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后期哲学思想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哲学思想史- 第4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度探讨主体性问题。他们强调认识论的基础是技术论,而技术实体的主体才 

是真正的社会主体。 

      “主体唯物论”问题的论战,大体到50年代初结束。这一论战对战后初 

期的日本思想界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从思想上把人们从战后虚无主义的精 

神状态中拯救出来,引导人们重新思考自我的价值,确立以人类解放为终极 

目标的主体性。其次,它从政治上为人们指明了战后民主主义建设的方向, 

促使人们自觉地彻底清除禁锢和扼杀人性的天皇制绝对专制体制,建立民主 

社会。第三,普及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并从哲学上深化了人的伦 

理价值、人的自由等理论问题,从而深化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但是,由于当时仅仅以报刊为论争的阵地,主体性论者立论过急且不够成熟, 

正统派唯物论者的驳论大多停留在原则性上,回避了问题的实质。而且争论 

双方对于问题本身的理论讨论也不够充分,因而留下了许多没有解决的问 

题。到50年代下半期,日本唯物论研究在批判斯大林的哲学思潮冲击下,开 

始转入低潮。“民科”于1957年解体。 


… Page 118…

                               六、印度哲学 



     印度现代哲学始于1947年的印度独立。它分为三股性质的思潮:封建哲 

学、资产阶级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封建哲学继承了中世纪印度的传统,严守僵死的形式主义的教条,宣传 

旧时代的哲学。资产阶级哲学目前占据着统治地位。它派别林立,特征各异。 

不过,它们在本质是相同的,即大都死守吠檀多主义的形式,吸取西方资产 

阶级哲学、心理学和科学的内容,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宗教与科学、 

印度哲学与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19世纪末已传入印度,在分析现代印 

度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性质中运用和发展。这里,我们只限于资产阶级哲 

学的两位主要代表。 



                  1。“普遍和谐”哲学的探索者泰戈尔 



     罗·泰戈尔(1861—1941)出生于加尔各答一个望族家庭。早年留学英 

国。回国后,从事文学和社会活动,但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主张“普遍和 

谐”。其主要哲学著作有:《生命的亲证》、《论人格》、《创造的统一》、 

 《人的宗教》等。 

     ①神、人、自然。神、人、自然是泰戈尔哲学的三个主要范畴,神与人 

是借自然而相联的两极。 

     神。泰戈尔的宇宙观是吠檀多不二论。他认为宇宙的本原是一种绝对存 

在,称为“梵”、“世界意识”、“无限人格”、或“神”。在他看来,无 

限的神的出现是由于有限的不足。纯粹的有限象一垛遮住了远方的死墙,它 

的知识只是积累而不是启示,只有无限的神的知识才是启示。他认为,神是 

有限和无限、有形和无形、有属性和无属性、一与多的统一。它存在于时空、 

因果之中,又超越时空和因果;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又不为一切事物所限; 

它解释整个世界,“没有神,世界将是一片混乱”。泰戈尔还认为,神就在 

我们身边,人的生命就寓于对神的不懈追求之中。 

     人。泰戈尔指出,不仅人需要神,神也需要人,而且只有在人之中,才 

能见到神。他认为,人具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双重性。与此相联,“我” 

表现为自我的我和超越自我的我之双重性。自我的我受制于需求的规律,竭 

力同天地万物分离而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至尊性;超越自我的我力图摆脱需 

求的规律,追求无限人格而最终与“神”合一。泰戈尔哲学中的“人”就是 

这两个“双重性”的统一和结合。最高的快乐来自于人与神的合而为一。不 

过,泰戈尔并不以此来否认现实生活的价值,指出人生的快乐在于追求理想 

境界的“过程”,而不在于达到理想境界。 

     自然,泰戈尔认为,自然既同神相联系,又同人相联系,同神一样是真 

实的存在。他指出,科学、工业经济、英美国家都是不自然的、死的。在他 

看来,工业化把世界变成一堆由分子——原子——电子按物理、化学规律构 

成的死的东西,这是颠倒了世界,把底层当作了表层,以“社会”、“商业”、 

 “战争”等抽象的物淹没一切,淹没了美丽的大自然。 

     泰戈尔把世界区分的真实的“亲证”世界和不真实的“抽象”世界。前 

者是由人的感觉、情感所得的艺术世界,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世界,后 

者是由理智所得的科学世界,是借抽象概括和分析推理而构造出来的规律世 


… Page 119…

界。这种区分,表现出了泰戈尔对大自然的尊敬和热爱。 

     ②对立中的普遍和谐。泰戈尔认为,我、人类、自然万物都是“神的变 

体”,梵我合一,神人合一,人与自然合一,我与非我合一,因而神、人、 

自然彼此处于和谐之中。普遍和谐是宇宙万物的基本精神。这是泰戈尔论述 

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比如,他认为神具有人格,同时又具有非人格 

性的价值;认为存在一种运用科学和分析方法探求的自然的真理,又存在一 

种凭借直觉方法证悟的心灵的真理;认为信仰存在,但又不要让狂热的感情 

主义所束缚。总之,泰戈尔主张,本体就是把整体的均衡赋予一件事物各个 

组成部分的和谐,真理显现于和谐之中。 

     泰戈尔承认矛盾存在,认为和谐是有差别的同一,是分歧中的统一,它 

来自于对立面的相互作用。不过,他又认为矛盾是暂时的、相对的,统一与 

和谐才是永恒的、绝对的,一切对立力量均“象造物主的左右手一样,在绝 

对的和谐中能动作”,对立包含于和谐之中。 

     泰戈尔也承认自然规律存在,承认世界的运动变化。但他的哲学思想的 

核心是泛神论下的普遍和谐。 



                2。崇尚“真理”和“非暴力”哲学的甘地 



     甘地 (1869—1948)出生于西印度的波尔邦达尔。早年留学英国,回国 

后参加印度国大党工作,并成为该党领导人,领导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是一位政治家,但同时又是一位哲学家,主张印度资产阶级的宗教民族主义 

