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02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05年第02期- 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石板凳上
  蹦跳着几只的麻雀
  它们潇洒异常
  不用再害怕父亲的鼾声
  和父母吵架的惊扰……
  压歪了母亲肩膀的扁担
  ——也老了
  如今它躺在明媚的阳光里
  像哲人那样
  静静地
  静静地
  思考……
  
  独自前行
  
  独自前行
  抖落一身轻尘
  没有忘记——
  因为鞋子溅上了泥巴
  就去和泥沼较量
  几乎将整个身心沉沦
  在这迷茫的路途上
  让我们唱响童年的歌谣
  去追寻溪水的脚步吧
  既然是溪水——
  就该有自己“丁冬”的声音
  
  摘一朵山花别在胸前
  采一把绿叶戴在头上
  这可不是因为
  它们也有一颗
  ——寂寞的心
  
  用心开垦的山谷底啊
  有没有一座银色的宫殿?
  守候在城门的命运之神
  可否愿意向我开启一扇辉煌的大门
  
  清明回家
  
  望开了
  窗前的第一株杏花
  小雨也开始细细地下
  恍惚间又到了回家的日子
  母亲,我要回家
  
  买个漂亮的大蛋糕
  您一定会嫌贵
  买个软软的羊绒衫
  您也一定嫌太奢华
  如今我只能买上一束鲜花
  ——因为,母亲已经安睡在一
  高高山冈上的
  白云蓝天下
  风还在细细地刮
  雨还在细细地下
  我家门前
  老柳树上的那只花喜鹊
  肯不肯去告诉母亲
  今天,我要回家


艾青作品
■  谢 冕 吴思敬等
  艾青入选作品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简介:
  艾青(1910.3.27~1996.5.5)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厶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平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我爱这土地》导读
  
