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学的领悟与深思:禅的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禅学的领悟与深思:禅的故事-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凡到过京都黄蘖寺的游人,都曾见到“第一义谛”四个大字横在它的小门之上,而爱好书法艺术的游客,都会将之当作一件杰作加以看待,查其来历,系出于洪川之手,作于距今两百余年前。

  洪川大师将此四字写在纸上,复由雕工放大,刻于木板上面。在他写此四字之间,他的一名坦率的门人不知为他磨了多少墨汁,但也作了不少批评。

  “这幅写得不好,”洪川写了第一幅后,他批评道。

  “这一幅呢?”

  “不佳。比前一幅还差,”这位弟子说道。

  洪川耐着性子一连写了八十四幅“第一义谛”,仍然得不到这位弟子的赞许。

  最后,在他这位弟子走去片刻之间,他心想,“这下我可避开他那锐利的眼光了。”于是,在心无所羁的情况下,自自在在地挥就了“第一义谛”四个大字。

  他的弟子回来看了说道:“神品!”

真言宗的大师慈云,是德川时代的一位著名梵文学者,当他年轻时,时常为他的师兄弟们讲课,他的母亲听了给他写了一封如下的信:

  孩儿,我认为你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佛教徒,因为你想成为别人的活动辞典。知识和荣誉没有止境。我希望你停止这种讲学的事情,到深山小庙里去闭关潜修,把你的时间完全用在坐禅方面,以便获得真正的体悟。

建仁寺的方丈默雷大师,有个名叫东阳的小徒弟,年方十二岁。他见他的师兄们每天早晨和晚上都分别到大师的丈室中请求参禅开示,方丈给他们公案,用以止息杂念的奔驰。

  东阳也想参禅。

  “等等吧,”默雷说,“你的年纪太小了。”

  但这孩子坚持要参,大师也就同意了。

  到了晚上参禅的时候,小小的东阳走到方丈的门口,敲了一下锣,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然后入室,非常严肃地在大师的一旁坐下。

  “你可以听到两手拍掌的声音,”默雷说道。“现在给我举示一只手的声音。”

  东阳鞠了一躬,返回寝室后,用心思量这个问题。他从窗口听到了艺妓演奏的乐音。“啊!”他叫道,“我会了!”

  第二天早晨,当他的老师要他举示只手之声时,他便演奏了艺妓演奏的那种音乐。

  “不是,不是,”默雷说道。“那是不行的,那并不是只手之声,你根本没有得到。”

  东阳心想,那种音乐也许会打岔,因此,他就把他的住处搬到一个僻静的地方。“什么是只手之声?”思量之间,忽然听到了滴水的声音。“我有了,”东阳在心里说道。

  于是,当他再度来到老师的面前时,便模拟了滴水的声音。

  “那是什么?”默雷问道。“那是滴水之声,可不是只手之声。再参!”

  东阳打坐谛听只手之声,毫无所得。他听到了风的鸣声,但这也被批驳了。

  他听到了猫头鹰的叫声,但也被驳回了。

  只手之声可也不是知了(蝉)之声。

  东阳到默雷那里一连跑了十多次,每次各以一种不同的声音提出应对,但都被否决了。到底什么是只手之声呢?他几乎想了一年的工夫,始终找不出答案。

  最后,小小的东阳终于进入了真正的禅定而超越了一切声音。“我再也不能东想西想了,”后来他解释说,“是以,我终于达到了无声之声的境地。”

  东阳已经体会到只手之声了。

最早旅美的日本禅师释宗演说:“我心热如火,眼冷似灰。”他立下了如下的守则,终身信守不渝。

  晨起着衣之前,燃香静坐。

  定时休息,定时饮食;饮食适量,决不过饱。

  以独处之心待客,以待客之心独处。

  谨慎言词,言出必行。

  把握机会,不轻放过,但凡事须再思而行。

  已过不悔,展望将来。

  要有英雄的无畏,赤子的爱心。

  睡时好好去睡,要如长眠不起;醒时立即离床,如弃敝屣。

禅尼慧春,在她年过六旬即将辞世之时,吩咐僧人在院中集起一堆木柴。木柴集好之后,她安详地坐在这堆葬柴当中,令人从四面点火焚烧。

  “啊,尼师啊!”一个和尚叫道,“那里面不热吗?”

  “只有像你那样的愚人才会关心这样的事情,”慧春答道。

  火焰腾起,而她也就这样火化了。

一位农夫请天台宗的一位法师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法事完毕后,农夫问道:“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法事得到益处吗?”

  “这次诵经,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益,所有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法师答道。

  “你说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农夫说道。“我的太太非常娇弱,其他的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因此,我要请你单单为她诵经。”

  法师向他解释说,佛教徒应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使每一众生均沾法益。

  “这个教义很好,”农夫说道,“但我要请你破个例,我的一位邻居对我很是粗鲁刻薄,只要把他除出一切有情众生就好了。” 
白隐的弟子遂翁,是位善于诱导的老师。一次夏日安居期间,有一名门人特从日本南方赶来求学。

  遂翁给了他一个话头:“去听只手之声!”

  这位弟子在这里一待就是三年,但始终不能通过此关。一天夜里,他眼泪汪汪地叩见遂翁。

  “我得带着羞愧返回南方了,”他说,“因为我无法参破我的话头。”

  “再待一个星期的时间,好好用功去参,”遂翁提示道。一个星期过去了,这个弟子仍然未悟。“再试七天,”遂翁说道。弟子照办了,但结果仍是枉然。

  “再加七天。”结果仍然不行。这个弟子带着绝望的心情请求准他离去,但遂翁要他再参五天。结果仍无成就。最后,遂翁终于对他说:“再参三天,三天如果依然不悟的话,那你最好自杀去!”

  但才参到第二天,这位弟子终于悟了“只手之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