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第38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逢年过节,遇到长辈恭恭敬敬的拜个年,送个小红包,钱不在多少,那个无所谓,礼节重要。李老师当年在世,我们这些学生过年都要跟老师拜年,都要送一个红包。老师说了,礼不能少,一定要送,钱都是一块钱,我们学生规定红包都是一块钱,礼不可废。知道学生生活都很清苦,都不是很富裕的,所以就规定红包一块钱。这是教育,社会教育。所以我们对待老师是老师这么教法的,我们对待长辈也都是这样做法。有些长辈看到这个年头还有这种事情,他感觉很希奇,大概是很多年他都没有遇到过,他遇到了。所以我们要提倡,从我们做起。
  我们在家乡现在提倡「和谐社会,礼义之邦」,就要从这里做起。所以我前年过年,二00六年的正月,我没有法子回去,我就告诉杨老师,我说我还记得我们做小孩的时候,我十岁离开家乡,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过年,我们对老人都要送一份礼,拜年送一份礼。这份礼是两斤挂面(就是线面)、两斤猪肉、一只鸡、一瓶酒,这份礼是供养老人的。当然我们现在不好意思去买肉、买鸡、买酒,不好意思,我就说你问一问这几样东西合起来大概要多少钱。他们告诉我,大概四十多块钱。我说好,我们现在用红包代替,一个红包五十块钱。我这小镇里面的居民,七十岁以上的都送一份,有两千多人,七十岁以上的。今年过年的时候也送,老人很感动,这是风气。我们这一带动,这个地方的人都懂得敬老尊贤,小孩、年轻人都懂得过年的时候对老人要尊敬,至少你认识的这些老人要送一份礼。如果你很清寒的话,你的礼可以减一些,一个红包十块钱,甚至於像李老师讲,一个红包一块钱,礼不可废。人情味很浓!
  这是我们讲到供养如来,就从这些小地方做起。教学、劝善都是属於供养,尤其是自己要做出样子来给人看。现在这个社会,没有行动别人不相信,说容易,不容易做到,我们自己做到,从这里做到,这个比什么都重要,以我们的行动来劝人。确实也出乎我意料之外,我们在汤池才做一年,居然有这么好的效果,出乎意料之外。原先在开头做的时候,我跟杨老师讲,我们希望三年能看到一点效果,没想到一年有这样令人满意的效果。我说这是祖宗有德,佛力加持,才能做得这么好。外面去参观的人对汤池的这些老师尊敬、对汤池的人民尊敬,这点很不容易。希望这个风气我们要保持,要认真努力发扬光大,真正做到和谐世界,从这个点扩张出去。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第二首第二句:
  【或以难思布施门。】
  布施、供养在《华严经》里面至少重复了几百遍。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次的重复?就是提醒我们大家要注意,世出世间法的成就都从这个地方做起,为什么?布施、供养都是舍贪。贪这个烦恼是所有烦恼的根,八万四千烦恼最后归纳为这三个根,贪瞋痴;贪瞋痴还可以归纳,归纳一个根,就是贪。你看,为什么会瞋恨?贪不到才瞋恨!如果贪得到,他就欢喜,他就不瞋恨了。所以说到最后那个根就是贪。佛知道,太清楚了,六道众生烦恼的总根,所以用布施供养把这个根拔除。菩萨六度,六波罗蜜,这是修行的六大纲领,布施是第一。布施的目的何在?度悭贪。悭是吝啬,自己有,舍不得给别人;贪是贪求,贪而无厌。这是六道凡夫烦恼总的根,所以佛第一个就用这个方法来拔除。拔除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为,都要把它拔除掉。
  所以布施的意思非常之广,经上讲『或以难思布施门』,「难思」是不可思议。布施这个法门,就是这个方法,深广无际,没有边际,时时刻刻要有一个布施的心,就是能舍、能放下。这里面我们又必须要知道,确实我们看到有些贫穷的人能舍,虽然他做得很少,他真能舍;富贵人反而不能舍,所谓一毛不拔,唯利是图,这是众生的劣根性。我们看到很多修行人,初学佛的时候,尤其是家境清寒,生活困苦,出家修行,虽然很有限,见到有好事他都肯自动的施舍一点;到福报现前的时候,供养多了,也变成一毛不拔,对於苦难众生见到好像就没见到一样,没有慈悲心。这桩事情不但现在有,我相信自古以来就有,所以佛才这样慈悲,永无至止的不断的来教导我们,不断在重复。这就说明这个迷惑太深了。
  布施肯定它有果报。「舍得」这个名词是佛教里头的,现在社会上用得很多。其实我们中国人言语当中许多都是佛教的术语。从前赵朴初先生讲过一句话,他说如果我们不要佛教了,中国人就不会说话了。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你在言语当中许多成语全是佛教里头的,「随缘」、「方便」,都是佛教的。所以你细细想想,佛教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多大。
  舍得是佛教的,舍是因,得是果。佛对於初学的人,初学的人利害放不下,所以佛就随顺他,你要求利、你想发财,我教你,你用财去布施就发财。你真的依照佛说的去做,你去施财,果然真的财就来了,灵得很。怕的是财多的时候,你贪心更重,那就错了。所以舍得第二个意思,先是舍得;然后第二个意思,舍得,把得的也舍掉,这是第二层的意思。你的障碍才没有,就是真的悭贪舍掉了。然后菩萨在九法界度化众生,财布施真的是从手中出无尽的宝藏。我们前面读的「手出广供三昧门」,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他那个财宝为什么?它是自性的,不是从布施得来的,他见性,自性里头本来就有,而且是永远用不尽的,无尽的财宝。这我们要能信得过,相信世尊决定没有妄语。
