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4-征程军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404-征程军魂-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蒋介石调动战将的同时,以博古、李德、周恩来为主的中革军委,指挥着中央红军沿着红六军团西行的方向踏上了长征之路。    
    10月7日,中革军委下令中央苏区的各地方部队接替各线的防御任务,各主力红军则向兴国、于都、瑞金地区集结。10日,中央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中革军委将党中央和苏维埃政府机关、中革军委机关和一些直属部队及红军干部团、红军大学等机构编成两个野战纵队,分别委任叶剑英、李维汉(罗迈)为军委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司令员,并以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的名义发布了长征行动的命令。    
    10月17日,于都河畔,战马嘶鸣。从各地退却来并经过紧急补充的中央红军第一军团、第三军团、第五军团、第八军团(1934年9月组建)、第九军团和军委第一纵队、第二纵队,共八万余人,开始南渡于都河,向南突围。    
    为了确保军委纵队的安全,中革军委将各军团做了统一的部署:一军团为左路前卫,九军团跟进,并掩护左翼;三军团为右路前卫,八军团随后跟进,并掩护右翼;军委第一、二纵队居中,五军团担任后卫。    
    依据中革军委的这一部署,林彪与聂荣臻指挥的红一军团成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左翼先锋。    
    红一军团是从江西瑞金以西的宽田、岭背等地出发的,其任务是作为红军的左前卫,在前开路,同时与红九军团一道作为军委第一、二两个纵队的左翼,掩护军委纵队的行进。为了加强一军团的战斗力,在开拔前中革军委又专门拨了两个补训团给一军团,一军团的总兵力达19800多人。    
    红一军团是中央红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主力部队之一。它的前身是朱德、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红四军,由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两支起义军会合而成。这支部队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历经百战,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来,又转战赣南、闽西,创建了赣南闽西红色苏区。1930年6月,扩编成红一军团。此后,从1930年11月至1932年9月,红一军团一直是红一方面军的主力军团,在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四次“围剿”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提起红一军团,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无不为之色变。得悉红军的开路先锋是红一军团后,国民党追剿军第二路军总司令薛岳不无担心地对担任阻击任务的湘军总司令何键说:“红一军团林彪部系朱、毛起家的嫡系部队,1927年冬至1929年,曾在湘、赣边活动过,战斗力最强,善于机动与突击。”同时,薛岳还专门对何键提到了红一军团的指挥官、年仅27岁的林彪,说:“林彪是黄埔四期生,湖北人,年未满30。”


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1)

    林彪,原名林育容,1907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迥龙山区林家大湾的一个小店员家庭。    
    林家大湾离湖北黄冈县城约30公里,是一个有3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风景秀丽。林彪的童年是在村里的私塾度过的。1920年,他转入了离家不远的八斗湾的一所新式学校读书。这所学校是他的两个堂兄、著名共产党人林育南和林育英(后改名为张浩)及林育南的朋友、著名共产党人恽代英创办的,林彪在这所新式学校中接受了进步的革命思想。1925年,年仅16岁的林彪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天,在林育南和恽代英的推荐下,林彪考入了黄埔军校。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在黄埔军校,林彪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掌握了一个军事指挥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他日后成长为人民解放军的一名高级指挥员打下了基础。正是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林彪结识了刚从苏联红军学校学成归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兼政治教官的聂荣臻。这对师生后来成了伙伴,一同指挥红一军团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尽管他们的关系并不总是那么和谐。    
    从黄埔军校结业后,林彪来到武汉,找到了时任中共湖北省军委书记的聂荣臻。聂荣臻将他分配到叶挺独立团,担任见习排长。是年底,独立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林彪担任排长。    
    1927年8月1日,在聂荣臻和团长周士第率领下,七十三团在九江马回岭宣布起义。随后奔赴南昌,与主力会合,参加了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失败后,聂荣臻随同中央军委领导周恩来和第十一军军长叶挺一道前去香港,而林彪则跟随朱德、陈毅一道转战赣南。期间,林彪被提升为七十三团三营七连连长。    
    湘南起义时,二十五师一举击溃了敌许克祥部六个团的进攻。激战中,一营营长周子昆身负重伤。于是,作战勇敢、机智的林彪被提升为一营营长。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到达江西宁冈,同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第二十五师改编为二十八团,林彪仍为第一营营长。    
    一天,在一营的动员会上,林彪说道:“不管是这个军阀,还是那个土匪,只要有枪,就有地盘,就有一块天下。我们红军也有枪,也能坐天下。”    
    恰好毛泽东和朱德、陈毅路过一营营地。毛泽东看到这个个头不高、像个娃娃的军人竟然能说出这样的道理,不禁驻足而听,听完后,问朱德、陈毅:    
    “他是谁?”    
    朱、陈回答:“一营营长林彪。”    
    从此,毛泽东对这个娃娃相的营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0年后,就是这个营长竟然将井冈山朱毛会师改为他与毛泽东的会师。陈毅元帅得知这一情况后万分震怒,拍案而起:那时会师,他还不过是个营长!有什么资格与毛主席在一起?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引起了国民党的极大恐慌,连续几次发兵“进剿”。年轻的林彪在连续不断地与国民党军队的作战中成熟起来了。    
    1928年初,江西军阀调动第二十七师七十九、八十一两个团向井冈山发动了“进剿”。为了阻止敌军的侵入,红四军总前委命令林彪率一营驻守五斗江一带。当林彪率军赶到时,敌军已经占据了五斗江以北的制高点,一营陷入敌军的包围之中,形势十分危急。当时任一营一连党代表的唐天际后来回忆道:“我们被包围了。天正下着大雨,林彪迅速集合队伍。他命令我们二连上。我们冒雨冲上山去,把敌人打垮了,乘胜追到夏场。这一仗歼敌第八十一团大部,占领了永新。”林彪所率一营在五斗江一战中为击破敌军第一次“进剿”立下了赫赫战功。    
    1928年7月,红四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为追击叛逃的二十八团前卫营英勇牺牲。在非常时期,红四军军委任命屡有突出表现的林彪担任了二十八团的团长,林彪成为红四军中最年轻的团长。不过林彪的军事指挥经验还不丰富,不久,他就在一次战斗中经受了考验。    
    1929年1月,林彪率红二十八团随朱德、毛泽东从井冈山出发,攻占了大余县城。为了开展群众工作,部队分散到了街道居民家中。担任指挥、警戒任务的林彪失去警惕,结果被敌人一个旅包围。红四军独立营首先发现敌情,进行阻击。因众寡悬殊,独立营营长张威牺牲,独立营败退。敌军乘势攻进大余县城。林彪因对大余地形不熟,无法组织抵抗,匆忙中率红二十八团向城外撤退。    
    撤至城边,遇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命令林彪带人将敌军挡住,掩护红军领导机关的撤退。林彪说:“部队已经撤下来了。”    
    毛泽东严肃地说:“撤下来也要拉回去。”    
    在毛泽东的严令下,林彪立即率领身边的官兵冲了回去。他们的阻击为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的撤退赢得了宝贵时间。    
    从大余撤出后,部队随即向山上转移。在转移过程中,林彪又没有很好地组织掩护部队,结果部队被敌军赶上,并被截成了两段。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乘拂晓前的朦胧,率部队突出了敌军的包围,但朱德同志的爱人伍若兰却被敌军抓到,后来被敌人杀害于赣州。    
    事后,林彪受到记过处分,还被扣发薪水。这次教训,对林彪一生影响很大,从此以后,凡遇作战,林彪都十分重视勘察地形,严密警戒,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2)

