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精神领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男人的精神领地- 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他们父辈相比,他们更聪明。他们的皮夹内只放两种东西——金钱和美女的照片。    
    与他们父辈相比,多了一些干练,少了一些练达。他们把父辈视为“出土文物”,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代沟论”。    
    与他们父辈相比,有着更多的“浮躁”。按他们的说法,“浮躁是骚动的青春”,是现代人的意识。    
    与他们父辈相比,他们不奢谈什么沉重的历史与过眼烟云的代价。他们抓住现在,享受生活。特别重视生活的物质化,是他的致志,他们领导着“时代新潮流”。    
    然而,他们在得到功名与利禄之后,精神却十分饥饿。他们喜欢追星,特别欣赏时装表演。他们从骨子里不喜欢古典音乐,因为节奏太慢吊不起胃口;他们喜欢摇滚,要“摇”出一身大汗,要获取“摇头九”似的快感和忘我;他们也喜欢与清纯的女子“泡吧”,据说,生活需要格调与情调。他们善于消费,喜欢在靓妞面前“一掷千金”,因为他们口袋里还比较充实和坚挺。    
    他们信奉一条人生格言:金钱是人的长度,格调是人的厚度。他们不同于八十年代初下海的贫贱“暴发户”,一般都能够在中国话里面夹带几句“How are you!”以及“Thank you”之类的英语。他们自己感觉是“物质”与“精神”都双优的“贵族”。而且,“贵族”再加“单身”,更是一种时髦而风流的砝码。    
    据说,正因为“疯狂”,生活才够味儿。    
    脆弱的男人    
    心理学家荣格说:“我们越是深入心灵的深处,我们便愈加坚信人类本性的多元性与多维性。”    
    男人坚强的外表下,包裹了一颗软弱的心灵:    
    男人的孤独感,是超越的痛苦;    
    男人的悲剧感,是毁灭的痛苦;    
    男人的幻灭感,是失落的痛苦。    
    男人总以为自己是钢做的,打不垮、压不烂,泰山压顶也不弯腰。《红楼梦》里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当水和泥搅拌在一起时,泥就瓦解了、溶化了、和谐了。    
    这是男人意识中深层的危机,源于意识的奇怪组合:正如地球由若干“板块”组成一样。板块之间的撞击就使中国西南部隆起了一个八千八百多米的高峰。由此,世界才有了色彩,有了差别,有了线条。    
    男人“心灵板块”相撞,即坚强与脆弱相撞的结果。终于发现了坚强下的脆弱、勇猛中的犹豫,坚定里的彷徨。    
    男人的脆弱,以一种折光的形式反映出渴望,他们试图在渴望中获得平衡。    
    ——他们缅怀过去    
    希望在回忆中,洗却凡尘的污秽。那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弯弯曲曲的河流是治疗心灵的良药,是今天生活的补偿,是失落中的希望。    
    ——他们寻找未来    
    他们渴望成功崇拜强大。但凡崇拜明星的男人都是身体长大了而心灵没长大的男人。    
    因为,崇拜的前提就是自我的消失。    
    ——他们有“倾吐欲望”,拼命寻找意中情人。    
    这是男人在压抑中渴望沟通,渴望理解,渴望交流。    
    ——伪装强大。在陌生人的面前,把自己打扮成“顶天立地”的汉子,夸耀自己是孤胆英雄。    
    男人从“疯狂”到“脆弱”,从“脆弱”到“坚强”,可能是男人成熟的历史。    
    公鸡不仅仅要学会“打鸣”,“报晓”才是公鸡的天职。    
    


第二篇  命运沉思走出热带雨林

    自我拯救的种种努力,正是自己的仅存的道德行为。    
    ——詹姆斯    
    当孩子离开父母独立走向社会的时候,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时代已经结束。经过一段磨难之后,才能学会“独立生活”。甚至,有的“孩子”已组建家庭,在已为人父或为人母后,他们还不会“独立生活”。    
    人类较之动物更具“可怜天下父母心”,“捏在手上怕飞;衔在嘴里怕化”,这种方式对孩子其实没有好处。    
    在这点上,人不如动物。    
    动物对下一代的教育是告诫:“必需具有健壮的体魄,必需具有独立的觅食本领。”    
    所以,动物在“家庭”中也执行“优胜劣汰”法则。体弱的苍鹰还在襁褓的时候,就准备“出局”。    
    苍鹰有一个严格的生存训练法则:半年,父母停止供应食物,自己必须“离巢”。这样,雏鹰必须不断磨练自己的翅膀,倍受饥饿的折磨,以便日后展翅腾飞。这种看似残酷的做法,对苍鹰种族繁衍确是十分重要的。    
    认清时代    
    我们过去的时代,即计划经济时代,对人的关怀和哺育,十分相似于人类的“育雏”行为。    
    政府的职能,几乎等同于“父母”的行为:社会成员生、老、病、死,都由政府承包。社会成员只要一经参加工作,终生就有了依靠。难怪下岗浪潮落到一些职工头上时,他们都有一句名言:“生是单位的人,死是单位的鬼”。也难怪有的人一旦被推向市场,“依赖”对象一经消失,便惶惶不可终日,忘记了自己还有“翅膀”。    
    本质上讲,计划经济是一种十分理想化的社会形态体系。犹如太平天国的理想一样:“有饭同吃、有衣同穿。”    
    “杀富济贫”的社会理想,体现了“仁者爱人”的均贫富境界。但忘记了自然界赖以生存的“物竟天择”的进化原则。    
    当“理想”与“自然法则”相碰撞时,“理想”就倒在了“上帝”的门槛外,再也无法进入天国。    
    下面有一个故事,想说明的是,人类“翅膀”一经退化,要重新抖动起来是多么困难:    
    王君,现年58岁,1964年北京某重点高校毕业,后分配至令人羡慕的国有大型企业工作。    
    晋升的阶梯一帆风顺:职称从技术员、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行政职务从科长—副处长—处长。    
    这虽算不上“光环”,但也算得上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殷实了。    
    生、养、病完全由“组织”负责。这种“衣食无忧”恬然平静的生活一过就是整整三十五年。或者说,他度过了人生的的黄金档。王君先生肌肤白皙,说话尔雅,踱步平和,为人谦和。经年,小腹也慢慢隆起,有些“雍容富贵”的发福味道了。当时钟旋转到一九九八年的时候,企业效益低下,单位确实再也养不起这雍肿而懒惰的“孩子”时,王君先生下岗了。    
    下岗之初,王君先生并不像一般工人那么恐慌。他有自己的盘算:就凭我管理偌大国有企业的“经验”,加之那么多“关系”,还怕“发”不起来?还干不过“乳嗅未干”的小青年?    
