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都成了大学者。这些都是早年沉迷而晚年醒悟的例子。一般人到成年后还
未开始学习,就说太晚了,就这样一天天混下去就好象面壁而立,什么也看
不见,也够愚蠢了。从小就学习的人,就好像日出的光芒;到老年才开始学
习的人,就好像手持蜡烛在夜间行走,但总比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强。

【注释】

①坎(lán):困顿,不得志。
②荀卿:荀子。
【评语】

人在年幼时,精神专注而敏锐,是学习的最好时期,不可坐失良机。假
使幼年错过良机,也不可丧失信心,自暴自弃。古今中外,不乏少年得志者,
亦不乏大器晚成者。假如只是叹息错过了太阳,那么你又会错过月亮。

七二、求学之道博专兼顾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
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未俗已来不复尔①,空守章句②,但诵师言,
施之世务,殆无一可。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贡,不肯专儒。梁朝皇孙
以下,总之年③,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④,便从文吏,略无卒业
者。冠冕⑤为此者,则有何庇、刘。。、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
贺革、萧子政、刘縚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
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如此诸贤,故
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野间人,音辞鄙陋,凤操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同
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⑥。邮下谚云;“博士买驴⑦,书券三
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
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
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⑧,燕寝讲堂⑨,
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
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⑩。

【译文】

学习风气的兴盛或衰败,随社会风气变化而变化。汉朝的贤士俊才们,
都靠精通一部经书来弘扬圣人之道,上知晓天命,下贯通人事,他们中凭着
这个特长而得做高官的人可多了。汉末风气改变以后就不复如此,读书人都
空守章句之学,只知背诵老师讲过的话,如果靠这些东西来处理实际事务,
大概不会有任何用处。因此,后来的士大夫子弟都以广泛涉猎为贵,不肯专
攻一经。梁朝从皇孙以下,在儿童时就一定先让他们入学读书,观察他们的
志向,到步人仕途的年龄后,就去参预文官的事务,没有一个是把学业坚待
到底的。即当官又能坚持学业的,则有何胤、刘。。、明山宾、周舍、朱异、
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等人,这些人兼通文史,在洛阳城,我
听兑有崔浩、张伟、刘芳三人的大名,邺下还有位邢子才:这四位学者,虽
然都喜好经木,但也以才识广博而闻名。以上的诸贤士,原本就是为官者中
的上品,除此之外就大都是些山野村夫,这些人语言鄙陋,道德拙劣,互相
之间固执己见,什么事也干不了,你问他一句话,他就会答出几百句,若要
问他其中的意旨究竟是什么,他大概说不到点上。邺下有谚语:“博士去买
驴,契约写了三大张,不见写出个驴字。”如果让你以这种人为师,岂不令
人丧气。孔子说,“俸禄就在学习之中。”而今这些人却在那些毫无益处的
事情上下功夫,这恐怕不是正道吧。圣人的书,是用来教育人的,只要能熟
读经文,粗通注文之义,使之对自己的言行经常有所帮助,也就足以在世上
为人了;何必对“仲尼居”三个字就要写两张纸的疏文来解释呢,你说“居”
指闲居之处,他说“屠”指讲习之所,现在又有谁能看得见?在这种问题上,
争个你输我赢,难道会有什么好处吗?光阴可惜,就像流水般一去不返,我
们应当广泛阅读书中那些精要之处,以求对自己的事业有所助益。如果你们
能把博览与专精结合起来,那我就十分满意,再无话可说了。

【注释】

①未俗:未世的风俗。
②章句:指古书的间节句读。
③(guàn):儿童的发展向上分开的样子。总之年:指童年时代。
④出身:指出仕。
⑤冠冕:此处为仕宦的代称。

⑥要会:要旨的意思。
⑦博士:国子学中主讲《经》的人,此泛指执教的人。
⑧疏义:系对经注而言,注是注解经文,疏是演释注文。
⑨燕寝:闲居之处。讲堂:讲习之所。
⑩间,嫌隙,此处指点批评。
【评语】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学不可以不博;人生有涯,时光易逝,学不可以
不精。学习贵在领会精要,而忌死抠章句。弃其本而取其末,终无长进。

七三、不涉群书焉能博学

俗间儒士,不涉群书,经纬①之外,义疏②而已。吾初入邺,与博陵崔
文彦交游,尝说《王粲集》中难郑玄《尚书》事,崔转为诸儒道之,始将发
口,悬见排蹙③云:“文集只有诗赋铭④诔,岂当论经书事乎?且先儒之中,
未闻有王粲也。”崔笑而退,竟不以粲集示之。魏收之在议曹,与诸博士议
宗庙事,引据《汉书》,博士笑曰:“未闻《汉书》得证经术”。收便忿怒,
都不复言,取《韦玄成传》,掷之而起。博士一夜共披寻之,达明,乃来谢
曰:

“不谓玄成如此学也。”

【译文】

一般读书人,不广泛涉猎,除了读经书和和纬书外,就是学学注疏而已。
我初到邺城,与博陵的崔文彦交往,曾谈起《王粲集》中关天王粲玄《尚书
注》的事,崔文彦转而给几位读书人谈起此事,才刚开口,就被他们反驳道:
“文集中只有诗、赋、铭、诔之类文体;难道会论及经书的事吗?况且在先
儒之中,也没听说过王粲这人啊。”崔文彦笑了笑便走了,终究未把《王粲
集》给他们看。魏收为议曹时,与各位博士议及有关宗庙之事,并引《汉书》
为据,众博士笑着说:“我们没有听说过《汉书》可以验证经学。”魏收很
生气,把《韦玄成传》扔给他们,博士们看了一夜此书,第二天才来道歉说:
“想不到韦玄成还有这等学问啊。”

