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 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练为基督徒。父母向子女传授基督教的道德、智识观念,教子女学会做祈祷、 

唱赞美歌以及简单的读书、写字、作文等,或者向子女讲述宗教伟大的事迹, 

以培养子女敬虔、忠贞的德行。奥古斯丁就把他的早期教育归于其母亲莫尼 

克。公元6世纪以后,基督教的教育逐渐超出了家庭的范围而走向学校。在 

中世纪,实施基督教教育的学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修道院附设的学校,一 

类是由教会和政府设立的学校。 



     (1)修道院学校 

     修道院学校发源于修道院制度。这种修道院是从罗马帝国后期开始兴起 

的。由于基督教徒时刻面临着殉难的危险,有些人发现在通常的环境中无法 

生活下去,似乎到处都是腐化与邪恶。一部分入便逃到山中或沙漠里隐居起 

来,每天祈祷和自我折磨以求得到宁静与安全。公元4世纪后,这种孤独生 

活的场所成了僧侣公共修养的机关。公元4世纪中叶,埃及人帕可密在尼罗 

河三角洲的达宾尼岛上建立起第一个修道院。之后,这种修道院制逐渐推广 

到希腊、意大利、西欧诸国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处。到第5世纪,修道院 

已成为基督教世界最重要的组织之一了。 

     在修道院的发展中,以圣·本尼迪克特(公元48O—548年)所建的寺院 

影响最大。圣·本尼迪克特出生于意大利一个贵族家庭,15岁开始隐居山林, 

励行基督教的修养,到公元529年出山,在位于罗马与那不勒斯之间的卡西 

诺山建立修道院。随着修道院日渐著名,各方来的僧侣也越来越多。本尼迪 

克特便制定了一个《管理条例》,主要内容有三项:a,凡欲为僧侣者,先试 

习一年,不合格者令其还俗;b,凡愿为僧者须把全部财产捐给寺院,并终身 

不娶,服从一切命令条规;C、凡为僧侣者,须寄宿于寺院。此外还规定,修 

道士每天除礼拜仪式外,还要从事耕作、慈善事业、阅读和抄写等。这些规 

定大受世间欢迎,许多修道院纷纷模仿,所以,本尼迪克特修道院创办后不 

到一个世纪,这一类修道院便达250多所,其范围也从意大利扩及到英国、 

法国、比利时、奥地利、瑞士等国。 

     大约在公元6世纪,修道院就开始附设学校,即修道院学校,到公元9 

世纪时,各修道院均设有此种学校。公元12世纪初,仅法国就有修道院学校 

72所。 

     修道院学校办学的目的是培养僧侣。由于许多父母希望把子女献给修道 

院当僧侣,这些子女便被留下来,由先进的修道士施以宗教的教育。这些儿 

童称为“内修生”,他们将被培养为修道士。儿童入修道院,必须发誓遵守 

院规,过修道士的生活,誓词如下:“我特此宣告脱离父母、弟兄和亲属, 

脱离朋友。土地和财产,脱离空浮虚荣和世间享乐。为了上帝的意愿,我也 


… Page 24…

放弃自己的心愿。我接受修道院生活的一切困苦,对天立誓要纯洁、守贞、 

安贫;我愿终身呆在此修道院当教士”。([美]克伯雷选编《外国教育史 

料》第87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教育的内容包括读、写、算 

和宗教的基本知识及其他一些修道士能力之内的较高级的教育。 

     修道院学校也兼收俗人。这种学生被称为“外修生”他们是走读生,住 

在家中,而到修道院受教,所学课程与内修生基本相 同,只是目的不在训 

练其为修道士上。 

     修道院一项很重要的教育活动就是抄写书籍。由于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 

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修道 

士成了唯一有文化的人,修道院也就成了保存文化的唯一场所。由于书籍奇 

缺,抄写经典就成为修道士不可缺少的工作。1093年,一位修道院住持曾这 

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倘若进入修道院走廊,就会见到十来个教士坐在椅上, 

在制作精巧的桌上伏案眷写。热若麦的《预言书注释》全文、圣格利高里的 

全部著作、能找到的圣奥古斯丁、安布罗西、伊西多尔、比德和安瑟伦爵士, 

然后是贝克的住持,进而坎特伯雷大主教等人的全部著述,他都要求全力用 

功抄写。”('美'克伯雷选编,《外国教育史料》第88页,华中师大出版社 

1990年版) 

