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第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国、常山、奉高、真定、临淄,冯翊等郡县名,出诸药物;《尔雅》周公
所作,而云‘张仲孝友;仲尼修《春秩》,而《经》书孔丘卒;《世本》左
丘明所书,而有燕王喜、汉高祖;《汲冢琐语》,乃载《秦望碑》;《苍颉
篇》李斯所造,而云‘汉兼天下,海内并厕,豨黥韩覆,畔讨灭残;《列仙
传》刘向所造,而《赞》云七十四人出佛经;《列女传》亦向所造,其子歆
又作《颂》,终于赵悼后,而传有更始韩夫人,明德马后及梁夫人羼:皆由
后人所羼②,非本文也。”

【注释】

①阙文:缺疑不书。
②羼:搀杂。
【译文】

有人问:“《山海经》这本书,是由夏禹和伯益记述的,而里面有长沙、


桂阳如像《本草》这本书是神农所记述的,然而里面有豫章、朱崖、赵国、
常山、奉高、真定、临淄、冯翊等汉代的郡县名称;出产各种药物;《尔雅》
是周公撰写的,面书中却说出“张仲孝友’的话;孔子修订《春秋》,而《春
秋左氏传》却写着孔子死亡的语句;《世本》是左丘明撰写的,而里面却有
燕王喜、汉高祖之名;《汲冢琐语》发掘于战国时代,里面却记载有《秦望
碑》的文字。《苍颉篇》是秦丞相李斯所撰写,里面却说:汉朝兼并天下,
海内英雄竞相参与,陈豨被黥面,韩信遭败覆,叛臣被讨伐,残贼被消灭”;
《列仙传》是西汉人刘向所撰写,而书中的《赞》却说七十四人出自佛经;
《列女传》也是刘向所撰写,他的儿子刘歆又写了《列女传颂》,记事终止
于赵悼后,而传中却有更始韩夫人、明德马后及梁夫人嫨:以上所述都是同
后人搀杂进去,不是原文。

【评语】

由于历史原因,伪书叠出,由于现实的缘故劣书充斥。所以读书时要注
意鉴别,不加选择,盲从轻信,则害人不浅。

一七一、滥造生字情理难容

或问曰:“《东宫旧事》何以呼鸱尾为祠尾①?”答曰:“张敞者,吴
人②,不甚稽古③,随宜记注,逐乡俗讹谬,造作书字耳。吴人呼祠祀为鸱
祀,故以祠代鸱字;呼绀为禁,故以系傍作禁代绀字;呼盏为竹简反,故以
木傍作展代盏字;呼镬字为霍字,故以金傍作霍代镬字;

又金傍作患为镮字,木傍作鬼为魁字,火傍作庶为炙字,既下作毛为髻
字;金花则金傍作华,窗扇则本傍作扇④;诸如此类,专辄不少⑤。

【译文】

有人问道:“《东宫旧事》为什么称鸱尾为祠尾?”我回答说:“作者
张敞是吴地人,不太研习古事,随手记述注释,顺从了乡俗的错误,造作了
这类字体。吴地人称呼祠祀,所以用祠代鸱字:称呼绀为禁,所以用糸旁加
禁代替绀字;称呼盏为“竹简反”的音,所以用木旁加展代替盏字:称呼镬
字为霍字,所以用金旁加霍代替镬字;又用金旁加患代替镬字,木旁加鬼代
替魁字,火旁加庶代替炙字,既下加毛代替髻字,金花就用金旁加华字表
示,窗扇就用木旁加扇字表示:诸如此类,任意乱写的字为数不少。

【注释】

①《东宫旧事》:书名。《隋书·经籍志》著录十卷,未著撰人,《旧
唐书·经籍志》题张敞撰,与颜氏同。鸱(chi 痴)尾:宫殿屋脊正脊两端
构件上的装饰。
②张敞:晋吴郡吴人,仕至侍中尚书,吴国内史,见《宋书·张茂度传》。
③稽古:研习古事。
④以上十二句,颜氏举“逐乡俗讹谬”而造作的俗字共九例,分别写作:
、榐、、、槐熫、、铧、。

