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克里希那穆提传- 第5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的脑子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虽然不能了了分明,但是脑子里的混乱和那种退潮的感觉已经消失。我开始又能欣赏树木的美,观察卵石在阳光下的色彩变化,倾听远方孩子们的嬉笑声,看着山谷中的蝴蝶飞到野花上;然而我的同僚和我的距离依旧存在。

  某天清晨,我从沉睡中醒来,发现克里希那吉有点不舒服,在自己的房间休息。我进去看他,他正躺在床上,我说:“克里希那吉,我一直都在思考你在瓦拉纳西说的那些话,我也一直在思考我做克里希那穆提基金会的董事长是否适合。我打从心里觉得你应该做董事长。1970年的年初我曾经反对你做董事长,那是因为我觉得你一旦做了董事长,就必须担负法律上的责任,等等,我觉得不应该把这些责任加在你身上,但是现在我却认为你应该是克里希那穆提印度基金会的主持人。”

  他闭上眼睛,把双手交叉在胸前,静静靠在沙发上一段时间。“这真是你发自心底的感觉吗?”

  “是的。”

  克里希那吉说:“那么就把这件事搁在一边,答案自然会出现。”这时他的眼睛仍然是闭着的。

  不久,他召集了当时在瑞希山谷的基金会成员,他说:“昨天普普尔对我说,她打从心里觉得克应该是克里希那穆提基金会的董事长,我并没有回答她的问题。以我独特的方式来处理,答案自然会出现。”但是他说,他想要表明自己的立场。

  “1928年克解散世界明星社时曾经说过,所有的组织都会局限人类,不论是宗教组织、政治组织或与社会改革有关的组织,都不可能带来自由。人类已经愈来愈组织化了。”

  “我到底该怎么办?”他问道,“我不是一个喜欢搞组织的人,我也不愿意臣服于某种模式,那么我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克里希那穆提基金会真的必须存在吗?学校已经接管基金会,而基金会并没有接管学校,那么基金会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基金会又为什么要存在?它存在的目的应该是维护它的土地,监护学校保持正确的方向。

  “普普尔吉指出,多年来她都反对我做基金会的董事长,这点我能够理解。她说现在我应该接受这个职位,我想问的是我有什么作用,我和印度基金会到底有什么关系?你们认为我的责任应该是什么?请记住,克把所有和他有关的组织都解散了。没有一个组织能真正帮助这个世界。拉杰斯说克里希那穆提印度基金会虽然不是一个组织,但是它也没有发挥正确的监督作用。

  “如果克变成董事长又怎么样?请记住,我在印度只能停留三个月。我不能说,请继续努力,然后回来又说,你们的方向不对。

  “你们和我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是否彼此信赖?我们能否在任何情况下都把事情处理得正确?”

  我告诉他,我们每个人都和克里希那吉有一份关系,因为这样,我们彼此之间也产生了不同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得对克里希那吉负责。可是当克里希那吉离开时,我们并不觉得对彼此有什么责任。

  阿秋吉说:“我们只对教诲负责,它才是真正的源头。”

  我说:“我觉得他做董事长可以解决目前基金会的僵局。眼前确实有障碍,僵局必须打破。”

  克里希那吉说:“那么就打破它,但是你们哪里用得着克?”

  接下来我们讨论合作的本质,合作并不是为了某个理想,而只是单纯地在一起工作。后来的两天我们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会议结束之后我进入他的房间;我的眼睛变得明亮起来,心中的负担也解脱了。我对他说:“你有没有发现,辞去克里希那穆提印度基金会董事长一职,我就等于卸下了所有的事情?”

  他说:“是的,我知道。”接着便沉默了下来。

  在沉默中,我和克重新建立了充满信赖和友谊的关系。谈到信赖的本质,他说:“脑子一旦卸下重担,它就自由了。”不久之后,我准备着手写一本有关克里希那吉的书,我告诉他我的意图,他的反应很热切。

  1978年12月的某一天清晨,在瑞希山谷,我问克里希那吉我能不能探索他的心智,解开它运作的谜,他很快就答应了。我问他问题,他全神贯注地聆听这些问题,然后从那种全神贯注中产生反应。你可以感受他的心智的分量和密度,以及他说话的深度。

  我说:“我听你讲话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你总是说真理是无路可循的,也不能用什么方法,但是当我观察你的时候,你的心智活动确实披露了一些事情。我想深入探索你的心智,因为我觉得深入检查你心智的运作,也许能透露正确的观察和检查的本质。这正是我们的障碍所在。请问你如何应接别人的问题,我们能不能谈一谈,你的心在那时到底处于什么状态?”