     修道士们还做了许多搜集和保存书籍的工作。通常,他们把搜集到或抄 

好的书籍用重杠和链条拴在架上,并且在书上题写咒语,以防被盗。比如, 

一本书上这样写道:“无论何人以何种诡计或何种手段于此地窃取本书,他 

的灵魂将受惩罚的报应而遭难,他的名字就会从生命簿上抹掉,不再记入升 

天之列”。('美'克伯雷选编:《外国教育史料》第94—95页)他们通过这 

种方式,在修道院建起了图书馆。当然,那时的藏书是极为有限的。位于意 

大利北部的圣马特诺大教堂的图书馆,9世纪时仅有19卷基督教评论集的节 

选本。诺瓦腊的大教堂1212年除了圣诗和几本新祈祷文外,只有波依修斯、 

普赖西亚、《查士丁尼法典》、《教令集》,以及伊西多尔(公元570—636 

年)《词源学》等抄本。 

     公元13世纪后,修道院的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是修道院学校由 

固定变成了流动的。这是因为,中世纪后半期,宗教的威权日渐削弱,教育 

亦逐渐衰退,而市民教育与大学教育等世俗式的教育却在加强。为了谋求基 

督教及其教育的复兴,一些宗教团体便一国一国、一村一村地传道和教学。 

这种团体,就叫托钵僧。在公元13世纪,著名的托钵僧团体有二个:一个是 

弗兰西斯派,一个是多米尼克派。 

     弗兰西斯派是由意大利高僧圣·弗兰西斯(1182—1226年)于1209年 

创办的,1212年得到公认。这派的教徒没有家庭和财产,也没有固定的住所, 

只是借托钵周游世界,一面传播基督教,一面为贫人、病人服务。该教团也 

从事教育工作。1230年,他们在巴黎建立了一所修道院学校,以后又在其他 

国家建立修道院学校。他们主要致力于幼儿与贫儿的教育。 

     多米尼克派由西班牙贵族圣·多米尼克(1170—1221年)创立。他是个 

正统教会的狂热信奉者,他创立这个教团的目的就是攻击异端。1217年,这 

一教派得到教皇的承认。与弗兰西斯派从事贫民救济与少儿教育不同,这一 

派教徒专门致力于中流以上阶级的教育。他们致力于科学的研究,以求在大 

学谋得教职。因此也造就了不少著名学者,托马斯·阿奎那就是这一派的修 

道僧。由于得到教会的支持,这一派发展很快。 1221年,这一派扩大到500 


… Page 25…

个托钵僧,60个僧院,分布在包括全西欧在内的八个大主教管辖区。 

     中世纪修道院学校的教育,尽管是偏狭的,但仍然有可称道的地方。在 

文化教育被极端破坏的情况下,修道院设有学校和图书馆,教授学生读书写 

字、传抄和保存书籍,这无疑是件好事,尤其是到后来,修道院除了读《圣 

经》外,偶尔也读罗马古典作家的作品。因此,修道院在保存希腊、罗马文 

化方面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就为日后文化教育的复兴准备了条件。 



     (2)教会建立的各类学校 

     中世纪早期,最先实施基督教教育的教会学校是问答学校。顾名思义, 

这种学校是师生间藉相互的问答以学习关于信仰宗教的有关知识。这种学校 

最初是为准备信奉基督教的异教徒而设的。所以,受此种教育的学徒,特称 

为Katechuman,意为“洗礼的志愿者”。其中又分为三级;初级称为“预科 

生”;中级称为“本科生”;高级称为“修补生”,即特别选出将受洗礼者。 

这种学校的教师,称为“问答训导者”,他们将基督教的教义口头传授给学 

生。开始时这种学校只教宗教知识,不教普通的学科。后来,因为基督教与 

希腊文化的接触,学校不得不教授哲学、几何、天文、文法等。 

     在远离欧洲大陆的爱尔兰和英格兰,中世纪早期的教育状况要好得多。 

在爱尔兰,由于它没有受到罗马教廷的控制,许多从欧洲大陆去的学者与当 

地教会结合在一起,成功地传播了古代文化,因此,爱尔兰的教会发展了一 

种不同于欧洲大陆教会的文化观以及对待异教的宽容精神。表现在教育上, 

就是在教会学校里传授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英格兰,教会创办的学校主要 

是二类:文法学校和歌咏学校。这两者都是大教堂所附设的学校。因此也可 

以统称为大教堂学校。就两种学校各自的基本方面来说,它们在教学和一般 

管理上的作用完全不同,歌咏学校创办之初,其任务是培养唱诗班歌手,以 

后逐渐演变成为一般的初等学校。文法学校不仅仅是培养未来的神职人员, 

而且也兼收富有阶级的儿童。 

     英格兰约克郡的大教堂学校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公元 732 

年,埃格伯特成为约克的大主教。他把学校提到头等重要的地位。著名学者 

和教育家阿尔琴 (约公元735—804年)自小就进入该校,受教于艾尔伯特。 

他对约克学校有过生动的描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学校的教学情况。 

     他说:“他(指艾尔伯特——作者注)在那里用多种教学的溪流和各种 

学问的甘露滋润着干枯的心,赋予它们语法学的学艺,灌注修辞的江河。他 

在法的磨石上把一些人擦亮,他教一些人齐唱艾奥尼娅赞美诗,而另一些人 

在旁吹奏卡斯塔利长笛,循着抒情诗人的足迹越过帕拉萨斯山麓。该总督要 

其余的人懂得天的协调、日月的劳动、天空的五彩带、七大行星、恒星的规 

律、星辰的起落、空气的流动、洋与陆的震动、人牛鸟兽的本性、数与形的 

不同类型。他举出复活节庄严周期的必然,首先开启圣文的奥秘,揭示古老 

而简陋法典的莫测,见到任何思维出类拔萃的青年,他都凑拢过去,教他们, 

供养他们,热爱他们。因此,这位教师在圣卷中有许多学科和各种学艺处于 

领先地位。” ('美'克伯雷选编,《外国教育史料》第97页) 

     约克郡的大教堂学校对欧洲大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到公元8世纪末9 

世纪初,西欧各大教堂均兴办了这种类型的文法学校和歌咏学校。当然,欧 

洲大陆教会学校的发展,得益于法兰克帝国查理大帝的提倡和推广。 

     公元768年,查理曼 (公元742—814年)继任法兰克国王。公元800 


… Page 26…

年,罗马教皇为查理曼加冕称帝,号称“罗马人的皇帝。”法兰克王国遂成 

查理曼帝国。查理大帝当政时期,西欧正处于文化荒芜的黑暗时期。查理为 

了培养宗教神职人员和消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