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李翰祥 作者:窦应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导演李翰祥 作者:窦应泰- 第3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坤芳终于说了:“过几天……我想请大姐到一家酒店里去吃顿便饭,如果肯赏脸的话……”

  “原来是这样,朱先生,你也大客气了。”胡蝶立刻明白了朱坤芳的用意,她果断地说:“你刚来香港不久,理应到我的家里做客才是……”未等朱坤芳答话,“的士”已经冲向雨中的一条长街。胡蝶从车窗口向朱坤芳招手说:“朱先生,请等我的电话……”

  朱坤芳手擎着雨伞,孤零零地伫立在靠靠的秋雨中……

  李翰祥在邵氏影城的大门前,听王引简略地讲述了胡蝶与朱坤芳的一段最新趣闻,他沉吟良久说:“王引,这是一段很有感情的姻缘。胡大姐虽然过了五十岁,可是她也有重新再婚的自由。特别是那位真诚的老华侨,他作为一名电影观众,四十年来在日本偷偷地单恋着一代影后,这种精神是很少见的。我们理应促成这种好事才对嘛!……”

  王引为难地叹了一口气说:“好事当然是好事,可是胡大姐这个人历来对这种敏感的事相当慎重。她是不大可能随便答应这种事的……”

  李翰祥也颇有同感地点了一下头,拍拍王引的肩说:“但愿他们都能有个好归宿!……”

  王引一招手,一辆豪华型“的士”沙沙沙地驶了过来,在李翰祥的面前缓缓煞住了。

  与此同时,在九龙半岛的另一条僻静小街。

  朱坤芳将车子缓缓停在一幢幽雅恬静的公寓前。

  楼上的窗口透出明亮的灯火。胡蝶觉得她与朱坤芳每一次在一起的时间都感到那么匆促,那么短暂。今晚更加有些依依不舍的感觉。胡蝶多么希望继续坐在汽车里与朱坤芳倾心交谈,但是车门开启后,她已经身不由己地走下车去。站在那月影迷离的小路上,她在黑暗里定定地望着汽车里的朱坤芳,忽然想起他还没有吃晚饭,急忙说:“朱先生,你也还没有吃晚饭嘛。就请你不必客气,到我家里随便用一点吧,啊?……”

  “大姐,不必打扰了。”朱坤芳坐在那辆他从亲戚手里借来的小汽车中,向亮着灯火的楼窗口望了一眼,不待胡蝶再让,他已经发动了引擎。

  “朱先生,你……”胡蝶默默地伫立在一丛月影下参差摇曳的秋菊旁,凝望着那辆汽车拐弯时红色的尾灯一亮。夜风掠过,胡蝶的心海里泛起了一股怅惘之情。这种复杂的情愫是在潘有声殁后她从来也不曾有过的,胡蝶微微地打了一个寒噤,她尤为感到吃惊的是自己的双眼居然莫明其妙地潮湿了……

  朱坤芳在将汽车开出小街的拐弯处时,忽然又情不自禁地将车煞住了。他将头伸出摇下玻璃的车窗口外望,渐渐地看见了胡蝶向楼上走去的背影。渐渐地,胡蝶的身影消失在黑暗中了,在朱坤芳的脑际,不知不觉四十多年前他第一次进摄影棚拍戏的情景,又闪现出来——

  1926年深秋,也是这个季节。在上海张石川创办的明星制片公司简陋的摄影棚里,正在拍摄《珍珠塔》。水银灯雪亮,人头攒动。著名电影导演郑正秋正在指挥拍戏。一间小洋楼的内景,陈设典雅,富丽堂皇。在顶棚及四周大大小小水银灯的映照下,胡蝶扮演的凤子,正与阮玲玉扮演的绿姬在配戏。郑正秋在深秋里只穿背心裤头,他吩咐摄影师找好角度,一声令下,就要进行实拍。这时,在片中扮演要饭花子的几个临时演员中,忽起骚动。胡蝶惊诧地发现,几个膀大腰圆的汉子,正在揪住一个瘦小男孩的蓬松头发,拼命地将他的头往道具箱子上狠撞。疼得那小男孩双手捂住头,拼命地哭叫:“疼死我了,疼死我了!……”

