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06清十二帝疑案(十八)同 治(中) 阎崇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41106清十二帝疑案(十八)同 治(中) 阎崇年-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О芏崾N颐且治鲆幌拢裁戳焦侍蠛凸淄蹀仍D能够胜利?这一次政变做得是干净利落。
    “辛酉政变”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原因很多,我主要想说四点:第一争取民心。英法联军打到北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所没有的,洋鬼子打到北京,占了天坛,进入皇宫,的的确确是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过的,而且把圆明园烧了,怎么交待?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訢,第一条说这个就是由于当时在事大臣的责任,因为端华他们诱擒了巴夏礼,事态扩大,他们才打到北京,因为他们误导了咸丰皇帝,所以他才到承德避暑山庄,咸丰想回来,他们还阻挠不让回来,所有历史责任,一律加到顾命八大臣的头上,这就解决了一个问题,当时的官心、军心、民心的不满,一律都倾泻到八大臣头上,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权,八大臣成了替罪羔羊。
    有时候我想,如果八大臣回到北京,把丧事办完了之后,也可能把奕訢他们惩办了,《北京条约》就是你奕訢签订的,所有责任就加到你奕訢头上,然后杀了你奕訢以谢天下,所以政治斗争是很残酷的,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訢紧紧抓住了官心、民心、军心的不满,把这些不满引导到八大臣身上,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
    我举一个例子,当时两个集团,朝廷一个是承德集团,一个北京集团,承德集团主要是八大臣,我都说过了,那北京集团主要是谁呢?王公贵族以奕訢、奕譞为代表。朝廷里面一个叫文祥,文祥是军机大臣,他和奕訢关系好,当时咸丰要逃难到承德的时候,文祥不同意,文祥说应该在北京,肃顺他们不满意,所以五个军机大臣四个到了承德,就把文祥留在北京,五个军机大臣四个都是顾命大臣,就把文祥甩开了丢在北京,文祥肯定不满意。第二是桂良,桂良是奕訢的岳父,到承德的时候,没让桂良去,把桂良留在北京。第三个是宝洌В渲笞隽司蟪迹︿'是户部侍郎,户部尚书是肃顺兼着,他们逃跑之前要钱,装修这个避暑山庄,宝洌得挥星迪衷诟鞲龇矫娑己芾眩靶薮踊海兔蝗帽>匠械拢阉粼诒本5谒母鍪俏绦拇妫褪俏掏樀母盖祝运嗨巢宦幸桓鍪虑楦嗨秤谐逋唬嗨嘲盐绦拇娼滴寮叮粼诒本;褂幸桓鼋屑骤澹腔实鄣睦鲜Γ滴也蝗ィ骤迨巧蕉耍浚苡泄瞧@芳窃厮担⒎秩氡本┑氖焙颍导骤濉叭瘴W保笪W瘴W彀裁牛枥挂娜私牖使谔彀裁徘罢笪W璧灿⒎牖使苡泄瞧怯猩矸莸娜耍腔实鄣睦鲜Γ阆裎南椤⒐鹆迹︿',翁心存,贾桢,地位很高,和社会名流都站在奕訢一边,他们都对八大臣很不满意,这就形成了奕訢这个集团的力量,所以惩办了八大臣,北京的这个集团以奕訢为首的北京集团,可以说是拍手称快。
    第二就是掌握皇权。八大臣以为他们掌握了实际权力,但是在当时的帝制社会里,最主要权力是同治,同治虽然才六岁,但是那两枚图章在他妈妈手里,一个“御赏”,一个“同道堂”,朝廷里头其他的大臣拟好谕旨之后,盖上章就可以生效,你军机大臣也好,大学士也好,六部尚书也好,盖上章就可以罢免了,盖上章就可以任命,两宫太后和奕訢紧紧地抓住这个皇权,利用这个皇权,一举粉碎了八大臣集团。
    第三抢占先机。就是先发制人,八大臣集团肯定他们也有想法,他还正在办理丧事呢,还在麻痹,这边已经做好政变准备了,肃顺陪着灵柩还在路上呢,就把你给抓了,抓完了之后,很快迅雷不及掩耳,把三个最主要的两个自尽,一个处斩,其他五位革职。
    第四破釜沉舟。这一场宫廷斗争可以说是你死我活,八大臣集团把丧事处理完了之后,必然要对付以奕訢为首的集团,和两宫太后,有的书记载,说慈禧在承德听说肃顺向咸丰皇帝建议,就是说汉武帝的时候,那个钩弋夫人的故事,“杀其母而立其子”。这故事是这样的,就是《汉书。外戚传》讲了一个故事,就汉武帝非常宠爱的一个夫人就是钩弋夫人叫赵婕妤,汉武帝晚年要立谁呢?要立钩弋夫人的儿子做太子继承皇位,他怕钩弋夫人将来专权,叫做“主幼母少”,主就是小皇帝年龄太幼,夫人又年轻,必然出现太后专政的局面,先把钩弋夫人杀了,立她的儿子做太子继承皇位,这就是汉昭帝,谁辅政呢?就是大将军霍光,大家都很熟悉了,肃顺用了这个典故提醒咸丰,就是立同治皇帝,把他母亲杀了,免得皇后专权,有的书这样记载,所以咸丰一死,慈禧战战兢兢,不知道哪天就被杀了,完了让她儿子来做皇帝,所以这场政变对慈禧对奕訢都是可以说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所以慈禧,慈安也同意了,和奕訢可以说是破釜沉舟。
    这场政变的结果,就是两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奕訢做议政王、军机大臣,历史又重演了,顺治当年的时候,六岁登极,母后皇太后就是孝庄,皇叔睿亲王多尔衮摄政,历史又重演了,几乎完全相似,但是,有两点不同,第一点当年的孝庄太后没有在台前,而是在幕后,用太后训政懿旨的名义,来辅佐他的儿子顺治。慈禧相反,慈禧在台前“垂帘听政”,这是第一。第二点不同,睿亲王多尔衮当时摄政,只是七年,他死了之后,顺治就亲政了,恭亲王奕訢不是,一直到同治死他还是议政王军机大臣,所以同治在位十三年,几乎就没有亲政,“辛酉政变”之后就出现了这么个局面,清朝的体制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垂帘听政”,这是清朝历史上没有过的,后来又演变成皇太后专权,演变成慈禧专权,实际掌握朝政四十二年,影响清朝的历史,影响中国近代的历史,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
    下一讲,我就要讲同治的新政,同治重修圆明园和同治死因之谜。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编辑:兰华来源:CCTV)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