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路: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柯云路: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任何一个范围的组织者,哪怕是一个学生会、一份期刊,任何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当他表明自己的自信时,会影响别人对他的态度。当别人一旦相信他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时,他就有了更好的指挥条件。因为对任何一个指挥者而言,被指挥者的信任是指挥者指挥好的条件。只有你自信了,才能调动环境对你的信任。
    重建自信,横扫一切自卑情结
    如何建设真正的自信?这种自信不仅能够不断发现自己各方面的优长之处,而且使得周围环境也对你有这方面的相信;反过来,环境的相信又烘托你的心理,使得你能够在这方面越来越发展。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横扫身上的一切自卑情结。这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人都有自卑情结,不会没有,包括任何一个伟大的人都有自卑情结。
    如何对待自卑情结,是成功者和不成功者、人生完整者和不完整者的区别。
    自卑情结有时可以转化为巨大的动力,有时可能转化为巨大的消极因素。
    关键看你如何对待它。这种转化就是把自卑转化为自信。
    我们中有这样的同学,因为我从小在农村生活,县城生活,刚踏入北京时,对现代化生活一方面很兴奋,很喜悦,打开了眼界,另一方面相对于大城市长大的孩子,难免有这样那样的自卑心理。
    那么很简单,因为我从小在农村生活,一方面我上过树,下过池塘,我有过更加原始的、不被现代化包围的生命锻炼,这是我的优长之处。而且因为贫困,也可能我从小经历比较坎坷,因此一切要靠自己努力,这就是我的自信。对不对?
    要找到这种自信的感觉。因为生活条件、经济条件差一些,在我踏入社会时,肯定是有自卑情结的。但观念一转变,自卑就变成自信了。我从小不是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靠自己打天下,谋身立命,创建生活。这是一个多么骄傲的品格。当你有了成功的人生时,这是你值得回顾的一个人生意味。
    如果你有点心理障碍,有点缺陷,我告诉你,不必自卑。
    当你战胜了这些心理障碍,你肯定比别人富有。为什么呢?你对心理的体验能力绝对要比同龄人更深刻,你有了解自己心理和了解他人心理的能力。
    人是有各种自卑情结的,无论你长得好看或不好看都能产生自卑。长得魁梧,长得矮小,都可能产生自卑。个子矮,马克思不高哇,列宁也很矮呀,邓小平也不高,拿破仑也不高嘛,个子不高的人很多。所以,任何东西都不应该成为自卑的情结。
    如果你是女性,有没有必要在男性面前自卑呢?没必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任何女性从小都有一种对男性的羡慕或者一种女性的自卑情结,有的时候会转化为男子对抗型心理。这种自卑情结没有必要,这个世界就是有男有女,你可能有很多优越感呢。
    还有,作为中国人会不会有自卑情结呀?我看现在有些中国人就有自卑情结,其实没有必要。既不要妄自尊大,又不要自卑,要不亢不卑。要找到中国人真正值得自信的那些优越之处。既不拿那些愚味落后的东西当做国宝;同时又发现自己真正值得骄傲的东西。
    自卑常常是毫无道理的。
    多少年前,世界上说中国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其中有一个观点就是中国的文字不行。中国的汉字没法输入电脑,速度太慢了。只有一个拼音方法,速度非常慢。于是乎,全世界的电脑专家都说,汉字输入不能和电子计算机接轨。仅此一条就说明中国的语言文字是影响现代化的,语言文字甚至可能对现代化是个障碍。可是从五笔字型开始,有了一系列输入技术的发明,现在汉字的输入速度世界第一呀。这就可以自信了,我们第一了,这不很自信吗?所以,问题在转换。
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第三部分 罗森塔尔效应与自信心体系的建设(4)
    又比如有的同学觉得自己阅历少,可能也自卑,说你没见过这个,没见过那个。那我还说呢,你可能为自己的年轻自卑吗?年轻大可不必自卑,年轻是个骄傲。阅历少是年轻的表现之一,一切都是新鲜的。
    应该找到自信的感觉。
    所以,我今天想重申一点,希望大家更好地铸造自信的感觉。
    这一点特别重要。
    有一吹一,有二吹二
    在铸造自信的感觉时,有三个方法是特别行之有效的。
    第一,对自己要经常地、始终不断地实行肯定的方针。对自己的每一个长处、进步都要肯定。
    第二,要敢于把自己肯定的东西表达出来。
    给大家说句笑话,什么叫实事求是呢?在讲到自己优点的时候,叫“有一吹一,有二吹二”。你看周围很多成功的人,搞经济的、搞政治的、搞文化的、做生意的,其实每个能干的人都有“吹”的本事。
    不要把这当成笑话,要深刻体验这里的奥妙。他就是因为自信才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东西;在表达的过程中又感染了别人,使别人相信他,他越发建造了自己的自信;所以,“吹”的权力是个幸福的权力。
    听懂了吗?