【注释】

①经讳:经书和纬书。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纬书是汉代混合神学附合
儒家经义的书。
②义疏,解经之书。
③排蹙(cū):排挤。此处引申为斥责。
④赋、铭、诔:均为文体名,与诗同为有韵之文。
【词语】
学习贵知识丰富而忌孤陋寡闻。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须广泛涉猎,
博览群书。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势必如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为学者不可不知之。

七四、清谈雅论无益济世

夫老、庄之书,盖全真养性①,不肯以物累己也②。故藏名柱史③,终
蹈流沙:匿迹漆园,卒辞楚相,此任纵之徒耳。何晏、王弼,祖述玄宗④,


递相夸尚,景附草靡⑤,皆以农、黄⑥之化,在乎已身,周、孔之业,弃之
度外。而平叔以党曹爽见诛,触死权之网也:辅嗣以多笑人被疾,陷好胜之
阱也;山巨源以蓄积取讥,背多藏厚亡之文也;夏候玄以才望被戮,无支离
拥肿之鉴也;荀奉情丧妻,神伤而卒,非鼓击之情也;王夷甫悼子,悲不自
胜,异东门之达也;嵇叔夜排俗取祸,岂和光同尘之流也,郭子玄以倾动专
势,宁后身外已风也;阮嗣宗沉酒荒迷,乖畏途相诫之譬也;谢幼舆赃贿黜
削,违弃其僚鱼之旨也:彼诸人者,并其领袖,玄宗所归。其余桎梏尘滓之
中颠,仆名利之下者,岂可备言乎!直取其清谈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

⑧,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洎子梁世,兹风复阐,《左》、《老》、
《周易》,总谓《三玄》。武皇,简文,躬自讲论。周弘正奉赞大猷⑨,化
行都邑,学徒千余,实为盛美。
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
朝,至乃倦剧愁愤⑩,辄以讲自释。吾时颇(11)预未筵,亲承音旨,性既顽
鲁,亦所不好云。

【译文】

老子,庄子的书,讲的是如何保持本真、修养品性,不肯以外物来损伤
自己。所以老子用柱下史的职务把自己的名声掩盖起来,最后隐遁于沙漠之
中;庄子隐居漆园为小吏,最终拒绝了楚成王召他为相的邀请,这都是任生
放纵之徒啊。后来有何晏、王弼,宣讲道教的教义,一个接着一个夸夸其谈
起来,如影子依附于形体、草木顺着风向一般,都以神农、黄帝的教化来装
扮自身,而将周公、孔子的学业置之度外。然而何晏因为党附曹爽而被诛杀,
这是碰贪权至列的罗网上了,王弼以自己的所长会讥笑别人而遭来怨恨,这
是掉进争强好胜的陷阱里了;山涛因为贪吝积敛而遭到世人议论,这是违背
了聚敛越多丧失越大的训;夏侯玄因为自己的才能声望而遭到杀害,这是因
为没有从庄子所说的无用之材得以自保的寓言中汲取教训;荀粲在丧妻之
后,因伤心而死,这就不是庄子在丧妻之后敲而歌的超脱情怀了;王衍因哀
悼儿子而悲不自胜,这就不同于《列子》中的东门吴面对丧子之痛所抱的那
种达观态度了:嵇康因排斥俗流而招致杀身之祸,这难道能与老子所说的“和
其光,同其尘”相提并论吗;郭象因声名显赫而最终走上权势之路;这难道
是老子所提倡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作风吗;阮籍纵酒迷乱,
不合于庄子关于“畏途相诫”的譬喻;谢鲲因家僮贪污而丢官,这是违背了
“弃其馀鱼”、节剑知足的宗旨。以上诸位先生,都是道家中人心所旧的领
袖人物。至于其余那些在尘世污秽中身套名缰利锁,在名利场中摸爬滚打之
辈,我更无从细说了,这些人不过是选取老、庄书中的那些清谈雅论,剖析
其中的玄妙细策之处,宾主相互问答,只求如心悦耳,但这并不是拯救社会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所急要的事。到了梁朝,这种崇尚道教的风气又流行起
来,当时,《庄子》、《老子》、《周易》被总称为“三玄”。武帝和简文
帝都亲自加以讲论。周弘正奉君主之命讲述以道教治国的大道理,其风气流
行到大小城镇,各地学徒达到一千多人,实在是盛况空前。后来元帝在江陵、
荆州的时候,也十分爱好并熟悉此道,甚至在他极度疲倦,或忧愁烦闷的时
候,也靠讲授道教玄学来自我排解。我当时偶尔也在末位就座,亲耳聆听元
帝的教诲,然而我这人天资愚笨,对此缺乏兴趣。

【注释】

①全真,保持本性。

②不肯以物累己,不因为外物而损伤自己。
③柱下史:即柱下史省称,为周秦时官名。
④玄宗:指道教。
⑤景:“影”的本字。
⑥农黄:神农、黄帝。
⑦弃馀鱼:庄子舍弃自己所余的鱼,以示节俭知足之意。
⑧宾主往复:宾主问答。
⑨大猷:治国的大道。
⑩倦剧:非常疲倦。
(11)颇:此外处是略微、偶尔之意。
【评语】

学习贵在开启心智,趋利避害,假使读圣贤之书,只知其皮毛而夸夸其
谈,又干事何补?空谈误国,实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