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2-政治杀手陈立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622-政治杀手陈立夫-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政治杀手陈立夫》 残杀大批革命者残杀大批革命者(3)(图)

  残杀林育南等24烈士  林育南,又名湘浦、林根,1898年12月15日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镇林家大一个又工又商的家庭。林少年时代曾在杨因岭、黄州读书,191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中华大学中学部。  在武汉念书期间,林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活动,并成为武汉学生运动的领袖。1919年,他与恽代英共同领导了武汉地区的五四运动,并创办了启发青年学生思想的多种报刊。1920年夏,他又与恽代英、林育英、李求实、李书渠等在黄冈县林家大组织了共存社。共产党成立后,他与共存社的成员一同加入了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  1921年11月,林育南赴前苏联出席了共产国际远东局在莫斯科举行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2年后,林育南先后出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秘书主任、《中国青年》主编、全国总工会常委兼秘书长、全国苏维埃中央准备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林育南是中共早期杰出的青年和工人运动的领导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理论家和政论家,也是中共早期党务工作方面的一位奇才。20世纪20年代初,他在武汉组织领导了一系列震惊全国的大罢工,如汉阳钢铁厂大罢工、兵工厂大罢工、粤汉铁路大罢工、英美烟厂大罢工、烟花厂大罢工、人力车夫大罢工、二七大罢工等,领导武汉三镇人民收回了汉口英租界,主持筹备了一系列国际及全国性的大会,创办了17种报刊,撰写了大量文字优美、尖锐深刻的政论文章,主持起草了苏维埃共和国的一系列法规、文件、政策。李立三、王明的错误路线冒头并危害党的事业时,他与何孟雄等人以敏锐的洞察力很快察觉,并率先站起来公开进行反对。  1931年1月中旬,他与党的一批重要干部及几位左翼作家在上海东方旅社、中山旅社开会商讨如何反对王明的错误路线时,被叛徒告密。陈立夫得到密报,对此案极其重视,亲自召集徐恩曾、张冲等人研究如何捕捉、处理这批“要犯”。  1月17日,陈立夫的特务机关又故技重演,勾结上海英租界巡捕,盯梢进入东方旅社、中山旅社的共产党员。下午3时,在这两处聚会的共产党员及左翼5作家正在开会时,英租界的巡捕们一拥而入,将他们逮捕,送到租界内的老闸捕房关押起来。  此次大逮捕一共被抓36人,是中共党史上的一起大事件,也是被捕人数最多的一次。被抓的36人中,遭国民党军警秘密处决的有24人。  由于国民党特务机关已从叛徒手里得到了这批重要干部的详细资料,因此,陈立夫对抓获的这批重要政治犯甚为高兴,认为这是他创办特务机关以来最大的一次收获,并报告了蒋介石,蒋介石指示陈立夫抓紧审讯、劝降,力争在这批政治犯中有个大突破,将头面人物攻陷几个,然后登报宣传,狠狠打击共产党。  那一段时间,陈立夫与徐恩曾等特务头目甚忙,日夜研究审讯的办法。  由于林育南是全国总工会主持日常工作的负责人,又是全国苏维埃中央准备委员的秘书长,掌握的机密甚多,陈立夫对审此案寄予很大的希望,特派一架专机将林育南接到南京,由他出面劝降,遭到林育南的痛斥,将陈立夫弄得极其难堪。  其他犯人也在狱中受尽酷刑,如坐老虎凳、鞭打、火烫、灌辣椒水等。由于这批政治家的政治、文化素质甚高,信仰坚定,在各种酷刑面前坚贞不屈,无一人叛党。  陈立夫之流使尽了各种手段没有任何结果,决定处死这批政治犯。  1931年2月7日深夜,军警将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及左翼5作家等拖出监狱,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由于是集体屠杀,又是机枪扫射,有几个人未被打死,特务们极其残暴地将他们推下早已挖好的土坑中活埋了。  24烈士中,年仅21岁的李文系怀孕7个月的孕妇,李文曾请求特务们让她将小孩生下来再赴刑场,遭到特务们的拒绝,他们丧尽天良,要将腹中的婴儿一并处死。另一政治犯欧阳立安还未成年,军警也将其杀害。陈立夫之流的毒辣残暴,古今罕见。他们口口声声高喊“自由民主”、“三民主义”,做的事情却连畜生都不如。国民党如此对待振兴国家、民族的革命者,全国人民怎不痛恨他们,怎不起来推翻他们的残暴统治?  更令人感到可惜的是,这批被处决的政治犯中,都是国家难得的珍贵人才,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是中共建党初期的党员,个个多才多艺,能文能武,本领高强。恽雨棠既是党的领导干部,又是作家、翻译家,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都是当时文坛响当当的作家,著名女作家冯铿牺牲时只有24岁,殷夫只有20岁,胡也频也只27岁,柔石29岁,他们如不死,肯定能写出很多的优秀作品,蒋介石、陈立夫之流为了自己的权力和私利,不惜将这些稀世之才统统枪杀,这是他们对民族所犯的最大之过!  更为可恶的是,胡也频的妻子、著名女作家丁玲为救胡也频,特托大作家沈从文于2月7日设法在南京见到了陈立夫,向陈立夫反映胡也频只是一个无辜被牵连的作家,甚有才华,请他从爱惜人才的角度,帮忙予以释放。陈立夫不理这些,对沈从文进行敷衍,并提出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条件。这天深夜,胡也频就被杀害,丁玲、沈从文的心血全部白费。这位才华横溢的知名作家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过了几年,陈立夫控制的特务机关又将爱国作家丁玲秘密逮捕关押起来,使丁玲受尽折磨。


