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第16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7日,第34师团带着数百名伤病员好不容易全部渡过泗溪,按兵团司令部、行李、独立山炮队、病员输送队、野战医院、后卫部队的行军序列,开始向土地王庙东进。如前所述,土地王庙在五天前已成为敌第9师的中枢阵地,另外,在侧背还有重庆军6个师并列尾随追击。入夜,雷电伴随着大雨,各部队在严加戒备下度过黑暗的一夜。    
    “第33师团在各处继续进行着激烈的战斗,28日渡过泗溪进入东岸,翌(29)日虽开始后撤,但出发不久遭到据守在虎形山(泗溪西北约5公里)附近重庆军的侧击,陷入苦战,以后不时和顽强地尾随追击的敌人进行激战,展开全部兵力以求摆脱敌人,此间山炮队所有炮弹用尽,处于不能射击的状态。以后接到了空投弹药。经过了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重重苦难,于4月2日返回了原驻地。    
    “因受这次作战的直接影响,第33师团推迟了向华北的转进。”〔2〕    
    3月28日,第74军克复泗溪、官桥街全部阵地;至4月2日,第49军攻占西山、万寿宫,第70军重新占领奉新城,全部恢复战前态势,会战结束。    
    日军战史未透露此战中的伤亡数字。    
    三、 会 战 简 析    
    在八年抗战期间,正面战场所进行的各次会战中本次会战的规模不大(日军参战部队只有两个半师团;中国参战部队主要是第74、第70、第72、第49军,加上在武宁方向策应的第78军,也只有5个军),作战地域较小(从泉港至安义,南北约80公里;从南昌附近至上高以东,东西不过80公里左右,属于日军所谓的“短距离截断作战”),持续时间不长(从3月15日到4月2日,只有18天),但对中国军队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始终掌握着战场主动权而致胜的会战,在当时称为“上高大捷”。    
    这次会战之所以能够获胜,是因为针对当面敌情制定了正确的战役方针和作战计划。当面日军兵力不大,但十分骄狂,以其两个半师团还不到的兵力而欲寻歼中国第19集团军主力(特别是第74军)。当其刚刚集结时,中国方面即判明其企图,决定在第一、二线阵地节节抗击,迟滞和消耗日军,控制主力于机动位置;待日军进至第三线主阵地前已相当疲惫时,再集中兵力予以反击。战役打响后,日军本欲作向心合击,而中国第70军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作离心退却,诱使北路日军更加向北,这不仅破坏了日军的合击企图,而且使中路日军的右侧背暴露;随后,又以第49军击破南路日军,暴露其左侧背,使日军只有分进,没有合击,反而造成中国军队包围日军的有利态势。这样,从战役第一步起,中国军队就立于主动地位。“致人而不致于人”,这是取胜的第一着。   
    中路日军主力突过第一、二线阵地后,更增加了骄狂心理,不顾侧翼暴露的危险,继续向中国第三线阵地进攻,无异自入口袋。中国第74军凭借既设阵地,以逸待劳,坚韧防御,抗击日军在数十架飞机掩护下的猛烈进攻达6天之久,争取了时间,使第70、第72、第49军能及时从两翼赶到战场,集中优势兵力对第34师团构成合围,按预定方针、在预定战场实现了预定计划。这是取胜的第二着。    
    战前将战区内的道路尽行破坏,给日军汽车、战车、重炮的运动造成障碍,使其优势装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并增加其运输补给困难,这也是会战中取胜的重要一着。    
    但中国方面以绝对优势兵力将孤军深入、疲惫已极、伤亡过半的日军第34师团四面包围,压缩于极狭小之范围内,从3月24日至27日连攻3天,仍未能将其全歼;27日以后,在兵力并不大的日军增援部队接应下,反任其拖着大批伤员突围而出,说明中国军队的攻击精神和攻击力量都太弱。正如中国军事当局在《上高会战之经过与检讨》中所说:“中路之敌既不顾两翼之有无依托,而孤挺进之时,已为我合围歼敌之好机。此时我74军全军迎击于前,70军尾击于后,49军(欠1师)侧击于右,72军围攻于左,战斗态势既形成于四面包围,而复以最大优势之兵力对此包围圈内后援已绝之三千残敌,期一举而尽歼之,非力所未逮。不图于包圈南北直径缩小至五公里之时,敌竟突围逃窜,卒未能达到歼灭之目的,不无遗憾耳。”〔3〕    
    附表6…9…1上高会战日军参战部队指挥系统表(1941年3月)    
    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    
    第33师团樱井省三    
    第33步兵团(步兵第214、第215联队,欠第213联队)    
    搜索第33联队    
    山炮兵第33联队    
    工兵第33联队    
    辎重兵第33联队    
    配属独立工兵第3联队一部    
    第34师团大贺茂    
    第34步兵团(步兵第216、第217联队,欠第218联队)    
    搜索第34联队    
    野炮兵第34联队    
    工兵第34联队    
    辎重兵第34联队    
    配属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第2大队及独立山炮兵第51大队    
    独立混成第20旅团池田直三    
    独立步兵第102、第103、第104、第105大队    
    炮兵队、工兵队、通信队及配属独立工兵第2联队    
    荒木支队(第33师团之第213联队及山炮兵大队组成,支队长为荒木正二)    
    第3飞行团远藤三郎    
