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 第4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职业。他们常常既是科学家,又是文学家,还是社会活动家,以至作秘书, 

  作医生,作律师,作工匠,作主教,作外交官,作国务大臣,可说千姿百态, 

  不一而定。康德也是一位全才,但他不问别业,只是教书。他一生只和书籍 

  打交道,上学时读书,毕业后教书,边教书边写书,虽写书而不忘教书。在 

  许多很有名望的文化人物看来,教书与著述是两件很矛盾的事,一心不可二 

  用,例如鲁迅先生就这样想,老舍先生也这样想。唯康德夫子另成一论。他 

  虽然是个很长寿的人,但他活了80岁,就做了50年的教书匠。1744年大学 

  毕业,他就当上了家庭教师,一干就是9年。到了1755年,他通过博士论文, 

  到大学当讲师,但只是作编外讲师。何为编外讲师?就是只有讲课资格,但 

  校方不付薪水。所得报酬,只能从所交学费中获得一点微薄收入。但他对此, 

  不甚在意。虽然当时他已经31岁了,他还是平心静气,只管教书。这样又一 

  气干了15年,直到1770年,他才得到渴望已久的教授职位。但以收入而言, 

  依然有限,每月只有236塔利尔的收入。1776年,有人给他写信,以800塔 

  利尔的薪俸请他去米塔瓦任教。1778年,又有人提出以每月800塔利尔的薪 

  俸请他去哈勃大学任教,并且答应给他以宫廷顾问的头衔。但对于这两次邀 

  请,他都谢绝了。他并非不喜欢高收入,只是因为他所在的学校,地处边远 

  之区,他为着自身的安宁和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的事业,他可以不要金 

  钱,也不要荣誉。 

       康德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而且自1770年之后,他的主要研究领域, 

  更是严格地限制在哲学和与哲学密切相关的范围之内。他不图金钱,不求荣 

  誉,不怕寂寞,甚至从来不曾离开过他的家乡,一生只到过离家几十公里之 

  外的地方,而且这般“远游”一生之中也仅有一次。 

       康德这种差不多已经达到痴迷和怪异程度的从业敬业精神,是他取得成 

  功的基本保证之一。 

       康德事业专注而且生活极有规律。康德一生专注于他所钟情的事业,除 

  此之外,别无所好。虽然他也是一位很擅长谈吐的人,而且他的风格不凡, 

  并因此十分受当时的知识妇女的喜爱,但他却是一个严守生活规律的人。他 

  的生活规律不但十分有序,而且如钟表一般准确,而且一生一世未曾有过改 



② 同上。 


… Page 138…

  变。据说,他一辈子只有一次打破了他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当时,他正在 

  阅读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尔》。卢梭的书确实让他着了迷,他读《爱弥尔》 

  读到得意忘形的程度,才使自己铁打的生活规律乱了那么几天。 

       海涅对此,曾有一段很有文学意味的描写,但那基本意思大约也和实际 

  情况相去无多。海涅写道: 

        “康德的生活史是难于叙述的。因为他既没有生活,又没有历史。他住 

  在德国东北边境一个古老城市哥尼斯堡一条僻静的小巷里,过着一种机械般 

  有秩序的,几乎是抽象的独身生活。我相信,就连教堂的大时钟也不能像它 

  的同乡伊曼努尔·康德那样无动于衷地、按部就班地完成它每日的表面工作。 

  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吃饭,散步,一切都有规定的时间,邻居们清 

  楚地知道,当伊曼努尔·康德穿着灰色外衣,拿着藤手杖,从家门口出来, 

  漫步走向菩提树小林荫道的时候就是下午三点半钟,由于这种关系人们现在 

  还把这条路叫做哲学家路。一年四季他每天总要在这条路上往返八次,每逢 

  天气阴晦或乌云预示着一场暴雨的时候,他的仆人,老兰培,便挟着一把长 

  柄雨伞作为天意的象征忧心忡忡地跟在后面侍候他。”① 

       康德的生活规律,反映了他的特殊性格和他超乎寻常的心理品质。因为 

  他有这样的心理品质,他才能以他那并不超群的身体和精力,取得如此超群 

  的成就。说到此,也应该将康德的生平作个简明的介绍了,虽然海涅说他没 

  有生活,也没有历史。 

       康德1724年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即现在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 