  【谢冕推荐语】
  这首诗写于深重的民族苦难的岁月。是一曲悲怆而深沉的心灵之歌。此诗的成功首先是由于诗人充沛的爱国激情,却也由于一个恰当的比喻。诗人自喻为一只鸟,这只感受了苦难的鸟只能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歌唱在暴风雨打击的土地,在汹涌着悲愤的河流,在无止息地吹刮着激怒的风的天空。这只鸟也许来不及迎接那温柔的黎明,但它愿为这生养它的大地贡献它的最后的羽毛。
  严酷的环境的诗意概括,充分的激情和伟大而悲哀的心灵的融合,使这首诗成为中国一个时代的伟大象征。最后的两行诗,是百年中国新诗历久不衰的经典名句。
  【吴思敬推荐语】诗人写这首诗时,刚刚由武汉来到桂林。抗战以来,诗人目睹大好河山满目疮痍,人民蒙受苦难,他的心儿在流血。对祖国的深挚的爱和看到祖国蒙难而产生的痛苦折磨着他,使他抑制不住地要把这种感情抒发出来。一首短诗,写出了对祖国火辣辣的爱,令人感喟不已。
  诗的前八行建筑在“假如我是一只鸟”这一比喻的基础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而不是用“清脆的”、“甜美的”、“婉转的”的歌喉,足以见出这是一只经受过摧残与磨难的鸟,它喉咙嘶哑了,但还是要歌唱,它实际是在用生命歌唱,令我们想起神话中那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卫鸟。接着诗人写了土地、河流、风、黎明这四组意象,这是鸟所歌唱的对象。这几组意象是以土地为核心展开的,且有深厚的象征意蕴。“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正是我们的被日寇铁蹄践踏的多苦多难的国土;在土地上涌动的河流流淌着人民的悲伤;在土地上空无止息地刮着的风充溢着对敌人的愤怒;来自林间的黎明则预示了我们这片土地的光明的前途。“——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那鸟儿活一天就为这片土地歌唱一天,到死的时候,就让它的身躯化为泥土,对这土地的挚爱之深已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
  到诗歌的最后,诗人已不满足于托物言志,而是从比喻的意象世界中回到现实,直接发出深沉的呼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正是自屈原以来,历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长太息以掩涕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适用年级:初三
  【王光明推荐语】艾青大多数好诗都写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后期,那是一个大忧患和大希望的年代,《我爱这土地》抒写的是诗人对苦难的中国大地的深情。首先,值得称道的是本诗的抒情主体与抒情对象关系的建立,诗人把抒情主人公想象为一只沥血歌唱的鸟,这只“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既给人本土杜鹃啼血的联想,也让人想起西方诗人以夜莺自况的现象,从而让人感受到“它”与对象之间深刻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诗句中得到了强化。其次,是对感情对象的把握,真实、简洁却不失丰富。抒情主人公魂牵梦绕的土地,是承受过太多苦难、屈辱的土地,诗中用暴风雨的打击、郊、汹涌着悲愤、吹刮着激怒来修饰“土地”、“河流”、“风”三个有代表性的意象,既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准确地传达了独特的感情;而“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一句,可以说是这首诗中的“神笔”:这一抹“温柔的黎明”,不仅照亮诗境,也反映了抒情主人公对这块土地的信心与希望。因为苦难与信心交织、悲愤与慰藉并存,所以热爱土地的感情才称得上深沉,所以结尾两行才成为歌唱土地的经典诗句。
  【王家新推荐语】《我爱这土地》为艾青的一首名诗,它短小凝练,但却异常强烈、深沉、饱满。在这首诗中,诗人在不仅强烈传达了对民族苦难的关注和与这片土地生死相依的赤诚之心,也抒发了一种由史内涵的悲剧性情感,“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它不仅喻示了情感的深沉和执著(对于这片苦难的土地,喉咙“嘶哑”了还要歌唱,这就有力地揭示了一种刻骨的情感),富有感染力地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它还是千百年来从屈杜那里继承下来的声音。艾青在三、四十年代的意义就在于,他以现代的方式承接了自屈原、杜甫以来中国诗歌传统中的历史忧患意识。他的诗的出现,扩展了人们的视野,使中国新诗有力地超越出狭小的境界和趣味,具有了一种史诗的气象和性质。
  诗的最后一段为名句,它虽然是诗人的历史记忆,唤起了对一个民族多灾多难的命运的忧患和悲悯。它深深触动了人们的良知。它在千百万人那里所唤起的共鸣,充分证实了诗歌对影响和塑造民族情感所起的深刻柞用。
  【陈仲义推荐语】生以歌喉,死以羽毛——作者用直白的拟物方式,倾吐对祖国深情的爱。连续四个排比,不怕采用“大词”、“惯词”(土地、河流、风、黎明),是因为悲愤中的炽烈,深沉而非浮泛(还透着憧憬)。结尾两句道出原因,具有普遍的共鸣十一由手内蕴着情感十分饱满,才敢以最直捷素朴的方式处理之。此乃抒情诗上品。
  教学侧重点:
  1。了解什么上抒情诗
  2。了解直白式的抒情方式
  适用年级:初中
  【张桃洲推荐语】这首诗以“鸟”作喻,采用“鸟”的视角统摄全篇,“鸟”的轻盈翔有。“鸟”的象喻,承接了古典诗歌中“精卫填海”所蕴涵的经典寓意,又在现代诗学语境下焕发新的意义。短短十行的诗篇,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直逼肺腑,荡气回肠。
  教学侧重点:诗的比喻的巧妙运用
  适用年级:初二
  
  附:艾青参考作品一首
  
  虎斑贝
  
  美丽的虎斑纹
  闪灼在你身上
  是什么把你磨得这样光
  是什么把你擦得这样亮
  
  比最好的瓷器细腻
  比洁白的宝石坚硬
  像鹅蛋似的椭圆滑润
  找不到针尖大的伤痕
  
  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
  在万顷波涛中打滚
  一身是玉石的盔甲
  保护着最易受伤的生命
  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
  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


食指作品
■  吴思敬 王光明等
  食指入选作品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浪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
  我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个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