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路: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柯云路: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少数,比如说,这个人精神不正常,不得不住院治疗,这是少数。或者有比较严重的神经症,这也是少数。但是心理上有某种不健康因素,有某种障碍,这个比率非常大。
    一个人如果在生活中、在压力中有焦虑现象,有忧郁现象,有孤僻现象,有失眠,有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有心理原因造成的消化不良,这都叫心理不健康,有些人还是比较严重的。
    比如说,你想做一件事,却心理支出非常大。想找一个人,想说一句话,反复想,就是不能走出这一步。存在这种现象的人都算不上心理健康。现代人讲健康,就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起来的。
    你对社会适应吗?对紧张的生活适应吗?你经常微笑吗?你有没有那些排遣不了的孤独感?那些现象就是心理不健康的因素。随着工作越来越紧张,学习越来越紧张,一定要善于排除这些因素。
    比如你在生活中有一种莫名的不安全感,莫名的孤立感,这些都属于心理不完全健康的表现。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处理方式。
    一块橡胶,自然下垂的时候,它是舒展的,叫健康态。给橡胶一个外力,一扭,把它扭曲了,这叫它在外力下应变了。扭的程度厉害,时间长了,再一松手,回不来了,这叫疾病。
    因此,使橡胶经常保持健康状态的一个方式,并不是说它不可以接受外力,因为人在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外力。但是经常要放松它,使它恢复到正常状态。
    人的心理非常敏感,是很容易被扭曲的,但是反过来,就因为它非常敏感,我们稍微用点方式,就能把它调整过来。
    几天前,我与大学的几个同学谈话,讲到一个例子。一个女孩子,现在二十多岁了,很痛苦。为什么呢?她患有一种心理疾病。怎么得的呢?小时候表姐来看她,妈妈就说,你看,你就没表姐长得好看,你的学习也不如表姐好。这种话做母亲的以后又重复了几次。结果,女孩就产生了对她表姐以及周围人的一种莫名其妙的敌视、排斥心理。当她把别人当做敌人以后,自己就被孤立了,渐渐的,她变得害怕环境。第一步是把别人当敌人、对手,第二步是怕环境。
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第二部分 去除心理、行为障碍(2)
    她长到了你们这个年龄,现在每天的目光只能看自己的鼻尖,不能看周围环境,不敢看任何人,生活已经有困难了。这叫心理行为障碍,而且是严重的障碍。
    那么,这个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
    就是因为母亲那个不正确的心理的影响、语言的影响。
    举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有时候心理上会有这种弱点或那种弱点(虽然没有她那么严重,她是比较典型的):比如怯生,不敢交际,比如孤僻,比如忧郁,比如焦虑,总觉得自己处在没完没了的焦虑之中,而且这种焦虑有的时候伴随人一生。
    所有这些心理上的不健康因素,都是由如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儿时的心理创伤。
    二,从小到大受到的各种不良心理暗示。
    三,从小受到的当时不可忍受的压力,如学习、升学等压力。
    四,家庭变故及自己经历的特殊事件和特殊体验。
    五,由于缺乏正确的性教育,受错误的性观念的影响,从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六,当前的生活有承受起来感到困难的压力。
    这些因素,往往可能造成心理中这样或那样的不完全健康。那么,每个同学可以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比较严重的,我愿意帮助你们。
    克服不健康心理的方法:倾诉
    一般性心理不健康因素的克服,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倾诉。
    一个人有了某些心理上的不正常,往往需要倾诉。
    有的人出门前总是不放心,反复地关门,关几次都不放心,来回检查。关一个抽屉,锁上以后来回检查。我知道在座的同学中就有这种情况,这叫强迫症,是个小小的不健康。还有的人一小时走不出家门,不是关煤气,就是关水管,关电灯,或是关门,他来回走不出去。可以告诉你,你只要锁上门,来回检查,次数偏多,就是强迫倾向,就叫心理不健康因素。又比如你来回洗手,总觉得洗不干净,这也是个强迫观念。有的人总怀疑自己有病,怀疑自己这儿有毛病,那儿有毛病,这是疑病症。
    再比如你对有些东西有恐怖,比如对高处有恐怖,这叫恐高症。
    在座的有没有恐高症啊?
    (部分人回答:“有。”)
    你看,回答“有”的人不少。
    有恐高现象的同学举举手,大胆地举举手,别不好意思,这是一种倾诉,知道不知道?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
    (有些人慢慢地举起手。
    热烈鼓掌。)
    我只想和你们交朋友,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吗?