    “有一吹一,有二吹二”,你没有东西硬吹当然不合适了。要善于表达。天下有很多东西表达出来才能确立。大家一定会有这种感觉,你的思想原来不太清楚,当你在写作的过程中,在讲述的过程中,它就清楚了,甚至发展了。
    我们的才能都在表达中确立和发展。
    人是有语言的生物,当你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时,你的任何才华都不能确立和发展。真希望大家在发现自己有任何长处、有任何先见之明、有任何高人一筹的见解时,善于表达。
    第三个方法很简单,要敢于大声讲话。
    凡是在生活中自信感不强的,在行为中的一个集中体现,就是在大声说话这点上有盲区。如果你只敢在爸爸妈妈面前大声说话,一出了家门就不敢大声说话,这个盲区就很大了。如果只敢对自己亲近的人大声说话,到了稍微陌生点的人中间不敢大声说话,这个盲区还不小。
    在所有的场合,需要大声说话的时候你都敢大声说话。有的时候不需要,公共场合你大声说话影响别人,你可以小声。不是我不能,是我觉得现在不合适。
    这个原则非常重要。
    如果现场中谁有这样的行为障碍、心理障碍,咱们当场就练一练。练习大声讲话,这样玩一玩,把问题就解决了,不要那么古板。
    其实人生有些东西并不复杂,就像中国的汉字输入,解决了世界第一,解决不了世界倒数第一,就这么简单。也许你这个人本来可以是全世界第一的,就是因为有各种障碍,你成为倒数第一。
    大家要找到这个方法。
    今天在座的人,我认定都是聪明的小老鼠,是一群聪明的学生。
    (热烈鼓掌。)
    你们想一想,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在这样一个有一定压力的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你们能够坐在这里,带着非常愉悦的心情,微笑的面孔,来探讨人生心理重建和未来如何成为强者,表明你们有高人一筹之处。
    我认定你们是优秀者,而且只要你们在今天有这个认定,这句话绝对不是空洞之言。也许你们以后在人生中的某些关口还有些问题要跟我商量,还感觉不那么顺利,但是你们今天一定要有这种认定,自己是个聪明的小老鼠。
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第三部分 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自己(1)
    深刻了解自己是了解他人和社会的前提
    人生怎样过得更好?除了自信心体系的建设以外,要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聪明很重要的体现在对自己的了解上。
    一般来说,对自己没有深刻理解的人,对他人不会有深刻的理解。这是一个绝对的公式。也就是说,深刻理解自己是深刻理解他人的前提。
    请体验一下,为什么有时候你能够判断别人的心理呀?如果自己没有一点点类似的心理、体验,能判断吗?
    有的人抬杠说,我没有偷过东西,可是我能够了解小偷的心理,我知道他为什么做贼心虚。我说,你没有偷过东西是吧?你小时候偷偷拿过爸爸妈妈的东西没有?你爸爸妈妈不让你出去玩,你偷偷溜出去过没有?
    虽然从法律上和财产关系上讲你没有偷过东西,可是你背着爸爸妈妈偷偷拿过家里的东西,你背着爸爸妈妈偷偷溜出去玩过。爸爸妈妈让你睡觉,你把头藏在被子里玩。那么,这种人生体验会使一个人过渡到对他人偷窃心理的理解。
    举这个生动的例子是想告诉大家,深刻地了解和理解自己,是了解他人和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深刻地了解和理解自己,有助于调整、开发自己。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智慧。
    审视自己的各种心理反应
    如何深刻地了解和理解自己呢?
    人是这样一种动物,当你把自己的心理在语言和思维上审视以后,才能称之为了解和理解。比如说你今天突然很高兴,但是你没有用审视的眼光想一想我为什么高兴?你就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今天我情绪特别不好,这个不好我感觉到了,但是没有从思维和语言上审视一下,情绪为什么不好,来源于什么事情?你对情绪不好依然是不知道的。今天你突然觉得轻松了,可是你一定要从语言上来个独白:我为什么这么轻松啊?见到小孩想摸摸他的头。一想,噢,是因为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引发了我这种情绪。
    不经过语言和思维的审视,对自己就缺乏了解。
    所以,了解自己一个最最重要的手法,就是审视,对自己的各种感觉变化、感情变化、心态变化进行审视,进行一个思维过程。
    我们在世界上的反应,一个人对环境的反应,其实就是两大类。一个叫做理性反应,逻辑判断思维,比如现在出道数学题让你去做,你的反应就是怎么做这个题,它是个理性逻辑的反应。或者现在给你一段英语,让你翻译成中文,你要动脑子,回忆,语言组合等等,这是个理性的反应。还有一种反应,遇到一件事情,你高兴、生气、苦恼、快乐、紧张、轻松、爱和憎,这些情绪、情感属于非理性反应,或者说我们通称的非理性心理反应。
    我们对生活的很多反应是这两者综合在一起的。
    比如我现在要决定毕业以后考研还是不考研,留北京还是去外地。回老家,是个保险和保守的方针;留在北京,是个冒险和创造的方针。不面临抉择吗?这里既有理性的东西,还有感情和情绪的东西。那么,扩展开来,再大的反应属于社会的反应,政治的反应,道德的反应,伦理的反应,审美的反应,人生哲学的反应。
    还包括我们通常涉及到其他重大问题,大都属于综合反应。
    在遇到道德问题时,既有道德理性上的是非判断,我该不该这样,同时有道德情感的制约。比如对待宗教问题,既有理性的对宗教的判断,还有潜在的宗教情绪的感染和影响。
    在涉及到社会重大问题的判断时,既有理性的思维──这是属于改革,这是属于开放,这是属于落后,这是属于愚昧──这是理性判断,还有感性判断,对这件事情厌恶,对这件事情喜欢。对重大问题的反应往往是理性、感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