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5-埃及艳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805-埃及艳后-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场——他的尸体已经面目皆非,无法辨认了。祭司们纷纷归顺,亚历山大城的老百姓们面对这个他们曾经要驱赶下台的国王也马上宣誓效忠。最后,爱吹笛子的国王判自己的女儿贝勒奈西有罪,小公主看着姐姐的人头落地时并不悲伤,要知道这可是她得以执掌王权的先决条件啊!如今在她和王权之间只有一个障碍,那就是她那位年迈无能的父亲。姐姐贝勒奈西死的那天对她而言是取得了一次无声的胜利的一天。    

  当小公主和罗马士兵直面相对时,她心中的傲气更是有增无减。难道这就是罗马人吗?难道这就是罗马军队吗?这些人都长着一副日耳曼人野蛮的嘴脸,一头金发,和她说的语言也不一样。其中还有一些个头不高的大眼睛犹太人,低眉毛的拜占庭人。这支军队在北非沙漠中已经消耗了许多体力,这场攻城之战更是让他们精疲力竭。小公主本来就不太相信有关罗马军队使人闻风丧胆的传闻,如今所见到的并非罗马最精锐的部队,心里就认为罗马人不过如此,那份对罗马人的惧怕也消减了不少。    

  罗马人当中也有让小公主惊讶的。一位攻占了培琉喜阿姆并在进攻亚历山大城担任第一梯队骑兵队长的罗马人在皇宫里与国王和小公主共享佳宴。招待他是按照将军的规格进行的,而事实上,在小公主看来,他在各方面都要比那位驻叙利亚的罗马将军更出色。他把短袖束腰外衣的腰带扎得很低,长剑仍然佩在腰间,用一种半靠半坐的姿势坐在餐桌旁。他的头像赫拉克勒斯,长着一个鹰勾鼻,留着不太和谐的胡子。小公主默默地注视着他,对罗马人的偏见略有改观。    

  骑兵队长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漂亮而略带紧张的小公主。在这次庄重的皇家宴会上,十四岁的克娄巴特拉和二十七岁的安东尼第一次见面。直到十三年后,烽火燃遍了多少山川,英雄经历了多少磨难,他们俩才再次相遇。如果这时,他们能对视一下,说上一句话,或者春风能把他俩拉得更近一些,也许就不会再有他们的第二次相见,历史就会是另一番模样了。他们坐在桌旁,一个是温润如玉的希腊处女,一个是骁勇善战的罗马军官;一个如阿芙洛狄特般纯洁美丽,一个如赫拉克勒斯一般年轻英俊。但现在,俩人都不具备自己所代表的美神和大力神的神力。


第一部分:亚历山大的继承人——克娄巴特拉登上王位(1)…(图)

少女般的典雅美丽  三年之后,克娄巴特拉当上了女王。    

  克娄巴特拉是在埃及国力日衰时期登上王位的。爱吹笛子的国王在位的最后几年一直动荡不安。他所有的财产实际上被罗马的一位财政大臣掌控着,自己并不能随意处置。当这位   国王迫不得已把那个罗马人赶回去之后,罗马帝国便认为将埃及这块土地据为己有的时间已经到了,就像吞并地中海沿岸大多数地区一样。就在埃及即将成为罗马的一个省份之时,克拉苏在波斯战场上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灭。这次惨败让埃及有了一线苟延残喘的机会,没有马上被并入罗马版图。但在这位声名狼藉的国王去世的时候,埃及的主权已经岌岌可危了。    

  王位由十七岁的克娄巴特拉和她年仅十岁的弟弟托勒密共同继承。在一次庄重的祈祷式上,克娄巴特拉的父亲委托罗马人做他遗嘱的执行人。因为按照古埃及法老的习俗,这兄妹二人应该结为夫妻。爱吹笛子的国王对皇宫里的争斗再明白不过:阴谋不会远离埃及王室,甚至会愈演愈烈。克娄巴特拉还有一个十三岁的妹妹阿尔西诺伊和一个年纪更小的弟弟。这四个孩子中,到底会是谁受压制、谁遭流放、谁被谋杀呢?最后又会是谁在哪个派别的帮助下夺取王权的呢?这个可怜的希腊埃及人像乞求神灵一样乞求着罗马元老院的庇护,就连身后之事也求助于罗马人,以期保证埃及的和平与稳定。在他看来罗马就是埃及命运的支配者。    

