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良心论- 第3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② 
  孔子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又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说∶〃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这就是恕道了。〃恕〃字按字面解就是〃如心〃,就是使〃己心如人心〃或〃人心如己心〃, 就是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心揆心,以己量人,考中度衷,设身处地。 
  具体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当自己要对他人做什么事时,先想想自己是否愿意遇到这事,如果自己不愿意,就不能对他人做这件事。我们不愿意被偷、被抢、被杀,所以,我也不能对他人做这种事,衡量的标准当然是自己、是自己的〃不欲〃,而之所以能把别人也当成自己,对他人也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却必须发自一种纯粹的善意,一种我们在〃恻隐〃一章中巳描述过的善意。 
  简单地说,忠恕之道也就是眼里有他人,心里也要为别人着想。这世界并不是我一个人生活在其中,这世界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人,他们和我一样,我生活,也要让别人生活(〃Live, let live〃)。而如果超越自我而取一种普遍的观点,就会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由此就可努力创造出一种制度的恕道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却是一个使人类社会得以生存、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一个基本道理。 
  恻隐之情告诉要关心他人,而忠恕却给出了明确的命令,告诉你对他人应当做(或不做)什么。忠恕使恻隐变为明确的义务,使人上溯到他人痛苦的原因,从而抑制自己, 不去成为他人痛苦的这种原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在未听到这句话之前就感到这意思了,并在生活中常常实行它,我们在各文明的基本经典中也都可以看到类似的表述,然而,我们却还是为我们的祖先自豪,因为,把这一道理如此鲜明有力地概括为一个义务的命令并不容易,这一概括正是孔子的一个伟大功绩。我们可以说,忠恕的思想是孔子学说中一个最为光辉的思想,一个几乎无需转化就可为现代社会所用的思想,一种我们可以在今天继续发扬和光大的宝贵资源。 
  〃恕〃字不见于孔子之前的主要经典如诗、书、易中,然而,这些经典中却有些与〃恕〃有关的字,例如宽、让、宥、容等,它们也包含恕的意思。以〃容〃字为例,《尚书·梓材》说∶〃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 这可以说是一种基于普遍观点的制度之恕,而《秦誓》∶〃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为有技,若己有之,人为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其口出,是能容之,……〃则可以说是一种基于自我观点的个人之恕。然而,这还主要是一种赞美的描述,而非一个义务的命令。只是到孔子这里,恕才被明确地阐明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被赋予〃一以贯之〃〃终身行之〃的突出地位。 
  并且,孔子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终身实行忠恕之道的崇高形象。夫子温良恭俭让,谦虚大度,何所不容?从一些小事也能略见一斑,子路少年曾欺凌孔子,孔子并不以忤己为意,可以说折服子路的正是这样一种忠恕的精神。 孔子对弟子的态度最能显示其恕意,他来者不拒,往者不追,不专制,不呆板,不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而是虚怀若谷,谈笑风生。对其他人孔子也是如此,甚至常透出一种自嘲的幽默,这种幽默也是从恕道中来。达巷党人讥讽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孔子说∶〃那么专执那一项呢? 是专执御呢还是专执射呢?我想还是专执御吧!〃太宰也批评孔子说〃夫子是圣者吗?怎么这么多才能呢?〃孔子听到了说∶〃太宰知道我吗?我年轻时贫贱,故多能鄙事,君子要多能的吗?不多的呀!〃当然,孔子之行忠恕巳进入一个至高的境界,已经达到了自然而然、无需着力的地步,而我们则不妨从基本的做起,把它看成一个命令,一种义务,强恕而行,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命令,而且是以一个禁令的形式表述的。这一命令可以看作是由外向我提出的,然而却要求我取一种自我的观点。它所涉及的是一种人、我关系,在此,〃己〃〃人〃与〃勿施〃的意思都是很明确的,关键是〃不欲〃,而禁令就将由这一〃不欲〃做出,〃勿施〃的内容就是〃不欲〃的内容。这样做潜在地设定了一个前提∶就是我所不欲的,也是他人所不欲的,所根据的是一种我与他人的共同性, 一种人类的共同性。 
  那么,人们普遍地〃不欲〃什么呢?这可以从〃欲〃的反面来规定。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有焉〃〃食色、性也〃,这可以说是人最基本的欲,即生存和延续的欲望,那么,人最不欲的首先就是被剥夺或被破坏这些生存和延续的大欲了,例如被夺走食物,被阉割,被幽闭乃至被杀害等等。但是, 那怕只是人的生存和延续后代的这种权利,也不仅仅是以自己的身体为限,人会发现,若仅仅以自己的身体为限,他的身体也将很快不保,他的生存还必须有一些更大的屏障和更广的空间,因此,即使这一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也要有一个自然的延伸范围∶比方说他还要有能工作以谋生的权利,还要有拥有自己合法财产的权利,这样,任意剥夺人的财产、抢劫和偷盗也就严重地损害到这些权利了,这些损害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的〃不欲〃。何况,人之为人还是高于食色的,〃人是高于温饱的〃,人不同于禽兽,人还有另外的精神追求和欲望,人是一个理性的存在,越是复杂的活动越能给人以满足,所以,那些贬低人、污辱人、削弱人的尊严的行为肯定也是人的〃不欲〃。这些行为,从施予者是个人的角度来说,就包括欺骗、凌辱、诽谤、专横、压制等等。 
  所以,我们看到〃不欲〃主要应当是指行为(不义行为),这样才与后文的〃勿施〃相配。子贡有句话∶〃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④也是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这个〃加〃就是行为,按古注,〃加〃有〃陵〃的意思,陵是高坡,有居高临下的意思。所以,注释者把子贡的话直接解释为∶我不希望别人施加不义行为于我。⑤〃不欲〃广义说来是指人一切不愿要的东西,这些不愿要的东西可以统称之为〃苦〃或〃痛苦〃,但有些他人的痛苦如遭地震、遇车祸并不是我的行为所能影响的,所以与后面我的〃 
  勿施〃无关,而我所能做的只是不要以自己的不义行为去造成他人的痛苦,不要使自己成为他人痛苦的原因。所以严格地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的〃不欲〃只是一部分〃不欲〃,即〃不欲〃人为造成的痛苦,而这正是人能做的。 
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为什么不说“己所欲,施于人”?
