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释读韩非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原汁原味释读韩非子-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哲学基础】
  君主之道的哲学依据:“道”无法描述,但又无处不在,可以理解为普遍规律。“德”是道的体现,是普遍存在的具体规律。世间万物不同程度的汲取了“道“和“德”,因而能欣欣向荣,生生不息,可无论世间万物如何运转,“道”与“德”却恒定不变。韩非很干脆地就将老子的“道—德—万物”推广开来。秤砣可以称重,但并不是重量本身,墨斗可以矫正平直,但并不代表平直,裁判可以判定输赢,但并不代表比赛等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君与臣不是同一条道上的人。韩非从老子那里绕了一圈,为自己的思想找来了哲学基础,看起来天衣无缝,可是如果我们细究起来事情真的像韩非说的那样么?
  未必。老子的“道—德—万物”是对自然界的一种先验认识,这样的立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成立是个未知数,特别是那言人人殊、模糊不清、咋说都有理“道”,用作为形而上的思辨对象非常适合,作为超自然力量的代言人也还不错,但用在形而下的君主身上是不是合适就另当别论了,个人人为君主之道应该建立在更扎实的学术土壤上,相比较而言韩非对人性趋利避害的阐扬要比对老子“道—德—万物”的改造更有说服力。我们来细推老子的“道”,便发现老子的道诞生于礼乐崩摧的春秋末期,老子的“道”与孔子的“仁”都是颇具革命性的思想,旨在摧毁旧世界的思想基础,建立新世界的思想基础,孔子的“仁”带有强烈的契约论味道,老子的“道”则表现出一视同仁的味道,无论王侯将相,黎民百姓都被罩在了“道”的大网之下,没有人具有哲学意义上的特殊化。老子的”道”被韩非进行了改造,原在“道”之下的君主一下子与“道”成了同一级别,从而在哲学意义上高出于臣民。韩非的这一用心良苦的改造为君主专制建立了哲学基础。无独有偶的是汉朝的董仲舒以一个儒家大师的身份对儒家学说做了同样的事情,在以后的历史中法家与儒家都是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
  这里还有一个不易为人所觉察的问题,我们权且认为“道—德—万物”是一种普世真理,就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样,就像欧几里德中的公理一样。那么从这个前提出发就一定能推出君臣关系与“道—德—万物”具有同样的内在逻辑么?很显然韩非省略了这之间的推理过程,只是简单的采用了命令式手法,令“君”=“道”;令”臣”=”德”;令“民”=”万物”;那么君…臣…民之间的关系=道…德…万物的关系。

【听言】
  出来混的都知道,交流很重要。君主的工作要靠交流来完成,君主与臣下的关系在交流中形成。交流不外乎听言与说话两方面,人在进行交流的时候好比一台计算机,听言好比信息的输入,说话好比信息的输出,而整个过程在大脑这颗CPU的思考来完成。听言是君主决策的前提,所以善于听言是君主的基本功之一。韩非这里要讲的听言不仅仅限于耳朵所具有的特定功能,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泛指获取信息的全过程。一般意义上对听言技巧的解释从听的繁体字“聽”开始,左边的“耳”,代表用耳朵去听声音;一个“心”字,代表一心一意,用心去感悟;“四”代表眼睛,要看着对方;“耳”下面还有个“王”,表示要把说话的人当王者对待,也就是要尊重对方。对于普通人来说,对听言之道进行这样的解释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对于生存哲学高出于常人的君主看来,还远远不够,韩非量提出了一种适合君主的听言艺术。首先要知道,韩非的价值观是实用主义与理性主义的,以此来看,君主听言的宗旨是更多更真实的获取信息,而不是获得感官上的享受,所以所有的方式方法都围绕这个宗旨。为了听到真实的信息,防止被欺骗,君主要“以其所出,反以为之入。”就是要用通过对大臣最后的兑现来考核当初的承诺,用这样的话后把关机制来确保大臣实事求是地说话。
  官场是一个流行潜规则、潜台词的场所,所有不耻的勾当,肮脏的欲望无不包裹着冠冕堂皇的官样文章,屁股决定大脑,立场决定理由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君主大权在握,生杀予夺,所以听到的语言似乎都合情合理,高尚忠诚。君主如果仅从表面来理解问题,就会着道,虽然大权在手,但却被大臣牵着鼻子走。解决的办法就是凡事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多往里面想一层,就不难从大臣八面玲珑、毫无破绽的言语中发现真实意图和所在立场。
  为更多、更真实获得信息计,君主的听言艺术应介于至昏与至明的境界之间。至昏是其表象,至明是其内在,至昏与至明因同一个目的而统一起来,在君主高超的心理控制技术之下而浑然为一。这是辩证法、这是艺术、这是网人于无形之间的圈套。我们来看,听言的最高境界就像喝了半斤二锅头之后一样,眼光迷离、神情恍惚、好像对方说什么都不在意、身心处在一种完全放松、对人不设防的状态。那种状态似乎在告诉对方,随你愿意说什么,我都愿意倾听。营造出一种可以让人畅所欲言的氛围之后,接下来说要做的就是沉默等待,让大臣们先开口。不要担心他们不开口,因为君主是利益在,权威所在,臣下自会开口。大臣讲话的时候,不要打断,不要插言,让他们尽情发挥。最美妙的事情莫过于多位大臣们为同一事件展开辩论,事实上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因为没有人不想在自己的观点占上风,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多种观点同时交锋的好处是,各种意见的优劣能充分的暴露出来,低级错误自然会被淘汰,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君子好辩”,意见交锋的过程也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最后留下来的一般是最合理的意见,君主可以坐享其成。在大臣陈述自己观点,相互辩驳的过程,君主表面上昏昏沉沉,实际上心如明镜,大脑以极快的速度在分析、对比、思考。听得过程是君主对大臣的观点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君主从各种意见中吸取信息,再融会贯通就形成了对事物更全面跟深刻的理解,这是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不贤到为贤者师的过程。
  