《政治杀手陈立夫》 残杀大批革命者残杀大批革命者(4)

    上海枪杀恽代英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县,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县一个世代书香之家。恽小时读书勤奋,聪明过人,文才出众。1913年秋,恽代英考入武汉中华大学预科,1915年夏进入该校哲学部就读。    
    恽代英在中华大学学习期间,痛感国家太弱,立志改造社会,振兴中华。为了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恽于1917年组织了进步团体“互助社”,并在许多报刊上写了鼓励青年关心国家大事,立志改造社会的文章。1918年,恽代英大学毕业。由于恽在学校求学期间各方面表现突出,被该校附中部聘为教务主任。    
    1919年,恽代英与战友林育南共同领导了武汉地区的爱国民主运动,1920年初,又与林育南等人一道创办了影响甚大的利群书社,并利用该社团结了一大批爱国青年。1921年7月,他又与林育南、林育英共同在湖北黄冈县林家大创办了与湖南“新民学会”齐名的“共存社”,作为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团体。1921年秋,经陈独秀介绍,恽代英加入共产党。    
    此后,恽代英历任川南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校长,上海国民运动会委员、《新建设》月刊主编、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宣传部秘书、中共南方局委员、广东省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长等职务,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1928年后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秘书长,《红旗》主编、中共上海沪东区委书记。    
    恽代英才学俱佳,智慧过人,是中共早期最为出色的理论家、宣传家、演说家、政论家,他文笔奇好,发言演讲,言简意赅,妙语连珠,发聋振聩。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凡与他接触过的共产党、国民党人,对他的才学、能力及为人无不敬佩,称他是中国罕见的才子,毛泽东对他的评价也极高。    
    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带着一包传单到上海杨树浦韬朋路老怡和纱厂门口等人联系工作时,突遇巡捕搜查,巡捕将他作为共产党嫌疑犯予以逮捕。恽代英被关押后,化名王作林,并称自己是武昌来上海找工作的失业工人。由于军警、特务不知恽代英的底细,恽始终未暴露真实身份。    
    这年6月,恽代英被转到龙华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关押,8月27日被转往苏州监狱,1931年2月又被押到南京的“中央军人监狱”。恽代英虽被国民党军警、特务机关转来转去,因不清楚他的真实身份,便以他携带的传单为证,以“煽动集会”的罪名,判处他5年徒刑。    
    1931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顾顺章在武汉街头杂耍时,被陈立夫掌控的特务机关逮捕,顾顺章贪生怕死,很快叛变,供出恽代英已关在南京监狱的情况。特务们得到这一消息,十分高兴,马上告知陈立夫,陈立夫异常兴奋,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主子蒋介石。    
    恽代英在黄埔军校当政治教官时,与蒋介石同过事,他的才学,蒋介石十分了解。蒋得知恽代英被抓,非常重视,马上派王震南到狱中核实。4月28日,王震南提审恽代英,并拿出恽在黄埔军校时的照片辨认,恽代英的真实身份才被暴露。    
    当时,陈立夫、蒋介石都对恽代英抱有幻想,希望恽代英叛变投靠国民党,并许以高官厚禄,陈立夫还几次派特务头子到狱中劝降,希望恽归顺“政府”,效忠蒋介石,遭到恽代英的严词拒绝。    
    恽代英的态度,使陈立夫感到颇失颜面,立即向蒋介石呈上处以极刑的报告。    
    蒋介石见恽代英拒不屈服,极其愤怒,下令就地处决。    
    1931年4月29日,军警将恽代英提到狱外,押到一块菜地边停下来,并告知马上要行刑,问他有什么话说,恽代英昂着头,慷慨激昂地说:“蒋介石走袁世凯的老路,屠杀爱国青年,献媚于帝国主义,必将自食恶果,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全国亿万人民,打倒国民党,推翻蒋介石政权……”    
    恽代英还未说完,王震南就下令开枪,行刑的士兵见恽代英一身正气,英气逼人,手指紧张得不能扣动扳机,王震南见状,气急败坏地叫另一个刽子手行刑。    
    一代英杰,只活了36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优秀的人才,最有影响的伟大爱国者恽代英被杀,是中华民族的重大损失,也是蒋介石、陈立夫的一大罪过。    
    秘密处决杨匏安  杨匏安,1896年11月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北山村一个茶叶商人之家。少年时代,杨匏安在本乡恭都学堂上学,小学毕业后,其父杨富祥托一亲戚将他送到广州,考入著名的两广高等学堂预科。在此学校,杨匏安在一些名师的指点和影响下,打下了深厚的文史功底。     
    毕业之后,杨东渡日本,在日本从事翻译、教学工作。1916年冬,杨匏安回国,并与吴佩琪结婚,随后到澳门任教。1918年,杨回到广州,一边在中学和女校任教,一边兼做《广东中华新报》记者,并在报上写了大量散文、随笔、小说及介绍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的文章。    
    1921年春,杨匏安经谭平山介绍加入共产党。    
    此后,杨将主要精力放在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国共合作后,杨匏安任国民党组织部秘书,1924年11月又代理组织部部长。1925年11月,杨任国民党广东省委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常委共9人)。1927年4月,杨匏安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并赴武汉参加了八七会议。广州起义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