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颦颦”这个名字吧。正白旗那儿就有这样的眉石。黛玉,黛就是黑呀,可以画眉啊,这个在明代的书中都是说到香山正白旗那里有这种眉石,皇宫的人都要用眉石来描眉。林黛玉又出来了,木石前盟,你再看大元宝石的旁边还有一棵树,还有块大石头,没有一点土,在石上长出了一棵松,实际上是一个柏,木石是合不到一起的,但是木石在那儿结为一体了,它有关系,木石前盟。当然我去过的地方多了,看到石头上长出来一棵树的也多了,但是就在那一块地方又有元宝石,又有眉石,又有木石前盟。绛珠仙草是什么,是灵芝,那儿还产灵芝,灵珠边,源头的水就中流不断,看金山三环就流出来一条水,所以这些地方,还有那个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是什么?神就是大也,瑛就是石也,就是块大石头。
最后120回结束的时候,这个元宝石又回到了青埂峰下,现在还躺在那儿呢。我们可以去那儿再思考,再可以把玩,再可以来分析。我就写这块石头,我就把它神话成一部《红楼梦》,但是它有它的原型。人们三生石上,大家可以再看它,这个真不是都是“满纸荒唐言”,大荒山、无稽崖,他说的都是荒唐无稽的事情,都有它的生活原型在这儿,。还有,我再说什么叫铁槛寺,什么叫馒头庵,就在正白旗下面,就是有清朝的铁帽子王,代善他那个坟墓。大门包着铁皮,铁钉子,拳头大的铁钉子,八行八排,八八六十四,门槛都是铁的,所以《红楼梦》中有个铁槛寺,礼王坟现在还在,但是坟都被破坏了,旁边有个村就叫门头村啊,门头村明代就叫馒头村,所以他又写了个馒头庵,说甭管你这里面住的是什么铁帽子王、什么铁门槛,纵是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最后人都要死。你不要说你这铁帽子,最后都是个土馒头,都是一埋了事。现在香山那儿,大家去过香山吗?不是有这么一站吗,叫门头村,门头村这还在,旁边就是礼王爷的代善的墓,叫礼王坟,就是铁皮包的大门坎,包的大铁门。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他一开始就说,我们只看到他的男女闺阁,爱情故事,追求幸福的这一个方面,也要看到他的贫富观。他在第一回就说,“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稍有闲暇,就好淫贪色,好货寻愁,哪有工夫去看那种理治之书啊”。就是那种空洞的政治书,大家没法看,大家都不愿意看,穷人觉得这也没用。像乾隆、雍正说的《御制新书》,搞什么当今法会,大家没兴趣,喜欢看我这个言情,表面是言情的,实际上是个内容很丰富的一本书。另外就是说,阿房宫,那个东海龙王这多富啊,也比不过四大家族啊,柳婶对司棋也说嘛,她说你们哪里知道,有一年,连草根子都吃光了的时候这还有呢。还有王熙凤和刘姥姥的关系,王熙凤是耍笑刘姥姥,但是她也帮助了刘姥姥,最后他们家遭难的时候,是刘姥姥把巧姐给带走了。到底是谁帮了谁呢?到底是王熙凤帮的刘姥姥多呢,还是刘姥姥帮的王熙凤多呢?在十二支曲里面也有嘛,《留馀庆》就是要倡导“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曹雪芹他的贫富观他也是有的。
曹雪芹他尊重墨子,对墨子的尊重超过孔子,他把孔子称做先哲,这在《废艺斋集稿》里面有。玩物丧志,先哲斯语;但是他对墨子他是称“夫子”,应该称孔夫子,他搬到墨子身上,孔子叫“先哲”,叫墨子“夫子”,夫子非攻。儒家就是说“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他说孔子也是很有仁爱之心,他说这些人都应该养活起来,鳏寡孤独嘛,鳏夫、寡妇、孤独,没有父母的人、残废人,社会应该养起来嘛,社会保证。但是墨子就说,对鳏寡孤独废疾者,我们要教他们有自养之道也,要自己来养活自己。墨子呢,他说“兼相爱,交相利”,人们怎么才能得到利益呢?必须要双赢,就是交相利,只有交换中才能有利益,只有买家没有卖家,只有卖家没有买家,这个利益怎么来实现呢?一定是交相利的,兼相爱的。所谓爱,只有对方也爱你,这爱才能成立,否则那就是单相思啊。这把爱是说到家了,爱是什么?爱是双方的,是互相的,利也是互相的,也是双方的。而且怎么办呢?墨子说,我是“卑且贱也”,我从最简单的东西来做起,我做工艺,我做我的产品,我做我的商品。他就说了,他说人做鞋不是为了给自己穿的,他说为了要卖的,这是墨子的一个最辉煌的思想,应该是成为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们思想的一个源头,我觉得曹雪芹继承了这些,他就做他的《废艺斋集稿》。
在《红楼梦》书中他说男女的问题,婚姻的问题,在《废艺斋集稿》中,他说教人以发展工商的问题,教人以做生产的问题,谋以自养之道的问题。想到了没有,这个曹雪芹是在《废艺斋集稿》对墨子的思想,在《红楼梦》中有强烈的反映,大家没有注意到。好像是平平的几段话,当时他的话不能说得那么明白,说得明白,说得赤裸裸,这不是曹雪芹的风格。但是他就说:“今天下不言杨朱就言墨家”,现在天下墨家已占半天下,“予不归墨得乎”,反正他把这问题提出来了,这个是我们中国思想界中从墨子到曹雪芹,墨家思想我没有想到在《红楼梦》中有这么一个传统。
