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 第6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69 年70 岁
1 月6 日,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赴欧洲旅行回国。同月27 日,接受了众参
两院的祝贺决议。1 月29 日,第一个孙女诞生。3 月,赴复威夷大学作日本
文学的特别讲授。4 月,旅行期间,与索尔仁尼琴一起被选为美国艺术文艺
学会的名誉会员。4 月至6 月,各地举办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纪念“川端康
成展”(每日新闻社主办),为此而临时回国。5 月,在夏威夷大学作《美
的存在与发现》的特别讲演。6 月,被赠予夏威夷大学名誉文学博士称号。
同月回国,被授予镰仓市名誉市民的称号。7 月,在驻伦敦日本大使馆分馆
举办“川端康成展”。9 月,作为文化使节,出席“移民百年纪念旧金山日
本周”,并作了《日本文学之美》的特别讲演。 10 月,列席了母校茨木高
等学校的文学碑揭幕式。 11 月,伊藤整逝世,他担任由三个文学团体成立
的治丧委员会的委员长。是年,《日兮月兮》由中村登导演,广濑襄改编(岩
下志麻等主演,松竹)拍成电影(1 月首映)。是年没有发表小说。4 月份起,
开始第五次出版他生前最后的19 卷本全集。
1970 年71 岁
6 月,出席在台北举办的亚洲作家会议并作了讲演。接着6 月29 日至7
月3 日,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在京城召开的第38 届国际笔会大会,并致了祝
词。7 月,汉阳大学赠予他名誉文学博士称号,他还作了《以文会友》的纪
念讲演。9 月28 日,赴金泽出席石川近代文学馆的“德田秋声展”。是年5
月,设立了“川端文学研究会”(会长久松潜一)。他担任了《高见顺全集》
(20 卷,劲草书房)的编辑委员。 11 月25 日,发生了三岛由纪夫剖腹自
戕的事件。
1971 年72 岁
1 月24 日,在筑地本愿寺举行三岛由纪夫葬礼,他担任治丧委员会委员
长。3 月22 日接受了支援秦野章竞选东京都知事的任务(3 月17 日告示,4
月11 日投票),为此他到处作街头演说。这次支援活动,他分文不收,连住
旅馆等费用也一切自理。4 月16 日,诺贝尔财团专务理事访问日本,他陪同
该专务理事访问京都。4 月17 日,呼吁和平七人委员会在京都会合,听取藤
山爱一郎关于中国问题的讲话。5 月,在日本桥壶中居举办了“川端康成个
人图书展”。健康欠佳,整个夏天都在镰仓度过。9 月,世界和平七人委员
会发表“恢复日中邦交呼吁书”; 12 月发表“反对第四次防卫计划的声明”。
10 月9 日,第二个孙子诞生。 10 月21 日,志贺直哉逝世。同月25 日,立
野信之弥留之际,他去探望,立野委托他为日本学研究国际会议作准备并进
行活动。为此,从年底起,他为募捐等事而奔波,明显地损害了他的健康。
10 月开始出版《内田百闲全集》(10 卷,讲谈社),他任编辑委员。12 月,
他被推举为日本近代文学馆名誉馆长。12 月24 日,他出席了题为《日本人
变了吗——冲破“脱”现象》的电视讨论会(飞鸟田一雄、今井彬、山崎正
和、草柳大藏、富士电视, 1972 年1 月2 日播放)。 12 月31 日,他赴
京都探望今东光。是年4 月,川端文学研究会编的《川端康成其人与艺术》
(教育出版社中心)出版。
1972 年
1 月5 日,正值文艺春秋创立50 周年之际,他出席了该社举办的新年社
