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期于颠沛③而走也。梁世谢举,甚有声誉,闻讳必哭,为世所讥。又有臧逢
世,臧严之子也,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孝元经牧江州,遣往建昌督事,郡
县民庶,竟修笺书,朝夕辐辏④,几案⑤盈积,书有称“严寒”者,必对之
流涕,不省取记⑥,多废公事,物情⑦怨骇,竟以不办而还。此并过事也。
近在扬都,有一士人讳审,而与沈氏交结周厚,沈与其书,名而不姓,此非
人情也。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⑧以代换之:桓公名白,博有五皓⑨之称;
厉王名长,琴有修短之目。不闻谓布帛为布皓,呼肾肠为肾修也。梁武小名


阿练,子孙皆呼练为绢;乃谓销炼物为销绢物,恐乖其义。或有讳云者,呼
纷纭为纷烟;有讳桐者,呼梧桐树为白铁树,便似戏笑耳。

【译文】

《礼记》上说:“看见与过世父母相似的容貌,听到与过世父母相同的
名字,都会心跳不安。”这是因为有所感触,引发了内心的哀痛。若是在气
氛和谐的地方发生这类事,可以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遇到实在无法回避的,
也应该忍一忍。就比如自己的叔伯兄弟,相貌有酷似过世父母的,难道你能
因此而一辈子伤心断肠,与他们绝交吗?《礼记》上还说过:“写文章时不
用避讳,在宗庙祭祀不用避讳,在国君面前不避私讳。”这就让我们进一步
明白了在听到先父母的名字时,应该先斟酌一下自己应取的态度,不一定非
得立马窘迫趋避不可。梁朝的谢举,很有声誉,但听到别人称先父母的名字
就要哭,引得世人讥笑。还有一位臧逢世,是臧严的儿子,其人爱好学习,
修养品行,不失书宦人家的门风。梁元帝任江州刺史时,派他到建昌督促公
事,当地黎民百姓纷纷写信来函,信函集中到官署,堆得案桌满满的。这位
臧逢世在处理公务时,凡见信函中出现“严寒”一类字样,必然对之掉泪,
不再察看回覆,因此经常耽误公事。人们对此既不满又诧异,他最终因不会
办事被召回。以上所举都是些避讳不当的例子。最近在扬州城,有一位读书
人忌讳“审”字,他与一位姓沈的交情深厚,姓沈的给他写信,落名时只写
名不写姓,这就不近人情了。现在凡要避讳的字,都得用它的同义词来替换:
齐桓公名叫小白,所以五白这种博戏就有了“五皓”这种称呼;淮南厉王名
长,所以”人性各有长短”就说成“人性各有修短”。但还未听说过把布帛
称作布皓,把肾肠称作肾修的。梁武帝的小名叫阿练,所以他的子孙都把练
称作绢,然而把销炼物称为销绢物,恐怕就有悖于这个词的含义了。还有那
忌讳云字的人,把纷坛叫作纷烟;忌讳桐字的人,把梧桐树称作白铁树,就
像在开玩笑了。

【注释】

①瞿:惊动不安的样子。
②消息:这时是斟酌的意思。
③颠沛:此处形容闻先人名讳后立即趋避的狼狈样。
④辐辏:车轴集中于轴心,此喻信函聚集于官署。
⑤几案:案桌。这里作文书档案等的代称。
⑥省,检查,察看。记:书信。
⑦物情:人情。古代称人为物。
⑧同训:同义词。
⑨博:博戏。五皓:即五白,古代赌博之戏,五子全白。
【评语】

莫要历史捆着你的手脚,禁锢了你的思想。大千世界;五彩缤纷,错综
复杂,有所作为,就要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就要敢想、敢说,敢创、敢于,
那种前怕老虎后怕狼,谨小慎微、缩手缩脚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三四、名响字亮不俗不媚

