不庭”(征讨那些不服从管理的军阀)。做一个“立德、立功”的大英雄。

  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毅然挺身而出,但他的目的不是为国家做贡献,而是为自己谋利益。他来到洛阳,遇见董昭,两人一合计,把汉献帝接回许昌,从此就把皇帝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心里。“奉天子而令诸侯”与“挟天子而令诸侯”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能够立即辨别出曹操的忠奸。可叹的是,荀彧却为此背上了助纣为虐的恶名。

  公元212年,汉献帝建安十七年,曹操想当魏国公,立即遭到荀彧的反对。在大汉王朝的历史上,即使是霍去病这样的大功臣,也只是做了一个冠军侯。除此之外,只有汉平帝时期的王莽做过安汉公。曹操的意思莫非是想和王莽一样,做一个篡夺皇位的奸臣?所以,荀严肃地告诉他说:“丞相啊,我当初之所以劝你奉天子而令诸侯,为的是挽救国家的危亡。所以,你应该懂得做一个臣子的忠诚和谦退,而不是利用手中权势来谋取私人的利益。”

  曹操此时何等自负,被荀彧一顿教训,不由得恼羞成怒。他再也没有办法信任荀,于是决计铲除之。不久,荀在家中把他所有的兵书、笔记、资料付之于一炬,然后服毒自杀。死时,年仅49岁。

  荀彧的道德人品,其实并不亚于与他同时代的诸葛亮。关于他的思想,各位读者可以查阅《三国志·荀传》,以及裴松之的注引《别传》。他曾经多次与曹操谈论“投戈讲艺、息马论道”的管理哲学,他是那样向往太平盛世的美好生活,他也因此那样忠诚地辅佐他的老板曹操。可叹的是,他最终落得的是一个惨死的下场。

  我常常想,如果曹操真的能够听从荀彧的话,平定天下的动乱,安抚苦难的百姓,致力于复兴大汉王朝,就不会有刘备的反曹,以及后来的三国鼎立,甚至也不会有后来魏、晋、南北朝长达360多年的乱世。曹操虽然没有正式篡位称帝,但其人其罪,却甚于王莽多矣。

 
■曹操的大败局  

  诚如荀所言,曹操是一个不懂得忠诚的人。他不是大汉王朝的忠臣,相反,他却杀害了几乎所有忠诚于大汉王朝的官员。像这样一个不忠诚的人,他怎么能够理解忠诚的意义呢?

  如果没有荀,曹操就会在张邈的兵变中沦为丧家之犬。如果没有荀,曹操也很可能在官渡之战中成为袁绍的阵前败将。以荀这样的忠诚,以荀这样的功勋,仅仅因为他指责了曹操的道德人品,就不得不撒手人寰。 
 
  许攸是帮助曹操赢得官渡之战的另一个关键人物。当初,许攸离开袁绍投奔曹操之时,曹操高兴得光着脚出来迎接他。曹操跣足迎许攸的故事,和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一样,至今还在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根据许攸提供的情报和计谋,曹操袭击了袁绍设在乌巢的粮仓,一举扭转了相持不下的战争局势。等到官渡之战胜利,许攸却再也没有多大用处,遭到曹操的冷落。许攸因此心怀怨愤,说起话来轻狂无状,最终又遭到曹操的谋杀。

  荀的侄子荀攸,曾经跟随曹操征讨张绣、吕布、袁绍,为曹操屡设奇谋,功勋卓著。荀去世两年之后,曹操有意晋位为魏王,时任中书令的荀攸却阻止说:“丞相已经是位极人臣的魏国公了,如今又想当魏王,于情于理,是说不过去的。”曹操听说了荀攸的话,恼羞成怒地骂道:“这个家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