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命运的10种技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影响孩子命运的10种技能- 第2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权威定势。每个人都有崇尚权威的思维定势,从小时候开始,在家庭听父母长辈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长大工作了听单位领导的话。这种教育让孩子从小就被权威所“驯服”,而且这种权威效应还不断地得到强化。父母试着在遇事时也让孩子们发表一下意见,发扬一下民主,冲破权威对他的束缚。    
    * 经验定势。人们从小时候开始,所见所闻、所经所感的各种大事小情,都成为人生的智慧和资本。但是经验与成功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常规的经验是指导性的,如果要创新的话,经验就要成为羁绊了。让孩子记住英国哲学家休谟的话:“谁也不知道明天的太阳是否会从东方升起来”。    
    * 从众定势。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人们的从众心理特别强。但实际上,“群众的眼睛也不都是雪亮的”,“真理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自古英雄多磨难,一切伟大的创新之举都是从对抗世俗开始的,跟在“群众”的尾巴后面,只能成为庸人。    
    


第三部分第10章 开拓创新的技能(4)

    (二)创新的非逻辑思维    
    所谓的非逻辑思维,就是常规逻辑思维所不包含而又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各种非逻辑因素的作用过程。比如,在人们的思维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灵感、猜想等等。非逻辑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受固定格式的束缚,不受时空限制,可以灵活地渗入常规思维过程之中。而就是这一点的改变,就促使人们在关键时刻发生思维质变,做出创新之举。父母们要让孩子学会这些非逻辑思维——创新的奇思妙想。    
    * 灵感思维。灵感就如智慧里的闪电,有人称之为“顿悟”或者“潜意识”。灵感之所以喜欢光顾有追求、有目标、平常有知识储备的人,就是在他们冥思苦想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突然而至的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一种感受。这些往往在放松或者触景生情的时候出现,让孩子及时抓住自己内心的昙花一现。    
    * 直觉思维。爱因斯坦说:“直觉是人性当中最有价值的因素。”有人将直觉称为“第六感觉”,是人类的独特思维,一般要经过长期的、理性的对某方面知识的心理体验才能形成。直觉很强的人往往有着很强的“嗅觉”,他们一般都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在纷繁复杂的事实材料背后,敏锐察觉出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和现象。    
    * 想像思维。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像。”想像是指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之上,经过自己在大脑中的重构和改造而产生新的形象的思维形式。想像力能够提高创新的层次,因为它不受已有事实的局限,也不用受逻辑思维的束缚。父母可以让你的孩子在他自己的脑海中尽情拓宽自己的视野,为自己插上想像的翅膀翱翔。    
    * 幻想思维。青少年们正处于一个爱做梦的年龄段,他们的脑子里时常会冒出各种奇思妙想,大人可能认为这些只是古怪的想法,只是幻想。虽然这些想法不切实际甚至不着边际,但是你千万不要打击孩子,不要抹煞他的幻想。幻想是思维的望远镜,孩子们根据他们的愿望才产生幻想,如果父母能够加以正确引导,他们经过仔细研究以后也许就会成为一项新的伟大发明。    
    三、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哥白尼升入大学以后,浩瀚的知识海洋一下子展现在他的面前,使他欣喜若狂。他经常利用学校的仪器,观测研究美丽而又变幻莫测的天空。在心中形成一个大胆的设想:“我认为托勒密把宇宙的根本问题搞错了,宇宙的中心不是地球而是太阳,地球不是静止的而是不停运转的。”这个观点在被神学家利用,把持了1400多年的“宇宙的中心是地球而不是太阳,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的当时并不被人们接受!年轻的哥白尼面对教会的压力毫不畏惧,他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符合科学精神的。为此,他用积蓄购买了一座箭楼,把它布置成简易的天文台,自制了一些观测仪器。在这座被后人称为“哥白尼塔”的箭楼上,他进行了50多次观测,终于使他所提出的“日心说”更加完善,一切有据可查的观测和数据都充分地证明了他的理论是正确的。    
    哥白尼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勇气的人,他始终坚信自己的发现的意义,不为别人动摇。“相信自己的眼睛”,“用与众不同的第三只眼睛看世界”是哥白尼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每一个想靠创新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应该有主见,有思想,而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感受,用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是非,从而决定自己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只有凡事都自己去想,自己去设计,思想富有创造性,敢于尝试,才能走出一条具有自己风格的个性化道路,使自己具有与众不同的价值,使自己能够区别于其他人而得到别人的承认。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与美丽的成功女神失之交臂的话,就请让他学会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第三只眼睛”。    
    


第三部分第10章 开拓创新的技能(5)