员见面会,并作了一场讲演,由编辑部整理,以《但愿是新人》为题发表在
《诸君》上。1 月6 日,出席了大都里士兰德新年会(新大谷饭店)。1 月
13 日,原驻日大使费德连柯在堺诚一郎的陪同下来访。费德连柯后来就以这
时的印象为基础撰写了《川端康成论》(1978)。同月中旬,为建立“万叶
之碑”,他去了樱井市。1 月18 日,出席了呼吁和平七人委员会。2 月25 日,
表兄秋冈义爱去世。翌日,夫妇俩赴大阪参加葬礼。以后健康欠佳,3 月8
日患盲肠炎入院做手术,17 日出院。4 月16 日夜,在逗子的玛丽娜公寓的工
作室里含煤气管自杀。是年他满72 岁零10 个月。 18 日,在长谷的自宅未
发讣告亲友而葬埋。5 月27 日,由治丧委员会会长芹泽光治良主持,在青山
斋场举行了日本笔会、日本文艺家协会、日本近代文学馆“三团体葬”。由
今东光赠予戒名:“文镜院殿孤山康成大居士”。9 月起,日本近代文学馆
主办的“川端康成展——其艺术与生涯”,在全国各地巡回展出。 10 月,
创设了财团法人“川端康成纪念会”(理事长井上靖)。 11 月,日本近代
文学馆内开设“川端康成纪念室”。
(川端香男里编,译自《川端康成全集》第35 卷,新潮社版)
二 主要作品一览
1919 年
《千代》(《校友会杂志》6 月)。
1921 年
《招魂节一景》(《新思潮》3 月号)、《南部氏的风格》(《新潮》
12 月号)。
1922 年
《汤岛的回忆》(未定稿)。
1923 年
《林金花的忧郁》(《文艺春秋》1 月号)、《男人?女人?板车》(《文
章俱乐部》4 月号)、《会葬的名人》(《文艺春秋》5 月号,后改题为《参
加葬礼的名人》)、《南方的火》(《新思潮》7 月号,未完)、《向阳》
(8 月),以及评论《新春创作评》(《新潮》2 月号)、《新春新人创作评》
(《文艺春秋》2 月号)、《三月文坛创作评》(《时事新报》3 月)、《最
近的批评与创作》(《新潮》8 月号)、《余烬的文艺作品》(《时事新报》
10 月)、《新文章论》(《文章俱乐部》l 月号)等。
1924 年
《篝火》(《新小说》3 月号)、《在空中摇曳的灯》(《我观》5 月号)、
《蝗虫与金琵琶》(《文章俱乐部》9 月号)、《脆性的器皿》、《她走向
火渔》、《锯与分娩》(《现代文艺》9 月号)、《戒指》、《手表》(《文
坛》10 月号)、《相片》、《结发》、《金丝雀》、《港》、《月》、《白
色的花》(《文艺时代》12 月号)、《非常》(《文艺春秋》12 月号),以
及评论《新春文坛的创作》(《都新闻》1 月)、《月评家的气焰》(《文
艺春秋》3 月号)、《我们如何看待既有文坛》(《新潮》7 号月)、《九月
杂志小说评》(《时事新报》9 月)等。
1925 年
《夏天的鞋子》、《落日》(《文艺时代》1、2 月号)、《落叶和父母》
(《新潮》2 月号,其后改题为《孤儿的感情》)、《骑驴的妻子》、《蛙
死了》(《文艺时代》3 月号)、《死脸》、《人的脚步声》(《女性》3、
6 月号)、《十六岁的日记》(《文艺春秋》8、9 月号)、《海》、《阿信
地葳菩萨》、《十二年》、《滑岩》(以上四篇以“短篇集”为题,作为掌
篇小说专辑发表,《文艺时代》11 月号)、《玻璃》、《万岁》、《谢谢》、
《偷茱萸的人》(以上四篇以“第二短篇集”为题,作为掌篇小说专辑发表,
《文艺春秋》12 月号)、《蓝的海,黑的海》(《文艺时代》),以及评论、
散文《文坛的文学论》(《新潮》1 月号)、《新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文
艺时代》l 月号)、《新感觉辩》(《新潮》3 月号)、《杂志创作评》(《文