    于是,他办了一个公司。    
    一年下来,他亏损了毕生的“积蓄”不说,那隆起的肚皮也慢慢贴在了脊柱上,白皙的肌肤几经“风雨浸染”,变得又黑又粗。尤其他最以为自豪的满头青丝,也乱得像一个鸡窝,而鬓角处也慢慢被风霜染白了。    
    他想,真他妈“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了。    
    他想,我的知识就“老化”得那么快?堂堂全国重点大学的高材生竟弄不懂当今社会的新玩意儿。    
    他感到,那些过去“十分铁杆”的“关系”,变得如此不中用。一谈帮忙就是“钱”;真是人心不古!    
    他想,那些小青年怎么那么“精明”,什么“歪门”、“旁门”都懂。谈起“生意经”简直得心应手,甚至有点像“运筹于帷幄之中,决战于千里之外”的将军了。    
    他想,为什么谈生意要在酒桌上谈,要在OK厅谈,要在什么夜总会谈?为什么还要什么“攻关小姐”?二十啷当的小姑娘成了我的“老师”,背地里还说我是什么“出土文物”?    
    于是,他关闭了自己的公司。“忍辱负重”去“打工”。难道,这只“公鸡”真的就不打鸣了?    
    他发现,老板总嫌自己年龄大,还说试用期是三个月。我们当年国家一分配就是正式干部,哪来什么试用期?人家美国的大公司老板,不也白发苍苍,怎么没有嫌他老?那些“小秘”们还说,越老越有成熟男人的味道?    
    他发现,老板与员工不平等。我们这把年纪还骑单车去联系工作,老板凭什么进出都“屁股冒烟”?我们当年只需给车队打个电话,司机不乖乖把车开来,还把车门打开?咳,真是“好汉不提当年勇”。    
    他发现,这家公司工资还算高。怎么一上班人都变成了一部机器,同事见面也匆匆点头而过,真缺乏人情味儿。我们那会儿,上班时同事间还彼此串门走动,谈谈天、说说地,什么东家的孩子、西家的媳妇等等,办公室拉家常,显得多有人情味儿。    
    他发现,见一个小小的总经理比见市长还难,还先得给部门经理汇报,由他请示转承。更有甚者,怎么总经理的办公室连一张沙发都不放,只能站着说。站着说话,能说多久?我们那会儿,一进领导的办公室,先落座,后泡茶,领导总是一问生活,二问身体,然后才问工作,一谈就1~2小时,那才是“公仆”形象啦!    
    于是,王君先生还是没等到试用期满就“辞职”回家了。陶渊明不是说过吗,怎么能为“五斗米折腰”呢?    
    据说,王先生至今赋闲在家。他老婆告诉我,他正在“调整自己”。究竟是王君先生不适应社会,还是社会出了什么问题?他老婆还说,“这两年老王经历了不少事,有些细节十分精彩,老王还想写小说了。”    
    我告诉老王的妻子说:“等他调整过来再写,不然‘角度’取不好。反正,大家都忙,也浮躁,谁有心去一边品茶一边看《茶花女》呢?”    
    对于我们这种“粗人”来说,有王先生的“下岗感悟”就可以了。权且将这个故事当成是”昨天”与“今天”连接的故事。    
    告别沉思    
    沉思,太凝重了。    
    回过头来看王君先生。    
    王君先生本人并没有多大的错误。只是两个不同的载体在“对接仓”上出了点什么问题:    
    ——他们三十五年前大学毕业,又是重点高校,并是“高材生”,当时他掌握的知识可称“前沿”,照今天的时髦话儿也十分“酷”。三十五年前,没把他逼出“鸟笼”,因为那会儿,他的知识应付工作绰绰有余,不然怎么能当“总工程师”?    
    ——他已习惯于“一杯茶,一张报,办公室内说说笑”的生活。虽然王君先生谈不上富裕,但也“清静无为,衣食无忧”了。依赖与懒惰是人的劣根性决定的“思维定势”。    
    “经验”的巨大惯性,会使人变得“近视”。看不准和握不住早已改变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脉搏。所以,王先生观察事物往往错位。因为,当时他1。6米的个子,在“武大郎”的眼中已是巨人了。    
    ——教育的“积淀”形成了“人格定势”。    
    “人格定势”一经形成,除非再经长期的“重新教育”,否则,改也难。    
    所以,王君先生才会在下海经商或打工生涯中,显得同周围环境那么格格不入。他总在“隔海观潮”,总站在边缘地带,总感到别扭。    
    王君先生本人并没有多大的错。    
    如果我们的教育早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