  “住手!你们怎么敢欺负一个孩子?”胡蝶怒火填胸地站了起来,护住那小男孩,说:“他还是个孩子,你们有什么权力这样狠狠地打他?”几个大汉见站在面前的是大名鼎鼎的电影明星,顿时都气焰收敛,连连鞠躬赔笑地说:“胡小姐,我们该死,我们该死!……”胡蝶俨然大姐姐一般,掏出一方手帕来,爱怜地为那个小演员指拭着从鼻孔里流出来的血水,低声地询问:“小弟弟,你叫什么?”那小男孩深情而敬慕地望着胡蝶那张温存富丽的面孔,腼腆而羞怯地叫道:“我叫……朱小四呀!……”胡蝶为他拢了拢蓬松的头发,温存地一笑说:“小四,你好好演,将来会有出息的。”朱小四向胡蝶深深地鞠了一躬,他一转身又跑进了围观的人群中。

  三日后的傍晚。朱小四瑟瑟缩缩地守候在明星公司摄影棚通往大门的小道上,蓦然,那扇紧闭的门开了。走出来几位风姿翩然,谈笑风生的女演员。朱小四很快便认出披着花格短大衣,面带笑容的女子便是那日救过他的著名影星胡蝶。朱小四急忙跑上去,拦住胡蝶的去路,恭恭敬敬地鞠躬说:“胡大姐,我在这儿等您许久,我,我是来向您告辞的……”

  “呀!朱小四。你为什么要向我告辞呢?”胡蝶在姊妹们惊诧的目光注视下,蹲下身来,问朱小四:“你在这里拍戏不是很好的吗?”朱小四眼里江着泪,哽咽地说:“可是,那几个瘪三鼓动着制片主任,非要解雇我不可呀!我就只好忍痛离开……”

  “小四,你真愿意走吗?”胡蝶万没有想到那几个合伙对他大打出手的瘪三居然以此来对这可怜的男孩进行报复。

  “我怎能愿意离开‘明星’呢?”朱小四哭泣说:“在这里我不但可以赚到工钱,还,还能每天见到您胡大姐。我是不想离开您才等在这儿求您的呀!……”胡蝶心中泛起了一种对弱者的同情感,忙为朱小四揩去泪痕,劝道:“小四,你别哭了。只要你不想离开,我是有办法说服制片主任改变决定的。”朱小四大喜过望,冲胡蝶再次鞠躬,欢天喜地地跑去了……

  朱坤芳在车里点了一只香烟。他在浓重的夜色里远远地眺望着胡蝶公寓楼窗口的灯光。朱坤芳望望对面街那时髦的舞厅里正是舞客盈门时,这里无疑是香港夜生活的一个缩影。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朦朦胧胧的舞厅内无数对快乐的男女在疯狂地旋来旋去。

  “大姐,四十年前的那段小插曲,您真的记不得了?”朱坤芳想起半月前在深水垤的金鱼市场上,他与胡蝶曾经有意无意地谈起当年在明星公司时的一段往事。香港许久以来就有黎明市场,家庭主妇们及富豪之家所雇佣的女佣和保姆们,每日天刚亮便到元朗的建德街、西环、花墟及深水侄等处赶早市。胡蝶来港后,特别是潘有声死后,也有到深水怪赶早市的习惯,她每天为儿孙们采买新鲜蔬菜与鲜鱼鲜虾。已经了解胡蝶这一习惯的朱坤芳,便每日天不亮就准时在深水垤菜场门前恭候着。两人沿着鳞次栉比的菜床子浏览选购鲜菜,谈着那逝去的往事。可惜的却是胡蝶对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早已没有了印象,胡蝶困惑地摇了摇头说:“我真是老了,对从前的许多往事大多没有了印象……”

  街两旁摆满了装着清水的盆和桶,里面欢游着五颜六色的金鱼。朱坤芳无意观看千姿百态的金鱼,依然沉湎在往事的追忆中。他对胡蝶说:“可是这件事我却一直记在心里呀!公司那时要解雇我,您第二天便亲自找到了制片主任,要他一定把我留在明星公司。制片主任万没有想到您这红得耀眼的大明星,能为我这不值一提的临时演员说情!他哪里敢得罪您这个明星公司的台柱子,就同意让我继续留在公司里……”

