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推销麻辣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自我推销麻辣烫- 第5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庞统投笔对张飞说:“荒废的政事何在?就是曹操和孙权;我处置起来都在指掌之中;一个小小的县邑;有什么值得费心呢?”    
    张飞大吃一惊;表示要向刘备极力举荐;庞统才拿出鲁肃的荐书。等到见了刘备;庞统又把孔明的信一并交出来。刘备终于了解到庞统之经天纬地之才;拜他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教练军士。    
    上面的这个例子也说明;让别人找到我们;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锋芒毕露地把全部家底抖给别人;而是要通过有策略的沉默;沉默与行动相配合;少说多做;用事实说话;一步步地吊起对方的胃口;让人发现自己;以期达到目的。    
    吊起对方的胃口与大胆表现自己并不矛盾;而是服务于同一个目的两个侧面。就象人物出场;总是会有一定的铺垫;开始时神龙见首不见尾;保持一种神秘感;才会让人对其可能的表现充满期望;并倍感敬畏和兴趣。这种“吊胃口”的技巧;内涵极为丰富和复杂;关键在于让对方产生兴趣;使其欲罢不能;驾驭起来也需要把握分寸的高超艺术。    
    折冲俎樽推销法    
    基辛格是美国著名的外交家;他有一个朋友在农村种地。    
    这一天;他的朋友带着儿子来拜访他。儿子大学刚刚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结婚;朋友就想让基辛格帮一下忙。    
    基辛格不愧是著名的外交家;他听完以后;开玩笑地对朋友说:“我已经为您物色了一个最好的儿媳妇;是欧洲一位最有名望的银行家的女儿。”    
    朋友和他的儿子都大喜过望。于是基辛格来到了欧洲;找到了那位银行家:“我为您的女儿找了一个千里挑一的好丈夫。”    
    “可是我的女儿年龄太小了;我们还不想…”    
    “是啊;如果是一般情况下;年龄是太小了;可是我说的这个小伙子是世界最大银行的副行长啊!”    
    银行家和他的女儿大喜过望;同意了。基辛格又来到世界最大银行的行长办公室:“我给你找了一位副行长。”    
    “可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位副行长了。”    
    “我知道。可是如果你不接受会后悔的。还是让我把这个小伙子的身份告诉你吧:他是欧洲最大银行家的女婿。”    
    于是这位行长欣然同意。    
    基辛格折冲俎樽之间;不费劲就为小伙子找到了副行长的职位;而且促成了一桩姻缘;让农民的儿子摇身一变;成为银行家的乘龙快婿。其中所运用的顺势借力的技巧;确实使一般人不能望其项背。    
    岳飞的孙子岳柯在其笔记小说《程史》中写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卖治脚茧药的人;店门高挂的木牌;上大书“供御”二字;打皇帝的旗号。可是药品并不走俏;他却因撒谎被拘传进宫。幸亏皇帝认为他是个蠢汉;没有重罚他;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后驱赶出宫。不想他又将木牌上的“供御”改为“曾经宣唤”(曾受皇帝召见)。    
    在国外也有一个与此类似的故事;读来也让人忍俊不禁。    
    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他忽然想出了非常妙的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    
    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    
    这些书被一抢而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上了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本书糟透了。”    
    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    
    又有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书又售尽。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却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    
    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这就叫水涨船高;你不想让我借的光;我偏要顺势而借。    
    


第四部分 推销卖点 身价倍增 第21章 找到命中的贵人 (1)成功先要上台面

    1931年,萧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是声名远扬的音乐家,而萧邦只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但是,萧邦的音乐才华深为李斯特所欣赏。为使萧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便采取了一种别出心裁的方法:先由李斯特坐在钢琴前弹奏,在灯光熄灭后,就悄悄地让萧邦代替他演奏。    
    观众被琴声征服了,等演奏完毕亮灯一看,原来坐在钢琴前的竟是萧邦,观众大为惊愕,却又深深地为萧邦的才能所折服,萧邦终于成功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却十分重要的规律:要成功必须先登上台面,而且也需要一位伯乐的指导。    
    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自己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能够接受阳光,并且开始被人关注,给他施肥。      
    在大多数社会和组织中,每一个刚刚进入社会的人都会经历一段这样的“蘑菇经历”。从传统的观念上讲,这种经历是一件好事.认为这是人才蜕壳羽化前的一种磨炼,对人的意志、耐力培养有促进作用。    
    但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经历对个人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一是它还没长高长大,疯长的野草已经把它盖住了,结果是消极退化乃至枯萎,再也没有成长的机会;二是欠缺主动,有些本来潜力很好的,可能一出土就碰上了石头,得不到帮助,结果永远也无法享受到阳光和肥料。    
    如何让自己高效率地度过生命中的这一段,尽快走上台面成熟起来,获取更多的阳光和肥料,这才是每一个有志成功者应当考虑的。    
    在中国历史上,蔺相如是由于有宦官缪贤的推荐才被赵王起用的。邹衍作了一篇《谈天论》的文章;夸大其辞;荒诞不经;然而王公大臣们照样尊重他。邹衍一到魏都大梁(今开封);魏惠王就去郊外迎接他;以宾主之礼款待他;到了燕国;燕昭王亲自打扫道路欢迎他。邹衍的学说虽然一味投合君主的口味;写得并不怎么样;但背后却隐含了施展报负的深意呀!    