学术著作…伦理学                      伦理学 社会史 人生哲学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良心论》 《底线伦理》 《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 《道德·上帝与人》               
  
第四章:忠恕
二、为什么不说〃己所欲,施于人〃?
          为什么不更积极一些呢?为什么不从正面说〃己所欲,施于人〃呢?那可能是更高的道德要求,但却不适宜被规定为是可以〃一以贯之〃〃终身行之〃的〃忠恕〃的内容。〃忠恕〃作为义务可能是起码的、基本的,但也因此是普遍的,要求始终适用于所有人的,甚至是带有某种强制性的。这正是〃一以贯之〃〃终身行之〃的真实含义。我们现在正是把〃忠恕〃看作这样一种基本的普遍的义务,而如果把〃己所欲,施于人〃作为其内容,我们就会发现∶ 
  首先, 这是人所难能的,要求人人始终都把自己所欲的也施于人,凡自己希望什么,就马上积极去帮助别人达到什么,这显然是难于一以贯之,终身行之的,而相形之下, 要求每个人都不对他人做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却要容易得多,而且这里已经体现了一种对他人的基本关切,防止了最严重的一类痛苦。 
  其次,这样做也不一定有必要,甚至是有危险的,人的欲望在一些基本的层次上虽然大致相同,但在较高的层次上却也有迥异,我们不能随意把自己的欲望都当成他人的欲望。我们不一定能清楚地认识到对每个人来说他最好的追求、他最好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人在欲求方面的岐异远远大于人在不欲方面的岐异。 
  所以,我们不如通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们扫清一些对任何追求来说都是基本障碍的东西,这样扫清基本障碍实际也就保证了那些最基本的欲望得到满足,但更高、更全面的欲求则要交由每一个人自己去理解、去把握、去追求,我们不能代替他们去追求。先儒一直视成圣成贤为最高尚、 最美好的追求,一直赞美和倡导这种追求,然而, 他们也并不作为义务要求所有人都走这条成圣成贤的道路,相反,他们倒反复强调儒学是为己之学,学者最忌尚未为己就要为人,〃人病舍其田而耘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 而所以自任者轻。〃⑥ 
  忠恕比起热情助人来确实显得有点儿冷淡,然而,这却是因为它注入了冷静的理性的缘故。热烈助人的激情有可能转化为其反面,正如孔子所说∶〃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⑦对人一下子热如火,一下子又冷如冰,或对一些人热如火,对另一些人冷若冰,这就是惑,而忠恕即意在排除这种惑。忠恕同时看到自己和他人,同时看到人的优点和人的弱点,但却更强调自己的弱点,更强调严于责己。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宋朝李守贞据河中叛乱时,周祖带兵讨伐、平乱之后,得到许多朝臣及藩镇与李守贞相交结的书信,周祖准备把这些人的名字记下来一一予以追究,而他属下的从事王溥却劝他把这些书信都烧掉, 不予追究,周祖照办了。否则,顺藤摸瓜,穷追猛打,又不知要牵连多少人。这里当然可能有明智的考虑,以免人心惶惶,又生新乱,但也有对人的弱点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恕意。 
  人都是有弱点有缺陷的,那些紧盯着别人缺陷的人,自身之所以没有表现出这种缺陷,往往不是因为他们很完美,而是因为他们没有陷入过别人所陷入的那种处境。所以,我们必须谨慎,我们必须设身处地。我们的〃恕〃意从根本上说就来自对人的局限性的深刻认识,〃恕〃 有宽容、误解、原宥之意,只是它不是对自己宽容、谅解,而是对别人宽容、谅解。《圣经》中有一个故事颇能说明〃恕〃和人的局限性的这种关系,一些文士和法利赛人带来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说要用石头打死她, 耶酥就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他。〃于是, 这些人一个一个都出去了,最后,耶酥对那妇人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罢,从此不要再犯罪了。〃⑧ 
  在此我们且不去深味耶酥的话,使我们感动的甚至是那些号称苛刻乃至伪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竟也一个个默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