⑤专辄:专断,专檀。
【评语】

汉字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字体字形曾经过校为复杂的演变过程,但字
形相对固定,是中国人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滥造生字,易造成混乱此种做
法实不可取,写字规范是书写的起码要求。


一七二、文人好事改隈为緭

又问:“《东宫旧事》:‘六色罽緭’①,是何等物?当作何音?”答
曰:“案:《说文》云:“莙,牛藻也,读若威②,’《音隐》③:‘坞瑰
反。’即陆机所谓‘聚藻,叶如蓬’者也④。又郭璞注《三苍》亦云:‘蕴,
藻之类也,细叶蓬茸生⑤。’然今水中有此物⑥,一节长数寸,细茸如丝,
圆绕可爱,长者二三十节,犹呼为莙;又寸断五色丝,横著线股间绳之,以
象莙草,用以饰物,即名为莙;于时当绀六色罽⑦,作此莙以饰绲带⑧,张
敞因造系旁畏耳,宜作隈⑨。”

【译文】

又有人问:“《东宫旧事》上面的‘六色罽緭’是什么东西?应当读作
什么音?”我回答说,“按:《说文解字》说:‘莙,就是牛藻,读作”威”
的音。’《说文音隐》注音为‘坞瑰反。’就是陆机所说的‘聚藻,叶子像
蓬草’的那种东西。另外,郭璞注释的《三苍》也说,‘蕴,属藻类,细叶
子像蓬草柔密地丛生着。’现在水中有这种东西,它的一节有几寸长,纤细
如丝,缠绕成圆形,十分可爱,长有二三十节,人们仍然称它为莙。此外,
把五色丝线剪断成一寸长,横放在几股线中间用绳子拴住,把它做得像莙草
一样,用来装饰物品,就把它叫做。当时一定是要捆缚六色莙。就制作了这
种莙来装饰绲带,张敞于是造了糸旁加畏的字,发音是隈。”

【注释】

①六色罽(jì计)緭(wēi 威):“罽”为毡类毛织品。“六色”乃状
其色彩斑斓。“緭”之义见下文。
②莙:水藻名。今读音作君(jūn)。王利器曰:“君、威二字,古声近
通用,如君姑亦作威姑,即其例证,故许慎读莙若威。”
③《音隐》:即《说文音隐》。
④陆机:字元恪。三国吴吴郡人。著有《毛诗草木虫鱼疏》二卷。
⑤蕴:即蕴藻。蕴,通“蕴”。
⑥《太平御览》此句“然”字在上句”生”字上,译文。
⑦绀(gān 甘)呈红色的深青色。此处作“绀”,义不可通。《太平御
览》作“绁”,缚的意思,较可通。
⑧绲(gǔn 滚)带:织带。
⑨《续家训》“作”作“音”,译文从之。
【评语】

汉字是一种交流工具,所以存长期演变过程中趋于简化,以便于人们使
用,但历史上一些好事文人,自恃才高,随意生造汉字,使一些文字更为繁
复。为人们的使用制造障碍。目前乱用繁体字现象同上述现象不是同出一辙
吗?

一七三、孤山无名碑文有载

柏人城东北有一孤山,古书无载者。唯阚骃《十三州志》以为舜纳于大
麓①,即谓此山,其上今犹有尧祠焉;世俗或呼为宣务山,或呼为虚无山,
莫知所出。赵郡士族有李穆叔、季节兄弟、李普济,亦为学问,并不能定乡


邑此山。余尝为赵州佐②,共太原王邵读柏人城西门内碑。碑是汉桓帝时柏
人县民为县令徐整所立,铭曰:“山有巏嵍,王乔所仙。”方知此巏嵍山也。
巏字遂无所出。嵍字依诸字书,即旄丘之旄也,旄字,《字林》一音亡付反,
今依附俗名,当音权务耳。入邺,为魏收说之,收大嘉叹。值其为《赵州庄
严寺碑铭》,因云:

