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不是天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孩子不是天才- 第2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当思考出现“牛角尖”式,或是脑中一片空白时,就是向考生发出警告,心理压力已经产生,应小心超负荷逆转。学生本来就担心考糟以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担心未来的前途,如果这时父母再使用“未来”吓唬孩子,那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样思维障碍就很容易转化成心理疾病。    
    相比之下,美国的父母们要放松得多。他们的理念是把孩子看成是天生就有权具有各种情感和愿望的人,他们认为孩子希望自由的愿望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孩子所有的一切情感和狂想、思想和愿望以及梦想和欲望,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并有权通过适当的具体方式表达出来。如果他们的孩子拒绝上考场,他们会了解孩子做出这决定时的想法和感受,而不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致命打击。美国的父母不把自己的命运和孩子的前途捆绑在一起。他们认为:青少年将来要走的路很长,父母是不可能事先替他们安排的。遇到什么麻烦,有什么问题,要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他们认为:考试失利、失恋、跟朋友绝交、被同伴冷落、受老师苛责等,都是青少年随时可遇的打击,父母绝不可能先行替子女消除这些打击,也没必要指出他必然会遇到这些打击。“父母沉默的爱心,就是对他们有力的援助。”他们爱说的口头禅是:“孩子,行动就有希望。未来是光明的。爸妈相信你。”我们的美国朋友乔治,女儿大学毕业后在银行工作,他为女儿感到自豪;儿子大学毕业后到一家清洁公司打工洗地毯,他同样为儿子自豪。他认为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有独立意识、有责任感就是好样儿的。美国的孩子们也是这种观念,他们认为:父母爱他们、尊重他们,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闯。父母关心他们的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忍耐和等待,是对他们的信任。    
    一个走过弯路又成熟了的大女孩在信中对母亲这样说:“在我的记忆里,您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做,可是每当我有事时,您都出现在我身边。您就像一个港湾,只是静静地等在那里让远方的游子来停靠。”还有一位美国母亲是这样,当孩子预测自己运气不好,前景不妙时,她只是耐心地倾听,并表示理解:儿子:我的运气糟透了。母亲:你真有这感觉?儿子:嗯。母亲:那么你在参加游戏时,心里总会想:“我不会赢。”儿子:是,我就害怕输。母亲:上课的时候,你如果知道答案,你就会想:“今天老师一定不叫我。”儿子:是的。母亲:可是,如果你准备得不充分,你又会想:“老师今天准叫我。”儿子:正是这样。母亲:这很有趣,妈妈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情形。以后要是遇到关于运气的事情,你就说给妈妈听听……这种对话,虽然一时不会改变孩子对运气的看法,但可以给孩子确立这样一种信念。妈妈理解他,他永远可以与母亲沟通。至少在这一点上他很幸运。当孩子自己用“运气不好”来吓唬自己时,这位母亲如果说:“千万别有这想法,这是种失败情绪。如果这样真会引来坏运气。”那就更会吓坏孩子。这位母亲理智地采用了尊重他感觉的做法。她相信自己一定会在某时某地抓住一个契机,使孩子的感觉好起来。在某些时候,接受和理解就是最大的精神援助。孩子们本来对未来就缺乏坚定信念,大人们再用未来吓唬他,只会加重他的精神负担。孩子们情绪和行为的扭转亦需要父母耐心地“催熟”,不要忘记中国人的谚语:瓜熟蒂落。