    林彪个子瘦小,性格孤僻,不苟言谈,行动神出鬼没,令人捉摸不透。还在很小的时候,他就曾经写过一副对联:读书处处有个我在,行事桩桩少对人言。这可以说是他内心的表白,他的作战指挥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他的个性,他在政治上的投机也不能说与他的个性毫无关系,这一点在他与毛泽东的关系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这年年底,从中央来到红四军担任红四军军委书记和政治部主任的刘安恭,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排斥了毛泽东同志对红四军的领导,大部分将领敢怒不敢言,唯独林彪主动写信给毛泽东,表示支持毛泽东在红四军中的领导地位。林彪对毛泽东在红四军中的威望十分清楚,因此他看准形势,瞅准机会,借刘安恭排斥毛泽东的机会来提高自己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地位。他的判断非常正确,毛泽东在接到林彪的信后一夜未睡。这件事,加深了林彪在毛泽东脑海中的印象,使毛泽东长期对林彪抱有好感。    
    1930年10月,红四军、红六军和红十二军合并成立红一军团,朱德任军团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林彪被任命为红四军军长。随后,在林彪和政委罗荣桓的率领下,红四军作为红军的主力参加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在反“围剿”作战中,林彪严格遵照毛泽东的运动战理论,率红四军屡次挫败敌军的进攻,为红军打破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立下了战功。    
    通过三次反“围剿”战斗,作为红军主要将领之一的林彪掌握了毛泽东游击战、运动战理论的要点,并能在战争中灵活加以运用。林彪已经成长为红军队伍中一位出色的年轻指挥员。    
    作战指挥上的成功,使林彪对作战产生了癖好。他把部队的管理、政治、后勤等工作全部交给了政委罗荣桓,自己则一头钻进了军事指挥当中。他对作战几乎达到了入迷的程度。为了提高自己的指挥能力,他广泛阅读兵书,民国初年护国名将蔡锷根据晚清湘军将领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经验而编成的《曾胡治兵语录》成为他爱不释手的兵书。他一面读,一面思索,常常结合自己的作战来总结经验教训。他的脑袋中整天在想打仗的事,其他一概不问。周围的人在想什么,在干什么,他都十分漠然。长期的作战生涯,加上他本来就少语多思,养成了他不苟言笑的特性,在一副漠然的脸上,很难看到他的笑容。    
    林彪的这股钻劲,使他在作战指挥上越来越成熟,指挥才能也充分发挥出来。1932年3月,朱德、毛泽东不再兼任红一军团的军团长和政委,林彪被任命为红一军团的军团长。至此,林彪成为红军队伍中最年轻的军团长。


长征路上的开路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