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 第5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是思想,又不是广延,既不是主体,又不是客体,既不是精神又不是物质。” 

  ①难怪聪明绝伦的海涅都要面对这一哲学喃喃自语——“谁知道是什么呢?” 



  ② 



       虽然同一哲学令海涅先生大为头疼,但谢林的这套哲学体系并非没有自 

  己的逻辑。他说: 

        “一切知识是以客体与主体间的符合为其基础。因为我们所知道的,只 

  是真理;而所谓真理,则普遍地被认为是表象与它的对象之间的符合。”③2 

       又说:“我们知识中一切纯客观的总和,我们可称之为自然;而一切主 

  观的总和,则可称之为自我或智性。这两个概念是互相对立的。”④ 



① 海涅: 《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商务印书馆1974 年版,第142 页。 

② 同上。 

④ 同上。 


… Page 162…

       虽然对立,却又同一。谢林不同意费希特的自我、非我观念。照谢林的 

  想法,有对立才能存在,如果没有非我,怎么能有自我,反之也是一样。不 

  要说自我非我,假如世界上根本没有“你”,又怎能有“我”?或着进一步 

  说,连“我”都没有,又安知有世界?连世界都没有,“我”又怎么能存在 

  呢?你、我、世界都是一体,此为同一哲学。谢林用的不是这样的语言,但 

  那意思十分清楚。他说:“在知识自身中,即当我知道时,主体与客体之间 

  有如是的统一,致使我们不能说哪一个在 ‘先’,哪一个在‘后’。这里既 

  没有第一个,也没有第二个,它们是同时的,是一个东西。”① 

       谢林以这样的方式批评费希特,公正地讲,至少在自我与非我、主体与 

  客体的对立统一这一点上,他的批评颇有道理。 

       但再往下发展就不行了。因为既然主体、客体完全同一,我们就很难理 

  解,它们将如何发展?谢林对此,也曾作过种种说明,如他的从无意识精神 

  到有意识精神的原始冲动论:如他的人的三阶段论,等等。但任你左冲右突, 

  奇思妙想,都不能解决同一哲学的发展问题。应该说,谢林是看到或体悟到 

  世界必然应该有一个发展过程,而他的哲学却不能解释这个过程。于是他只 

  好转向宗教,求助于神学理论中的启示哲学。他哲学中的最高同一者,也只 

  能归于上帝。到了晚年,他的思想竟至全然与神学同流合污,完全丧失了他 

  作为一代哲人的立场和风采。对此,恩格斯在写给费尔巴哈的信中,曾有一 

  段绝妙的讽刺。恩格斯写道: 

        “您知道,谢林是德意志联邦第38个成员。德国所有警察都归他统辖; 

  我作为《莱茵报》编辑一度有机会亲自领教过这一点。就是说,书报检查令 

  不会放过任何旨在反对神圣的谢林的东西。”② 

       谢林既已如此,后事付予谁人? 



① 转引自《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 年版,第208 页。 

② 转引自《德国古典美学》,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136 页。 


… Page 163…

                十五、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1。历史地位与生平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总结者,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还是 

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者与发展者。黑格尔和康德既是德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两 

座奇峰,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两座丰碑。正如研究中国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 

子和老子,研究西方哲学史也绝对不能不研究康德和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 

自康德开始,中间经费希特、谢林,再到黑格尔,可以说环环相扣,阶阶相 

连。他们本人或许没有这样自觉的意识,但从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上理解, 

他们四位确实构成一个连环成链的发展整体。康德的学说,属奠基之作,虽 

是二元论的,也应该是二元论,不二元论则不足以是康德。他认为“物自体” 

不可知,可知的只是“物自体”的外在表现;他认为知识是理性的对象,而 

道德是信仰的对象。他的这套哲学观念,到费希特时得到改进。费希特不同 

意二元论,相反,他认为作为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必有一个最高原则,这 

个最高原则,就是“自我”。由“自我”而“非我”,再到“自我”与“非 

我”的统一。费希特的哲学是一元论的,却又有明显的理论缺陷。虽然其哲 

学体系有深刻的辩证逻辑在,终因立论不实,很容易成为批评对象。谢林始 

则追随费希特,继而批判费希特,并在批判中形成自己的同一哲学。谢林的 

同一哲学,意义在于以一元化方式解决了世界的逻辑存在问题,而且它的许 

多观点,都为后来的黑格尔所继承。但他的同一哲学,易于解释“存在”, 

难于解释发展,不但难于解释哲学意义上的发展,尤其难于与历史的发展过 

程相合拍。于是黑格尔出来,给他们一个总结。黑格尔哲学将所有哲学对象, 

看作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而且让他的哲学对象以自身固有的矛盾动力演绎 

这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他为这种演绎 

提供了一种十分丰富而又深刻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辩证 

法在黑格尔哲学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而且他的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 