    附表6…9…2上高会战第九战区参战部队指挥系统表(1941年3月)    
    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    
    第70军军长李觉    
    第19师师长唐伯寅    
    第107师师长宋英仲    
    预备第9师师长张言传    
    第74军军长王耀武    
    第51师师长李天霞    
    第57师师长余程万    
    第58师师长廖岭奇    
    第49军军长刘多荃    
    第26师师长刘广济    
    第105师师长王铁汉    
    预备第5师师长曾晏初    
    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    
    第72军军长韩全朴    
    新编第14师师长陈良基    
    新编第15师师长傅翼    
    第78军军长夏首勋    
    新编第13师师长刘若弼    
    新编第16师师长刘守权    
    注释:    
    〔1〕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华书局1983年中译本,第三卷第二分册第124页。    
    〔2〕同〔1〕,第128页。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991页。             
…   
123                                         
  第七部分:相持阶段前期的作战        
中条山会战                      
…     
    一、 双方的战役企图及兵力部署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太原以后,特别是1938年春占领同蒲铁路南段以后,在华北,抗日游击战争即进入主要地位,而正规战争则退居次要地位,中国第八路军(第18集团军)各部队深入日军占领区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形成了辽阔的敌后战场,支撑着华北抗战,有力地配合着正面战场的作战。第二战区阎锡山所部大部退到同蒲路以西,消极避战;第一战区卫立煌所部一部分(平汉路方面)退到黄河南岸布防,一部分位于晋东南,其主力则控制于中条山地区,与日军形成对峙,并与八路军开辟的敌后战场相毗邻。     
    中条山位于山西省南部,紧靠晋、豫、陕三省边界地区和黄河大转弯(由北南流向转为西东流向)处北岸,东西约170公里,南北约50公里,东至太行山、太岳山,西接吕梁山,向西屏障潼关、西安,向南屏障洛阳,向北俯控同蒲路,是华北、中原和西北的战略枢纽地带。1941年春,第一战区在黄河以北共有11个军,其中4个军配置于太行、太岳山区,7个军配置于中条山区。这7个军的具体部署是:第8军(新27师、第165师)守备中条山西侧;第5集团军以第3军(第7、第12、第34师)、第17军(第84、新2师)由左向右,并列守备垣曲、桑池之线以西地区(中条山西部);第14集团军以第43军(第70、暂第47师)、第15军(第64、第65师)、第98军(第42、第169师)并列守备中条山北侧;第9军(第47、第45、新第24师)守备中条山东侧。中条山守军总兵力共16个师,约15万人。日军则以第36师团(晋城附近)、第37师团(运城附近)、第41师团(临汾附近)和第35师团(豫北道清路上)等部配置于中条山周围,担任同蒲路南段和晋东南、豫北地区守备。    
    日军“华北方面军”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其占领区的安定,主要作战对象是“中共军”日军将中国军队区分为重庆军(或中央军)、中共军及其他地方军。,即深入其后方的八路军(第18集团军)。1940年秋,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给了华北方面军以极大打击”。〔1〕以后,日军更加震慑于“中共军”的强大威力,认为该军是“华北治安肃正的最大癌症”,〔2〕必须集中全力予以“剿灭”,所以“华北方面军的主要任务是剿共”。但中条山地区近20万“重庆军”的存在,“牵制着日军3个师团。首先将其消灭,日军即可自由行动,那时候可以全力对付中共军”,〔3〕因而决定发动中条山会战。    
    1940年秋冬,日军对八路军百团大战进行报复性的“扫荡”以后,其第1军立即提出向中条山实施进攻,以求肃清第一战区在山西境内的部队、将日军警备线推进至黄河北岸的作战计划。“华北方面军”同意这一计划,并请求“中国派遣军”增加兵力。于是,“中国派遣军”决定从武汉第11军抽调第33师团、从上海第13军抽调第17师团拨归华北方面军序列。“华北方面军”则将第33师团配属给第1军,将第17师团与担任苏北、皖北警备任务的第21师团换防,将第21师团配置于豫北温县、沁阳一带,投入中条山作战。除上述兵力外,第1军又从其辖区内抽调独立混成第9、第16旅团及骑兵第4旅团各一部参战,总兵力约10万人;日军大本营又从关东军调来飞行第32、第83战队,加强第3飞行集团,在运城、新乡两个机场展开,支援地面作战。    
    1941年4月10日,“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在1941年度“治安肃正作战”的报告中对发动中条山会战的目的作了如下的说明:“利用这次增兵之机,本军对晋南地区的中央军,努力以大兵力作战,除图谋一扫黄河以北的中央军势力外,主要是为了好集中力量对共产军根据地进行毁灭战。”〔4〕对作战企图作了如下规定:“当前任务在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