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不是天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孩子不是天才- 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去玩一会儿,把这件事晾一晾,彼此都冷静下来再说。尽管那父亲没有介入他们的话题,也没有评判谁是谁非,几天之后,兄弟们的意见还是趋于一致,他们化干戈为玉帛了。    
     美国家长、学校在教育问题上采取民主的态度,放权给孩子,有助于孩子独立性、自主意识的发展。这是孩子走出家门面向社会的必备能力,即个体社会化的必由之路。这种自立、自主的早期教育,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依赖,对我国在优越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尤其重要。    
     另外,良好的幼儿心理素质教育还包括平等竞争的意识、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和良好的社交能力。别以为中国学生从小考到大,就具备了平等竞争的意识。这种能力的培养,远非那么简单。本文开篇提及的那位“三好生”,除了不会享受成功,心理上太患得患失外,恰恰是在于她没有“平等竞争的意识”,不能理智地正视挫折。事实上,她感觉数学题难,别人会更难,因为考题对大家来说是平等的;而她的功夫却比同学们扎实得多。她虽然也去了重点大学,但她的心态要是放松些、平和些,结果会更好。    
     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普遍认为,对待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时不断受挫折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在美国,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教育正逐渐兴起。比如家长支持并鼓励孩子参加“棒球赛”、“小铁人三项赛”等活动,激发他们与强者抗衡的勇气和信心。即使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拿不到名次,他们认为胆略和顽强并不总来源于胜利,“心态决定一切”。培养孩子自强不息的意识和超越自我的精神是最重要的,锻炼孩子在困境和挫折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是最重要的。    
     笔者在匹兹堡时,经常看到公共运动场的篮球架下、旱冰场里孩子们自发的比赛。他们尽管年龄大小不齐、技术水准差异也很大,但都态度积极、遵守规则,互相表现得很宽容和配合。一次,打半场篮球中出现了三对二的格局,那两个孩子尽管非常努力,可总也难以扭转比分落后的局面。我因中学时在校篮球队练过球,一时技痒,就提议加入他们的行列。五个孩子很友好地接纳了我。那两个小孩积极为我助攻,使我的三步上篮连连得手,一下使他们反败为胜,两个小队友便不停地跑过来与我击掌,以示鼓励。起初,我还担心对方那三位小朋友不高兴,提出异议,因为孩子们比赛(后来才知道他们年龄最大的十二岁,小的才八岁),大人加入本身就不公平,又且人家都是男孩子,我一个外乡女人加入也不伦不类。所以玩了几个回合,我就要退出。不料,是对方三个孩子不愿让我走。他们那意思是他们把比分再扳回来,才同意我离开。他们像旋风般拼命地跑,又拦又堵,嘴里还念念有词,说:“怎么突然来了个女乔丹呢!”结果我这边一位九岁的叫皮特的小队友认真地说:“什么女乔丹,是我们合作成功!”孩子们在运动场上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不能不叫人在心底折服——后来渐渐知道那小皮特父母离异,他是跟着单身父亲生活。可从他的举动上一点儿也看不出这种变故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    
     当然,这些活动还能培养孩子宽和容众的协作精神,锻炼幼儿的社交能力。    
     在美国的幼儿心理教育中,人际交往的能力也被列入重中之重。因为未来社会的许多工作需要众人通过协作来完成,儿童从小就习惯了与他人态度平和地相处、协调地配合,长大才不会产生心理障碍。但这种交往不是无原则的迁就,也不是屈从。在美国家庭中,家长们经常倾听孩子的建议,让孩子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但不能胡来,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要负一定责任。笔者在洛杉矶时,曾听一位从杭州去探亲的老奶奶讲了这样一段经历,很为那小孙女的应变能力吃惊。有一次,她与在美国的孙女发生了争执,因为是刚从中国去的,奶奶不适应美国的教育方式,孙女不适应奶奶的强硬语气,孙女就哭了起来。这老奶奶一见孙女哭就慌了,本来是劝慰她,但越急,说话的调门儿就越高。邻居听到后,以为是老奶奶体罚幼女,就打电话报了警(在美国打骂孩子是违法的)。一会儿,警笛声大作,警察来敲门。老奶奶一开门,莫名其妙,根本不知道警察的来由。结果那小孙女反倒不哭了,立即便明白了事态的严重。警察问:“你奶奶打你了?”小女孩摇摇头,说:“奶奶没有打我。”警察又问:“那么,她骂你了?”小女孩又摇摇头,说:“她很爱我,不舍得骂。”警察看一看懵懵怔怔的老太太,接着问:“那你为什么要哭呢?”小女孩说:“我很烦,可奶奶总想让我好起来。”警察还不放弃,继续追问:“你为什么烦呢?”小女孩反问道:“我烦需要理由么?”警察耸耸肩,只好说“对不起,打扰了”,自讨没趣地离开。这老奶奶每讲起这故事,就夸耀说:如果孩子说奶奶与她争吵,或者说对她不好,警察就会带走孩子,甚至通过法律剥夺家长的监护权。“瞧我孙女多聪明。”这件事后,老奶奶以为遇上了天才,对孙女爱护有加。关键时刻,这孩子态度从容,懂得负责任,不仅知道自己的立场应站到哪一方,而且能随机应变,反守为攻,让见多识广的警察也无言以对。从这一件小事上,也可以看出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处变不惊的心态和强大的社会应变能力。


