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快-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篇文章讲到人工智能的局限性时提到两点:一是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方面,二是在感觉观察方面。问题3的选项A、B、D都不符合,只有选项C与局限性第一点相符,本题正确答案应该是选项C。    
    问题4这道题要求应试者通过阅读全文,对什么是人工智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概括。计算机趋向智能化的两个最重要的标志:一是转向思维机器(能模仿人的思维);二是能模仿人的感觉、观察能力,对环境变化作出灵敏的反应。选项A论述不全面。选项D明显不符合文意。只有选项C符合文意。因此,本题应该选C。    
    


第一部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复习指南第三章数量关系

    第一节数量关系概述    
    一、数量关系的含义    
    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基本的运算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之一。几乎所有的智力问题专家都十分看重数量关系,并把它作为预测人们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标准之一。    
    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有多种表现形式,因而对其测量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主要从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角度来测查应试者的数量关系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    
    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测验的双重性质。在速度方面,要求应试者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在难度方面,其实是很有意思的,该测验涉及的数学知识或原理都不超过初中水平,甚至多数是小学水平的。如果时间充足,获得正确答案是不成问题的。但在一定的时间限制下,要求考生答题既快又准,个体之间的能力差异就显现出来了。可见,该测验难并不难在数字的运算上,而在于对规律的发现和把握,它实际测验的是个体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数字知觉能力,还需要判别、分析、推理、运算等能力的综合运用。    
    二、数量关系题的解答方法    
    数量关系测验题的解答,要把握下面5个原则:    
    (1)运算题尽可能采用心算。该测验共有15道题,其中5题是数字推理题,10题是数学运算题,作答时限为10分钟。也就是说,平均一道题仅有40秒的时间作答,可见对速度的要求之高了。而在数量关系测验中,运算题一般比较简单,采用心算可以节省时间,将十分有限的时间尽量集中用于较难试题的解答上。    
    (2)遇到一时做不出来的题目,可以先跳过去,待完成其他较容易的试题后,若有时间再回头攻坚。总之,不能在一道题目上停留太久。如果因一题解答受阻,而失去解答更多试题的机会,造成不应有的丢分,那实在太可惜了。    
    (3)数字推理题应从逻辑关系上把握,不能仅从数字外形上判断。譬如,若题干数列均由奇数组成,就判定正确答案应是奇数,这种判断显然过于简单武断了。    
    (4)对于数量关系测验来说,速度十分重要,但必须要在准确性的前提下来追求速度。如果做得很快却无一正确,结果毫无意义。为此,每道题最好在心算基础上都验算一次,以保证准确无误。    
    (5)不少数学运算题可以采用简便的速算方法,而不需要死算。为此,拿到题目后,先花一点时间考察有没有简便算法来解题,这点时间的花费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如果找到简便算法,会大大减少解题所用的时间,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节数字推理题解答技巧与题型介绍    
    一、数字推理题解答技巧    
    数字推理题由题干与选项组成。题干是由一组按某种规律排列的数字组成的(其中缺少一个数字),选项为4个数字,要求应试者分析题干数列的排列规律,根据规律推导出空缺中应填入的数字,然后从选项列出的数字中选出应填的一个,将题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做数字推理题的基本思路是“尝试错误”。很多数字推理题都不能一眼就看出规律,找到答案,而要经过两三次的尝试,逐步排除错误的假设,最后才能找到正确的规律。目前这类题目倾向于越出越难,应试者更需要在心理上做好这种思想准备。当然,考前进行适度的练习,注意总结经验,了解有关的出题形式,会使考试时更为得心应手。    
    数字推理题难度较大,但并非无规律可循,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解答数字推理问题大有帮助。    
    (1)在解答数字推理题时,反应要快,一般要先快速扫描已给出的几个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大胆假设出一种符合这个数字关系的规律,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应用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上,如果得到验证,就说明假设的规律是正确的,问题即迎刃而解;如果假设被否定,马上改变思路,提出另一种数量规律的假设。如此反复,直到找到正确规律为止。当然,有一些题型是需要首先考察前三项(如前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的数字排列规律)甚至是前四项(如双重数列的排列规律)才会发现规律的。另外,有时从后往前推,或者“中间开花”向两边推也是较为有效的。    
    (2)推导规律时,往往需要简单计算,为节省时间,要尽量多用心算,少用笔算或不用笔算。    
    (3)空缺项在最后的,从前往后推导规律;空缺项在最前面的,则从后往前寻找规律;空缺项在中间的可以两边同时推导。    
    (4)若一时难以找出规律,可用常见的规律来“对号入座”,加以验证。常见的排列规律有:    
    ①奇偶数规律:各个数都是奇数(单数)或偶数(双数)。    
    ②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列递增或递减。    
