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第12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帮助他怎么?那就是应化,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你看他的程度,看他的根机。所以佛是一丝毫分别执著没有,完全是感应。你什么样的机感,佛菩萨就如何应你,应机说法;不是佛菩萨先试一套教科书来教你,不是的,没有这个道理,都是应机说法。看你的程度,应该学什么就教你什么。所以佛开的无量法门,为什么?众生是无量的根性,各不相同,你要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学法不要学很多法门,一门就成就。佛都是教人一门成就的,没有说教二门、三门成就,没有,这是你不能不知道。然后你才会真正肯定接受,一门深入,一部经就成功。修净土,自古以来,一部《弥陀经》、一声一句六字洪名,往生的不知道有多少!这就是符合圣贤的教诲,贵以专。你搞那么多干什么?搞那么多,把你心搞乱了,增长你的烦恼,不增长智慧。你要是知道一门,增长智慧;搞好多,增长烦恼。现在还有很多人不懂,真正要学佛,家里头要不要供一部《大藏经》?不需要,《大藏经》是藏经楼里面供的,现在讲图书馆里面供的,道场里面供的,自己一部经,我学哪一部经,我只要一部经。总而言之一句话,一切时、一切处保持自己的清净心,保持自己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没有一个不成就。
  所以我的老师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教我舍得,舍得就是布施。你舍,一定有得;但是你得到的时候,你一定要舍,你可不能保留。所以舍得是个循环,譬如这边舍,这边得;得到之后,马上要舍;舍了之后,他又得;得了以后,又舍,得舍永远是循环的,不能停在那里,你一停就错。所以这两个字的意思很深,第一个意思告诉你,这因果,你舍财得财,舍法得聪明智慧,舍无畏得健康长寿;可是你得到的时候马上要舍,那就无穷无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四二卷)  2006/10/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4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十地位里面第四段,有一颂:
  【若能兼利一切众。则处生死无疲厌。若处生死无疲厌。则能勇健无能胜。】
  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虽然不多,说得很好,我们也把它念一遍。「四有一颂,明五地」,说明五地。「谓虽得出世,而还处生死,故无厌。真俗互违,难合能合,余地不过,故云勇健无能胜。此是难胜之名也」。五地叫难胜地,胜是超胜,也就是说五地菩萨在一般是很不容易能够超越他的,所以称为难胜地的菩萨。这都是从前一地学习圆满,这才能提升。前一地是第四地焰慧地,四地菩萨能兼利一切众,自己把烦恼习气断掉,能够应机利众,帮助一切众生。
  所以第一句说,『若能兼利一切众,则处生死无疲厌』。「处生死」是应化在六道,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就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一样,有这种能力,有这种智慧,有菩萨的悲心、善巧方便,广度众生。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虽然他得出世法,实在讲,世跟出世没有界限。什么叫出世?觉悟了就出世,迷了就是世间。所以菩萨得出世法,就是对这个世间一切法彻底明白、觉悟了。明白什么?明白一切法有而非有。《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如果把这个事实真相认清楚,对於世间法一丝毫贪恋都没有,一丝毫罣碍都没有,这就出世。
  人,他还有身体,这个身体在这个世间,叫有余依涅盘。涅盘就是把烦恼习气统统灭掉。我们凡夫有自私自利、有是非人我、有五欲六尘、有贪瞋痴慢,把这个东西统统断掉,断灭掉,就叫做涅盘;但是身体还在,还在这世间,叫有余依。这是我们凡夫修行证果的境界。如果是上面菩萨,像地上菩萨就是上面菩萨,这已经超越六道,十地菩萨超越了,他再回到六道里面来度化众生;六道他还有很多有缘众生,众生有求,求佛菩萨帮助他,菩萨就有应。应,当然要现身,现什么样的身没有一定,随众生的根性,现身说法,都还要回到世间。虽然回到世间,他不迷惑,觉而不迷,他很清楚,一点都不糊涂。
  所以说虽得出世,而还处生死。这个生死就是六道,他还在六道。如果这个有缘的众生在地狱,他就到地狱去度化,就像地藏菩萨一样到地狱度化。他在饿鬼道,菩萨就现身到鬼道,像焦面大士。你们放焰口,看焰口台对面扎的鬼王叫焦面大士。焦面大士是谁?观世音菩萨,在鬼道里面现的鬼身。在畜生道就现畜生同类身。他是真的开悟证果,他真的不是在六道,可是他能够到六道里面来现身说法度众生。所以还处生死故无厌,诸位想想,他为什么不厌六道三途?因为他已经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如果还有讨厌、还有喜欢,换句话说,他的分别执著没有断!分别执著真断是菩萨,这我们在前面跟诸位说得很清楚、很透彻,总要记住。有为的修行,十法界;十法界以上,那叫无功用道,那个境界我们不好懂。因为十法界以上,不但分别执著没有,起心动念都没有,你说他怎么个修法?我们虽然还没有读到,很快,下一品就读到。
  这品经是十信菩萨最后的一品,让我们在这品经里面看到《华严经》「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一法即一切法,这个一法是任何一法,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即一法;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们在这里看到,十信位的菩萨,里面居然有十地菩萨修行的理念跟方法,都在其中,这就是一即一切。对前面讲,十信具足前面九信位;对后面讲,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圆满具足。
  你明白这个道理,对於基础的,就是初信、二信这基础的,你就会非常重视,到等觉菩萨也不能舍弃,还是要靠这个。基础就好比是地基,最上面就好比是大楼的顶层,我们用《华严经》,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就好像是五十一层大楼,五十一层大楼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诸位要知道,《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沙弥律仪》。你说最高的一层第五十二层,五十二层是究竟佛果,他可不可以把这个不要?弟子规、十善业都不要了,可不可以?不要就垮掉了。学佛从哪里学?从这里学起。没有这个基础,什么都不能成就,这诸位一定要明白。祖师教导我们,净宗学人持戒念佛,持戒是基础。这个戒就是我所讲的,《弟子规》是戒、《感应篇》是戒、十善业是戒。有这三个基础,三皈五戒、《沙弥律仪》你才能落实;没有这前面三条,沙弥律仪不能落实,你做不到!出家,连沙弥资格都做不到,还能有什么成就?
