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第9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大努力,在上海战场再支持一个时期,至少十天到两星期,以便在国际上获得有力的同情和支持”。特别是当日军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后,淞沪战场的中国军队已处于即将被包围的危境,蒋介石仍决定坚守不退,希冀九国公约会议“对日本采取一种如年前国际联盟对意侵阿比西尼亚一样的惩罚行动”。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建议委员长下令后撤,“蒋先生坚持不允,前线官兵又苦撑两三日,实在疲惫不堪,白崇禧再度献言撤退,蒋仍不允。全线又勉强支持一二日,时我军阵容已乱,白氏知事急,乃向委员长报告说:前线指挥官已无法掌握部队,委员长不叫撤退也不行了,因为事实上前线已溃了。    
    统帅部下令撤退,面子上似好看点罢了。委员长才于11月8日下令分两路:一向杭州、一向南京,全线撤退。”顾祝同回忆:“松江、枫泾于8日失陷,沪杭路首被遮断,苏州河南岸我军只有向昆山、苏州一带后退……部队单位既多,沿途拥挤,加以日机轰炸扫射,死亡不少,秩序混乱,部队长大都失去掌握。”白崇禧回忆:“当时因联络困难,下达命令较迟,各部队准备不周,撤退秩序甚为混乱,是以青浦、白鹤港之线不守,乃向吴福线之既设阵地撤退。当时以受敌机日夜跟踪之威胁,各部队撤退秩序更为紊乱。”蒋介石则说:“在上海作战的实况,我亲眼看见……甚至退却时,部队未尽通过以前,即已将桥梁破坏,任令秩序纷扰,自相践踏拥挤。”又说:“苏州河退却之时,司令长官一跑,一切重要东西,都无人过问,司令部的重要文件、地图、重要计划,都被敌人拿去了。我们自己部队没有退,桥梁先已破坏了,马匹大炮都没法搬走。敌人看破了我们的弱点,所以敢于放胆的追。大家知道,我们上海的失败,不是作战的失败,乃是退却的失败。”广大中国官兵英勇奋战达3个月的淞沪会战以“自相践踏”、“秩序混乱”的大溃败而告终。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不能不归咎于统帅的贻误战机。1938年2月28日,陈诚在武昌珞珈山将校研究班曾作过《沪战的经过与教训》的讲话,他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政略影响战略”。他说:“战略原是达成政略目的的一种手段,但是战争既启,就应该以战略为主,不能因政略牵制战略。因为战略获得胜利的时候,政略的环境就可以跟着好转;反过来说,如果战略失败,就是最初认为有利的政略,亦必跟着恶化。这次战略受政略的影响极大,乃是国家的不幸,并不是国家的错误,因为我国本身准备不足,要希望人家援助的关系。”他说得很含蓄,已说出了淞沪会战损失过大,特别是最后的转移变为大溃败的主要原因及责任所在。    
    3。 战役准备不足作战指挥失当    
    会战开始前,张治中计划以“先发制敌”的手段,“乘敌措手不及之时,一举将敌主力击溃,把上海一次整个拿下”,结果却顿兵于坚固工事之下,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对此,不少人归咎于发起进攻时间晚了一天和进攻过程中又两次暂停攻击。应当说这三件事对战役进程确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完不成预期任务的主要原因。因为当张治中8月12日调动部队作好战斗部署,准备于13日拂晓发起进攻时,日海军陆战队也已于12日夜作好了防御部署,日军不会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而14日和18日的两次暂停进攻虽给日军一定的喘息时间,也并未因此改变战局的基本态势。未能消灭日海军陆战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看一看当时几位高级将领的言论就不难得出结论。顾祝同说:“虽曾一度进出汇山码头,终因缺乏重炮,又兵力不充分,不能扩张战果,致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张发奎说:“经过数日的战斗,因为没有摧毁坚固防卫工事的火器,同时又缺乏街市战的熟练经验,我左翼的军队虽曾一度进出汇山码头,但终不能摧破敌人的整个防卫组织。”张治中在战斗中曾向访问他的人说:“虹口、杨树浦一带工事坚固,进攻需相当时间,并需拼极大牺牲。因为日本在‘一?二八’以后,杨树浦、虹口已沿黄浦江一带筑成似要塞一样坚固(的工事)了。”张还向军事委员会报告说:“最初目的原求遇隙突入,不在攻坚,但因每一通路皆为敌军坚固障碍物阻塞,并以战车为活动堡垒,终至不得不对各点目标施行强攻。”后又在回忆录中说:击灭日军,“一定要有空军和炮兵的配合,而自开战以后,因为这一个条件的缺乏,以致未能达到占领全沪的目的。”这样看来,未能达到一举“占领全沪”目的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日军防御工事坚固和中国军队缺乏攻坚的手段。那么,既然知道日军在“一?二八”后已加强了防御工事,且筑得像要塞一样坚固,为什么战前经过长时间的侦察准备而作战计划中未制定攻坚的措施呢?为什么只准备“遇隙突入”,而未考虑可能遇到障碍、工事呢?由此可见,会战的准备工作很不充分,有关部门对敌情、我情并不十分清楚,有的作战计划是建立在主观愿望的基础之上的。这从蒋介石8月13日临战之前给张治中的电报中也可以看出问题来。电报全文为:“张司令官文白兄:对倭寇兵营与其司令部之攻击,及其建筑物之破坏与进攻路线,障碍之扫除,巷战之准备,皆须详加研讨,精益求精,不可图一时之兴,以致临时挫折,或不能如期达成目的而自馁;又须准备猛攻不落时之如何处置,以备万一。倭寇钢筋水泥之坚强,确如要塞,十五生的(15厘米)重榴炮与五百磅之炸弹,究能破毁否?希再研讨,与攻击计划一并详复。中正手启。”由此可见,最高统帅部一直到发起进攻的前一天还处于既不知彼、也不知己的情况下,此战焉得不殆?   
