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10大观园里论诗才 蔡义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41210大观园里论诗才 蔡义江-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说最后都指出来了,叫“金紫万千谁治国”悬着金印,穿着紫袍的,万万千千个大官,哪一个能治好国家呢?“裙钗一二可齐家”姑娘一两个就可以把一个家庭弄好了。治家治国,小的地方同大的地方。他常常借小来见大。他说“这些小题目原是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这实际上也是曹雪芹《红楼梦》里面一个重要的特色。
    我再举一个史湘云的。有一次开玩笑做谜语,有一次弄谜语给大家猜。大家猜不到。《点绛唇。耍的猴儿谜》:“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这一点不错,猴子是从野外捉来的,是从溪壑里捉来的,这是野外的,它离开野外以后,到红尘来游戏的。“真何趣”者,有什么趣味呢?让它带着帽子,穿着官服,沐猴如冠,这就是名,就是利,这是虚的。“后事终难继”,人家还不懂,为什么叫“后事终难继”?史湘云解释,耍猴的猴子哪一个不是剁了尾巴去的?把尾巴剁掉,这就是“后事难继”,但你说这首词的话,如果来讲贾宝玉,来讲贾府的话,合适不合适?《石头记》的石头,合适不合适?钟情溪壑分离,到红尘来游戏,来享受,有什么趣味呢?名利都是虚的,后事终难继,最后出家做和尚了,还继什么后事呢?所以作者写着写着,不再告诉你,谁写的诗本领更高一点,而只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气质,这是最重要的。所以你要说,林黛玉诗写得最好,也对,你说三个人都好,也对。
    最后,我要来讲一讲,贾宝玉的诗才如何。是不是不如宝钗、黛玉、湘云呢?好像是如此。但这个话绝对不能说死。作者在描写贾宝玉和众姊妹在一起做诗,联句,带有比赛的性质。贾宝玉从来不争胜,不想跑得最快。他与这些姊妹相比总是处于下风,而且每次自己处于下风还特别高兴,最希望林黛玉能得第一。有时候李纨评还是薛宝钗的好,他就不高兴,“我看还是林妹妹的好”,他自己认为,我是最差,但没关系。所以他一次也没获胜过,这是有原因的:一个呢,也符合贾宝玉性格的塑造,他在女儿们面前,在姊妹面前,从来喜欢“做小”,不想逞强,不想比他们强。他这个不争。另外也就更突出这些女儿的聪明、有才,突出林黛玉才比宝玉还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元春叫大家做诗。元春省亲的时候,这就像皇帝叫臣子做应制诗一样的,一个一个叫大家都写首诗,题个匾,她来评好坏。但是她弟弟,她是特别喜欢的,别人做四句就够了,你要做八句,不是做一首,而要做四首。她认为最好的地方,比如说潇湘馆、比如说蘅芜院,后来的还有稻香村,这些地方都叫他每一处做一首诗。做得贾宝玉苦得不得了,最后林黛玉看不过了,就“作弊”了,最后一首没写完,就是那个稻香村。“杏帘在望”这首,她就写好以后,写小纸团里面,扔给他,结果他马上就抄进去,最后评下来,这首诗最好,所有诗里面这首诗最好。 “杏帘在望”后来就改为“稻香村”。“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格调老练,写的诗首联就是要拿这个题目,就要擒题目。她把这个题目分成两句,一气讲下来,讲得那么自然。“杏帘招客饮”,酒旗在招客人,“在望有山庄”,看上去“杏帘在望”四个字就做进去了。第二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这做得好不好?