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3- 第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九阿哥说得刻薄,那老者道:“九爷放心,小老儿不敢扯谎。这韩江氏家教甚好,家风正派,其父生前与小老儿也有几分交情。”

    九阿哥犹豫了一下,唤了一个管事过来,低声吩咐了几句,打发下去。

    “行了,你同你家小子也忙活了一天,坐下歇歇吧。”九阿哥指了指椅子,对那老者道。

    那老者小心坐了,陪着笑脸,奉承着。

    九阿哥却是心不在焉,有一句没一句地扯着闲篇……

    初瑜带着女儿,住在她出阁前的院子。天慧已经睡了,初瑜换了大衣服,穿着衬衣,同二格格与五格格说悄悄话。

    二格格订婚许久,本应去年的婚期,因对方家里遇到白事,需要守孝,婚期就耽搁下来。

    二格格是乐不得晚嫁,五格格向来粘着姐姐,也是不愿她出门子。

    听闻曹府送人过来,初瑜甚是意外……稳觉吧。

第一卷 世家子 第六百一十三章 较量(三)

    饶是初瑜想了一遍,也没有想到来的人会是韩江氏。

    曹不好过来,张义带着曹的手书,上面提到韩江氏遇到麻烦,所以送到她身边暂避。

    初瑜面上没说什么,心里也有些糊涂。

    莫非对方是什么了不得的来头,曹府那边都无法护韩江氏周全?

    虽说男女有别,初瑜不在,曹不好留韩江氏,但是曹颐归省,住在娘家,还没有回国公府。说起来,曹颐与韩江氏还是同乡故交。

    能然丈夫忌惮的,除了自己那些个叔叔伯伯的,还有哪个?

    初瑜想到此处,开始有些想家。想丈夫。若是两个在一处,有什么好说好商量的,总比这分开两处瞎蒙强许多。

    虽说在这边的院子住了多年,倒是再回来,心境却是不同。

    如同作客。丫鬟婆子虽还恭敬着,但是对她,与对二格格、五格格却是不同。

    她心里有些乱,面上却是笑吟吟地吩咐了丫鬟婆子,将天慧从暖阁里移出来,请韩江氏暂时安置在此处。

    韩江氏看着**抱着睡眼朦胧的天慧从暖阁出来,心里颇为不安。

    二格格与五格格听说有客来。带着几分好奇。跟在初瑜身后。二格格还好。只是含笑看着;五格格却是睁着滴溜溜地圆眼睛。打量着韩江氏。

    韩江氏不好失礼。并没有戴面纱。露出一张白皙地小脸。周身地素净。反而衬托着她地美貌。

    “五妹妹。”二格格见妹妹失礼。低声唤道。

    五格格醒过心神。灿烂一笑。道:“今儿算是见识。什么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了……”

    “是我铺子里地韩掌柜。之前就同你们提过地。”初瑜笑着看了一眼妹妹。说道:“怎么?五妹妹如今开始学诗了?”

    “这位姐姐是真好看!”五格格笑着回道:“早先听大姐姐说。还当是个多精干地中年妇人。这搁在眼前。谁会相信呢。看着比我大不了两岁似地。”

    姊妹三个。高矮胖瘦差不多。都是满脸福气。

    韩江氏看着,想起自己虽没有像丧家之犬似的。孤苦无依,心里甚是酸涩。又想起自己那个苦命的姐姐。命丧塞外。

    若是当年没有被人拐走,或者是没有在草原上死去。那结果又是如何?

    或许早已嫁人生子,但是到底有个依靠,血脉相连……

    淳王府,书房。

    七阿哥听着张义的告禀,脸上失去了笑意。张义能说的,不过是曹让他说地。

    话里话外,并没有提到九阿哥,但是七阿哥心里敞亮,能逼迫曹的不外乎那几个人。

    自打招投标完毕,九阿哥那边怕就要沉不住气了。

    曹晓得退避,是好事;不过有些事却不是退避就可地。

    七阿哥叹了口气,对张义道:“回去跟你家大爷说……让他遇事多同你家老爷商量,不要随着性子来……”

    张义垂手听了,七阿哥说完,自己也觉得有些嗦,摆摆手打发他回去。地屋子里,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

    迷迷糊糊地,却是眼皮子发沉。

    却是觉得手下滑腻,曹地呼吸不由地沉重起来,伸手在其背后摸索着。

    却是摸来摸去,已经同方才的感觉不同,只觉得毛茸茸地。

    曹心里还奇怪,妻子并不爱这些大毛的衣服。就算有,也鲜少在人前穿,因为她不喜奢华。

    他还在寻思,却是脖颈之中湿乎乎地。

    他睁开眼睛看了,却是唬得差点魂飞魄散。

    一个看着像是狐狸,又像是豺狼似的东西,正长着牙齿,白森森地,往曹的脖颈上来。

    曹连忙避开,那东西扑了个空,凶性大发,眼睛已经红了。

    曹四处寻匕首,却是寻尔未果。

    那东西已经扑了过来,对这曹的脖颈,就是一口……

    曹一下子从炕上坐起,身上已经全是冷汗。

    他从枕头下摸出怀表看了,已经是卯初(凌晨五点)。

    今天,方家提银子之事,怕就已经人尽皆知。

    曹重新躺在床上,却是有些迷茫。

    莫非,自己真是需要别人照看,过去诸事有庄先生,如今却是得自己个儿拿主意。

    却是漏洞百出,如此被动。

    虽说七阿哥叫张义传话,让他遇事寻曹寅商议,但曹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自己也老大不小,怎么能遇事就寻老爹罩着?见的官员与议政大臣。