  君主不可以与臣下一起讨论问题,不可以与臣下一起做事,这不但是分工的必要,也是统治心理学上的要求。距离不但能产生美也能产生敬畏,这是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官场信条,也是不少领导者的心照不宣的做法。宏观上讲应该与群众打成一片,微观上讲君主或者领导应该与臣下或者群众保持一定距离,人的心理非常奇妙,有一点陌生反而能敬之畏之,熟悉了解了就会产生不敬,孩子与女人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君臣之道不同,君主提纲挈领,臣下分门别类;君主高屋紧邻,臣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君主纵览全局,臣下落实到位,所以臣下负责提建议讨论、君主负责拍板。
 

【实力】
  在上章我们已经讲到,臣下之所以听命于君主,从表面看是由于君臣的名分,法度的规定,根本上讲是君主的实力对臣下实力形成压倒性优势。实力是君主能够统治臣民的根本所在,君主应该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自己的实力,不能因慷慨、难为情、不忍心等情绪上的影响而使自己的实力受损。沙丘宫的赵主父由于手中没有实权不但保护不了太儿子的性命,连自己也被饿死;马嵬驿的唐明皇除了威望已经没有多少实力可言,面对激愤的士兵,也至得献出心爱女人的生命;君主的名份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之上,当君臣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名分发生变化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条铁律在历史上无数次的显灵,篡权者无不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君主必须牢固树立维护自己的实力的意识,不受任何外在,内在因素的影响,坚持一百年不动摇。
  
  为了维护自身的实力,就要神秘莫测,让人无法捉摸,不给大臣凭借的任何机会。行使赏罚、用人弃人要至大至公,让人感觉不到私心和偏见,须知私心和偏见不但会让人不服气,还给了被臣下揣摩的把柄。要管理宫廷内部,设置负责人但不要与他们亲近,因为亲近就能产生私人感情,近臣便可能利用与君主的私人感情干一些不利于君主的事情。沉浸官场的人都知道,如果有求于大官,不要紧盯则大官,他们身边的司机、秘书也好打点好,这些人的职位虽然不高,但与官员离得近,很容易与官员建立起私人感情,有了私人感情就能旁敲侧击地对官员决策发挥影响力。为了防止近臣干政,君主不能与近臣接触,有此可见,当君主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伙计,白天奔忙一整天,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不能身边的人开开玩笑说说贴心话,只能够一本正经的行事,以示众人即便你是近臣,我们之间只有工作和职责,不存在感情上的交流。对于外部的大臣,君主要因事任人,每件工作只任命一个官员,并且规定要职责,严格防止他们越权操作。君主还要特别注意臣下培养私人势力。理想的状态是,大臣被责权、法度分割在一个个彼此孤立的小格子内,他们只有工作上的来往,没有感情上的交流,他们的力量无法联合,他们的注意力被牢牢的固定在工作上,因为稍不留神,工作出错就会遭受责罚。群臣是团结的,但团结的方式不是情感维系,而是赏罚的驱动,团结的核心的是君主;群臣也是分离的,他们之间只有工作之间的交流,没有私人利益来往;没有私人感情交流;一切围绕工作转。我们今天努力追求的企业管理模式,2000多年前韩非已经精确地描绘出来了。
  
  君强臣若的道理虽然简单,但在纷杂的历史环境下,却非常不易把握,甚至一些英明的君主也在这个问题上栽跟斗。明太祖朱元璋不可谓不英明,对保证明朝江山的长治久安用心不可谓不深远,执行力度不可谓不强大,然而他在打掉朝内形形色色的潜在反对派后,却忘了自己的实力也同时被削弱,而北方防御游牧民族的皇子却握着超强的实力,形成了外强中弱的格局。朱元璋一死,皇子朱棣起兵发难,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朱允文的统治被终结。安史之乱也是由于唐朝外强内弱实力分布格局造成的。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种格局通常是由君主本人一手出生。这是由于实力的失衡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危难发生之前表面上可能没有任何征兆,所以君主要时刻留意君臣之间的实力对比。自私是君主的美德,君主爱护自己的利益,维护自己的实力,才能保证政权安稳,百姓无刀兵之苦。

【除党】
  理想的权力结构是君主高高在上,下面是一盘散沙的大臣。从物理学能量定理角度讲,这样的结构内耗最少、办事效率最高、也最便于君主操控。但是从大臣的角度讲,处在这样的权力结构之中最痛苦,他们没有在感情上没有依靠,心理上没有安全感,职责和法度将他们变成了一台惟命是从的做事机器,与包围在四周、无孔不入的君权相比,他们的存在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权力是零和游戏,满意无法共赢,君主最满意的状态却是臣下最痛苦的状态。臣下势必会与君主抗争,君主必然也会压制,这是一场看不见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