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全传 作者:李庆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商隐全传 作者:李庆皋- 第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观仿佛要被这松涛卷走,抛到山谷深涧中。

  “诵经礼拜开始!”

  安康公主清脆的声音,压倒松涛巨响,充满了虔诚和无畏无惧。众道士精神一震,忽隆隆一齐跪倒地上。

  “三叩九拜三清道祖!”

  李商隐一面叩拜,一面越过众道士头顶各式各样的黄色头巾,看见三清道祖高高端坐前面:中间落座的是清微天玉清境的元始天尊,又被称为天宝君;左边落座的是禹余天上清境的灵宝天尊,又被称为太上道君;右边落座的是大赤天太清境的道德天尊,又被称为太上老君。他们面带微笑,慈受祥和,俯视着众弟子。

  对于这三位道祖,李商隐最熟悉最敬重的是道德天尊。因为这位天尊姓李,名耳,字伯阳,是李氏家族的原始祖宗。他的著作《老子》,李商隐都熟读成诵,倒背如流。其中最使他感动的是“无为”思想。道德天尊云:“夫形动而心静,神凝而迹移者,无为也;闲居而神扰,拱默而心驰者,有为也。无为则理,有为则乱。”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心静”,遇事心不乱,闲居神不扰,这就是“无为”呀!

  “李兄!李兄!想什么呢?”

  张永低声喊他。他们两人中间隔着六个小道士,想说些悄悄话,不太方便。

  “哦,没什么。”

  “李兄,从你那儿,往前数第二十四人,就是宋姐。快看,她已经站起来啦。”

  李商隐跪在地上,身子向前伏着,这时把头抬起,恰好看见宋姐站起来,跟身边的小妹努努嘴,向后扫了一眼,刚好和李商隐急切的目光相撞,两人不由得满脸羞红。

  叩拜完毕,众道士纷纷站起,把他俩的视线遮挡断开。李商隐踮起脚,抻长脖子,仰起头,寻找一阵,没能找到,失望地叹了口气。

  “讲经开始!”

  刘先生站起,缓缓地走到三清道祖面前,鞠躬礼拜,然后转身,对众道士朗声宣道:

  “赖我三清道祖、玉帝至尊、五老四御、九级十华以及古圣高真递传妙道!”

  李商隐心在宋姐身上,哪里还能凝神听教。众道士都站立听讲,把前面的宋姐层层包围,层层遮掩,一丝光亮都透不过来,只好等待诵经时众人席地而坐,才能看见她的背影。

  “李兄!往左边看,宋姐和小妹出来啦!”

  果然,她俩一前一后,从人丛里往外奋力地钻出来。

  “永道士!”在道观里,被人称为道士是一种尊重,李商隐改变了称呼,也是有求助张永的意思,“永道士,快出来,找她俩去。”

  张永心里乐了。他也有此想。

  他俩迅速地离开讲经道场。张永在前面引路,从游廊绕过三清大殿,来到玉真堂。

  宋姐和小妹从讲经道场出来,是为洗刷茶碗,给公主等人斟茶。见进来两个人,不由得一惊,同时停住手。仔细一瞧,原来是他俩,开心地笑了。

  “小妹,过来我有话对你说。快过来呀!”张永急切地叫道。

  小妹看了眼宋姐;未姐点点头,抿嘴笑着。

  张永把小妹领到玉真堂后院,边走边嘻嘻哈哈地说笑着,就像两只欢乐的得到自由幸福的小鸟。

  玉真堂里只剩下宋姐和李商隐,顿时陷入死一般寂静。两人都不知说啥才好。

  李商隐低着头,站在门边,一动不动。

  宋姐手持一只茶碗,停在洗碗盆上,也一动不一动了。

  宋姐自幼入宫,直到出宫成为女道姑,这是第一次跟一个俗家小伙子单独在一起,况且心里对这个多才多情的小伙子,很有好感,所以更加羞涩,不知所措。

  李商隐不是第一次跟一个姑娘同处一室,在汴州恩师家,锦瑟姑娘常常跑来找他;他跟她无拘无束,谈天说地,快乐极了。今天这是怎么啦?跟宋姐在一起,为什么会这样拘束?