    先说的是西北军务,如今战没打,那边却是出了“将相不合”的毛头。

    按照西北督军的吏部尚书富宁安所奏,去年秋天运过去的米麦,已经在冬季时发给兵丁手中,尚有剩余。

    西安将军席柱,却是以米粮不足,行文富宁安做速运送。之后,不等富宁安回文,直接上奏朝廷。

    说到底,还是因军费不足,没银子给闹的。

    今日,康熙却是底气十足,下令从从山西陕西用小车三千辆,每辆马车用车夫三人,押送米粮。

    为了保持西北粮道畅通,康熙稍加思量,又下旨自嘉峪关到哈密,安设十二台,每台分车两百五十两。

    提到西北,不得不提之前下的旨意,就是采买骆驼与羊。之前命令户部在口外收购,成绩却是不显著。

    如今,有了银子,那边行事也便宜些。

    说完军务,就有大学士上前,提到陕西兰州去年受灾之事。

    虽说去年冬天,有拨赈济口粮下去,但如今是春耕在即,这种子也是问题。

    农民不比其他,要是春耕耽搁了,这一年的收成就无法保证,那明年只能继续等待朝廷赈济。

    康熙听了,点头不已,道:“春耕是大事,传令下去,除了给饥民口粮外,每亩在给种子五升。”

    一头晌的功夫,数百两银子的抛费已经花出去了。

    康熙只觉得心里舒坦,精神头好了不少。禀,城里的几个大钱庄,银子都被提空了。这使得不少商贾措手不及,如今正四处张罗。

    曹看着招投标册子,程家子弟众多,银子数额又不算最多,当能凑得齐;王鲁生那边,有韩江氏的银子顶着,也不成问题。

    剩下的几家,却是不保准。

    就算山西那两家,离京城不远,但是既然方家敢这般动手脚,那自然不会只有这一招。

    如今,还差四百多万的缺

    从哪里能筹集到银子,使得方家的诡计落空?

第一卷 世家子 第六百一十四章 较量(四)

    “大人,瞧什么呢,这是?”伊都立哑着嗓子,凑上前来。

    曹阖上账册,看了伊都立一眼,道:“大人嗓子好些了,要不要好生休养两日?”

    伊都立摇了摇脑袋,笑着回道:“就是那日喊的多了,嗓子有痰,已经寻太医开了方子,不碍什么事。”

    虽说这些日子早起晚归,衙门的差事有些繁重,但是伊都立的气色却较之前好上许多。

    说起来,内务府上下,最拿这招投标当回事的,除了曹与十六阿哥,就是伊都立了。

    曹请他坐了,将方家借贷银子之事说了。

    伊都立的脸上止了笑,皱眉不已:“哎!折腾吧,可劲折腾,我倒是要看看,还能折腾出来花不成?除了西北要用银子,工部、礼部、户部,哪处不缺银子?咱们这头招投标刚完,工部的官员就呼呼啦啦将赫大人围住了。河道要用银子,他们也等着这一笔。商贾重利,果然不假。却不晓得如此一来,要断了多少百姓生路。这些王八羔子,都应抓起来,给顿鞭子,长长记性。”

    难得说起国家大事,伊都立原本因炎症暗哑的嗓子也清亮不少,神色中多了几分凝重,同平日吊儿郎当的模样截然不同。

    曹见了,想着这些日子伊都立跑前跑后,张罗招投标之事,不可谓不尽心。

    昨儿御前递上的折子,除了写了招投标地详情之外。他写了这次有功人员的名册,伊都立位列第一位。

    伊都立毕竟是受到责罚降职的,想要马上官复原品不容易,记上一功却是免不得。

    不过,他要的应不只这个。也有男人的成就感吧?

    其实,他原本没有必要,跟着曹一道,上到这风口浪尖。凭着他地家世,混日子,随大流,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若是招投标的事出了纰漏,伊都立别说是功劳。怕还要受到申斥,这五品郎中就坐得稳当了。

    要真是如此,曹还真是要无地自容。

    难道有人这般全心信赖支持自己,却落得这样的下场。熟能心安?

    伊都立说完,方醒过神来,讪笑两声道:“嘿嘿。有些操心过了。这军国大事,自然由皇上操心。我们这些做奴才的,只需听了指挥就好,何苦费那些脑子?”

    曹见他立时改口,想起他这些年的宦海沉浮,向来也怕搅和进这些是是非非中去。*

    伊都立见曹不言不语的,以为他不赞同这种说辞,压低了音量,规劝道:“孚若,有些强是要不得的。你早年在上书房待过。当晓得那些老师们地章程。阿哥们再捣蛋。手板也到不了他们身上,多是伴读来挨的。为的是哪个?就是因为那些是皇上的儿孙。皇上能教训得,别人却是不能。但凡有所不敬。扯远了,都能落个藐视圣躬地罪名。”

    “多谢大人开解,我晓得轻重。”曹闻言,带了几分感激。

    对于伊都立,曹并不能打心里生出亲近之心,不过是当成君子之交。伊都立行事,却是比曹多了不少人情味儿。

    “我家老太太见天念叨一句话,吃亏便是占便宜。大人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方家愿意折腾,就任由他折腾去,左右这银子也是要入国库的,谁掏不是掏,干我们什么关系?要是弄出不妥当来,自然有皇上教训当教训之人。”伊都立怕曹想不开,忍不住加了一句。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曹的脑子里,出来这句话。或许只是自己自以为是,小看了别人。

    今天是招投标后第三天,已经有不少标地额度小的商贾,陆续使人在外衙门那边交银子。

    到了下午,这城里钱庄没有银子的消息,也就传遍了内务府本堂。

    不少属官,看向曹的目光都充满了复杂与期待。

    已经有人私下打赌,曹能想出什么法子,再生出几百万两银子来。

    退一步海阔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