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 作者:斯仁_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 第17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云起也倒在血泊之中。

  太监们见砍伤兵勇,又刺倒队长,料到大事不好,便准备从茶馆后门逃跑。但其他兵勇一拥而上,将李贵和、李苌材、范连源、闫葆维和毕得碌擒获。太监李来喜、王连科、吴得成却乘乱溜出茶馆,逃回紫禁城。

  赵云起由于伤势过重,于第二天清晨丧命。顿时全城大哗,人人对太监肇事拒捕行凶的行为表现出切齿的痛恨。都察院的巡视中城给事中桂年,向光绪皇帝上了一个奏折,除详细叙述了太监肇事拒捕行凶的全过程外,还在奏折中抄录了康熙、道光两朝关于严禁太监出宫饮酒听戏、犯罪重治的谕旨附上,请求光绪帝从严判处肇事行凶的太监。

  光绪皇帝览奏后,不禁勃然大怒:“朕刚亲政不久,看到政治腐败到如此地步,实令朕痛心不已。这些太监们,总是假主子之威以逞私人之欲,朕也曾经深受其害。如今又肇事拒捕行凶,闹出人命,实在是太猖狂、太猖狂了。这次非要借此事好好地整顿一下不可。”似乎由于李莲英的缘故,光绪皇帝对太监总没有好感。

  刑部尚书薛见升见状,忙上前奏道:“皇上看这次是不是应该重判?”薛见升也早已对此切齿痛恨,有心重判肇事的太监,可不得光绪皇帝谕旨,不敢私自作主,见光绪皇帝如此气愤,便有意引导似地说。

  “重判!重判!”光绪皇帝几乎吼道,“杀人和伤人者一律处死,从犯发配千里之外。这些人,不给他们些颜色看看也不行了!”

  薛见升回部经过审议后,判处李贵和、李苌材死刑并拟斩立决,闫葆维和范连源均拟绞监候,秋后处决。毕得碌、李来喜、王连科、吴得成发极远足四千里安置,并同时奏请光绪皇帝批准。

  再说李贵和杀了人以后,自以为有李莲英的庇护,刚一开始还不太放在心上,只听说快要斩首时,才有些慌了手脚,急忙派人向李莲英说情,求他能在慈禧太后面前通融一下。

  李莲英一听,捶胸顿足道:“李贵和呀李贵和,你怎么能一直到这个时候才向我说呀,已经到了这个时候,还怎么让我向老佛爷说呀。”不过他觉得李贵和既然是自己的得力干将,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尽最大努力来救他一下,哪怕只能保往性命也可以,所以这才有开头李莲英一把鼻涕一把泪对着慈禧太后嚎啕大哭的一幕。

  慈禧太后一看李莲英这个架势,顿时慌了手脚,忙不迭地问道:“你怎么了,你怎么了?”

  李莲英只是挤着眼干哭,并不说话。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说呀?”慈禧太后也有些急了,佯怒道,“你到底说不说,不说我就走了,不再理你了!”

  李莲英听慈禧太后如此说,也自以为表演得差不多了,才慢慢地止住哭声,抽抽噎噎地说道:“奴……奴才怕……怕是活……活不成了!”

  “好好的说什么神经话?是不是谁又欺负你了?谁又敢欺负你呢?”

  “没有人欺负奴才。”

  “没人欺负你干吗说你活不成了?”

  “老佛爷你说说,如果因为一点小事就砍我们这些当差的奴才的头,那奴才以后也不是要因为一点小事被他们砍头?那不是就活不成了吗?”

  “你越说我越糊涂了,什么一点小事?什么就砍头?”

  “老佛爷还不知道那件事?”

  “那件什么事?”

  “就是判处当差的太监死刑那件事呗。”

  “我怎么一点也没听说过?”