  《克里希那穆提传》第四部分

  第28章 池塘中的卵石(2)

  “是的,克如何应接一个问题,他如何回答一个问题?我想他会说,首先,你的心一定要单纯,也就是不下结论,没有任何障碍地聆听。因为心中没有任何障碍,所以它是……允许我用‘空’这个字。心是空的,意味着它没有先入为主的答案,因此也不会进一步把这些答案记录下来。”

  我继续追问下去:“处在这种状态中,全神贯注的作用又是什么?全神贯注的作用通常是在追寻一些东西,如果全神贯注并不是要追寻什么,那些问题又会得到什么结果?你的心在应接问题时也许是空的,但你还是能回答问题,那么它当时到底处于什么状态?”我继续向他提出疑问。

  克回答:“问题出现时,我除了用耳朵听之外,还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听法。就像在地上播种,土地自然会影响种子,种子也会影响土地,于是逐渐长成一棵树或一朵花。当某个问题出现时,我不但用耳朵听,同时还能处在一种不用耳朵听的听觉状态,答案就是从那种状态中自然产生的。”

  “我在观察你的时候,觉得你的眼睛好像也加入了聆听的过程,也许我该这么说,你有一对能听的眼睛。你曾经说过,人可以用耳朵听,也可以不用耳朵听,难道还有一种新的听觉工具吗?一个不是由脑细胞创造的听力?”我开始深入探索。

  “我想是的,普普尔吉。我要在答案中介绍另一个词,那就是‘洞见’。洞见是一种没有记忆、结论,没有预期的心智状态,其中没有任何反应,当然还包括更多的东西在内。问题一提出来,除了耳朵的听觉之外,还有超越耳朵的东西也在听,也就是说,心智是处于一种没有记忆、没有结论、没有记录的状态。它并不是凭着旧有的记忆去回答一个问题的,如此一来就能对这个问题产生洞见。”克里希那吉探索着自己的心智。

  “是不是心智的活动一停止,超越耳朵的听觉就会出现?还有没有别的答案?”

  “像那样的洞见一出现,脑细胞的本身就改变了,一旦有了洞见,洞见就能转化脑细胞。”他一边说话,一边觉察自己的心智。

  “你说过除了耳朵的听觉之外,还有超越耳朵的听觉,而且洞见能改变脑细胞。洞见是不是从超越耳朵的听觉中产生的?你能不能启发这种超越耳朵的听觉?”

  “让我们来检查一下。首先我们有运用耳朵的听觉,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另外还有超越耳朵的听觉,它就像在一个完全宁静的池塘中丢一颗石头进去,虽然造成一些小涟漪,但是很快就消失了。我认为超越耳朵的听觉,产生于一个完全宁静的心,那样的心在回答问题时,就像平静的池塘中产生的小涟漪一样,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解释清楚。”

  “那池塘是不是心智的铸型?”我问道。

  “你所谓的铸型是什么意思?”

  “存在的只有‘心智’?”

  “我不太懂你的意思,我必须深入探讨一下。你说存在的只有‘心智’,你指的是什么?”克说。

  “那是不是意识的整体?你曾经说过意识就是它本身的内容。”

  “是的。”克里希那吉全神贯注地聆听着。

  “应接……”

  “等一等,让我们检查一下。意识是四分五裂的,当四分五裂的意识应接到一个问题时,它所产生的答案也是四分五裂的。”

  “那个宁静的池塘是不是以完整的自己来应接问题?”我的心这时已感染到那种寂静,因此我的问题都是从克里希那吉的反应中产生的。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一下。心智有可能这么敏锐吗?敏锐到完全没有障碍,也不受过去的干扰?”

  “‘过去’指的是那些四分五裂的妄念吗?”我想得到澄清。

  “是的,过去指的就是那些四分五裂的妄念。这些妄念能不能不产生?”

  “你说过,除了用耳朵听,另外还有超越耳朵的听觉。那样的听觉和我们熟悉的听觉,具有相同的本质,还是具有不同的本质?”

  “很显然具有不同的本质。”

  “不同之处在哪里?”我往下推敲。

  “如果你只用耳朵听问题,你的答案一定是四分五裂的。这是很明显的事。然而超越耳朵的听觉却不是四分五裂的。用耳朵听,暗示着记录和记住过去的知识。这种答案是从过去的经验中产生的。另一种听觉和过去却是毫不相干的,因此答案就不是四分五裂的。我想这样讲应该是正确的。”

  “超越耳朵的听觉和那个在应接问题的听觉有分别吗?”我问道。

  “我不太懂你的意思。”克说。

  “假设某个人提出一个问题,你用耳朵接收到这个问题,但同时还有超越耳朵的聆听。那个超越耳朵的聆听和用耳朵接收的聆听有何不同?”我心中所有的锚都不见了。

  “当然是相同的。那个池塘是完全宁静的,它的水纯净无染,完全没有人类制造的污垢。你把一个问题丢进这个池塘,如同丢进一块卵石一样,它一定会产生涟漪,也就是那些答案,我想这就是它的运作方式。”

  “既然有超越耳朵的聆听,一定有超越眼睛的观看?”

  “是的。你所谓的眼睛应该指视觉吧?”克里希那吉说。

  “我们能不能深入探讨一下它的本质?”

  “让我们来看一看。超越耳朵的聆听和超越眼睛的观看——观看时没有过去的干扰——这两者是相同的。”克里希那吉试着做一些澄清。“重点就在没有过去记忆的干扰。”

  “先生,传统认为眼睛的外向活动就是定名的活动,而眼睛的内向活动,却能打破定名的过程,这个说法对不对?”我又回到我所熟悉的瑜伽传统。

  “让我看看我有没有理解你的问题。你指的是不是除了向外的视觉,另外还有一个转而向内的视觉活动?”

  “不,我指的是眼睛向外的活动是我们熟知的,也就是观看、记录、集中焦点等。但是对那些瑜伽的成就者而言,他们的视觉是向内的,是打破定名过程和界分过程的,那是一种向后流动的活动。”

  “向前和向后的活动?”

  “这里指的活动不是由外向内的活动,而是除了向外的视觉之外,还有另一个不向外攀缘的视觉活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