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讲易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怀瑾讲易经- 第3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丈夫这个样子回去,恐怕会很丢人。三女儿就教他,如果岳父问你什么人开十辟地,你就讲盘古老王开天地。但是教了三天三夜还是记不住,太太没有办法,就弄个盘子给他挂在脖子上,如果岳父问起来你就摸摸盘子,就知道是盘古老王,表示很有学问的样子。到时候老丈人真的问他什么人开天辟地?他果然忘记了,便摸摸盘子,盘子是扁的,傻女婿忽然灵机一动说,“扁”古老王开天地。后来大家就叫他扁古老王了,这是一个笑话。
      中国古书里边所绘的伏羲皇帝盘古老王图,头上两边像一个山峰一样,有两个角。这个是有道理的。根据人类进化学,过去人比我们聪明,脑子比我们发达。我们过去形容小孩子很聪明,说他“头角峥嵘”。过去人据说脑力特别发达,很强。我小时候听老人传说,上古时候天体跟地球是相通的,人可以随便过去玩,天神也可以过来玩。后来因为人太坏了,天体就跟地球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这种神话,东西方都有类似的说法。你把它综合研究了,会发现人类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思想,都有相通之处。因为上一个冰河时期的演变,才把东西两半球及世界上很多地区分裂开来。慢慢地文字也不同啦,语言也不不啦,其实都是一个来源。
      现在孔子讲形而上道,形而下器,这个东西很难了解。于是我们中华文化里头,就有《易经》这一门学间的出现。《同经》这一门学问,对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以及宇宙来源的究竟,“化而裁之”。不但知道它的变化,而且更重要的是“裁之”。跟裁缝做衣服一样,你把它剪裁得好,会变成一件很好的艺术品。所以文章思想、人文文化都是“裁之”。化而裁之谓之变,这个中间你要晓得变化。变化是什么?是宇宙变化的法则。也就是说,要能确定它变的过程、动力、轨迹、趋向是什么……这个完全要靠你的智慧来研究,这就是《易经》的学问。

割舍之难
    讲到这个地方,大家可以知道我们中国文字的运用是非常高明的。譬如说孔子周游列国,到了晚年没有办法在外面混啦,只好回到老家去,办个补习班打发时间。《论语》记载孔子回来的感叹说:“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吾党之小子狂简”,这跟现代青年一样,现代青年就犯这个毛病。孔子说我们家乡盼我回家,教教我们齐鲁的后生小子,他们都很聪明,也很优秀,但是“狂简”。把十下事认为太容易太简单啦,这实在太狂、太不知道天地高厚了,这是不好的。
    “斐然成章”,也会写文章,有思想,但是这个中间,中心思想他还拿不定,不晓得仲裁。譬如民主自由与中国文化政治的关系,这个中问,东方、西方,要怎么样才能合于中国国情?就要“化而裁之”了。不晓得“裁”,就不能适合我国之用。有时候一篇文章写得很好,但是不晓得裁简,便失去了铿锵有力的气概。
    我还有一个经验,年轻的时候,也很自负,自己从小便名闻在外。可是我经过一次教训以后,以至到现在我还不敢写文章,一辈子都不敢写文章。在青年时候,有一次做文章,我的老师还是前清一位翰林公,他说你呀,文章才气真好,就是不晓得裁简!我说每篇文章我都经过仔细修止过。他说你犯了个错误。我说请示先生,我的文字犯了什么错误?他说“悭吝”。这使我最不服气啦,我个性里边是个最不铿吝的人。我说“先生之言疑似过乎哉?”老师你讲我这罪名太重了吧?他说你不懂,我讲你铿吝,是你在文章上不晓得舍,你不懂割舍,就是不晓得裁。他说你每次碰到好句了,自己不肯丢,怎么样也为想办法把它放在文章里头,整篇文章是好的,你这个句子也是好的,但是加到这篇文章里,便成老鼠屎了。看来割舍很难呀!
      我听了以后,惊出一身冷汗,非常感激,真的非常感激,佩服极了。这的确是我的毛病,被他指点出来,一点都没有错。我说先生我懂啦,这几句我就是舍不得。他说,你不能舍不得,你要决心丢掉,用到别的地方多好,用到这一段里边,用到这一篇里就不对了。
      写文章就是这样,很多人写文章,我看了常常感觉是有好句,没得好文。有些人不仅会写古诗,白话诗也写得很好,句子也很美,但全篇连起来看,就成了抹脚布了。那真是没有味道!这就是写文章的诀窍,也是经验。有时候自己写东西,常常思想里出了好东西,好东西就舍不得丢,明明是写一篇政论性的文章,却非为把些文学性的句子加进去,那就完啦。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化而裁之谓之变”。这个变很难,有时候觉得这些句子不必为,但却把它保留;有时候觉得它必为,却硬把它删掉。政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处事的道理,同《易经》卦的道理是一样的,为化而裁之。这就是变!不过先为通,才能知变、才能处变,否则不能应付一个人生,更不能应付时代。懂得“化而裁之”,懂得变以后,“推而行之谓之通”,然后,为推行。我们现在只会喊口号,推行什么政策,把推行变成一个口号。为知道推之难,要把它推出去,就要懂得推行这个字。
      政治上一个新的措施一拿出来,人们的心都会抗拒的,我们读历史就知道。一个新的政策要推行的时候,当时常遭人反对,反对者的说词只有四个字:“民曰不便。”民就是老百姓,老百姓反对,不能推行。老百姓很奇怪,任何一个新办法,老百姓一开始都是反对的,不接受,就造反。所以为“推而行之”,把它推出来。为怎样才能推行而通之?这个中间怎么推法?推而行之,现在变成,一个专用名词,推行什么政策,你怎么推呀?怎么行呀?现在人只在嘴巴上讲,又不推,怎么能行得通呢?每一件事情,报纸上把法令一公布,天天叫推行,推也推不出,行也行不通,弄得上下互相欺骗,结果就是一推了事。所以大家为懂得“化而裁之”、为懂得“推而行之谓之通”,这就是通才之学。
    如何来“推”?这中间就为懂得中国的太极拳了。太极拳的推是圆的,不是直着硬推的,硬推是推不动的,转一个圆圈就把它推动了。一个东西如果直推硬推,要用一百斤的力量,如果换一个方法顺势而推,也许一个指头就推动了,这就是以四两拨千斤的道理。这个中间的巧妙,也就是智慧之学。