你说这两句里面,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没有的。没有动词、没有用形容词,全是名词放在一起,“菱荇鹅儿水”,这个就是诗歌的特殊句法。你可以想像,鹅儿在那里戏水,水上面有菱荇,这些不要讲出来。就用“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也是这样,燕子在树里穿来穿去,把桑树、榆树的枝条来做自己的窝,回来做自己的燕窝,这些你自己去想像吧。它是这样的一种句法,这是特别地工整的句法。第三联和第二联,颔联同颈联,你们学写诗的人请注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变化。前面是严肃的话,后面就要嘻嘻哈哈。前面坐得一本正经,底下就要跑步。两联姿态要不一样,前面浓,底下就要淡。所以底下一联非常自然:“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这两句话就是一气而下,非常自然的,同上面的面目是改变了。同一个面目,你就是写诗,说明不大会写诗。可这首诗好在最后两联。稻香村那是一个景致,你不要以为这真是农村,贾宝玉早就讲过了,这个地方,水旁边没有山,什么都没有,这里忽然出来一片人为的农村,过去人为的也写,这里面没有人在种田耕地,也没有人在那里织布,只是一个景点而已。林黛玉就有这么聪明,不是这个是给元春看的吗?所以要颂圣,应制诗嘛,因此就说“盛事无饥馁”,现在太平盛世,没人饿肚子了,“何须耕织忙”,何必去耕织呢?到时候买就好了,粮食都吃不完。所以脂砚斋的批语就是这样“以幻入幻,顺水推舟”,什么叫顺水推舟呢?就是大观园没有人耕作,就有景象摆在那里,人家种好的稻子,顺水推舟。所以“且不失应制”,不失应制之体,因为写给元春看,不单单是个姐姐,她是贵妃,她是代表皇帝出来的,她让你写诗的话,你必须要以臣子态度对待皇帝一样,要歌颂太平盛世,所以说“盛事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所以元春看了也就特别高兴,觉得她弟弟现在这么聪明了,写出这么好的诗来,哪里知道是考试作弊。这个地方写林黛玉写绝了。林黛玉自己的诗当然做得也好,也聪明,但她把最好的诗写给她最心爱的人,为他出力,为知己出力的话,她写的诗写得特别的好。
    是不是贾宝玉在姊妹在场的时候诗总是做不好呢?那也不一定,只要不是跟人家比赛,要把人家压下去的话,他照样做得好。比如有一次大家联句,最后统计下来,贾宝玉联的句子最少,所以他要受罚,罚什么呢?说栊翠庵的红梅花特别的好,叫贾宝玉到栊翠庵向妙玉去要那个。大家也看出来了,妙玉对宝玉特别的好,妙玉特别爱干净,刘姥姥吃过的杯子她马上要摔掉,给林黛玉、薛宝钗拿出来古董,而给贾宝玉吃的是她平时自己用的绿玉斗,当然也是好玩意儿。感情不一样,这写得很有分寸,很自然。妙玉这个人个性有些特别,但是挺可爱。叫他去,当初人家说得跟个人去,跟个人去就拿不回来了,就让贾宝玉一个人去,而且拿回来以后,还要做首诗:《访妙玉乞红梅》,讨红梅,而且诗要做得快,我在这里敲鼓,史湘云说,我三通鼓后,你诗没做好的话要罚酒。结果这次他最高兴自己去妙玉那里去乞红梅花。这个任务并不重,而且她肯定会给他的,而且要写他这个经历,他而且讲了,你们不要给我限韵,不要给我限题目。因为前面比赛都有题目,限韵。让我自己来做,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好,让他自己做。这也写宝玉不喜欢受人为格律的束缚。做出来的诗,的确写得很好,而且也很快。“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你看,前边两句,就像史湘云的那种洒脱,随便写出的。本来要喝酒的,现在酒还没有开始,句子还没有想好,“未裁”就是未来的“未”,现在就叫我到栊翠庵去采梅花了。