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百度·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 朱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壹百度·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 朱光-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钟,就对百度多一分伤害。
马上,这一问题的优先级被安排到了最高,工程师们立即开会着手解决。他们各个争分夺秒,因为这次处理的,不仅仅是一个bug,而是尽自己对百度的责任。
这一潜在危机在百度人的主动关心下,顺利地渡过了。而且,网页搜索的工程师们将一系列此类问题从此都列入了重点case。
这事还有后话。
6月,竞争对手因为关键词的不雅联想被曝光,引来口诛笔伐的疾风暴雨。外界有人说百度是凑巧逃过一劫,但是在林桢看来,百度能防患于未然是必然的,自己碰巧第一个发现了这个bug,就算自己那天没上那个论坛,第二天bug邮件组也会接到其他同事的报警邮件。因为每个百度人对百度都怀着赤诚的爱惜之情。◎
让每个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这不能仅仅是一种空洞的信念,还要通过高超的制度设计来实现。企业领导者应该擅长通过利益的合理分配,实现企业“收益权”的社会化,如此一来就能让员工和职业经理像为自己奋斗一样为企业拼搏。从前,当山西票号的名商乔致庸发现伙计学成之后就会离开,独自开设票号之后就意识到,缺乏合理的收益激励,是伙计乐于自立门户的根本原因。乔致庸给伙计设立身股,让他们分享票号发展壮大的好处,从而让有价值的“员工”不必冒风险另起炉灶,也可以有丰厚的收益。
现实中,企业领导者并不一定要僵化地通过收益权的激励,才能让员工真正成为主人公,可以利用的工具还有荣誉感。对于中国搜索引擎界的领导者――百度来讲,李彦宏实际上是搭一个平台,邀请有着共同理想爱好的专业人士来合作一件伟大的事业,让每个人利用这个平台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分享到企业成长和为社会贡献价值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感,这同样能让员工拥有主人翁的心理位势,从而打造出人人尽责、人人把企业发展与个人命运紧密结合的一流团队。
(六)察势(1)
26、用户需求决定一切
如果你的技术是不被市场所需求的,那么它的价值就会很低。不要为了自己的喜好或虚荣心而开发炫酷的产品或技术,决定一个产品好不好,一个技术是否有价值的,永远是用户,他们有需求,你就做,他们没有需求,你就不要做。
2003年,美国最大的卫星图像供应商通过关系找到百度,希望向百度提供优质的卫星图像,帮助百度建立一个自己的卫星地图引擎系统。
工程师小H知道这个消息,觉得很兴奋。那时,百度最大的竞争对手Google在美国刚刚推出“Google Earth”没多久,其使用的也正是这家卫星图像供应商提供的卫星图像。Google Earth是该年度全球最“酷”的产品之一,受到无数专业粉丝的追捧。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有了供应商提供的高质量卫星图像原始资料,开发一个类似“Google Earth”的卫星地图引擎系统并不复杂。小H连夜趴在电脑键盘上奋指急击,给Robin写了一封长长的电子邮件,希望公司尽快跟美国卫星图像公司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尽快上马该项目。
Robin也立刻给他回复邮件了。但是,出乎小H的意外,Robin并没有同意他的建议,Robin在邮件中写道:卫星地图引擎虽然很酷,但其实人们只是觉得新鲜,新鲜劲一过,大家用的就很少了。我们不会仅为吸引眼球开发什么炫酷的产品或技术。我们更多的是关注用户在找什么类型的信息,以及百度的产品和服务能否满足他们的需求。百度与别的公司不一样的关键地方,在于百度的技术开发理念是listen to the users;listen to the market,况且开发卫星地图引擎对百度技术实力的提升也没有什么帮助。”
Robin经常说,百度永远鼓励创新,但创新一定要基于用户的需求,有切切实实大规模的用户需求,你就做,只是满足一小部分用户的需求,创新的意义就不是很大。发展到后来,在百度PM(产品部门)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你有多高的技术,多专业的出身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你是不是用户肚子里的蛔虫,能清楚知道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用户需求决定一切”,这是Robin亲自为百度定下的最高行动纲领。
被毙了的产品建议
那是CTO李一男刚到百度的第三天。
当时,公司计划给高管每人配一部黑莓手机,以方便收发邮件。有的部门立即提出,可以将刚刚推出的百度即时通讯工具百度Hi植入黑莓手机,以使百度Hi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对于这个意见,李一男立即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黑莓手机做Hi肯定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在中国黑莓手机没有成规模的市场, 至于是否做Hi 的手机版本,以目前Hi在线使用量的情况以及我们对Hi的目标(作为连接空间、C2C等业务的纽带)来说,没有看到需要做手机版本的目标驱动市场,当然具体的决策如果大家觉得需要的话,可以提交产品业务讨论会来进行探讨。
Yinan Li
他的建议当即被采纳了。给用户带来价值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时刻挂念用户需求,不仅会让你赢得市场,也会让你赢得整个公司的凝聚力。以用户需求决定一切,并决胜千里的例子并不罕见:丰田把花冠卖给初次购车者,把佳美卖给中产人群,并用雷克萨斯吸引高收入者;美国最大的零售企业西尔斯百货公司为全部打过交道的顾客建立其包含6万多个家庭的“西尔斯家庭档案”,他们根据不同家庭的收入状况和购买习惯,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日用品消费方案,使得日用品销量猛增3倍;美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普尔特则从1956年创建时起就以顾客需求为主导。他们研究了超过50万名顾客的相关数据,将顾客按照生命阶段和收入水平分成11个类群,提供他们最青睐的住宅产品,这家世界地产企业的标杆在50多年间不仅每年盈利,而且营收增长始终保持在20%以上。
(六)察势(2)
显然,以用户需求为主导,是普尔特“抗周期”的秘诀。而在一家公司内部,让用户需求决定一切的精神还会缔造一支卓越的团队。其实,公司内的每一名员工都是其他员工的顾客;公司内的每个部门,也都是其他部门的顾客;而所有的员工和部门,又都是企业领导者的顾客。如果把用户需求至上的精神引入公司内部,使之成为企业文化的内核,公司的团队也将无往不胜。◎
27、听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定
决策是一个先*后集中的过程――理越辩越明,一定要听取最广泛的意见,包括公司内外的一切专家与相关人士,然后与做这件事的核心人员商量,但最终的决定只能自己来做。是所谓谁负责,谁做主。
2006年的一天中午,Robin约任旭阳一起吃午饭,席间说到百度当时的形势与未来的方向,谈到了国际化时机将要成熟时,Robin忽然问:“你觉得我们现在进军日本如何?”