  历史上,克娄巴特拉并没有和她弟弟完婚。也没有人知道她在十七岁到二十一岁之间都做了些什么,这是她个人生活史中惟一一段什么也没留下的空白处。但是这几年当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却很多。克娄巴特拉被她的弟弟赶下王位,隐退了一段时间。她的隐退是为了寻找机会夺回王冠。从一位古代作家留下来的文字片段中我们能大致揣度出她当女王时的一些感受。    

  克娄巴特拉刚就位时,有一位罗马驻叙利亚总督派他的儿子来亚历山大城调回安东尼当年带来的部队,他们一直作为卫队留守在埃及。然而,原本纪律严明的罗马军人现在已经无心作战,成了一群以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为主的士气低落的散兵游勇。他们只想和他们在埃及娶的妻子呆在一起而不乐意去波斯战场送死。他们不仅没有上战场,还杀死了总督的儿子,把他的随从赶了回去。女王对这件事的反应又怎样呢?乍听到傲慢、不可一世的罗马人被这些一半属于她的子民挫伤气焰,难道她就不会为自尊心得到了一些满足而高兴吗?克娄巴特拉从来就不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她下令把这些不肯服役的士兵抓了起来,戴上镣铐押送到叙利亚交由罗马总督处置。这些人就是杀死他儿子的凶手。可是,这位总督并没有对这些人进行残酷的报复,反而把他们全都又押送回女王那儿,并告诉她,只有罗马长老和罗马官员才有权逮捕罗马人!不知道女王当时是怎么想的。这对克娄巴特拉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她肯定能从中吸取些什么。    

  时隔不久,又有一艘属于罗马的船只驶进了亚历山大港。格内奥斯·庞培奥斯依照他父亲庞培的命令前来收编这支军队。这回,这些无心作战的散兵游勇出发了。因为这次他们要被纳入了不起的将军麾下与声名远扬的恺撒本人作战。在这场因争权而起的斗争中,人们都赶紧站在庞培的一边。克娄巴特拉知道这件事之后,不仅放行,还送了五十条船给这些罗马人当交通工具。庞培的儿子比安东尼年轻许多,还很优雅。如果庞培打了胜仗,她就能够以此谈交情叙旧谊了。    

  爱吹笛子的国王生前曾讲到过庞培的竞争对手——恺撒。他的那些远渡重洋的故事比庞培的任何一个故事都有意思得多。但克娄巴特拉从来没看到过印有恺撒头像的硬币。而庞培给克娄巴特拉寄过自己最好的肖像画,硬币上那个风度翩翩、青春依旧的庞培。在克娄巴特拉看来,这两位将军都应该是老态龙钟的人了。    

  这位年轻的罗马人在亚历山大顺利完成任务正好为埃及王室中反对克娄巴特拉的人提供了一个绝妙的借口。他们诽谤说克娄巴特拉不但与罗马人勾结,还把埃及最好的舰队拱手相送。一个年轻英俊的罗马军官就足以弄得她神魂颠倒了,这种君主还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做不出来呢?女王虽然冰雪聪明,特立独行,但她当时的势力太小,不足以抵挡反对者对自己的攻击。更有甚者,与她共同执政的弟弟才十几岁又不够聪明,受人摆布而不自知。宫里人都知道,事实上是托勒密的三位老师——一个内侍总管、一个太傅和一个将军煽动满朝文武官员、权贵和老百姓让这个向罗马人出卖国家利益的女王退位的。    

  或许事实真相不能十分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一天,二十岁的克娄巴特拉在亚历山大城的皇宫里再也呆不下去了,不得不逃离自己的宫殿,自己成长的家。她应该去往何处?罗马吗?罗马元老院是她父亲要求联合执政遗嘱的执行人。年轻的克娄巴特拉在利益受到威胁,性命攸关的时候仍不会被情感左右。在尊严和利益两者当中她是不会选择利益的。去乞求罗马元老院的庇护,必然会重演她父亲当初返回埃及的那一幕(这恰巧是她瞧不起父亲的原因所在)。如果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克娄巴特拉宁可像塞浦路斯王那样服毒自尽!    