  我们现在学布施,从人情上来说,总是先把我们用不上的,或者用旧了不要的,把它舍掉。章嘉大师当年教我,我就是从这里做起,我用过的东西,用得很久,有了新的,旧的就布施掉,从这里做起容易!老师教我们很容易接受。慢慢习惯养成之后,境界就提升了,新的东西可以布施,旧的东西我还可以照用,我还用旧的,新的可以布施,这就进了一大步;再提升一步,别人需要,我缺乏一点,我也能布施,成全别人,这就是舍己为人,应该这样做。我把自己这份舍掉,自己生活再清苦一点无所谓,还能过得去。尤其当年我在台湾一个人,没有家累,所以很容易,辛苦一点是自己受,不牵累别人,所以就做得很彻底。这都是讲到财布施。
  最重要是法,法里面首先要舍什么?舍自己的烦恼习气,要把这个舍掉。吝啬舍掉了,瞋恚要舍!我们自己要冷静去想想,中国人常讲良心,说明心都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有良心,你的心都是善良的,人性本善,《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佛教讲得更圆满,佛教讲的那是究竟圆满的纯净纯善。这是你的自性,你的良心,现在有没有失去?没有,为什么?它是真的,它不是虚妄的,真的是永恒的,不生不灭。所以佛菩萨看你,看你的真心,你的真心跟诸佛菩萨的真心无二无别。所以佛菩萨看到你对你尊敬,你看到佛菩萨不知道尊敬,他对你尊敬;他看到你,你看不到他,你被污染了。污染是个方便语、是个形容词,不是真的被污染,真的要是被污染,那个法就不能叫真。真是什么?绝对不受外面污染,才叫真的。凡是会受到外面污染的,那不是真的,那是假的。所以众生可怜,尤其是六道众生,佛经上常讲「可怜悯者」,你要了解叫真可怜。不染,没有染污,自己以为染污了,这叫迷。
  抗战期间,我们做学生住在学校里,逃难,学校就像学生收容所,过团体生活。早晨起来要升旗,穿学校制服,都戴帽子。有同学慌张,帽子已经戴在头上,穿得整整齐齐了,跑出来问大家,你们有没有看到我的帽子,我的帽子不见了。慌慌张张。人家告诉你,你帽子不是戴在头上吗?这是迷。六道众生就是这个样子的,《楞严经》上讲,「演若达多迷头认影」,就像我刚才这个比喻一样。这个比喻多不多?很多,常常有,从妄想生。衣服穿好之后,他找帽子,到处找,找不到,著急了,就问这个、问那个,已经戴在头上,忘掉了。我们凡夫这种过失就太多,你自己心里干干净净,确实丝毫没有污染,你认为污染,就是像帽子戴在头上迷失了,自己完全不知道。这个污染是什么?自私自利是污染,名闻利养是污染,贪瞋痴慢是污染,所有一切不善的全是污染,你那个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这要知道,你要认识得很清楚。
  我们做了这三张片子常常提醒同学们,提醒同学们就这么个意思。这三个代表什么?代表妄想,黄的是妄想,蓝色的是分别,红的是执著。妄想分别执著有没有?要给你讲真话,没有;要随顺你的迷惑颠倒,有,这是遮住了,你什么都看不见。有没有真的把眼睛遮住?没有,有没有把外面境界遮住?没有。我们的眼睛代表法性,外面境界代表法相,跟法性、法相毫不相干。那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我们这里还有个形相,实际上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形相,要有形相那还得了!有形相就是真的,没有形相才是假的,这个你得要搞清楚。
  这三个东西,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错误抽象的概念,根本就没有,但是你执著,你认为它有。就好像我们刚才所说的,紧急集合的时候,帽子戴在头上不知道,自己还到处去找,还去问人,就跟那个情形一样,是一个错误的抽象概念。只要你放下,什么事都没有,你这一放下就成佛了,何必还要贪小便宜?贪名、贪利,贪位置要抓权,全错了。这些所发生的都是发生在妄想执著这个错误的概念里头,与自性不相干;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一丝毫没有损伤,与外面的法相也不相干,这要认识清楚。你认识清楚之后,你才知道可以断得掉。
  认识清楚之后,你才能够把性德恢复。什么是性德?《弟子规》是性德,你就会很欢喜学习,你不会觉得很困难,我自己本来就是这样的。任何人叫我都像父母叫我一样,恭恭敬敬的答覆,很快的就去答应,那个对一切众生的恭敬心是性德。轻慢是错误的,自性里头没有,自性里头有尊重人、有敬爱人。轻视人、傲慢人,这自性没有,这些东西都是虚妄的妄想分别执著里的东西,全是假的。你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为什么佛菩萨尊敬你。佛菩萨看到你这一层,这个东西是假的,没有伤害你自己,也没有伤害外面,你跟他没有两样,他怎么会不尊重你?道理在此地。
  所以迷是自己迷,悟是要你自己悟,别人悟了与你不相干,你还在迷,迷是自己迷。所以佛菩萨只能告诉你,你现在迷了,你听到这个话就要觉悟,不再迷下去。所以迷是一念,觉也是一念。我们为什么迷得那么严重?那就是前一念迷,后一念又迷,念念都迷,这里头没有一念觉,麻烦就在此地。你如果要再问:为什么我迷得这么严重,念念迷而不觉?首先你自己想想,你起心动念有没有真正为别人想过?关键在这里,起心动念全为自己,为别人还是为自己,这样你就很不容易觉悟。到哪一天你真正省悟过来,为别人决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