    ③等比:相邻数之间的比值相等,整个数字序列依次递增或递减。    
    ④二级等差: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    
    ⑤二级等比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⑥加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    
    ⑦减法规律:前两个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    
    ⑧乘法(除法)规律:前两个数之乘积(或相除)等于第三个数。    
    ⑨完全平方数:数列中蕴含着一个完全平方数序列,或明显、或隐含。    
    ⑩混合型规律:由以上基本规律组合而成,可以是二级、三级的基本规律,也可能是两个规律的数列交叉组合成一个数列。    
    需要补充说明一点,近年来数学推理题的趋势是越来越难。因此,当遇到难题时,可以先跳过去做其他较容易的题目,等有时间再返回来答难题。这种处理不但节省了时间,保证了容易题目的得分率,甚至会对难题的解答有所帮助。有时一道题之所以解不出来,是因为我们的思路走进了死胡同,无法变化角度思考问题。此时,与其死“卡”在这里,不如抛开这道题做别的题。在做其他题的过程中也许就会有新的解题思路。    
    二、数字推理典型例题解析    
    1。等差数列    
    例1:1471013()    
    A14B15C16D17    
    解析:答案为C。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排列方式:等差数列,其特征为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从该题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相邻两个数字的差均为3,所以括号中的数字应为16。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测验中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它还包括了几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数字排列方式:    
    自然数数列:123456……    
    偶数数列:24681012……    
    奇数数列:135791113……    
    2。等差数列的变式    
    例1:3469()18    
    A11B12C13D14    
    解析:答案为C。这道题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但稍加改变处理,就成为一道非常容易的题目。顺次将数列的后项与前项相减,得到的差构成等差数列1,2,3,4,5……。显然,括号内的数字应填13。在这种题中,虽然相邻两项之差不是一个常数,但这些数字之间有着很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们称为等差数列的变式。    
    3。“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型    
    例1:343569104()    
    A138B139C173D179    
    解析:答案为C。观察数字的前三项,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34+35=69,这种假想的规律迅速在下一个数字中进行检验,35+69=104,得到了验证,说明假设的规律正确,以此规律得到该题的正确答案为173。在数字推理测验中,前两项或几项的和等于后一项是数字排列的又一重要规律。    
    例2:101102203305508()1321    
    A811B812C813D814    
    解析:答案为C。前两项的和等于后一项。    
    4。等比数列    
    例1:392781()    
    A243B342C433D135    
    解析:答案为A。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其特点为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该题中后项与前项相除得数均为3,故括号内的数字应填243。    
    5。等比数列的变式    
    例1:8122460()    
    A90B120C180D240    
    解析:答案为C。该题是1997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大学毕业生考试的原题,难度较大。题目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52253,因此括号内的数字应为60×3=180。这种规律对于没有类似实践经验的应试者往往很难想到。    
    例2:8142650()    
    A76B98C100D104    
    解析:答案为B。这也是一道等比数列的变式,前后两项不是直接的比例关系。而是中间绕一个弯,前一项的2倍减2之后得到后一项。故括号内的数字应为50×2-2=98。    
    6。平方型及其变式    
    例1:149()2536    
    A10B14C20D16    
    解析:答案为D。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试题,直觉力强的考生马上就可以作出这样的反应,第一个数字是1的平方,第二个数字是2的平方,第三个数字是3的平方,第五和第六个数字分别是5、6的平方,所以第四个数字必定是4的平方。对于这类问题,要想迅速作出反应,熟练掌握一些数字的平方得数是很有必要的,除了1-10数字的平方可由乘法口诀得到,还需熟练掌握1—10数字的平方根。    
    总之,数字排列的方式(规律)是多种多样的,限于篇幅,我们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排列方式,只是选择了一些最基本、最典型、最常见的数字排列规律,希望考生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实际上,即使一些表面看起来很复杂的排列现象,只要我们对其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它们也不过是由一些简单的排列规律复合而成的。只要掌握它们的排列规律,善于开动脑筋,就会获得理想效果。    
    第三节数学运算题解答技巧与题型介绍    
    一、数学运算题解答技巧    
    数学运算题主要考察解决四则运算等基本数字问题的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