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为人之道 作者:严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松下幸之助为人之道 作者:严欢- 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此,自古以来很多人憎恶它,人们也有从人类共同生活中根绝恶的强烈意愿,并不断努力把“恶”减少至某种程度。但在任何时代都无法根绝“恶”,人类至今仍然不断被“恶”所苦。

  既然不能根绝人类共同生活中的“恶”,那么应该怎样面对它呢?松下觉得,首先应该坦然地承认“恶”的存在,以率直心去考虑如何面对它。

  这时,人们自然会想:“恶”是无法根绝的,它在共同生活中,不得不以某种程度存在。因此,虽然需要继续努力使“恶”减少至适当限度,但不必为“恶”的存在过分操心。只要有了这种想法,就不会过分激动和愤怒,而会产生冷静和稳重的想法。

  就实际问题来说,如果想完全驱逐“恶”,则必然要有十分细密、复杂的制度与之相应,从而使日常生活处处受限制。这样做说不定反而使人更痛苦,并演变出更大的“恶”。因此,当大家都有了率直心之后,将不再会心情激动,而会冷静地观察“恶”,承认这是不得已的存在。但承认它的存在,却不是容忍“恶”带来的弊害,而是考虑如何应付“恶”,以便尽量减少它的弊害。松下觉得,应付“恶”的方式,应该先实实在在地承认“恶”的存在,才能适当地包容、宽恕它。

  佛经里常出现佛心(佛的慈悲心)对于任何罪大恶极的人,都以温情去包容,结果那些不善良的心接触了佛的慈悲心,就象冷冰被温暖的阳光溶解似地减弱,在不知不觉中恢复了善良的心。

  有了率直心也是如此,自然会产生宽恕“恶”的慈悲心。以宽大的心包容它之后,才会想出适当的处理方法,减弱“恶”的力量。甚至有时可以善用“恶”,借以提高共同生活的品质。由此可见,率直心对于我们的生活是何等的可贵及伟大。

  松下坚信,率直心使大家变得坚强、善良、智慧,并足以建立一个共存共荣的美好社会。

  人不可能独自生活,必须互相依存,过共同生活。既然是在经营共同生活,自己所想、所做的事,都与别人多少有些关系。因此,如果只有你有率直心,而大多数人仍然缺乏,事情仍不能顺利推动,也不能经营更美好的共同生活。因此,更应该向世人推广培养率直心。

  只要有更多的人认识培养率直心的重要性,并实际培养、提高这种心态,将能发挥更多人的力量,实现更和睦、丰富的共同生活。

  如果大家都有率直心,就不会一味排除一切事物,而会予以承认及活用,生活在一片和气之中,顺利进行,为大家带来共同的幸福。

  松下号召,请让我们都怀抱着一颗率直之心。率直心会使大家变得坚强、善良、智慧,并可使我们建立一个共存共荣的美好社会。





松下幸之助为人之道五 磨砺心性



五 磨砺心性

  松下对率直心的重视,我们在前面几部分的叙述中可以看到。松下认为,对人而言,既要培养率直的心胸,又要磨砺自己的心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发现为人之道的真谛。

  松下指出,人的心性要锻炼得柔韧,才能与大自然圆融调和,才能回复人类应有的幸福。

  他看到,徜徉在大自然怀抱中的飞禽走兽们,看起来总是一副快乐的样子。

  有一位猎人说,他曾经烤食过各种各样的鸟兽,结果发现每一种鸟兽,都极富滋养价值,没有发育不良的现象。这可能是因为它们都懂得顺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所致吧。然而,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过着充满贫困、不安与苦恼的生活,有的甚至营养失调,对生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造成如此悲惨境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松下认为,是没有养成与自然调和的生活态度使然。

  在这世界上,有不少人认为,惟有借科学的力量去征服大自然,才能造福人类。于是,人类将滨海地区填土,成为海埔新生地,建造工厂之类的庞大计划,就一项接一项地展开了。本来人定胜天的观念,表明了人对自然的一种态度,但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却在人定胜天的推动下而日益恶劣了。

  人们为了改善生活而盖房子、挖矿藏、制造出精巧便利的电器产品,这种成就若是细究起来,其实也是大自然所安排的。人类的思考范围和创造能力,只发挥了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从无限大的宇宙来看,人类所作的工作,真是微乎其微,充其量,亦不过探得了一点大自然的奥秘罢了。人类如果自恃聪明,以为人可胜天,忽视了与大自然的运作配合,那么人类就如一只井底蛙,再怎么创造,也不过是一种局限在狭小空间里的成就。

  松下认为,一旦知道此理,在采取任何举动之前,都能谋求与大自然的调合,必可带来无限的繁荣与幸福。释迦牟尼、耶稣基督、孔子等,东西方两地的古圣先哲,早就阐述过这种理论。然而直到现代,世界上仍然不能完全达到真正的繁荣与幸福。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实践这些教诲,与大自然协调无间呢?松下认为首先要培养一颗率直的心,这样心灵之眼就会启开,就能体会出生活的喜乐,明辨事物的正邪,对大自然作一番清晰明彻的观照。

  柔能克刚,这种率直之心,就是所谓的“柔”。“刚”看起来很强,但这是人的智慧所凝聚的,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刚”是要被“柔”所制服的,所以有一种俗语说:“水是随着方圆之器的”。这也是说人的率直之心,就象水一样,是可以融通的,随着不同的状况调整,具有相当大的可塑性,有率直心是最大的力量,它真正能掌握住真理,并产生出繁荣、和平与幸福。