    适时使用战役预备队或后续兵团,在防御战役中采取攻势行动,是消灭敌人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变不利态势、从被动中争取主动、挫败敌人的攻势和稳定防御局势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行动。但是,战役指挥的得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成功与失败。当日军突破蕴藻浜防线后,为挽回颓势,统帅部及淞沪战场的指挥官们曾组织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攻势作战,以新到的第48军主力担任主攻,于10月21日发起反击。但由于受固守一线阵地的战略思想的影响,没有将反击的目标指向敌军的薄弱环节或敌人的翼侧,而是采取主力对主力、反击方向对主攻方向的硬顶硬的战术,将第48军使用在日军正以4个师团的全力向蕴藻浜实行突破的正面上,以致遭到惨败。数万新生力量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就伤亡近半,不仅未能歼灭突破防线的敌人、稳定防线;相反地,随着第48军的败退,整个战线发生动摇,而日军跟踪包围了大场镇,致防御局势更为严峻。假如将主要兵力、兵器集中于第21集团军方向上,向日军的薄弱阵地发起攻势,则日军侧背受到威胁,减轻日军正面攻击对我方的压力,或者不至遭受这么大的损失,甚至也可能暂时稳住防线。    
    附表4…1…1日军“上海派遣军”战斗序列表(1937年8月15日)    
    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参谋长饭沼守少将    
    第3师团(藤田进中将)    
    步兵第5旅团(片山理一郎少将)    
    步兵第6联队    
    步兵第68联队    
    步兵第29旅团(上野勘一郎少将)    
    步兵第18联队    
    步兵第34联队    
    骑兵第3联队    
    野炮兵第3联队    
    工兵第3联队    
    辎重兵第3联队    
    通信队,卫生队等    
    第11师团(山室宗武中将)    
    步兵第22旅团(黑岩义胜少将)    
    步兵第43联队    
    步兵第44联队    
    步兵第10旅团之步兵第22联队(旅团长天谷直次郎少将率步兵第12联队及山炮1大队,直属参谋总长)    
    骑兵第11联队    
    山炮兵第11联队    
    工兵第11联队    
    辎重兵第11联队    
    通信队,卫生队等    
    独立机关枪第7大队    
    战车第5大队    
    独立轻装甲车第8中队    
    独立重炮兵第10联队    
    迫击炮第4大队    
    野战高射炮第6队    
    独立工兵第8联队    
    独立飞行第6中队    
    独立攻城重炮兵第5大队    
    通信队,兵站等    
    附表4…1…2淞沪会战日军第10军战斗序列表(1937年10月20日)    
    第10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将,参谋长田边盛武少将    
    第6师团(谷寿夫中将,该师团编制见第三章第一节)    
    第18师团(牛岛贞雄中将)    
    步兵第23旅团(小野龟甫少将)    
    步兵第55联队    
    步兵第56联队    
    步兵第35旅团(平省三少将)    
    步兵第116联队    
    步兵第124联队    
    骑兵第22大队    
    野炮兵第12联队    
    工兵第12联队    
    辎重兵第12联队    
    通信队,卫生队,第1、第2、第3、第4野战医院    
    第114师团(末松芪治中将)    
    步兵第127旅团(秋山充三郎少将)    
    步兵第102联队    
    步兵第66联队    
    步兵第128旅团(奥保夫少将)    
    步兵第115联队    
    步兵第150联队    
    骑兵第18大队    
    野炮兵第120联队    
    工兵第114联队    
    辎重兵第114联队    
    通信队等    
    国崎支队(步兵第9旅团,国崎登少将)    
    步兵第41联队    
    独立山炮兵第3联队(欠第2大队)    
    骑兵1个小队,工兵2个小队,辎重兵1个中队    
    野战重炮兵第6旅团(澄田崃四郎少将)    
    野战重炮兵第13联队    
    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    
    配属部队主要有:    
    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    
    第1后备步兵团    
    第2后备步兵团    
    注:每团有6个大队,均为受过训练的补充兵。    
    附表4…1…3淞沪会战攻势作战末期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1937年9月6日)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兼,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前敌总指挥陈诚    
    张发奎集团(第8集团军)    
    第28军(陶广)    
    第62师(陶柳)    
    第63师(陈光中)    
    第55师(李松山)    
    独立第45旅(张銮基)    
    炮兵第2旅(蔡忠笏)    
    张治中集团(第9集团军)    
    右翼军(孙元良)    
    第72军第88师(孙元良兼)    
    上海保安总团(吉章简)    
    炮3团1个营    
    左翼军(正王敬久,副宋希濂兼)    
    第78军第36师(宋希濂兼)    
    第71军第87师(王敬久兼)    
    炮3团1个营,战防炮2个连    
    第61师(钟松)    
    独立第20旅(陈勉吾)    
    陈诚集团(第15集团军)    
    右翼军(正胡宗南,副王东原)    
    第1军(胡宗南)    
    第1师(李铁军)    
    第32师(王修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