周公名子曰禽,孔子名儿曰鲤,止在其身,自可无禁。至若卫侯、魏公
子①、楚太子,皆名虮虱;长卿名犬子,王修名狗子,上有连及,理未为通,


古之所行,今之所笑也。北士多有名儿为驴驹、豚子者,使其自称及兄弟所
名,亦何忍哉?前汉有尹翁归,后汉有郑翁归,梁家亦有孔翁归,又有顾翁
宠;晋代有许思妣②、孟少孤,如此名字,幸当避之。今人避讳,更急于古。
凡名子者,当为孙地③。吾亲识中有讳襄、讳友、讳同、讳清、讳和、讳禹,
交疏④造次,一座百犯,闻者辛苦⑤,无赖⑥焉。昔司马长卿慕蔺相如,故
名相如,顾元叹慕蔡邕⑦,故名雍,而后汉有朱伥字孙卿⑧,许暹字颜回,
梁世有庚晏婴、祖孙登,连古人姓为名字,亦鄙事也。

【译文】

周公给儿子取名为禽,孔子给儿子取名为鲤,只限于他们本身,自可不
必管它。至于像卫侯、韩公子、楚太子的名字都叫虮虱;司马长卿的名字叫
犬子,王修的名字叫狗子,这就牵涉到他们的父母,于理不通了。古人就是
这么称呼的,到今天就成了笑柄。北方有许多人给儿子取名为驴驹、猪子,
如果让他们这样自称或让他兄弟这样称呼他,又怎么忍心呢?前汉有尹翁
归,后汉有郑翁归,梁家有孔翁归,又有顾翁宠;晋代有许思妣、孟少狐,
像这类名字,都应当尽力避免。现在的人避讳,比古人更严格。那些为儿子
取名字的人,应当为他们的孙子留点余地。我的亲属朋友中有讳“襄”字的、
讳“友”字的、讳“同”字的、讳“清”字的、讳“和”字的、讳“禹”字
的。大家在一起时,交往比较疏远的人一时仓猝,讲出话来总是冒犯众人,
听活的人感到伤心,让人无所适从。从前司马长卿钦慕蔺相如,所以就改名
为相如,顾元叹钦慕蔡邕,所以就取名为雍,而后汉有朱伥字孙卿,许暹字
颜回,梁朝有庚晏婴、祖孙登,这些人把古人姓名都作为自己的名字,也太
卑贱了。

【注释】

①魏公子:应为韩公子。
②妣:义同母。
③为孙地:为孙子留有余地。
④交疏:应为“疏交”,指相交之远者。
⑤辛苦:悲痛。
⑥无赖:无所依从。
⑦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⑧孙卿:即荀卿。荀子。
【评语】

中国人取名,向来讲究音形并重,突出个性,寄托着父母对子女的殷切
期望与美好祝福。好的名字无形中也可以对人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过分俗
气或一味模仿,追求流行往往会造成同名同姓,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三五、玩笑至极令人生厌

昔刘文饶不忍骂奴为畜产①,今世愚人遂以相戏,或有指名为豚犊②者:
有识傍观,犹欲掩耳,况当之者乎?近在议曹③,共平章④百官秩禄,有一
显贵,当世名臣,意嫌所议过厚。

齐朝有一两士族文学之人,谓此贵日:“今是天下大同⑤,须为百代典
式,岂得尚作关中⑥旧意?明公⑦定是陶朱公⑧大儿耳!”彼此欢笑,不以
为嫌。


【译文】

从前,刘文饶不忍心奴仆被骂为畜牲,现在那些愚人们,却拿这类字眼
互相开玩笑,还有指名道姓称别人为猪儿牛儿的,有见识的旁观者,都恨不
得把耳朵捂住,何况那当事人呢?最近我在议曹参加商讨百官的俸禄标准问
题,有一位显贵,是当今名臣,认为大家商议的标准过于优厚了。有一两位
原齐朝士族的文学侍从便对这位显贵说:“现在天下统一了,我们应该给后
世树立典范哪能再翻老皇历呢?明公如此吝啬,一定是陶朱公的大儿子吧!”
彼此你欢我笑,竟不感到厌恶。