  “唉,皇上也真是的,这么大一件事,事先连向老佛爷说一声也不说,也太不把老佛爷放在眼里了。”

  “你先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就是李贵和他们几个,觉得闷得慌,便出去看了会戏,谁知却和别的听戏的发生了争执。那些人便侮辱他们是当太监的,并把所有当太监的全骂上。他们一气之下,便砸了戏园的柜房。我们这些当太监的,没招他也没惹他,干吗连我们也一块骂上。换了奴才,奴才当时也会把他们的柜房给砸了。他们也真是欺人太甚。偏偏这个戏园老板又去报告了练勇局,练勇局的勇丁们在茶馆见了他们便用刀来砍他们,他们当时也正在气头上,便失手杀死了练勇局队长。谁知刑部却把他们全判了斩首。奴才想起来,实在替他们难过,也替自己难过。奴才以后如果不小心犯了点小事,不也同样会被他们斩首。”李莲英添油加醋地说完,又抽抽嗒嗒地哭了起来。

  “这个皇帝,这么大一件事也不向我禀报一声。”慈禧太后听完气愤地说道,“刚一亲政就已经不把我放在眼里了!”

  “如才觉得他们实在不应该被判斩首,碰到那样的事谁能不生气呢?”李莲英在旁边,始终在察言观色,如果他们被斩了,奴才也情愿跟他们一起儿去,好歹也要为我们这些奴才们争口气。”

  “我觉得也不应该判这么重,”慈禧太后安慰李莲英道,只要有我在,他们就判不了死刑的。”

  “奴才就先谢谢老佛爷了。”李莲英赶快趴下磕了一个头道。

  第二天清晨,光绪皇帝照旧到颐和园向慈禧太后请安。光绪皇帝看慈禧太后一脸不高兴的样子,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但仍跪下像往常一样说道:“儿子给亲爸爸请安!”

  但慈禧没有像往常一样问光绪皇帝身体可好一类的话,也没有让他站起来,而是厉声叫了一声:“皇帝!”

  光绪皇帝吓得浑身一哆嗦,赶忙说道:“儿子在!”

  “判处太监死刑的事怎么不事先向我禀报一声?”慈禧太后喝问道。

  光绪皇帝明白了,原来慈禧太后就为这点事而生气,于是从容答道:“这件事儿子还没来得及向亲爸爸禀报。”

  “还没来得及?哼,等来得及的时候他们的人头早落地了。”

  “儿子只是觉得这些太监们太可恶了,不但私自出宫肇事,还持刀行凶杀人——”

  “你别说了!”慈禧太后不等光绪皇帝说完,便打断他道,”

  我不管这么多,我只要你饶过他们!”

  “让儿子饶过他们也行,”光绪皇帝不知为什么为慈禧太后今天如此盛怒,还以为是别的什么事情惹了她了,虽不再硬顶了,但仍继续分辩道,“不过这于大清的法律上说不过去,按大清的法律,杀人是要偿命的。”

  “那也要看是怎么杀人的,”慈禧太后听光绪皇帝如此说,也有些软了下来,觉得自己一味蛮横无理,也有点说不过去,“有些是被迫杀的,有些是主动杀的,在量刑上就要有些变通。”

  光绪皇帝听了这几句话,,只觉得有些刺耳:如此说来,这些太监们杀人还是被迫杀的,真是岂有此理!不过既然慈禧太后的气已经消了一些,他也不想再重新惹起她的气,以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最后他无可奈何地说道:“既然亲爸爸如此说,儿子就照办好了。”

  “你知道怎么做就行了。”慈禧太后说道,“好了,你起来吧!”