    刚才喊的时候人挺多,可是要举手的时候人就少了,因为喊的时候大家不注意,不暴露,刚才喊“有”和“没有”各占一半,一举手就剩下少数了。
    恐高症就是一种恐怖观念,叫不健康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只要在你身上存在着,总是要影响你,影响你的状态,影响你的智慧,影响你潇洒的人生。现在你觉得不严重,不就是恐高吗?高处我不去就完了嘛。不对,既然你有这个问题,就要把它拿掉。
    什么时候你站在二十层楼往下看也不害怕,才叫正常。
    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几年前我们一起去海南岛参观访问,轮船靠岸走下舷梯的时候,舷梯窄窄的,有五六层楼那么高。她吓得不能走,我一直把她拉上去,再一直把她扶下来。她告诉我是恐高。
    我见过很多知识分子,特别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有特别高要求的人容易恐高。对这个问题,第一自己解决不了,第二觉得也没什么大妨碍,反正也死不了。
    但是我要告诉你们,既然想做一个健康人,就永远要处在一种无所畏惧的健康状态之中。有了不健康的因素就应该拿掉。
    恐高症,除了小时候从床上摔下来,或者被大人举到高处吓着以外,这两个原因可以查一下。如果没有这两个原因,恐高就是因为一个很平常的原因,从小对高目标的追求,使潜意识产生了对高目标的畏惧,转化为生理的、视觉上的恐高症。根据我的研究,恐高症在那些责任心强、努力学习的知识界特别多。
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第二部分 去除心理、行为障碍(3)
    你看那些建筑工人没有几个恐高症。从农村招来很多建筑工人,马上让他爬高楼,他不害怕。
    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吗?
    (回答:明白。)
    这是心理上的微妙之处。
    讲一点点心理学的小常识。
    我们的心理经常像做梦一样做一个象征,因为你在学习中、人生中追求高目标,一方面很向往高目标,也很喜欢高目标,另一方面对高目标有点畏惧。这个畏惧又不表现出来,自己也不知道,于是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怕高。
    恐高症与梦一样,它转移地表现了你对高目标的一点畏惧。
    那么,有恐高症的朋友,首先要检查自己在人生中是否做到了既积极又放松。既要有高目标,但又不要有高目标的压力。我偶尔看看球赛,大家知道,比赛有的时候并不完全是实力问题,也还不是具体的战术问题,而常常是心理指导问题。
    什么状态最好?自信,但又轻松,同时兴奋。这种状态最好。
    学生们都知道,如果你小时候不能考出好成绩,就怕对不起家长,在家长那儿不好说,这个压力是不好受的。如果某个高目标是必须完成的,可是又觉得有可能完不成,感到有压力,这个状态并不好。
    我们的足球竞赛,包括任何一种人生竞赛,都要有必胜的信心,可不要有必胜的包袱。要轻松,不在乎输赢,可是又要争取赢。这个微妙的东西大家要掌握。
    那么,倾诉是第一个方法。
    克服不健康心理的方法:脱敏
    第二种方法,心理学术语叫“脱敏”。
    你拿一张纸,然后坐在那里放松思想想一想,我都有哪些还不太理想的、心理上不健康的或者不是很棒的地方?你写一写,随便写一写,比如说,我这人有时有点焦虑,我有点恐高。
    把这些想去除的东西写在上面。
    这是第一步。
    我刚才讲的倾诉,要尽可能地倾诉一下。要对别的同学讲我有恐高的毛病,为什么恐高?你就要想一想,小的时候可能被摔过,被举到高处,或者对高目标确实有点压力。我觉得没有必要恐高,不值得,一讲出来,好一半。
    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吗?
    (回答:明白。)
    一定要找人倾诉,倾诉出来就好一半。就像弗洛伊德经常运用的自由联想疗法一样,他让对方把一个东西讲出来,就好一半。这个很奥妙。
    举一个例子,有一种病叫咽部异物感,中医叫梅核气,就是嗓子里面总觉得有东西,其实什么也没有。很多中年人,生活压力比较大,家庭关系和周边环境比较繁杂,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吃药也好不了,我遇见过不少这种情况。这是由于在生活中有一个情绪既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他心中苦恼、烦闷、生气、怨恨,可是不能说,他就得往下咽,咽又咽不下去,就卡在这儿啦。
    大家不要笑。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你跟他谈一谈,他把话讲出来,第二天就好了。人的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就是这样。这是第一,倾诉。
    第二个方法是脱敏。
    脱敏就是把自己的问题写在纸上,写完之后,自己对自己说,自己对自己倾诉,我要这些东西干什么?恐高症我不要,焦虑我不要,忧郁我不要,孤僻我不要,神经官能症我不要。写出来,写清楚,确定不要了,把纸条撕掉。
    明白不明白?
    (热烈鼓掌。)
    一遍解决了一半,还剩一半,再来一次。多来几次。
    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
    这是第二种方法。
    克服不健康心理的方法:行为纠正
    第三种方法是行为纠正。
    刚才我讲的呼和浩特的那位女教师不敢大声说话,我指导她的方法就是脱敏。前些天我遇到一个人也是不敢大声说话,我用同样的方法调整他。当然这种调整方法还需要一个调动、帮助和一群人给他鼓励,没有这些,有时候就要困难一些。
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第二部分 去除心理、行为障碍(4)
    但如果你自己有决心,就能够用行为改变自己的不健康因素。
    如果你怯懦,社交时心理障碍多,想去找一个人的时候思虑特别多,来回萦绕,这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让自己多想,而是去行动。
    打断原有的思维逻辑,在行为中调整自己,这就是行为法。
    克服不健康心理的方法:减轻生活压力
    第四种方法,希望大家适当地解决好自己生活中的负担和压力问题。
    使自己尽力,同时又量力地做事和生活;使自己追求高目标,但不受高目标的压迫。
    克服不健康心理的方法:放松
    第五种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希望大家学会放松。
    为了使每个人都有一点具体感觉,我们现在稍微做一个放松。很简单,就是自我暗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