任旭阳一愣,但听完Robin分析,他知道,这件事,Robin已经深思熟虑了,而这些论据和推理也都非常成立,心下里颇为认同,但还是问了一句,“这将是百度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怎么能保证决策的正确呢?”
Robin说,“这件事要分成三步走。听到的意见越广泛,前期的调研越充分,就离正确决策越近。”所以第一步,就是在6月,Robin和任旭阳一起到日本进行考察,连续拜访了多家日本互联网公司,请教了七八家有成功国际化经验的中国企业。
回国后,旭阳马不停蹄地整理了调研结果给Robin,非常欣喜地说:“这些调研确实证明了你的推断,出兵日本是百度国际化第一步的最佳落点。”Robin告诉旭阳,“现在可以走第二步了,咱们分头与公司相关的重要人员商量一下。”
公司内首先成立了由技术、产品部门抽调来的骨干组成的日本项目小组,在小组的讨论中,很多人心存疑虑:“百度不是更懂中文吗,为什么要进军日本呢?”Robin给大家分析了未来五年的形势,并提出了2012年划洋而治的计划,任旭阳则将前期考察走访的情况给大家做了概述,然后引导大家一起讨论进军日本的步骤和细节。
与此同时,Robin与任旭阳已经找到了首席代表的人选――陈海腾。
一天,Robin发邮件给旭阳问:“百度进军日本的计划你觉得何时可以正式启动?”
旭阳有些担心地来找Robin问:“内部意见对于进军日本似乎还存在分歧,怎么办?”
Robin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前期听取各方意见后,你的判断是什么?”
旭阳迅速说:“现在正是走出国际化这一步的最佳时机,虽然一定会面临不少的难题,但日本肯定是最合适的第一落点。”
Robin点点头:“我同意你的看法,听了多数人的意见,与少数人商量之后,决定还是要自己来做,因为你才是掌握最全面情况的人。”
旭阳如释重负地笑了:“好,我们就在这个月开始启动吧。”
7月的总监会上,Robin宣布了进军日本的计划。年底,百度在日本的办事处便开张了,虽然采取一贯的循序渐进策略,只派了一名首席代表负责前期准备――在日本寻找办公地点和人才,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日本市场从此成为百度全球化战略打下的第一根桩。
客户端的开会秘笈
一场激烈的讨论过后,会议室里涌出了多位客户端软件部的同学,彼此还在讨论着什么。
(六)察势(3)
原来,随着Hi进入紧锣密鼓的开发阶段,PM(产品经理)和RD(技术人员)的争执越来越不可避免。
这一次,技术工程师小A在工作中发现了原来的产品设计不尽合理,于是向大家提出重新review这个设计。PM和RD为了评估这个需求,9个人争论了近3个小时,结果彼此谁也没法说服谁。
小A有点儿过意不去,“我们这样一讨论,其实花的是27个小时――每个人3小时嘛――就为了一个问题,似乎也太不值得了吧。”
RD团队的leader也主动检讨说,“这样的讨论,虽然大家都有机会表达意见,但是意见越多分歧也越多。我觉得,既然这是关于产品需求的问题,就应该让PM做决定。就像有关设计的问题,应该让UE做决定;要是有关技术的问题,就由我们RD做决定。”
“Robin说过一句话,‘听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定’”,总监王啸得知这个情况后说,“记住这一条,这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不久,客户端软件部订立了三条特别针对棘手问题的开会准则:
第一,遇到难统一意见的问题,可以先期在底下更广泛地征集意见,然后再小范围开会讨论。
第二,如果在20分钟的讨论里,彼此不能达成共识,那就不要争了,会下分头聊。因为分歧其实一般只在一两个人之间发生。
第三,即便最终还有分歧,请项目的第一负责人自己来拍板。
渐渐地,这个秘笈被很多部门学了去,大家发现,会议的效率悄然提高了。
这句话可以说是众多成功企业家英雄所见略同的一种表达。在百度上搜索一下,你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家说过相似的话,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采用一言堂的决策方式,通常效率极高,但有可能犯下不可逆转的错误,而且使团队推动激情与创造力,让优秀的人才无用武之地;可如果采用充分“*”的方式,又让话题永远陷在争论环节,迟迟拿不出结论,从而大大降低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