  他父亲是一位马鞍匠。他父母共生有9个孩子,他排行第四。但看他一生行 

  业,他们兄弟间的往来也十分有限。他的家庭信奉路德教的虔信教派。他8 

  岁时入腓特烈公学读书,16岁进哥尼斯堡大学学习,从此便一生与这所大学 

  发生联系。1746年,他大学毕业后任家庭教师,1755年向母校提出学位论文 

   《论火》,获硕士学位后又提出求职论文《对形而上学认识论基本原理的新 

  解释》,获得通过,从此担任编外讲师。1766年被任命为王家图书馆的副馆 

  长,才算有了一个固定的职位和年金收入。 

       1770年被任命力哥尼斯堡大学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此后,还担任过 

  两次该校校长。1792年起担任柏林科学院哲学部主席,1797年退休。1804 

  年于哥尼斯堡去世。 

       康德一生的学术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因为他将自己的哲学 

  称为“批判哲学”,所以人们便以此作为划分他学术活动时期的名称。1746 

  —1769年为前批判时期。这一段时间,康德在自然科学方面用功最多,而且 

  作出了杰出成绩。1770—1780年为过渡时期,在此期间,他的思想和研究开 

  始向哲学倾斜。他主要研究如下3个问题,包括几何学和力学的客观性,人 

  类自由的可能性和空间、时间和性质。这些问题虽然不一定非得列入哲学范 

  畴,但他使用的方式和视点却是哲学性质的。自1781年他发表“纯粹理性批 

  判”始,则进入第三个时期。一生三期,期期如环;起之于科学,归之于哲 

  学,这大约便是康德的思想家之路。 

       康德大器晚成。虽然他在大学读书期间,就曾发表文章,但直到 1781 

  年他已经57岁时才发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纯碎理性批判》。 

  康德写书写得好慢,虽不是一切都慢,但其代表作的产生,确实经过一个很 



① 海涅: 《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商务印书馆1974 年版,第102 页。 


… Page 139…

  长的过程。他的名声自中年之后,越来越大,但他不以名气论学术,而是一 

  如既往,循序而行。他的学术研究,正如他的生活规律,总是有条不紊,而 

  且有些雷打不动的味道。他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目标,差不多有11年未在出 

  版物上发表什么著作,以致他的一位通信人要向他询问:“您为什么沉默? 

  为什么总是那些外行在写作,而不是擅长笔墨的您在写作?您为什么沉默? 

  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您怎么不一显身手?您在睡觉?康德,我不想颂扬您, 

  然而请您告诉我,您为什么沉默?或最好是请您谈谈您将要说些什么。”① 

       真是急不可耐,愈问情绪愈热烈。然而,任尔等“风吹浪打”,我只顾 

   “我行我素”。 

       康德写得慢,但写得慢并非有意偷闲。康德写得既慢又苦,所以才用去 

  那么多的时间,所以他才因为创作而两次搬家。而第二次搬家不为别的,只 

  为邻居那只宝贝公鸡总在啼叫。评论者说:“哲学家表示,只要主人把公鸡 

                                                       ② 

  杀掉,多少钱他都肯付,可是主人却难以割爱。”邻居不愿纵容教授的怪癖, 

  没办法,康德只好因鸡搬家。 

       康德缘何如此?因为他劳动过重,不觉心烦气躁。他为写作而急躁,可 

  见他内心并非不急,但他对哲学的钟爱使他能控制住自己的习惯和情绪。这 

  正是康德可贵的心理素质。 

       康德其貌不佳。身高只有1。57米,但他很有风度,所以在社交场上十 

  分令人喜欢。他与女性交往本不算少,但他终生未娶。大约他把全身心都投 

  入到他的学术事业中去了。康德娶哲学为妻,而且白头到老,痴情不改。 



① 转引自古留加《康德传》,商务印书馆1992 年版,第66 页。 

② 同上书,第67 页。 


… Page 140…

                            2。康德的哲学思想 



     康德哲学,最是难读。所以,尽管他的哲学名气很大,但真正攻读他著 

作的人,也许不多。康德哲学之所以难读,也非一个原因,首先是他哲学的 

体系决定的——他既要对他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哲学显学进行批判,则不可 

能使用直白通俗的语言。比如一个中国人,要对《周易》进行批评,那么, 

你必须先了解《周易》,先弄通《周易》的语言,因为《周易》本来极其难 

读,批评《周易》的书,想来不会流畅清新如小溪流水的。况且,康德的哲 

学与他之前的众多哲学家有联系,即不但与他同时代的哲学有联系,与 17 

世纪以来的各哲学流派有联系,还与古希腊时代的哲学有联系,如他的范畴 

说便直接与亚里士多德有关。他的哲学,对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贝克 

莱、休谟、卢梭、牛顿、莱布尼茨、沃尔夫等人的思想,几乎都要批判一番, 

一个也不放过。因此,如果不了解上述这些哲学大家的思想和著作,而直接 

阅读康德的书,难免有读一句如历三秋的感觉。康德哲学的用语,也不规范, 

而且多有歧义。所谓歧义,即他的一些哲学用语的含义或者与别人不一样, 

或者不合乎一般人的用语习惯,或者前后的意义不一致。当你基本了解了他 

的学说时,这问题可能不成问题,而你对他的学说没有整体把握时,光是这 

些用语已十足令你糊涂。 

     康德哲学自命为批判哲学,那么,什么是批判哲学?批判哲学就是对人 

类的认识能力、实践道德和审美判断及与之相关的内容与学说给一个批判性 

的分析,看一看人的这些能力和情感究竟能达到怎样的境界。 

     那么,人类历史上的哲学命题多如牛毛,康德夫子为什么偏偏选中这样 

一个角度,并把它作为自己哲学的门径呢?这问题其实难答。大体说来,因 

为康德哲学原本继承了莱布尼茨的哲学传统,又深受牛顿思想的影响。但他 

一方面接受了莱布尼茨,一方面又不能满足于莱布尼茨;一方面接受了牛顿, 

另一方面又无法将莱布尼茨的哲学传统与牛顿思想真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他接受莱布尼茨,因为他是一个德国学者,从小受的哲学教育便是莱氏一系; 

他不满足于莱布尼茨,因为他是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英国经验主义和法国 

启蒙主义已经对莱氏哲学发出挑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