  真正发心,「远绍如来,近光大法」,这两句话是玄奘大师讲的。他在参加考试,那个时候出家要考试,考试官出题,这是他的回答,人家立刻就录取了。为什么出家?远绍如来,就是续佛慧命,我们不能让佛法在这个世间断灭,我要把它继承下来,还要把它传下去。这个绍就是承先启后,我从上面接下来,我还要传下去,绍的意思。近光,近是现前,现前我要把佛法发扬光大,普度众生,这是菩提大愿。主考官一看到这个卷子立刻就取了。这发的是真正的大愿,他也确实了不起,他也真正做到。祖师给我们做下榜样,我们应该要怎么做、要怎么学?
  「兼利」,范围非常之广,一切时、一切处用什么来利益众生?首先用身教,就是我要做出好样子给人看,没有人在的地方,有鬼神在。现在对这个事情有很多人都知道,鬼魂不分昼夜他在我们的周边,我们看不见他,他能看见我们。这是佛、道都讲,鬼有五通,除了漏尽没有,他有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鬼有五通。这个通的大小与他的福报有关系,他福报大的,他这个通的能力就大;福报小的,他能力就小,不是平等的。这个原因我们不难懂,那就是迷悟差别不一样。所以,我们不但给人做好样子,也要给鬼做好样子,怎么可以懈怠?怎么可以懒惰?我们懈怠懒散,鬼神瞧不起你。你还有福的时候,鬼神在旁边看著,笑你,他不会惹你。到你没有福报的时候,我们人讲运衰了,好运走完了,运衰了,鬼神很可能来欺负你,来找你麻烦,让你事事都不如意。这个事情就在我们眼前,你只要稍微细心去观察周边的人,你就能看出来。
  利益一切众生,包括鬼神众,我们拿什么利益?诸位要知道,最殊胜的利益就是持戒、修定、念佛。你持戒,鬼神尊重你,你是圣人。持戒就是学圣人。大圣大贤,他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把他记录下来,就叫戒律。所以我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戒律不是哪个人制定的,你要以为哪个人制定叫你遵守,你就错了。戒律是性德,你要觉悟、你要开悟了,你的思想行为自然就是这样。古人常讲,性德流露。性德流露记载下来就是戒律。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会欢喜戒律,为什么?我要恢复性德,我要恢复自性。恢复性德,恢复自性,就叫做成佛,宗门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就是!
  修行不是一个容易事情,尤其出家,古人说得好,出家这桩事情「非将相之所能为」。这个意思是什么?「将」是武官里面的地位,武官最高的地位是元帅,出家,元帅做不到;「相」是什么?国家的总理,总理、元帅都做不到,你能做到,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将相是世间法,名闻利养没有放下,贪瞋痴慢没有放下。发心出家的人,名闻利养、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五欲六尘统统放下了,将相要不要向你低头、要不要佩服你?
  我们自己要知道,我们学佛,是不是真的放下?如果没有真的放下,还跟他们一样,那他比我们高太多,我们怎么能跟他相比?我们出家,首先要问问自己,我出家是把佛教兴旺起来,还是把佛教灭掉?如果出家不持戒,你就是灭佛法。灭佛法,你的果报就在阿鼻地狱,不是我说的,《菩萨戒经》里面所讲的。你出家能够兴佛法,无量功德。如果不贪恋人间的富贵,你决定修行证果;如果还有少分贪恋人间富贵,你来生得大福报。
  所以「兼利」这两个字你要懂得,然后才晓得,无论是在顺境、是在逆境,你都会很自在,你不会受外面境界干扰,得大自在。所以他「处生死无疲厌」,他得自在。疲是疲劳,厌是厌倦,在六道里头,无论是顺境、是逆境,无论是善缘、是恶缘,他都不分别、都不执著,所以他不疲不厌。不疲不厌,他就能常生欢喜心,念念生智慧,不生烦恼。智慧能提升自己的灵性,能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不在物质,为什么?菩萨要是以物质供养众生,就把众生送到三途去。你要问为什么?如果用物质帮助众生,肯定引发众生永无止境的贪婪。贪心堕饿鬼,严重的堕地狱,那就是三途的因。所以菩萨绝对不以物质来帮助众生。
  物质帮助在什么时候?在你身体衰弱到极处,到死亡的边缘了,他来帮助你。帮助你多少?给你一碗稀饭吃,给你一碗水喝。你们看看虚云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