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特快 大学语文(______》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特快 大学语文(______- 第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例证与反证法。    

  例证就是举例证明。例证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和运用个别的具有典型意义和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论证某一论点。运用之妙正如古人所说“熟事虚用,僻事实用”,意思是说,人们熟悉的事例要简单笼统一点,而别人比较生疏的事例却要具体一点。反证就是从反面假设入手,论证它的荒谬无理,从而间接地证明正面所立的论点的正确性。从手法上说,反证法有两种:直接指出反面假设的错误    

  和间接归纳出反面假设的荒谬性。    

  三、安排好结构    

  论说文的结构安排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就是常说的文无定法。我们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常见的结构方式:    

  1.提出论点    

  2.从理论上进行分析    

  3.用实例进行正反论证(最好是3个正面事例,一个反面的事例;事例要涵盖古今中外)    

  4.收束全文。    

  第二部分:记叙文写作    

  记叙文,是记人记事的文章体裁,也就是通过我们的笔触,将现实生活中充满情趣、意蕴或美感的人物、事件、环境和景物,传达给别人,让别人也感受和体验到那种生动的形象、高尚的精神和,冶人的乐趣。记叙文主要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等方法,描绘那活生生的人物、感人的事件和悦目的景色。它是常用文体中的又一个大类。自学考试中出过的类似作文题,考的都是这种记叙能力。    

  一般来说,记叙文中需要写清楚四个内容: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与此相关的原因、经过、结果、背景等等,其中又自然地要求穿插与人和事有关的动作、言语(对话)、心理活动和景物等的叙述与描绘。除了这些基本因素的要求外,要写好记叙文,还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人物要写活    

  记叙文主要是写人物的。要写好人物,关键是要将人物写活。所谓写活,就是将人物写成有血有肉、有活力有生命的形象,即写成有言语、有行动(外部动作和心理活动)、有细节、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要写活人物,具体来说,有这么四种常用方法与技巧:    

  I.要“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中说:“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和描绘一副美丽的面孔的不一样,“美丽地描绘”也就是要描绘出各个人的特色,用审美的笔调来描写,而不在于对象本身美不美。    

  2.重点写“怎么做,’。要使人物“活”起来,自然是写动态较好,所以,行动描写就很重要。恩格斯说:“我觉得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这里的“怎么做”,就是我们应着重关注的,实际上就是多写人物的行动。    

  3.动与静的结合。要使人物“活”起来,除了写外部的能看得见的动作以外,写人物心理的活动,即外表静、内在动的形态,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因为在某种特定的场合,人们内在很激动、很有思想,但外部却难以表现,这时就需要我们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来表现人物了。    

  4.抓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就在于加强真实感和形象感。因此,描写人物只需用一、两个细节,即可使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二、事件要写具体    

  记叙文中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叙事,即写事件、讲故事。事件和故事都是由人引发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构成),写好人物是基础,这点,前文已述。当然,叙事本身也有自己的特点,事件要写具体是总的原则,细分一下,写好事件,应具备四个条件:    

  1.过程要叙述完整。记叙文中的事件,一般都要求有完整性,即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有时虽有某部分的省略,但不能影响全局,给人造成疑惑)。    

  2.要写出曲折。“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令人生厌;生动曲折引人入胜。这些道理体现在记叙文中,主要就是要求将事件安排得有波有折。要写出曲折,从技巧上说,就是巧妙地运用好“突转”、“发现”和“悬念”等手段。    

  3.倾注感情写出意蕴。当然,记叙文不是诗歌和抒情散文,一般不直接抒情,主要是“即事以寓情”。深含情感的事情,生活中常常发生,只要我们多多留心,将那段掀起过你感情波澜的事情印入心田里,流露在笔端下,那同样也会打动读者的心灵。    

  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不完全归纳法 B.比较法    

  C.完全归纳法 D.演绎法    

  2.《论气节》一文的文体是( )    

  A.杂文 B.讲演稿    

  C.社论 D.文艺评论    

  3.《论语》一书的编撰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孔子的弟子 D.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4.《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一文,先提出农家的“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的主张,然后指出这种主张的荒谬,进而阐述社会分工的必然性。这里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 B.类比法    

  C.立论 D.驳论    

  5.下列议论文中,属于驳论文的是( )    