“寻春问腊到蓬莱”这个代词了,“春”点红,“腊”点梅花,“寻春问腊”就是去要红梅花,“到蓬莱”,你看,到仙境去了,指代得好啊。栊翠庵,妙玉是出家人,是仙境。底下这个非常幽默,非常恰当:“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这都能想得出来。把妙玉比为观音大士,观音大士手里拿着一个瓶,瓶里面是甘露,洒一点甘露,底下就下雨了,甘露水。我并不来求你观音大士瓶中的甘露,什么宝贝,不是的。又把她比为嫦娥,嫦娥也是离家的,也是独居的。“槛外梅”,栏杆外面的梅,妙玉就自称槛外人,人家叫宝玉,你就称“槛内人”,现在我到你槛外来摘你的梅花,这个地方把梅花的梅点出来了,上面都是指代。所以这四句,一气下来的话,很自然,但是这个比喻,都是恰当地比喻妙玉的身份。前面写得这么流畅,第三联就要变化了。要看他锤炼的功夫了。你看“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离尘就是去,自己在尘世间,离开尘世间到你栊翠庵去,到你仙境去,这叫离尘。“入世”是回来,从仙境回来。两句,把回来写在前面,我回来的时候,我挑了红雪来。把红梅花用红雪来比喻,用冷来比喻。“冷挑红雪去”,我回到家的时候,回来的时候,把栊翠庵的红梅采了去了。当我来的时候呢,到你栊翠庵的时候,是来割你的紫云,“香割紫云”,用香和紫云来代替红梅。李贺有诗“踏天磨刀割紫云”,他把紫云代替紫色的石头,做砚台用的,这里用在这里,用梅花、红梅花,这个也用得很好。你看句法上面,这个不是一种很自然的句法,是一种锤炼的句法,是诗歌特殊的表现形式,所以和上面一联面貌就不一样了。这有变化,这就是写诗,善于写诗的人,会写。我回去,带来红梅花,我上你们这里来,是来采红梅花的。就是讲这个,但是用“冷”用“香”,用“红雪”用“紫云”来比喻红梅花,这个句子是非常讲究修辞锤炼的。“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一来一回,人家冻得不得了,冷起来的时候,肩膀会耸起来的,耸起来的时候就叫槎枒。这是用苏轼的诗,冷天的时候,耸着肩,他是诗人嘛。谁会可怜我跑来跑去呀?这么冷的天气呀,回到家的时候,我衣服上还有栊翠庵的青苔在那里,或者说,我回来的时候,还想着栊翠庵清幽的环境。“苔”代表清幽的环境。“沾佛院苔”,这个好像没人说过。像这样的诗,贾宝玉在人家罚他的时候,他写出来了,而且写得非常非常漂亮。
    比如说,贾宝玉游园题潇湘馆“有凤来仪” 潇湘馆的两句诗:“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这个写潇湘馆的特点写得很好。竹子很多,所以房间里面就有绿色的影子,“宝鼎”就是指茶壶、茶炉子,“茶闲”了以后,就是茶不煮了,茶不煮了好像还在冒烟,绿的,为什么呢?因为竹子的绿色透进来,看上去仿佛有绿烟。有竹子的潇湘馆感觉到特别地凉爽,有竹影嘛。所以“幽窗棋罢”在幽窗里下棋,下完的时候指犹凉。下棋的时候,指头伸在那里下棋的话,那当然天气冷的时候是凉的,但是现在棋不下了,还感觉到凉。“茶、棋”,这个生活同她的环境配得非常非常好。再比如,他题《沁芳》泉水那一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题诗,修辞上面你讲水的话,往往就不能把“水”字用进去。他这里面,水实在都已经写了。“绕堤”“隔岸”那不是写水吗?“三篙”连水的深度都写出来了,“一脉”是水的样子,都写出来了。实际上说,这个堤旁边都是柳树,把杨柳树的绿和水的绿联在一起。绕堤的柳借给它,三篙水,成了一个翠的颜色。你看这个诗写得漂亮吧。“隔岸花”隔岸两边都是花,分给它一脉香,这个水都是香味的,一脉水。像这样漂亮的句子,越在贾政板着面孔要骂他的时候,他就越写出来。你说贾宝玉的诗写得怎么样?最好的诗也是贾宝玉写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