  光绪皇帝这才从地上爬起来,猛地一个趔趄,才发觉两腿已经跪得麻木了,两只膝盖也有些酸疼。光绪皇帝连摸一下酸疼的膝盖也不敢,便赶紧侍立在慈禧太后身边。

  慈禧太后看了光绪皇帝这个样子,嘴角露出一丝阴险的冷笑,但她仍强装笑脸道:“好了,没什么事你就先回去处理你的事吧。”

  由于慈禧太后的干预,光绪皇帝没有办法,回宫后只有把薛见升的奏折压下不批。

  薛见升觉得自己根据光绪皇帝的旨意适拟的奏折,估计不久就会被光绪皇帝批准,便连忙后人在菜市口布置法场,准备对李贵和和李苌材开刀问斩。

  京城的民众听说以后,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向菜市口络绎趋集,摩肩按踵,何止万人!听说是肇事杀人的太监将被斩首,人们个个喜气扬扬,额手相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看看现在朝廷的样子,被这帮太监们摘得乌烟瘴气的,不杀他几个也不行了!”

  “但愿这能起到杀一儆百,杀鸡骇猴的作用。”

  “什么时候把那个最大的太监杀掉,朝廷社会就变得清明了。”

  “这些太监们,也太嚣张了,本来就是他们没有理嘛。人家已经预订下了座位,可他们还非要再包下。”

  “你们吵架有人家戏园什么事,一打起来,害得我花钱也没得听戏。”

  “砸了戏园,本已有罪,又杀了人,就更不应该了,也合该他们去死!”

  “这算他们自作自受。听说其中一个后台还挺硬的。如果不是做得太过份了,怎么说也不会死在这儿。”

  “别只顾说!你们看,太阳已经正南了,午时快要到了,怎么连一点动静也没有呀?”

  “是呀,以前在这儿杀人我也见过,老早就有兵丁到了这儿,今天怎么那么静呢?”

  正说着,法场的西北方向骚动起来,只听有人喊道:“你们看,来了!”

  大家顺着那人的指的方向望过去,只见两名兵丁押着一名犯人朝这儿走过来,后面还跟着一排兵丁,兵丁中间是一个戴着花翎顶戴的监斩官。

  一排人来到法场以后,只听监斩旁喊道:“午时三刻到,开斩!”

  一兵丁举刀向犯人的脖了上砍去,只听“嘭”的一声,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已经落到了地上,犯人脖子里的鲜血向前上方喷得老高老高。

  “撤!”监斩官喊了一声,便和兵丁一起离开了法场。

  “这哪里是太监呀!这人是前天和和人械斗时打死了人才被抓起来的,抓起来时我还看到了。”人群中的一个人大喊道。

  “是呀,即使斩首也应该是两个太监呀,这总共才只有一个人!”

  “看来,这朝廷还惹不起太监呀!”

  “我们被愚弄了!”

  “走吧,还有什么好看的!”

  一句话提醒了大家,于是人们便慢慢散去,各走各的路,各干各的活。

  薛见升在派人布置好法场以后,一直在焦急地等待着光绪皇帝的批复,但直到正午才得知光绪皇帝由于慈禧太后的干预,压着自己的奏折没有批复,但法场已布置好,来观看的民众又那多,只好推出一个刚判了死刑的械斗犯,偷梁换柱,草草在法场斩首了事。

  薛见升回到家中,对朝廷视法律为儿戏的行为,怀着满腔的愤慨,“看来这大清的天下,非要毁在这个老太婆和这帮太监们手里!”他禁不住痛心疾首地自言自语道。

  薛见升正在烦恼之时,忽然家人来报:“军机大臣孙毓汶求见老爷!”

  “孙毓汶?他现在来什么?”薛见升不禁自问道,“莫非他是为这件事而来?我倒要看看他到底要说些什么!”

  “让他进来吧!”薛见升对家丁喊道。

  家丁走后,薛见升赶快换了一身礼服,刚穿好,就听见家丁在外面喊道:“孙大人到!”

  薛见升迎出门外,接住孙毓汶,故意试探地说道:“哎呀,哪股风把您孙大人给吹过来了!想必孙大人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

  孙敏汶一惊,但马上换了一副笑脸说道:“我只是来看看薛大人一向可好,并没有别的什么事。”

  “快请屋里坐,屋里坐。”薛见升口里说着,但却在心里想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