哲学,崇尚“真理”和“非暴力”。其主要著作有:《印度自治》、《甘地 

自传》。 

     ①神是一又是多。甘地主张神是有人格的唯一普遍的存在,是世界的创 

造者和保护者,是“一”。他对神的唯一性作传统的经验哲学式的论证—— 

     因果论证明:我们存在,我们的父母和他们的父母存在,因而必有整个 

创造的父母存在,即神存在; 

     目的论证明:宇宙处于和谐、有序、统一之中,因而必有一个理智的制 

造规律者存在,即神存在; 

     伦理的证明:良心乃人内部的神圣者,知善恶,使人去恶从善,良心的 

声音说明神的存在,即神存在; 

     经验论证明:人们除日常生活的需求外,还渴求精神的满足,需要一个 

爱的对象,尤其是在忧虑和危难时,神即爱的最高对象,即神存在。 

     甘地又主张神是“多”,认为作为创造者的神是唯一的,但神又表现为 

世界,自我显现于宇宙的无数形式之中,并以此来证明它的无所不在。 

     ②真理就是神。“真理”是甘地哲学的两项最主要的原则之一。甘地指 

出,真理是至高无上的原则,它包括无数其他的原则,是指言论的真实和思 

想的真实。因而它不只是我们所理解的相对真理,而且是绝对真理、永恒真 

理,是上帝。他还指出,真理也指超越时空的绝对实在,真理意味着实在, 

存在于实在之中,并属于实在,除真理之外,没有别的东西。这样,“真理”、 

 “神”、“实体”三者同一起来了。 

     甘地的“真理就是神”有其现实意义一面,即他要求人们象爱神一样爱 

真理,在真理的旗帜下统一起来,进行民族解放的斗争。 

     ③“非暴力”。“非暴力”是甘地哲学中另一项最主要的原则。甘地继 


… Page 120…

承了印度传统教派的“非暴力”范畴,但赋予了它新含义。他指出,“非暴 

力”包括两方面内容:消极方面,首先指不杀生,其次指不伤害;积极方面, 

指爱,爱乃非暴力的本质。 

     他认为,非暴力的消极方面是有条件限制的。第一、有时杀生不可避免, 

如在吃饭、喝水、散步和呼吸时,在一定程度上不伤害其他的肉体就不能维 

持自己的肉体;有时杀生必不可少,如一个持刀乱杀乱砍,见谁杀谁,而无 

一人敢捉住他,这时,无论谁杀死他,都会被社会看作慈善之人。第二、只 

有下列动机驱使下的杀生或伤害生命才是暴力,这些动机是愤怒、傲慢、仇 

恨、自私的欲望、卑鄙的目的等。对这些动机的控制即为“非暴力”。所以, 

甘地说,非暴力的消极意义“不杀生”或“不伤害”是以摆脱仇恨、愤怒和 

各种恶念为前提的。 

     非暴力的积极方面乃其本质方面。甘地说,神寓于万物内部,善是人类 

的本性,任何人都属于人类的一员,因而不存在“敌人”或“敌对者”,只 

存在犯错误者。唤醒人的神性,其非暴力的本性就明显地显现出来,而能够 

做到这一点的就是“爱”,爱包含着仁慈、友好、宽恕、善良、同情等高尚 

情感,能纯化内在的生命。甘地大力倡导爱自己、爱他人、爱人类、爱一切 

生命。 

     甘地提出了实行非暴力的三个要求:要自我纯洁、不为爱、憎、迎、拒 

逆流所缚;要文明,以善意胸怀对一切人,包括敌人;要忍受痛苦,不迷恋 

物质福利,作为自我牺牲,以唤醒敌人内心的神性。 

     非暴力原则为甘地领导的“不合作”运动提供了理论的和精神的基础。 

     ④“坚持真理”。甘地指出,实行非暴力的方法是“坚持真理”。他说, 

 “坚持真理”是一种反对暴力和非正义的力量,这是一股神的力量,“真理 

就是神”。任何强大的力量在它面前都会被折服,它可使真理的坚信者自觉 

忍受痛苦,作自我牺牲,使犯错误者“变心”,弃恶从善。因而,只要坚信 

真理者以信仰神为前提,“坚持真理”即可通过真理的力量战胜邪恶,实现 

人类的美好命运。甘地把这种方法运用于他的实际政治活动中,并取得了胜 

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泰戈尔、甘地的哲学在实际政治活动中都取得了成果,但这并不能改变 

他们哲学的性质——西方客观唯心主义与印度传统佛学中唯心论的融合。这 

种理论与实践“脱节”、“不相符”的现象,也许只能从印度的传统文化和 

国民精神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