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4-黑魔方07年修订版考研政治哲学真题宝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344-黑魔方07年修订版考研政治哲学真题宝典-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证人。(2002年文科辨析题第31题)    

【答案要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的指导。感性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才解决本质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的上述命题强调了理性的重要作用,指出离开理必的感性是盲目的,甚至会歪曲事物的真相,这是有合理之处的。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感性的重要作用。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案要点”对此考题已作了全面辨析,不再赘述。要明确四点:    

第一,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人们获取的客体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视觉和其他一切感觉都属于感性认识,只是反映了事物的外部现象。    

第二,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具有指导作用。客体信息是复杂、多方面的,选取什么样的客体信息,已有理性知识背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没有理性”,那就是说,只靠非理性的自发的欲望、情绪、习惯或本能等,以此为指导选取客体信息,那么,他选取的客体信息,必然是与此类非理性因素密切相关的内容,对其他客体信息往往视而不见,他所掌握的信息必然是片面的、扭曲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在此意义上,可以说“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第三,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才解决本质问题。现象又有真象和假象的区分。如果“没有理性”,即不上升到理性认识,非但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可能为假象所迷惑或欺骗,歪曲事物本来面目,从而成为“最坏的见证人”。    

第四,考题中那段话强调了理性认识的作用,要肯定其合理之处,但不能由此而否定感性认识的作用。    

【相关知识衔接】本试题的原话,在古希腊哲学家及相关哲学史中,没有查到出处,不过古希腊哲学家、朴素唯物主义者和辩证法家赫拉克利特有段著名的话:“眼睛和耳朵对于人们乃是坏的见证,如果他们有着粗鄙的灵魂的话。”(《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1957年第1版,第29页)赫拉克利特是一个既承认感官作用、又强调理性作用的哲学家,而且他这里讲的“灵魂”,泛指人的思想意识,这段话具有更为广泛、深刻的意义。    

     

【命题趋势】此考题与2000年理科辨析题第30题在内容上有相通之处,都是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都涉及到如何评价人的视觉及视觉器官的作用。可见,有些重要知识点,是可以以不同形式反复出题的。    

     

(四)分析题    

1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有何现实意义。(1999年理科论述题第33题)    

【答案要点】(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2)坚持实践标准,对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真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破除束缚改革的旧的思想观念和条    

条框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深入实际,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敢闯敢干,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和创造各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以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式,把改革推向前进。    

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使改革不断完善。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实践标准。    

“答案要点”已经对此考题作了较全面分析和回答,不再赘述。要明确两点:    

第一,要回答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的理由。所谓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回答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本途径问题,这个根本途径只能是实践,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就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就是检验它是否与客观相符合以及相符合的程度。实践有许多特点,这里讲的实践特点,是指实践区别于认识的特点,即真接现实性。所谓真接现实性,是指实践能够把主观反映性的认识转化为现实,以某种认识为指导去实践,如果变成了现实,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证明这种认识是真理;否则,就不能证明它是真理。舍此,别无其他途径。因此,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二,要回答实践标准对深化我国改革的现实意义。“答案要点”作了较全面的回答。在回答实践标准的现实意义这一方面,考生存在着广泛发挥的余地。    

【相关知识衔接】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哲学史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以多数人认可为标准,有的以实用为标准,有的以观念的清楚明白为标准等,其共同错误是否认实践标准。    

【命题趋势】此题是典型的“原理+意义”式的论述性分析问题。这种题型在近几年考研中已不多见。这类题型的考题方式一般是两步走:先阐述理论、原理,然后分析其现实意义。此题是1999年试题,正是实践标准大讨论20周年刚过。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当时从根本上进行拨乱反正、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出此考研试题,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实践标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基本理论,要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今后还会以不同题型考查这方面的内容。    

     

2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    

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理解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有了第四种,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见2000年5月2日《人民日报》)    

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2001年文、理科论述题第34题)    

【答案要点】(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关于物质结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标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3夸克模型”是当时条件下人们实践所形成的真理性认识,然而实践标准本身又是不断发展的,丁肇中博士进行的新的实验,提出了由4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的新理论,取代了旧理论。    

(2)在发展着的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4夸克理论的发现,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5夸克、6夸克等等新理论。    

(3)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要被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所束缚,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与新的事物。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在考题中已点明,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真理观。    

本题“答案要点”已经对此考题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和回答,不再赘述。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回答此类型试题的思路。    

本题是一道以有材料题特点的论述性分析题,首先要认真审阅本题提供的材料(本题提供的材料是丁肇中的上述谈话),其次要准确、全面理解和领会考题的导语(如果有导语的话),导语为回答试题指明了方向,要按导语回答试题,否则,就不合题意。要把考题所提供的材料和导语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作出较好的答案。    

本考题的导语是“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把回答考题的范围限制在认识论的真理观问题,重点是“如何”两字,内容包括“发现”真理和“发展”真理两个方面。有些考生只讲“发现”真理,不讲“发展”真理就不合题意。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能动的反映论,因此,要回答好此考题就涉及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无限发展以及在发现、发展真理中的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等问题。    

本题“答案要点”正是按这一思路分析和回答考题的。第一,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丁肇中的科学发现体现了上述原理,他的科学发现是从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得出的,是经过科学实验的实践被证实了的真理,从而取代了旧理论。第二,指出真理是无限发展的,4夸克的发现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5夸克、6夸克等。第三,指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人们发现和发展真理要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分析了主观能动性在发现和发展真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知识衔接】深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命题趋势】需要指出三点:第一,本题是一道带有材料题特点的论述分析题,或者说是一道材料题和论述题相结合的考题,这是当年(即2001年)考研命题形式的一个突破;2003年开始,论述题和材料题合并称为分析题。这种试题形式可以拓宽考生的思维空间,使考题的灵活性、综合性增强。第二,这是近年来又一次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真理观(最近一次是1995年)作为重点高分值试题的考查内容。第三,由此得出一个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重要理论是可以反复考试的,此知识点仍有再考的可能性。    

     

3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