而贾政反对这个话,贾政三篇文章他都反对,但是他对这个话,贾政倒没说什么,但是贾政说了一个,“无恒产者有恒心惟士为能”,就是说人们没有财产而又有恒心的,只有那些君子,只有那些士、那些道学先生能够做得到,这是唯心主义的。我没恒产,我是个流浪汉,我是个流氓无产者,我思想还非常好,我还助人为乐,你怎么助人哪,你是个无产者呀,你在我们社会上你作为一个无产者你并不光荣啊,这些我觉得都是最深刻的话。
曹雪芹他对春秋战国的百家,对佛学、对道家、对玄学,优秀的东西他都吸收了。但是把儒道释变为教,他就反对了。大家再看118回,看贾宝玉他也要烧书,大家可以想《红楼梦》中,最抓人最感人的是哪一回呢?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对不对?那边是薛宝钗成婚出大阁,这边是林妹妹在那儿孤苦伶仃,最后,她临死的时候,她说,宝玉宝玉你好……你好什么,你好狠心呢?是你好没良心呢?还是好想你,她没说,让人们想啊,抓人啊,悬念啊。最后把给贾宝玉的诗词全烧了,焚稿断痴情。按照《红楼梦》的笔法,按照曹雪芹的笔法,他必须也要有贾宝玉这么一段,也得的要烧点什么,还真有,118回,就是他要准备去考举人,他要准备做和尚了,他说好了好了,他说现在我才知道这些书都没用了,把它们都烧了吧,烧的是什么呢?烧的是《参同契》《原命苞》《五灯会元》。
《周易参同契》有两种说法,一个是佛教的《周易参同契》,这个人也怪,他的名字叫石头希迁,他也是个带《石头记》的石头,下面是个希迁,他写的是禅宗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不要迷信偶像,不要崇拜偶像,人人都有佛性,要凭自己。他有点主观唯心主义,但是他反对崇拜偶像,反对对偶像顶礼膜拜,不发掘自己的潜能,还有一个叫《周易参同契》,剑桥大学最近翻译了这本书,是我们湘潭师范学院的一个老教授,他给我讲《周易参同契》,《周易参同契》,这个我们《红楼梦》有的注解上面有,《周易参同契》有中国的古典文化,有中国真正的哲学,在这里面有,他烧的是《周易参同契》,这个翻译成英文之后,在西方的哲学界,对中国的这本著作很有兴趣,这是《周易参同契》。
《原命苞》现在已经失传了,还有就是《五灯会元》,《五灯会元》也是一个像石头希迁《参同契》一样的,不拜菩萨,可以磕佛骂祖,也能成佛的这么一种书。他的什么轻轻翠竹,无非般若,什么郁郁黄花净是法身,这些都可以来称佛。这一些我们觉得就是一个是林黛玉在感情上,在婚姻问题上烧的那种东西,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高潮之高潮。另外一个就是贾宝玉烧的这些东西,是他的哲学思想、他的人生态度,对中华文化的一个继承,他烧的是最爱的,他读的,去考试的是他最烦的。
我最后一个吧,我再说说我父亲对我《红楼梦》的这种影响。其实,我在上初中的时候,有回,他就给我谈《红楼梦》,他说《红楼梦》你看过没有,我说我没看过,我说我看过小人书,他说那哪行啊,他说你得看《红楼梦》,他说《红楼梦》,他说你现在也到了贾宝玉的年龄了,他说有这么一回作文,让贾宝玉写八股文,结果出的题是孔子的一句话,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贾宝玉的作文第一题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贾宝玉的作文呢,题目是这个,让他向孔子学习,贾宝玉说“夫不志于学,人之常也”说不想学习呀,是人们的常性,就是说要玩啊,我就说这一个,说“夫不志于学,人之常也 ,圣人十五而志之不亦难乎?”他说圣人太高了,真是没法学,真是没法学,他说15岁的小孩还是希望玩,他说你都十四五了,说你也得好好学,你怎么还看小人书呢,这个是他给我的,第一次讲。在我上高中的时候,他又给我讲了一次,那个时候我们就开始翻《红楼梦》,有一回不知道谈了什么,他很高兴,他说我说一个观点,他说我认为《红楼梦》曹雪芹120回他写完了,他说为什么他写完了,他说如果他不写完,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怎么会“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攒成目录,分出章回”,他说这些都是整理完了,写完了以后的工作嘛,把章节目录都搞好,增删也完了,批阅也完了,他说他是写完了的。我觉得就是曹雪芹烧《参同契》,“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还有84回的《归墨篇》,这都是《红楼梦》中的哲学精髓思想所在,我想绝不会是高鹗续的,就从它的思想高度来说,应该是曹雪芹写的,任何人都不会续出这种想像不到的思想高度的思想成果出来,这是我的观点。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编辑:兰华来源:C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