第三卷将儿送去幼儿园——家长应该做什么

      新入园的孩子对新环境感到陌生,表现得紧张、害怕和缺乏安全感,从而更加依恋自己的亲人。这时,家长要想方设法缓解孩子这种心理。    
      有专家说:“掉队的学生们并非16岁(考高中时)才掉队的,他们6岁时就掉队了。”这话的意思是父母和社会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早期发展,而当他十五六岁落伍时,大人们才开始大惊小怪。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顿·L·怀特说孩子从开始走路到两岁的那段时期是特别重要的,四种基础教育中的每一种——语言发展、好奇心、智能和社会化发展,在八个月至两岁的那段时期处于关键时期。    
     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孩子的落伍往往起源于家庭教育的不赶趟。    
     怀特教授直率地指出:“我们的社会没有训练人怎样抚养孩子。”他为此而痛心疾首,“这件事或许是个悲剧。在西方教育史中,从来没有一种社会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或发起对家庭或其他机构系统的准备和帮助,以引导儿童的早期发展。”    
     在美国,持这种认识的专家与日俱增,他们的分歧或许仅仅是有人认为两岁到四岁是早期教育的最关键时期,而有人认为三岁到六岁最为关键。但在社会应为育婴的父母和家庭提供培训和帮助这一点上,却达成了共识。 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倡导和身体力行下,众多“妇幼保健站”、“父母培训中心”、“父母教育计划”之类的家长学校应运而生。有一项对3~6岁儿童的发展教育做出优异成绩、以家庭为基础的教育指导计划,到目前为止已经运行于20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由于它在阿肯色州的成功和前总统克林顿及其夫人希拉里的支持,不仅使孩子们大获教益,也使其父母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相应提高。    
     但是,对于忙忙碌碌的上班族父母来说,他们没有时间去接受这种培训。更多的父母还是买几本“育婴指南”类的书籍,选择送儿去上幼儿园。    
     专家认为“大人的主要工作是向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良机,无论是文化的、科学的、艺术的、音乐的、数学的或语言的——提供足够多与年龄适应并不断发展的良机”。    
     这种“良机”,在比较规范的幼儿园里就容易获得。    
     在美国,凡是比较规范的幼儿园,教育设施都系统配套。供孩子们玩耍的简直是应有尽有:荡的有秋千,晃的有下面带弹簧的木马、木羊,攀的有绳梯,跳的有沙坑,滑的有滑梯、滑竿儿,藏的有塑料城堡,转的有转椅、转盘……供孩子们动脑筋的玩具也品种繁多,比如拼图、简易电子琴、带磁的书画板、串了珠子的弯曲线路等。这还不够,有时还专门买了小动物让孩子们喂养,观察它们的成长状况。此外,令笔者感兴趣的是幼儿园的儿童发展评估表。各个年龄段的儿童的发展状况,都要在儿童评估表中体现出来。比如1996年修订的三至六岁的儿童发展评估表,就列出了90个项目(见附表,来自洛杉矶加州大学附属幼儿园)。此表内容的详尽,令人叹服。    
     此表开宗明义,说“这份表是针对三至六岁的儿童制定的,用来核对儿童现阶段的技能和表现”;“表中的项目按照儿童发展的领域归为下列几类:人际交往及情感、动作技能、语言、识别和卫生/自助”。在每一类中,各项目又按发展顺序排列。根据儿童的具体特征和表现,请家长配合,认真填写。    
     接着还诚恳地提醒家长:“任何人都不会比你更了解你孩子的发展状况。针对核对表提供的话题,希望你能与教师一起讨论,在一年中的不同时期去评价儿童的发展状况。如果你能经常补充自己的看法并给我们信息,这非常重要,将有利于我们构思孩子个性发展的教育体验。”    
     然后是填表说明:①如果这个特征(或表现)一直未出现,就不要画核对记号。②如果此特征或表现有时出现但并不经常,不是稳固地被孩子掌握,就在“偶然出现栏”画勾。③如果此特征或表现被充分掌握并持续发展,已成为孩子的常态,就要在“始终出现栏”画勾。如果是老师评估,还要求具体描述孩子的表现——填写此表的依据是对日常游戏和活动的观察。需要时可以设置特别的“考察情景”以便观察孩子的表现。    
     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出,他们列出的项目非常翔实。其意图就是为了帮助教师在各个领域观察并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和发展变化,并以此作为工具,让教师和家长能够更好地明白孩子的个别需要,来计划孩子下一步的教育目标和发展体验。    
     幼儿园的这种举措对初为人父母者起到了辅导、培训的作用。    
     此表就像一个幼儿教育纲领一样,便于父母估量自己的孩子。同时,也根据孩子的特征和表现来丈量自己,看看家长们为幼儿提供了多少发展良机,有没有针对性。    
    一般情况下,美国家长会配合幼儿园做如下的工作:一、首先帮助幼儿渡过入园关。新入园的孩子会对新环境感到陌生,表现得紧张、害怕和缺乏安全感,从而更加依恋自己的亲人。这时,家长就要想方设法缓解孩子这种心理。入园前,家长应常与孩子谈论幼儿园的情况,让幼儿对新环境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他们还会带幼儿一起购置入园时必须的用品,以轻松的语调鼓励幼儿做好心理准备。然后,他们会让孩子学会遵守一些规则,比如按时就寝、按时用餐,养成良好习惯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入园后,美国家长会准时接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