艺时代》4 月号)、《汤岛温泉》(《文艺春秋》3 月号)、《温泉通信》(《文
艺春秋》5 月号)、《燕》、《伊豆的姑娘》(《妇女公论》6、8 月号)、
《丙午姑娘赞》(《文艺时代》12 月号)等。
1926 年
电影剧本《疯狂的一页》(由新感觉派电影联盟拍摄,衣笠贞之助执导)、
处女作品集《感情装饰》(收入三十五篇掌篇小说,目录为三十六篇,金星
堂出版)、《伊豆的舞女》(《文艺时代》2、4 月号)、《近冬》、《儿子
的立场》、《龙宫仙女》、《处女的祈愿》、《情死》(以上五篇以“第三
短篇集”为题。作为小说专辑发表,《文艺春秋》4 月号)、《祖母》(《文
艺时代》9 月号)、《她的盛装》(《新小说》9 月号),以及评论《掌篇小
说之流行》(《文艺春秋》1 月号)、《新潮合评会及其他》(《文艺春秋》
3 月号)等。
1927 年
短篇小说集《伊豆的舞女》(收入十篇短篇小说,金星堂出版)、《海
的火祭》(《中外商业新报》8—12 月连载)、《梅花的雄蕊》(《文艺时
代》4 月号)、《柳绿花红》(《文艺时代》5 月号,以上二作合篇改名为《春
天的景色》)、《处女作作祟》、《马美人》、《百合花》、《红丧服》(以
上四篇以“第四短篇集”为题,作为掌篇小说专辑发表,《文艺春秋》 5 月
号)、《暴力团的一夜》(《太阳》5 月号,后改题为《冰雹》),以及评
论、随笔《关于掌篇小说》(《创作时代》10 月号)、《(伊豆的舞女)装
帧及其他》(《文艺时代》5 月号)、《四国纪行》(《纪造》8 月号)、《围
棋》(《手帖》8 月号)等。
1928 年
《言人与少女》(《朝日新闻》2 月)、《母语的祈愿》(《文章俱乐
部》5 月号)、《三等候车室》(《一九二八》7 月号)、《秋雨的车站》(《时
事新报》10 月)、《金钱之道》、《穷人的恋人》,以及散文《温泉女风采》
(《妇女公论》8 月号)、《若山牧水和汤岛温泉》(《周刊每日》11 月)
等。
1929 年
《川端康成集》(作为平凡社版《新人杰作小说全集》的一卷)、《黑
牡丹》(《时事新报》1 月)、《厕中成佛》(《改造》10 月号)、《浅草
红团》(《东京朝日新闻》晚刊12 月12 日至翌年10 月连载),以及评论、
散文《文艺时评》(《文艺春秋》1 月至10 月)、《昭和四年小说界的一年》
(新潮社)、《说谎与颠倒》(《文学时代》12 月号)、《伊豆温泉记》(《改
造》2 月号)、《伊豆天城》(《周刊朝日》6 月)等。
1930 年
单行本《浅草红团》(先进社出版)、《我的标本室》(作为新兴艺术
派丛书,收入掌篇小说四十七篇由新潮社出版)、《带花的照片》(《文学
时代》4 月号)、《针?玻璃?雾》(《文学时代》11 月号),以及评论《幻
想与技巧》(《新潮》1 月号)、《走马灯的文章论》(《改造》2 月号)、
《新兴艺术派的艺术》(《文学时代》6 月号)、《昭和五年的艺术派作家
及作品》(《新潮》12 月号)等。
1931 年
《水晶的幻想》(《改造》 1 月号开始连载)、《浅草之女》(《新潮》
2 月号)、《炎夏的盛装》(《周刊朝日》6 月)、《水仙》(《新潮》10
月号)、《落叶》(《改造》12 月号),以及评论、散文《艺术派?未来的
作家》(《读卖新闻》4 月)、《文艺时评》(《朝日新闻》5 月、《时事新
报》8 月、《中央公论》10 月、《日日新闻》1 月)、《1931 年文坛》(《妇
女沙龙》12 月号)、《1931 年创作界的印象》(《新潮》12 月)、《伊豆
序说》(改造社版《日本地理大系》2 月)、《文科生的时代》(《嫩草》8
月号)等。
1932 年
《川端康成集》(作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