  难道我们之间没有缘份?

  他的手插进口袋里,突然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一摸,是早上临出门时,放在口袋里的玉镯。他好像在激流中抓住一个救生圈,急切切地道:

  “宋姐,给你一只玉镯。这是我家的传家宝,是专门赠给………不知传了多少代啦。我给你戴上。”

  玉镯是赠给“媳妇”的,李商隐没好意思说出来,他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不管宋姐同意不同意接受,握住她的手,就给她往手腕上戴。

  宋姐不知如何是好。反抗?不接受?全都无济于事。他已经握住自己的手,给自己戴上了。他在欣赏宋姐戴上玉镯的手;她也偷偷扫了一眼。

  这镯子是用翠绿宝石琢磨而成,闪烁着莹莹翠绿,手腕上瓦凉瓦凉的。宋姐有些激动、兴奋,又满怀感激,呼吸变得急促了,任凭他握着自己的手。终于轻轻地道:

  “这么高贵的玉镯,还是……”

  “你不接受?”

  “不,不!——但是,我是个道姑,侍候公主……”

  “我就是喜欢你,不管你是不是道姑。”

  “你会后悔的,李公子。”

  “不!我永远不后悔。等我及第做了官,我会派人来说媒的。”

  “唉!——”

  宋姐长叹一声,玉真堂又陷入死寂之中。

  李商隐依然握着她的手不放,双目炯炯,似有一团火。

  宋姐渐渐泪水盈眶,一脸愁思,满腹话儿欲说又止。

  一个小道姑跑进来,催说公主要喝水,快点送上去。

  李商隐这才放开她的手,依依不舍地退了出去。他非常兴奋,灵感突发,于是以《中元作》为题,吟了一首诗。心里暗想,晋代羊权当年把“金条脱”(即玉镯)赠给了仙女萼绿华,作为定情之物;今日我把家传玉镯送给宋姐,也是定情之物。定情之后,就当派“青雀”做媒去说亲。

  李商隐当真想娶宋姐为妻。



  连日来,李商隐陷入热恋之苦海中,竟把隐居学仙事都抛之脑后。

  长安令狐恩师派人送来银两和书籍、衣物,还有一封亲笔书函。

  信上说,六月,皇上封他以吏部尚书兼任太常卿。七月,杨虞卿终因“小孩事件”被诬,贬虔州司马。宰相李宗闵和刑部侍郎萧浣以及李翰等人,都受牵连,均被贬斥地方,遭到一贬再贬的厄运。

  朝廷中,李训和郑注专权,文宗皇帝常常秘密召见。令狐楚因为好友李宗闵等人被贬,在朝中十分狐立,心情很坏,希望商隐尽快改变主意,回到他的身边。

  李商隐看完信,因为不能遵师命回京,又感伤一回。他把恩师送来的银两包好,写了一封家书,托一个下山的小道士,送回洛阳家。

  夜晚的玉阳山,分外静谧,偶而传来鸟雀惊飞的声音,很快就被宁静淹埋进无底深渊。

  几天前,有一个小道姑在灵都观外,看见一只黑熊在松林里追逐一头麋鹿。所以安康公主下旨,每天日入酉时便早早关闭山门,不准任何人外出。

  和女道姑的幽会,更加困难!