19世纪以后的人类思想史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尽管严格说来他只是间接 

起作用的人。 

     当然,这样回顾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过程,似乎过于简单化。然而,即 

便如此简略地勾勒,也可以清楚地看出: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 

必然结果,而他也以自己的非凡才华使这个结果来得十分出色又十分得体。 

     黑格尔哲学既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结果,又不仅仅是德国古典哲学的 

逻辑结果。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得更开阔些,就会看到,他的哲学乃是对整个 

西方近代哲学的一个理性总结。 

     西方近代哲学,从文艺复兴时代起,到黑格尔时代,已经经历了将近400 

多年历史。这400年历史,也可以看作是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抗争史。在 

这400年间,约略经历了人文哲学阶段、理性哲学阶段和启蒙哲学阶段。但 

就其广义言之,人文也是一种理性,是没有完全哲学化的人学理性;理性也 

是一种科学,是以科学为武器打破神学基础的理性科学;启蒙也是一种人文, 

是针对专制体制和神学愚味的民主理性。而经验主义、唯物主义以及后来的 

启蒙主义,正是成熟了的近代理性文明。理性文明的内在目标,是否定神学 

的统治地位,确立人学的主导地位;它的社会表现,则是鼓吹天赋人权,反 

对天赋神权,以启蒙运动为手段,以批判和否定神学和专制文化为目的。理 


… Page 164…

性主义之间,内部也有纷争。纷争既是一种澄清,又是一种深化,还是一种 

互补。内部的纷争,证明哲学理性的发展需要一个必要的历史过程,需要在 

打破1000年神学传统的同时,确立一套可以与之抗衡并能取而代之的思想体 

系。然而,成熟体系的确立,谈何容易!它起码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又需要 

种种主客观条件作基础。所以自1453年以来,多少思想人物,如走马灯般地 

来去于西方近代文明大舞台。多少思想体系,你来我往,煞是壮观:一个体 

系不行,又来一个体系;这个体系不行,还有新的体系在后头。西方近代哲 

学成熟于17世纪,真正符合哲学本义的哲学家,应首推笛卡尔。虽然培根也 

是对西方近代哲学的确立有重大贡献的卓越人物,但他的思想仍然缺少必要 

的哲学基础和深度。西方近代哲学史中最具影响的人物,要属笛卡尔和洛克。 

笛卡尔是西方唯理主义哲学的奠基人,洛克是英国经验主义的最有影响也最 

本分的代表人物,洛克为一方,经贝克莱和休谟,经验主义已经进入死胡同; 

笛卡尔为另一方,经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同样进入死胡同。打破僵局的人 

物,一个是非哲学的哲学家卢梭,一个就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山者康德。康 

德总揽双方得失,逢山批判,遇水还要批判。他以批判作门径,得出自己的 

哲学结论,但他的结论却又十分不像个结论。虽然他的思想体系确实博大精 

深,但他又认为理性面对“物自体”,只能知其皮毛,不能知其就里,除去 

茫茫然大张着嘴巴,竟是别无办法。在这个意义上讲,唯有黑格尔哲学才是 

西方近代理性哲学的最系统的总结者。黑格尔以他独特高妙的思维方式和无 

比庞大的哲学体系,将理性哲学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且以一元化理论 

模式将西方近代理性哲学统统纳入自己的体系。西方近代理性哲学的确立, 

实在和牛顿力学有莫大关系。黑格尔哲学则在抽象思维领域,意欲超越牛顿, 

并将包括牛顿在内的一切人文现象、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统统纳入历史的思 

维过程之中。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优势在此,他的局限也在此。黑格尔以构建 

这样一个庞大有序的哲学体系作为自己成功的标志,也以这体系的最终完成 

宣告了其哲学必然走向式微的命运。黑格尔哲学的悲剧价值在于:若一切皆 

为过程,则没必要构筑这样意在永恒的体系;若一切归于体系,则体系的完 

成便是哲学的末日。黑格尔虽然是辩证法的大师,但以他的历史地位和体系 

而言,却颇有些作法自毙,当事者迷。 

     黑格尔又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史家,因此他的思想不但受益于康德、费希 

特和谢林,受益于西方近代哲学史上的各位代表人物,而且受益于古希腊哲 

学传统。他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大师的思想和著作都有很深 

的了解,他的哲学与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的“在者不实”的观念,与柏拉图哲 

学的理念论,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都很有内在的联系。如果我们 

仔细分析一下柏拉图的理念论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分析一下亚里士多德的 

哲学范畴和黑格尔的哲学范畴,则我们就会觉得黑格尔哲学更具有文艺复兴 

的味道。黑格尔哲学范畴中有一条“否定之否定”,他对此多有妙论。他的 

哲学,其实也可以说是古希腊哲学的否定之否定——中世纪神学哲学否定了 

古希腊哲学传统,西方近代哲学包括杰出的黑格尔哲学又否定了中世纪神学 

哲学——黑格尔哲学在形、神两方面都仿佛是柏拉图哲学的回归与再现。 

     如果我们将德国古典哲学,将西方近代哲学,将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 

古代哲学,看成3个圆圈,那么,黑格尔就是这3个圆圈的交汇点,黑格尔 

哲学标志着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结束了。自他之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