 


第一部分:亚历山大的继承人——克娄巴特拉登上王位(2)…(图)

壁画再现的这位埃及艳后形象  克娄巴特拉带了一小队人马逃到红海,和阿拉伯人及其他一些游牧部落居住在一起。她曾经学习过他们的语言,了解他们的感情和习俗。在那儿,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招募了一支军队,决心与自己的弟弟及其军队相抗衡。她深知弟弟军队的弱点所在,亚历山大城中的最高长官阿基拉斯将军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于是,这位新时代的亚马逊女战士率领着自己的军队,兵分两路向培琉喜阿姆进军,一路穿过山林,一路越过沙漠。阿基拉斯将军在西方准备应战。一场为争夺世界上最古老帝国的王冠而进行的战役已经吹响了号角。    

   但世人并没有把目光投向尼罗河流域。他们都在密切关注着希腊。几个星期以前,两支规模更大的军队在这儿开战。和克娄巴特拉一样,他们都是有备而来,但争夺的是更辉煌的战利品。在那儿,是两位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将军在为争夺整个世界而战。当托勒密姐弟率领着各自的军队在尼罗河三角洲互相觊觎,蠢蠢欲动时,恺撒已经在法萨卢斯彻底打败了庞培。消息是千真万确的,并且迅速传遍了整个地中海沿岸地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因为人们都认为庞培是可以战胜恺撒的。这对同室操戈的姐弟也都吃惊不小。又有一个更让人吃惊的消息接踵而至。曾经可以任免埃及国王的庞培如今带着他的那些残兵败将直奔亚历山大城而来。他这个号称“攻无不克”的大将军如今要向爱吹笛子的国王的儿子寻求庇护和帮助了!    

  一个月后,庞培到达了培琉喜阿姆。托勒密王朝真正的掌权人是内侍总管波狄诺斯。他立即作出决定要杀死这个战败了的罗马大将军。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讨好恺撒这位世界新霸主;二是不会引火烧身,让两支大军在埃及的国土上进行最后的厮杀。当庞培靠近海岸时,一位埃及将军乘一艘快艇前去迎接,艇上暗藏着雇来的杀手。据说那里的海水很浅,战船无法靠岸。还有人说庞培的妻子科涅利亚当时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并告诫庞培不要上岸。但庞培看到岸上都是罗马士兵,就毫无戒备地上了船。因为船小,风急浪高,他又确实年纪不小了,登船后他的行动不是很方便。下船时,他被人从后面捅了一刀。科涅利亚在战船的甲板上目睹了所发生的一切,看到庞培的头颈被砍断,她尖叫着起锚逃跑了。庞培的头颅和戒指被留下来,尸体扔进了大海。


第一部分:亚历山大的继承人——克娄巴特拉征服恺撒(1)…(图)

美国版《埃及艳后》  三天后,继庞培之后,新霸主恺撒本人来到了亚历山大城。他马上派出使者,责令正在两军对峙的姐弟俩各自退守自己的营地,听候他的调遣。他要恢复埃及的秩序。    

  恢复秩序?克娄巴特拉在她的军帐中思考着。这只是个临时帐蓬,帐中仅有的几张未经   修饰的垫子散乱地放在地上。克娄巴特拉就躺在这几张根本谈不上柔软的垫子上一动不动地想。这是她作出决定之前的一个习惯。长时间纹丝不动地俯卧着,用手撑着头,把胸也支得高一些,好让自己可以自如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