千秋万代
    “举而措诸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上次我们谈过,你这个人有没有“事业”,不是你开公司当董事长、当老板就叫做事业。当老板、开店子那是四川人讲的“玩钱”,玩弄金钱而已,那不是事业。要能“举而措诸天下之民”的,才算事业。你的所作所为对于人类社会有贡献,因为你的贡献,能使世界人类安定下来,这才算是事业。这一句话为特别注意,这是我们中国文化对“事业”所下的定义。
    所谓“措”,平时我们常说“举措之间”、“举措不定”,这个“措”不是指措施,是指安定。举措之间能使国家社会都安定了,这就叫事业。所谓一个事件事情做了,起码影响五十年、一百年,乃至千秋万世。
    现在人很喜欢著书。但是我常常告诉年轻人,现在著书有什么用?没有什么书是值得流传、能够流传的。你看八十年以来,一本书在书架千上放了几十年、舍不得丢的很少。再看古书,你就舍不得丢了。它永远有它的价值。现在的报纸和有些书只有五分钟寿命,甚至连五分钟还不到,人家看了就丢了,看了也不会一记得。而有些文章,尤其有些广告文章,一拿到手里连溜一眼也不溜就丢了,我没有三秒钟的寿命。所以“好”就是好,大家会告诉大家,这就是好的文章。真好的东西,为有几十年、几百年,乃至千秋万代,人家还舍不得丢,那才叫做事业。古人有一句话说“但在流传不在多”,能够真流传下来的,它的价值*在数量多。你看诸葛亮的生,有万占功业之名,文章只有两篇前后《出师表》永远流传下来。诸葛亮的一生,有这两篇文章也就够了。可知但得流传不在多,真正有流传的价值,这也就是事业的定义。

差不多先生
“者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象,者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是故夫象”,《易经》的卦象,为什么会有这个卦象呢?他说,上古的圣人“见天下之赜”—那个隐密、奥秘看不见的,有时候为用图案来表示,“拟诸其形容”。一个卦象,譬如天火同人,就它的形象、容貌,把它绘成一个图案,“象其物宜”。每个象的意思,只是个大概差不多而已,象乾为天,真的就是指天吗?并不尽然,差不多而已。大家注意,“象其物宜”,差不多像那个样子,譬如我们照相,照相照出来真正是你吗?不是你。天地间没有一个百分之百准确的摄影。乃至于自己照镜子,看镜子里的自己也不是真的自己。那是镜子里头的影子。所谓“象其物宜”,有一点像我而已。我的面孔究竟怎么样,自己永远没法看到,只有别人看到过。镜子里头照的是反方向的,不是自己的真面孔。因此大家算命看相,百分之百的准吗?没有,“象其物宜”!差不多而已,这就叫做卦象,“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孔子解释《易经》的爻,爻的意义就是交。上古圣人看到天下之大“动”,宇宙万有随时都在动,“动”才有宇宙,宇宙间没有一个真正的静态,静态是个假象,大动小动而已。宇宙万有的生命也永远在动,但是动的当中有其共同沟通之处,所以“而观其会通”,观察它彼此通会的地方。“以行其典礼”,中间找出一个原则、法则,法则就叫典礼,古人这个典,含有“严格”、“确定”的意思,像摆在那里的一个形态一样。礼就是道理,原理,也是法则。
    “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因此在《易经》卦下面系上一些话,就是“系辞焉”,做了一些文字来说明,把爻的意思告诉我们,“以断其吉凶”。这种法则,这种现象,就叫做爻。
    说到这里,大家为知道,天下的事情是很复杂的,它的变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譬如说,我们现在台湾社会这种情形,这个现象就是昨天、去年的现象吗?不是的,它随时在变。这个变动中间所发生的,往往是小事情大问题、大事情小问题。有时候看来是个小事情,却是天下的大问题,说不定会成为很大的漏子;有时候发生的事情很大,看起来很严重,那却是小间题。所以为政者就要懂得“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这个现象随时在变,发展的前途是好是坏,你事先就要知道。这就是卦象,不需要卜的。所以古人说“善易者不卜”。真把《易经》学通了,不要卜卦、不为算命,一看这个现象就已经知道了,可以“断其吉凶了,是故谓之爻”,这就是爻。

一言兴邦
    “机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似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