  但是长久以来,大家接受了抹杀率直之心的教育,人的知性消灭后,要再恢复原本的纯真,就需要花费同等的精力。例如,要达到初段的围棋水平,非下一万盘棋不可;若要达到率直之心的初段,也象下围棋一样,要思考一万次以上才行。如此不尽苦功,将自己的心回复到纯真状态,才能在行为取舍之际,不致违反了大自然的天理。

  率直之心,是了解真象使人的本质得以发挥的重要关键,也是人类一切“幸福、繁荣”的出发点,希望各位读者能沉思出其中的道理。

  松下曾提出与大自然调合,能带给人类无限的繁荣、和平与幸福,而人们为贫困和不安感到烦恼,乃是由于人们自恃聪明,歪曲了大自然的真理所致的观点。其次又谈到为了了解人生的真象,我们必须培养一颗率直的心,努力去顺应真理,建立一个身心都很充实,适合人类居住的文明社会。因此,率直的心是繁荣、和平与幸福的最基本要件。

  率直的心,究竟意味着怎样的一颗心呢?心要如何活动,才可谓为率直呢?

  率直纯朴,在日语中的汉字,就是“素直”两个字。素就是“朴素”的“素”,直则是“率直”的“直”,就是中国人的纯朴、纯真和老老实实这些意思。松下认为,以“忠”这个字来解释率直,尤为妥贴。一般人看到“忠”字,很容易联想到忠臣烈士。其实,忠的原意并非如此狭隘。以字形来看,“忠”就是有一条不偏不倚、贯穿的心,也就是左右平衡,绝不是三心两意的心。宛如一个打转的陀螺,因为中心定得很稳当,所以绝不会失去平衡,发生危险。

  转陀螺的时候,假如力量不够,陀螺会呈现出摇摆晃动的不稳定状态。只要用对了力量,陀螺就会以一轴为中心,而平衡地转动,这就是“虽动实静”的道理。由于有一条贯穿的中心,所以不会朝左右偏倚,而完全以轴心为准,而对人生来说,若能站在轴心的立场,去看其他任何事物,必能清清楚楚,了然于胸。

  松下指出,一般人对“率直的心”的印象,只是老老实实、顺从听话,不论好坏,悉听他人指挥。当然,对人服从,固然也是率直之心的表现之一,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面,是一种消极的状态,正确的解释,应当是具有积极性的态度。换句话说,对于事物的真实面,表现出强烈的希望;勇于追求真理,若有错误,必定究明真象后才行动之人,方能称之为有率直之心的人。若不辨是非,不分善恶,一味听从,就不是真正率直的心。

  日本有句俗语说,率直纯朴的心就象水一般,这句话可以作以下的解释:

  1、自己不变,而随着外物调整融通者,水也。

  2、经常求取近路,永不休止者,水也。

  3、本身保持清纯,而且能洗除污秽者,水也。

  4、愈受阻,其势愈增者,水也。

  5、洋洋之水,气化则为蒸气,为云,为雾,下落则为雨雪霜霰,凝固则为明镜,且仍不失其本性者,水也。

  松下认为,所谓率直的心,恰恰合于上列五项水德,因此可以说率直的心,就象水一般。

  某件事是否正当?应该以何种方式行动才好?或者在是非曲直、利弊取舍之间,如何作正确的判断?换言之,能够从别人之言中分辨出好与坏,并不会失信和刚愎自用或感情用事等等,能自然而然使事物的真象,原原本本地显现出来,都要依赖率直的心的运作。

  这种率直之心,到达某一种高水准时,不仅能明事理,而且行事、思考都会毫无阻碍,最后能达事物之大成,甚而领悟人生的真谛。

  以上谈论的,是率直之心的作用,这种如明镜般,能够烛照是非善恶的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心态之一。至于该如何培养率直的心,不能仅凭口头说说而已,必须经常牢记。要培养率直的心,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增加修养及思考,自然会日进又进,渐渐提高自己的修养。松下强调,培养率直的心,必须拿出学下围棋的精神,日日在心里下功夫,努力使自己朝这个方向迈进,才有可能获得率直之心。

  每天反省昨日的行事,是否纯正;今日所作之事,是否运用了纯正的心,反省之后,纠正偏差的现象和不率直的态度,才能随时改进。

  所谓纯正的态度,也就是不受外界影响的态度。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一旦受到外界的左右,就会陷入偏差,使自己的视野模糊,蒙蔽了事物的真象,离率直之心就会更远。我们除了日日反省,思索是否有偏差之处,并且每日积少成多,逐渐增加修养,一个人的率直的心才能达到较高的程度,他的内心才会一片澄明,没有任何阴暗,才能畅然发挥自己的所有能力。

  从人的本能而言,肚子饿了就想吃,口渴就想喝,倦了想休息,这是人的本能之一。但是口渴而不喝盗泉之水,也是人性的另一种表现。

  象这样,人一方面具有动物性的欲望,另一方面,也具备了善恶正邪等智性的表现。这就是人的本质,是与生俱来,而且永远不变的,人虽然和动物一样,具有种种兽性的欲念,但是能够顶天立地,超越兽性,仰望整个宇宙的,也只有人类。

  基于人的本质,而表现出来的人的行动,也就是“人性”。有时人的兽性较强,有时却是理智战胜欲念;有时沉溺于声色犬马,有时却忘情于诗词书画,可见人性是会因情况而变化的。但是人成其为人的本质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