第三卷“人前教子”还是为孩子辩护

    孩子在外面惹了祸,你不用情感来体察孩子的心境,孩子就必然以反叛的心理来与你较劲儿。    
      小时候我们姐弟每与村里的孩子发生争执,不管自家孩子的对错,父母总是“理往一边倒”,当着众人的面呵斥自家的孩子,有时还拽着孩子向人家赔情。这种“人前教子”的做法似乎是传统的典范,我的父亲在村里是很以“教子有方、治家有道”著称的。最让我们无法忍受的是有一次妹妹遭了村干部儿子的追打,掉进水坑。干部的儿子看看闯了祸就逃之夭夭。所幸水坑很浅,在围观者的鼓动下,妹妹哭到干部家,列数了他儿子的“侵略”行径。干部的老婆看到我妹妹湿淋淋的样子,还给说了不少好话。讨到公道后,妹妹和我的心情刚刚好受些儿,谁知回了家被父母又骂个狗血淋头。母亲说:“你不惹人家,人家会追着打你么?”父亲说:“知道的说是你们不懂事找到人家门上,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教唆你去呢!”母亲说:“你们以为寻到人家门上这事就了了,说不定几时就有小鞋穿呢!”大人们的谆谆教导我们连一句也没进耳朵,我们的感受就是父母不把我们当回事儿,我们的屈辱、我们的尊严和我们的心情都不及她(他)们的“理”重要。这样,我们在外面忍辱负重,看似“乖”了,但对家长却有了强烈的反叛意识:妹妹踩上凳子偷吃红枣,打了奶奶的宝贝瓷罐儿,我们就收拾了现场,姐妹合谋,让那罐儿不翼而飞。我们纠集了一伙女娃们到自家的南场里打杏儿,把树枝打得七零八落。为了不被发现,就把南场的钥匙藏到猪圈的墙缝里……这就是父母不把子女当回事的结果。你不用情感来体察孩子的心境,孩子就必然以反叛的心理来与你较劲儿。〖KG(0。08mm〗美国的家长则与此不同,他们往往是以孩子的辩护人的身份出现的。在他们的观念里,孩子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惹了麻烦,指责他们的大人多的是。在这种处境下,孩子有辩护人才算公平合理。除了父母之外,还有谁更适合担任他们的辩护人呢?    
    另一方面,子女与外人有了纠纷,父母不站在子女一边是理智的表现,否则就会把孩子宠坏了。小时候让孩子吃点苦头,让孩子知道处世不易,会对他们有好处。教育孩子要宽容、忍耐是对的,但不能无原则迁就,一味退让。否则,孩子在社会上就只有服从意识,而没有主动性和竞争能力。美国的父母替自己的孩子辩护,也不是护短。美国人一般法律意识强,动不动请律师打官司。他们替孩子辩护也如同律师替当事人辩护一样,绝不会鼓励犯罪,绝不会称赞其偷开人家保险箱的技巧。但是,无论被告有什么罪过,律师也要替他寻求可以宽恕的理由,帮助他,给他以光明和希望。对于生性绵软和善的孩子,父母更不能当众呵斥和指责,使他们丧失尊严和安全感。我先生曾这样处理过孩子间的纠纷,很有成效。一天,他一出家门发现我们家的二女儿毛毛拼命地往家里跑,吓得脸色煞白。紧接着就看到追她的小顽皮过来(这是家属院有名的小霸王),后面还跟着几个小男孩。我先生没理那几个“从犯”,只把这小顽皮叫到家中,当着二女儿的面问他:“毛毛干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么?”这男孩垂着头一言不发。我先生说:“如果她对不起你,我让她赔情道歉。”小男孩摇摇头说:“没有。”我先生接着就严肃地说:“那么,请你对她说‘对不起’!”这男孩看看没有逃跑的余地,就跟着说:“对不起!”然后,我先生又告诫他说:“希望你劝说那几个跟着你玩的男孩,再不要追吓女孩子。女孩子胆子小,应该保护她们才对嘛。    
    这只能是最后一回!”这件事后,我先生还怕那男孩报复。第二天幼儿园放学回来,我先生问二女儿上学的情形,二女儿高兴地捧给爸爸个小纸盒儿,说:“这还是他送给我的呢!”那时,我正在师大读书,爸爸如果不体察女儿的处境,生性绵善的女儿真不知会怎样。处理孩子间的纠纷切记不可走的五条死胡同是:一、推理。肯定是你怎么怎么,你不招惹人家,人家不会……二、翻老账。那一次就是你怎样怎样,你总是惹是生非。三、大道理。惹不起能躲得起吧;人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四、树榜样。我们小时候怎样怎样……五、无所谓。反正拿你没办法,由你去。父母一旦走进这些死胡同,就杜绝了孩子与你交流的机会,两代之间就越来越隔膜和疏远了。阳光大道也有五条:一、表示同情。哪里有伤,要包扎呵护。探问心灵的创伤,问问:“此刻心情怎样?”二、听取抱怨。以同情的态度听孩子抱怨,以求缓和其激愤情绪。三、理顺孩子的情绪。赞成或反对孩子的做法都不要急于表态,只是以同情的口吻说:“是啊,真不走运。”“真替你难受。”四、不置可否的冷却期。可以说明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做作业或干什么,这事以后再讨论。五、孩子心情完全平静下来后再讨论对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知心才能交心。不论人前人后,关键是能帮助孩子开启闸门,疏通渠道,让其泉涌般地倾诉;而不是以大道理筑堵高墙,使孩子与大人在情感上隔离开来。    
    


第三卷前瞻与返顾

    西方人偏重前瞻,重未来,重创新,讲实用。东方人偏重返顾,重传统,重历史,重权威。中国的父母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美国的父母说:“我能做到的你就能做到,我没做到的你也能做到。”    
    如果把东西方的文化作一比较,一个明显的差异马上会显现出来:西方人偏重前瞻,重未来、重创新、讲实用。东方人偏重返顾,重传统、重历史、重权威。尤其在中国,当你打开电视的时候,某日在某地为纪念某伟人或圣者的诞辰或逝世多少周年等节目特别多。转到电视剧频道,则不是慈禧太后就是武则天。当西方人掀起未来学热潮的时候,中国的学者、作家还在热中于引经据典,从故纸堆中找出路。研究过去、研究古人成了文人学士的偏好。银幕、荧屏上是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书摊上是历史题材的小说,大学生的论文则往往是“满篇引号”,不是“诗云”就是“子曰”。好在这一现象已经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王中老师就恳切地告诫他的学生“做学问不能靠啃老祖宗的骨头过日子”。他还说:“满篇引号的论文,应该打零分。”“老是引用别人的语录做论据,能‘论’出什么新东西?写论文就是要‘论’出新知识,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东西。”这里,并不是说研究历史不重要,应该忘记过去,问题是历史的价值应体现在对今天的现实起指导作用。在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是能够把握今天,预测明天,认准未来的发展趋势。面对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中国加入WTO,我们的商品经济领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将怎样地冲击市场、怎样地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些问题,无论是政治家、企业家、文艺家还是普通老百姓,恐怕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谁能及时应变、跟上时代变化的节奏,在生存竞争中领先一步,谁就会立于不败之地。而那些沉湎于昔日的辉煌,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变化,行动“慢半拍”的人就很可能落伍、被淘汰。    
    与此相反,在美国人的观念中,研究当今的社会现状,跟踪世界最新科技、最新动态,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远比追溯昨日的辉煌重要——当然,在他们的首都华盛顿也有华盛顿纪念塔、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