  A.《咬文嚼字》 B.《朋党论》    

  C.《答司马谏议书》 D.《谏太宗十思疏》    

  6.下列诗句中,含有作为历史兴衰变化见证的是( )    

  A.朱雀桥边野草花 B.乌衣巷口夕阳斜    

  C.旧时王谢堂前燕 D.飞人寻常百姓家    

  7.长篇小说《倪焕之》的作者是( )    

  A.老舍 B.茅盾    

  C.叶圣陶 D.巴金    

  8.下列见于《白丝翎羽丹砂顶》中的引文,作者指出不合事实的是( )    

  A.鹤“栖于陆,故足高而尾雕”    

  B.“鹤鸣九皋,声闻于野”    

  C.“食于水,故其喙长”    

  D.鹤“见人数窥其卵,即啄破而弃之”    

  9.记载汉代宫中有饮菊花酒习惯的古籍是( )    

  A.《风俗通义》B.《西京杂记》    

  C.《东京梦华录》D.《范村菊谱》    

  10.下列作品属于实体事物说明文的有( )    

  A.《苏州园林》 B.《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C.《桥的运动》 D.《统筹方法平话引子》    

  11.《箱子岩》中描写的风土人情属于( )    

  A.浙东 B.闽南    

  C.湘西 D.湘北    

  12.《都江堰》中说:“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这是指李冰的精神,即为()    

  A.善于总结治水经验 B.为人智慧、仁慈、透明    

  C.生生死死为人民造福 D.政治家应钻研技术    

  13.《拣麦穗》一文开头和结尾,对文章主体部分的作用是    

  A.烘托 B.铺垫    

  C.映衬 D.类比    

  14.下列作品中属于寓言性传记文的是( )    

  A.《毛颖传》 B.《狱中杂记》    

  C.《哀溺文序》 D.《蝜蝂传)    

  15.《陶庵梦忆序》一文的作者是( )    

  A.柳宗元 B.韩愈    

  C.张岱 D.方苞    

  16.《都江堰》下列句子中,用了与其他三句不同修辞方法的是( )    

  A.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里、铁戟钢锤反复辩论    

  B.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    

  C.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决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    

  D.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    

  17.《我与地坛》中以乐器对应四季,夏天则是( )    

  A.小号 B.定音鼓    

  C.圆号和长笛 D.大提琴    

  18.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 )    

  A.柳宗元B.欧阳修    

  C.韩愈D.王安石    

  19.《毛颖传》为毛颖立传,所暗示的对象是()    

  A.封建官吏 B.普通百姓    

  C.皇帝 D.文人士子    

  20.方苞生活的时代是( )    

  A.元代 B.明代    

  C.宋代 D.清代    

  二、多项选择题    

  21.符合《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意思的有( )    

  A.《水浒》善于从阶级意识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B.对于林冲,我们虽可怜其遭遇,却鄙薄其为人    

  C.杨志因为失陷花石纲,只得亡命江湖,落草了事    

  D.林冲刺配沧州,在野猪林内被鲁达救下    

  E.《水洗》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    

  22.《追悼志摩》中引用了志摩的诗抒情写意,下列说明符合文意的有( )    

  A.“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表示一生来去匆匆    

  B.“我攀登了万切的高冈,荆棘扎烂了我的衣裳”,表示一生对爱的追求    

  C.“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表示了一生的挫折、失败和痛苦    

  D.“他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霞:飞来了,不见了,没了”,表示追求实现理想    

  E.“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方向吹”,表示对生活的困惑和人们对他突然死去的茫然。    

  23.“桥的种种变形,在不同的外因作用下而产生的。”这些外因有( )    

  A.车辆驰过 B.气温骤变    

  C.狂风暴雨 D.地震    

  E.水流的压迫和风浪的打击    

  24.下列诗句,具有用上下对比意义来表达诗旨的有( )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国田    

  C.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D.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E.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5.“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暨螺会”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 )    

  A.比喻 B.对偶    

  C.借代 D.比拟    

  E.排比    

  三、词语解释题    

  26.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或之先:    

  27.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    

  莫如纣:    

  28.桥也要伸缩,形成蠕动    

  蠕动:    

  29.槛楼的衣衫    

  槛搂:    

  30.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质其首:    

  四、简答题    

  3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那据舟,载不动,许多愁。    

  请回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