    (一) 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的意志准备    
    在创新的最初期,遇到阻挠和偏见是极正常的事,得不到理解和支持也是常见的,意志坚强的人十分相信自己的眼睛,尽管它与众不同,但坚持到底自然就走向辉煌。而另有一些人则会在困难和压力面前畏惧不前,放弃了自己的看法,结果就在实现创新的边缘与成功擦肩而过。所以,要想让孩子坚决相信他自己的“第三只眼睛”,父母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意志力。    
    * 自信心。坚持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在某些人看来是不符合大众潮流的。在众人否定的目光下,很可能产生动摇或者放弃的想法,所以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坚信自己的独到眼光,不要轻言放弃。    
    * 勇气。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违背众人的意思,甚至常常是权威人物的意思。所以,坚持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还要有把自己的想法大声说出来的勇气。让孩子不要怕得罪别人,讨好别人就是埋没自己。    
    * 坚韧。创新中失败往往多于成功,坚持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就要让孩子具备坚韧的品质,不断调节自己的心态,才能够承受住失败的压力。这样才能在相信自己的同时,克服各种困难,抵制各样干扰。    
    * 志存高远。创新是一项高远的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坚持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父母要让孩子把眼光放长放远,不要过分在意眼前的非乐观处境。    
    * 持之以恒。坚持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要不断克服困难,今天的问题也许还没有解决,明天马上就又冒出了一个新的难度更高的问题。所以,在树立高远目标以后,就要让孩子下决心为此目标而奋斗,持之以恒,保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二) 冲破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的障碍    
    如果孩子难以冲破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的障碍,那么,创新就很难在他身上成为不竭的源泉、不落的风帆,孩子也很难始终保持一双慧眼。父母想让孩子坚持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就要想办法让他冲破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的障碍。    
    * 人云亦云。人云亦云,是人们获得安全感经常采用的一种办法,但是创新就是需要冒险,就是不能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跟着说什么。要让孩子保持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甚至有些“固执己见”。    
    * 胆小怕事。胆怯是创新的个性障碍,一个人要是胆小怕事,他的创新动机很容易就被熄灭,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的热情也很快就会丧失。阻碍创造想像的自由发挥,当然就与成功的机遇失之交臂了。如果孩子有胆小怕事的倾向,父母一定要及时纠正。    
    * 因循守旧。保守可以说是创新的大敌,这些人即使自己的眼睛已经明明看到创新的苗头,也会觉得这是异端的想法,自己就将其扼杀在思想的摇篮当中。作为父母,要帮助孩子走出保守的樊篱,用自己的第三只眼睛去观察世界的广阔天空。    
    


第三部分第10章 开拓创新的技能(6)

    (三)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的训练方法    
    在对“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的意志和障碍进行全面分析以后,更关键的是要有目的去训练孩子这方面的能力。那么,作为父母怎样让自己的地孩子具备与众不同的第三只眼睛呢?请您参考以下这些办法:    
    * 训练洞察力。父母可以为孩子找出一系列相似或相近的图片、器物等等,让孩子举出它们之间不相同的地方,举得越多越好,越能锻炼他的敏锐洞察力,从而一眼发现事物的特别之处、关键之点。    
    * 空间想像力。父母可以在孩子的房间里摆放一些抽象派的画,并经常作更新,或者让孩子经常看看“三维立体”画册,都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空间想像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感觉。从而使他们能够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结构,不至于只见部分。    
    * 果断的判断力。父母平常可以故意给孩子出一些“难题”,或者给他量身打造一个两难境地,让他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别给他拖拖拉拉的机会。这样的训练能让他主动寻找自身的第三只眼睛,求助于它做出最好的判断来。    
    四、善于从“拿来”中创新    
    19世纪的时候,美国向欧洲国家大量出口方糖,可是不管用于密封方糖的纸有多厚,也不管包了多少层,经过几十天的漂洋过海之后,里面的方糖照样潮湿变形。对此,欧洲国家非常不满意,经常找理由退货。为了弥补这个巨大的经济损失,美国制糖公司不得不邀请专家攻关,但试用了多种方法后仍然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一位名叫凯卢萨的青年工人,也对此琢磨起来。他想起轮船上是用风筒来排潮的,就想将其用到方糖的防潮问题上。他在包装方糖的纸盒上钻了几个小孔,没想到效果却出奇地好。于是,凯卢萨就获得了这项发明专利权,美国制糖公司为此花费了一百万美元才买到这个专利。    
    显而易见,创新和“拿来”是两个相互矛盾的词语。按人们通常的理解,具有创新性的东西应该是首创的,不应该是从他人之处“拿来”的,“拿来主义”与创新无缘。然而,现实生活就是这样既充满矛盾又充满趣味 —— 创新和“拿来”往往是结伴而行的。如果父母让孩子学会巧妙地运用这一对矛盾,他就学会了一种快捷的创新方法:从“拿来”中创新。    
    (一) 创新可以“拿来”    
    创新并不是意味着完全凭空而起、从无到有。创新的人应该是既要敢为天下先,又要善于运用头脑借鉴他人的经验,在模仿别人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风格。所以,父母在生活中要经常这样教导自己的孩子。    
    * 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一些青少年一谈到创新,就非常厌恶传统的东西,恨不得把传统的东西掏出来统统抛弃掉,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新事物来。实际上,立足于传统往往能焕发出更大的创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