“权务之精。”即用此也。

【译文】

柏人城东北有一座孤山,古书中没有记载它的。只有阙骃的《十三州志》
认为舜进入大麓,就是说的这座山,它的上面现在还有尧的祠庙;世人有的
称它为宣务山,有的称它为虚无山,没有谁知道这些称呼的来历。赵郡的土
族中有李穆叔、李季节兄弟和李普济,也可算有学问的人,都不能判定他们
家乡这座山的的名称。我曾经担任赵州佐,与太原的王邵一起读柏人城西门
内的石碑。碑是汉桓帝时柏人县的民众为县令徐整竖立的,上面的铭文说:
“有一座巏嵍山,是王子乔成仙的地方。”我才知道这山就是巏嵍山。巏字
却不知道它的出处。嵍字依照各种字书,就是旄丘的“旄”字:《字林》给
旌字注一音作亡付反,现在依照通俗的名称,应当读作“权务”的音。我到
邺城后,给魏收说了这件事,魏收对此大加赞许。正赶上他撰写《赵州庄严
寺碑铭》,于是写了“权务之精”这句话,就是使用了这个典故。

【注释】

①麓:山林。
②佐:辅官。
【评语】

中国人很早就有立碑传统,石碑对传播与保存中国文化曾起过重要作
用,其碑刻更成为书法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后人考证历史,也往往求助于
碑文,保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石碑,是每个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

一七四、夜历五时故曰五更

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
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
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西都赋》亦云:”卫以严
更之署①。’

所以尔者,假令正月建寅②,斗柄夕则指寅③,晓则指午矣;自寅至午,
凡历五辰④。冬夏之月,虽复长短参差,然辰间辽阔,盈不过六,缩不至四,
进退常在五者之间。更,历也,经也,故曰五更尔。”

【译文】

有人问:“一夜为什么有五更?‘更’字作什么解释?”我回答说:“汉、
魏以来,一夜的五个时辰被称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叫做一
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也叫做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都
是以五来划分时间段落。《西部赋》也说:‘卫以严更之署。’之所以这样,
是因为假如把正月作为建寅之月,北斗星的斗柄日落时就指向寅的区间,日
出时就指向午的区间;从寅时到午时,共经历了五个区间。冬天和夏天的月
分,白昼和夜晚的时间虽然长短不齐,但是对时辰的宽广来说,增长不会超
过六个时辰,减短不会低于四个时辰,进退常在五个时辰之间。更,是经历、


经过的意思。所以称作五更。”

【注释】

①《西都赋》:班固作。卫:保卫。严更之署:督行夜鼓的郎署。护卫
汉宫。汉宫周卫,郎在内,卫卒在外,郎所居为署。此句意思是:以督行夜
鼓的郎署护卫汉宫。②建寅,夏历以寅月为岁首,称建寅。
③斗柄,北斗七星中,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斗柄,称作“杓”。
④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一昼夜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
时。从寅时开始。经卯、辰、巳、午、共五个时辰。
【评语】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各种称谓都有其历史渊源与科学道理,处处留心,
皆有学问,阅读古籍,勤思善问,这也是丰富我们知识的一条途径。

一七五、吐字发音务求正确

《尔雅》云:“术,山蓟也。”郭璞注云:

“今术似蓟而生山中。”案:术叶其体似蓟,近世文士,遂读蓟为筋肉
之筋,以耦地骨用之,恐失其义。

【译文】

《尔雅》说:“术,就是山蓟。”郭璞的注说:“术像蓟,生长在山中。”
按:术的叶子其形状就像蓟,近代的文人,竟然把蓟读成筋肉的筋,以“山
蓟(筋)”作为“地骨”的对偶来使用它,怕是发错了音。

【评语】

汉字音形义均较为复杂,除了书写无误外,读者亦务必正确,发音有误、
易导致误解,影响文字的正常使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