    汉朝魏勃年少时;曾十分崇拜齐国宰相曹参;非常想见他一面;无奈家境贫寒;没有有地位的亲朋好友帮助引见。    
    魏勃想出一个妙法;他独自在天不亮时悄悄起身;前去扫宰相近侍官家的门庭。过了儿日;宰相的侍从看到自家大门前的道路天天被打扫得洁净如洗;十分诧异。他想可能出了神仙鬼怪;就在一早躲在门后窥视;终于捉到了魏勃。    
    魏勃向他道出了原委:“我很想见宰相;恨无机会;只有为您效力;万望您帮我引见。”不久侍官把魏勃领去见了曹参。魏勃也由此得到曹参的赏识;逐步进入公门。    
    史载曹参最坦诚和蔼;平易近人;不是那种防范如崖岸的人;而魏勃想见他一面还如此困难;由此可推想;其它为官者同百姓就离得更远了。    
    不管是通过说何种方式得到别人的认可;都证实了一个道理:要干一件事;就得先登上台面;然后把原来的道理用之于伟大的事业上来。    
    一位年轻人毕业后来到美国的西部;想成为一名新闻记者;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作家马克吐温;于是向他倾诉自己的苦恼;请求他指点迷津。    
    马克吐温仔细地看了看他;很有把握地说:“如果你按我的办法做;一定能在新闻圈找到一席之地。”    
    年轻人十分惊讶。马克吐温接着说:“你可以先到一家报社;告诉他们你现在不需要薪水;只是想找到一份工作;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因此报社只需要提供吃住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报社不会拒绝一个分文不取的求职者。这样;你在获得工作之后;努力采写最精彩的新闻;把它们发表出来。你的名字会慢慢被人所知;如果你很出色;那么其它报社会会来聘用你。你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让主管知道这件事;然后找到主管说:‘如果您能给我同样的报酬;我愿意留在这里干。’没有一个主管愚蠢到轻易放弃一个有经验并且熟悉情况的下属;而让他投奔自己的竞争对手。”    
    年轻人听了以后;照计行事;果然不久就接到了几家报社的聘请。这是一条反客为主的自荐道路;变被动为主动;在职位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无妨学习一下这种方法;放低自己的姿态;先登上这个舞台;站稳脚根;然后再慢慢发展。    
    很多人想一步到位;却经常被人一脚踢出门来;结果在无奈的蹉跎中错过了月亮;也错过星星。对每个人来说;机会都是平等的;但是结局却会有天壤之别。    
    绩优股也需要举荐    
    在社会上;由于信息渠道等问题;我们的“里子内在美”不易为人所了解;即使被公认为绩优股;也需要有人举荐和提拔;才能有出头的机会;像姜太公和管仲等便是。    
    一个人跟着师父学习服装设计;学徒期满以后被一家大公司聘为首席设计师。师父谦虚地对徒弟说:“讲实在话;你的悟性这么好;又肯下功夫;能够得到这个位置也是理所当然的;将来能够超过我。”    
    徒弟深深地向师父鞠了一躬说:“如果不是师父指导我这么多年;给我发挥才干的机会;我又怎么会有今天呢?”    
    在这里;我们讲两个因贵人提拔而身登青云路的人的故事。    
    一个是吕夷吾。宋真宗景德年间;吕蒙正告老还乡;真宗曾前后两次到过他的家乡亲自探望他。皇帝问起:“卿的儿子中有谁可以担当大任?”他回答说:“我的几个儿子都不中用;只有侄儿吕夷简现任颖州推官;却是个宰相之才。”后来吕夷简因此知名;并受到重用。    
    还有一个是富弼。吕蒙正的朋友富言想求吕蒙正推荐一下自己的儿子;吕蒙正同意了;要求见一见他的儿子。第一次见到那个孩子;吕蒙正竟大吃一惊:“此儿将来名位不亚于我;而功勋业绩更在我之上。”于是;把这个孩子留在了身边读书。这个孩子便是北宋两度入相、;历史上大名顶顶的富弼。    
    《谷粱传》说:“孩子出世后;不能避免水火之害;是母亲之过;到了八岁还不拜师学习;是父亲之过;拜师学习;求教不得法;心志不通;知识不长;是自己的过错;志向和学识都有了;名声还不大;是朋友的过错;名声大了;上司不举荐;是上司的过错;上司向君王举荐了;君王却不任用;是君王的过错。”    
    这只是传统社会的一种理想;随着人口的爆炸式增长;社会上的机遇和任何资源一样;进入高度稀缺的状态;这时;指望朋友、;上司和君主来发现我们已经是不现实的梦想;我们必须自己地去分辨谁是贵人;谁有这种能力;并且有可能帮助我们。    
    比如说;我们以为我们的晋升取决于顶头上司;取决于他对我们的评价好坏;这种想法是正确的。但是更高一级阶层却可能觉得:我们的顶头上司已到达不胜任阶层;不必在乎他的推荐和好恶。所以不要肤浅地认识贵人的问题;仔细深入观察;必能找到能帮助我们发展的贵人。    
    在公司内;遇到比自己职位高的人;不管他是否为自己的直属上司;一定要设法接近。譬如利用同乡、;同校、;或相同爱好……等等名目;制造使对方觉得我们跟他是志同道合的同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