【注释】

①畜产:畜牲。
②豚:小猪。犊:小牛。
③议曹:议事局。
④平章:商量处理。
⑤大同:指隋已灭陈,天下统一。
⑥关中:北朝时,西魏都城设于关中,此处代指西魏。
⑦明公:贤明通达事理的人。
⑧陶朱公:即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
【评语】

凡事都有“度”。适当开开玩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活跃人
们的生活。但物极必反,玩笑开得过分了,没有了文明礼貌,失去了幽默,
只剩下粗野的言词,就让人感到厌恶。

三六、入乡随俗称谓得体

昔侯霸之子孙,称其祖父曰家公;陈思王①称其父为家父,母为家母;
潘尼称其祖曰家祖;古人之所行,今人之所笑也。今南北风俗,言其祖及二
亲,无云家者;田里猥人②,方有此言耳。凡与人言,言己世父③,以次第
称之,不云家者,以尊于父④,不敢家也。凡言姑姊妹女子子:已嫁,则以
夫氏称之;在室⑥,则以次第称之。言礼成他族⑦,不得云家也。子孙不得
称家者,轻略之也。蔡邕书集,呼其姑为家姑家姊:班固书集,亦云家孙:
今并不行也。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
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王羲之书,称彼之母与自称己母同,
不云尊字,今所非也。

【译文】

从前侯霸的子孙称其祖的父亲叫家公;曹植称他的父亲叫家父,母亲叫
家母:潘尼称他的祖父叫家祖。古代的人就是这么称呼的,在今天的人看来
就是笑柄了。现在南北各地风俗,提到祖父母及双亲,没有冠之以“家”的;
只有山村野夫,才会这样称呼。凡是与别人谈话,提到自己的伯父,就按父
辈排行次序称呼。不冠以“家”字的原因,是因为伯父尊于父亲,放不敢称
“家”。凡是说到自己的姑表姊妹,已经出嫁的,就以她丈夫的姓氏称呼她;
还未出嫁的,就按兄弟妹妹的排行次序称呼她。因为女子嫁给婆家,不能称
“家”。对于子孙不可称“家”的原因,是为了表示对他们的轻视。蔡邕的
书集中,称他的姑、姊为家姑、家姊;班固的书集中,也说到家孙;现在都
不这样称呼了。凡与人言谈,提到对方的祖父母、伯父母、父母及长姑,都


在称呼前面加“尊”字,从叔父母以下,则在称呼前面加“贤”字,这是为
了表示尊卑差别。王羲之的信,称呼别人的母亲和称呼自己的母亲时都一样,
前面不加尊字,今人认为不该如此。

【注释】

①陈思王:指曹植。
②田里:农村里。猥人:鄙俗之人。
③世父:伯父。
④尊于父:伯父较父亲年长,故云。
⑤女子子:女儿。
⑥在室:女子未出嫁。
⑦礼成他族:女子出嫁到婆家。
【评语】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入乡随俗,文明礼貌,称谓得体是其优良传统。
自尊自大,粗野唐突,历来被社会所唾弃。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日益增多,尊重他人,谈吐文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既是现代
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一个现代公民的起码要求。

三七、迎来送往以礼相待

南人冬至岁首,不诣丧家;若不修书,则过节束①带以申慰。北人至态

②之日,重行吊礼;礼无明文,则吾不取。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
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吾善其迎揖。
【译文】

南方人在冬至、岁首这两个节日中,不到办丧事的人家去;如果不写信
致哀,就过了节再穿戴整齐亲往吊唁,以示慰问。北方人在冬至、岁首这两
个节日中,特别重视吊唁活动,这在礼仪上没有明文记载,我是不赞同的。
南方人不兴迎接客人,见面时只是拱乎而不弯腰,送客仅仅离开座席而已;
北方人迎送客人都到门口,相见时躬身为礼,这些都是古代的遗风,我赞许
他们这种待客之礼。

【注释】

①束带:整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