  李商隐已经有五天没有能跟宋姐幽会,心急如焚,在琼瑶宫里走来走去,想不出一个好办法。在几案上抓起一张纸,翻过来看时,是一首诗,题目《当句有对》。这是那次幽会,天已大亮,回来后写下的。

  李商隐有个习惯,看见诗赋,就情不自禁地要吟咏。有时情思绵绵,还要把声音拉长,吟啸一番,以泄心中之情。

  今夜,他正在苦苦相思,看见自己抒写幽会之诗,精神一震,便放声吟唱起来: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

  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

  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大声吟唱之后,他又小声吟咏着,边吟边咏渐渐回到那天幽会中……

  中午,一个小道姑偷偷地溜进清都观。宋姐和小妹常派她来送信,约定幽会。李商隐给她起个美名:“小青鸟”。她轻轻地推开琼瑶宫门,小声叫道:

  “李公子!”

  李商隐正在午睡,听到叫声,猛然坐起,他正梦见和宋姐幽会,睁眼见是“小青鸟”,愤愤地斥责道:

  “有什么事?没见我睡午觉吗?把好梦都给搅散了!”

  “不想看信是不是?算啦!我马上走,别打扰你睡觉!”

  “喂!别走,别走!”

  李商隐边说边下床,跑过去把她截住,说了一堆道歉话,才把信要到手。

  小道姑生气了,把门一摔走了。

  把信展开,原来是宋姐约他夜半时分,在灵都观西角门幽会。

  他兴奋得连晚饭都没吃,想天一黑就到灵都观西角门外等候,藏在树林中。可是,一旦张永或者刘先生来找,又找不到,他们会乱猜的。刘先生不会猜到,张永不猜就能想到是怎么回事。他会追问的,会告诉小妹的,会……考虑半天,觉得这样做不妥。

  时间一刻一刻地流过去,二更梆声敲响,还没见张永的面,他就急急地溜出清都观,踏着露珠,在林中穿行着,把黑熊、狼和蛇,全都抛到脑后。一个文弱书生,突然变得胆大包天,无所畏惧了。

  清都观距离灵都观,中间只隔一座憩鹤堂,本来就不远,就像汉代从平阳公主的府第到上兰观那样近,没有几步路程。

  李商隐急喘吁吁地来到灵都观西角门,宋姐已经等在那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幽会,是第几次了呢?不记得了。他迫不及待地迎上前去。

  宋姐却躲到一棵树后,倚在树干上,流下泪来,而没有像过去幽会时,她主动迎上来。

  为什么?

  李商隐惊慌失措地站在她面前。是自己来晚了?现在离夜半还有二刻钟……

  “这样偷偷地幽会,何时才是个头啊?”宋姐扑到他怀里,身子颤抖着,依然啜泣着,喃喃地道,“好像公主察觉了……

  整天提心吊胆……”

  李商隐没有好主意,无法回答,只有黯然伤神,紧紧拥抱她,想用自己并不厚实的胸怀,止住她的颤抖;用自己的火热,温暖她那颗惊惧的心。

  夜,这么静谧,这等温馨。山风轻轻摇曳着柿树;柿树枝头花蕾刚刚绽开,散发着幽幽的清香。

  他们渐渐沉进爱河。

  三星西沉,王屋山的顶峰天坛山,慢慢浮现模糊的轮廓,在滚滚云雾中,就像海上的仙山,朦朦胧胧,既遥远又近在咫尺。

  离别时刻终于来到,难分难舍,离而又合,合而又分,不亚于牛郎和织女。

  太阳跃出东边山峦的闭锁,灵都观的山门被推开。

  露珠摇落,露气渐干,走在归途的李商隐,还在想着分离时宋姐脸上的泪花。他的心都碎了!

  ……

  李商隐从回忆中回到现实,骤然被琼瑶宫的冰冷包围。他倒在床上,忽地又坐起,双手恨恨地举起,用力捶着床,大声地吟道: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冷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琼瑶宫的门,缓缓地推开,张永轻轻走进来,满脸愁容,但听完李商隐的吟咏,不由得心潮起伏:春蚕满腹情丝,生则为情而倾吐,不因作茧自缚而悲伤;情丝吐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