  胡蝶俯身望一会儿那活泼诱人的金鱼,忽然问朱坤芳说:“朱先生,我们在明星公司大概是1927年前后,可是后来你为何又去了日本?”朱坤芳的脸上现出了一抹阴云,似乎有许多话欲向胡蝶倾吐,但是他克制住自己的冲动,微微一笑说:“大姐,我在日本笃信基督,因此我已经很相信命运!……至于问我当初为什么那么喜欢电影,而后来又为什么忽然心发奇想,到扶桑去改行学医,……这一切,我一直就想对您说,但是又很难启齿的。大姐,我想有一天我是会告诉您的!……”

  胡蝶从他的话里似乎已经感觉到了什么,但她难以猜透,追问说:“朱先生,这有什么不好说的呢?莫非……”朱坤芳急忙挡住她的话,帮她提起那只装满菜花、韭菜、芋头和猪肉、螃蟹之类的拎袋,急转话题说:“大姐,以后我会全告诉您的……”

  朱坤芳坐在汽车里一支又一支地吸烟。忽然,他抬起头来望见胡蝶住宅的楼窗口,灯光忽然熄灭了。直到这时朱坤芳方才发觉夜已深沉,他急忙发动引擎,依依不舍地驾驶着汽车离去了。









大导演李翰祥第十一章 台湾“联邦”觊觎邵氏首席大导演






第十一章 台湾“联邦”觊觎邵氏首席大导演

    万没有想到天底下居然有一位如此痴情的男人,他可以为一个偶像偷

  偷地单恋了近四十个年头啊,真是太苦了……

    李先生目前确实忙得很,可令人遗憾的是您终究是替人做嫁衣裳。恕

  我直言,与其替邵逸夫在那里卖命,不如自己拉一伙人马到台北去!……

  1960年冬。日本。

  在东京通往郊区青梅山的高速公路上,几辆大轿车在飞驶。

  李翰祥终于实现了来日本的愿望。他坐在一辆大型豪华中巴的窗前,眺望着飞掠而过的冬景出神,只见一幢幢现代化的楼宇,标志电气化的高压设备,星罗棋布地点缀在冬闲的田畴间。李翰祥情不自禁地说:“如果将来有一天到这里来拍外景多好!这个地方真美呵!……”

  李翰祥永远是胜利者。从1959年秋天开始为邵氏公司筹拍的电影《后门》,由于他聘请了30年代的著名影后胡蝶出山,来充任该片的主角,所以这部寓意深刻的伦理片在拍摄完成以后,在香港很快就引起了意料之中的轰动。李翰祥的名声也因《后门》一片的成功而变得更响了。李翰祥记得,《后门》在邵氏影城试映的时候,他看到坐在银幕下的许多邵氏公司的职员们都落下了眼泪。这些职员平时大多已经不看邵氏出品的片子,因为他们熟知电影的拍摄过程,所以让他们垂泪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特别大出李翰祥意料之外的是,就连平时很少动感情的邵逸夫总裁——这位阅尽人间悲欢的老人,居然也在胡蝶、王引主演的《后门》面前大动感情,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

  试映的成功已使李翰祥心中有底。

  不久,邵逸夫又决计为李翰祥执导的《后门》,在香港举行公开的首映仪式。邵逸夫不愧是一位有经验、有韬略的电影巨商,他非常清楚应该如何为《后门》乃至他的邵氏公司大张旗鼓地搞一次宣传。他也知道只有李翰祥所导演的《后门》,能够具有在香港这个畸型繁华、各国影片轮流放映的地区引起轰动。邵逸夫为了让《后门》产生特殊的悲剧效果与新闻效应,他决定在1960年《星岛日报》所举行的“济贫赈灾运动”中,不失时机地将《后门》推出去。李翰祥对邵逸夫这种独具匠心的安排非常感激,他认为在电影的发行与管理上,邵逸夫实际上是邵氏公司的头号大导演。李翰祥能匠心独具地精雕细刻一部《后门》,邵逸夫却能为他导演的影片,再布置成一种有利于发行、有利于宣传的大氛围,这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